希望你用不到, 但一定要知道的 長照

希望你用不到, 但一定要知道的 長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失能老人除了生活照顧,必然有些醫療方面的需求,假如他是沒有能力自行外出,要怎麼去看診或拿藥?或者是他有狀況、極不舒服了,誰能夠去幫忙他?單從日常生活照顧、醫療需求的協助,就須投入不少的人力支援。日常生活就算有居家照顧服務員(居服員)幫忙老人家,看病的交通接送呢?有些老人外出可能還須倚靠輔具,否則寸步難行;好在這些狀況都還可以克服。透過輔具(含居家無障礙)補助可以讓照顧者避免受傷,安全又省力;也可以協助失能者預防失能及自立支援。

  萬一這位老人家實在出不了門,總不能有違人道的將他棄之不顧,當然除了健保制度所提供的做居家醫療、護理之外,他們還需要什麼幫助?例如居家復健師在長照2.0專業服務項目中,提供社區復能及輔具的使用的評估與訓練,達到避免老人跌倒,甚至可做到無障礙環境空間的改善,加強老人的居家安全。

  在106年的衛福部調查數據裡,超過七成的病人,都是在居家的社區裡,包括了有家庭照顧的、獨居的,有外傭幫忙的,這些一般老人、失能病人,需不需要長照資源進去?當然需要!這些病人裡,獨居之外,有中低收入戶,有拿身障手冊的,相對來說,長照能給予比較好的資源跟福利。可是有一些沒被列冊、經濟弱勢或失能、獨居,沒有辦法拿到補助資格,或是不知道可以申請中低收入戶、可以列冊為獨居老人的,在社區裡,這些人大多是「又貧又病又失助」。

  但是有一些退休老人,雖有些吻合條件,卻可能某部份又沒達到標準,就會有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狀況。譬如有一些病人是不符合獨居條件,可是實際上他明明就是顫顫巍巍的一個人自己打理生活、獨居;而長照資源卻沒辦法幫上忙。像這些有點失能者,頗為錯綜複雜的個案,是長照團隊必需要去找出來,被稱之為需要「加值服務」的另類弱勢族群。從2018年起,臺北市聯醫推的加值服務,希望能夠找到這些生活能力上,真的無能為力的複雜個案,而不是只有單純的失能者而已。

  在長照2.0中,衛福部強調,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務體系,並規劃推動試辦社區整體照顧模式,「預計」在各鄉鎮設立: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巷弄長照站。

  不過這樣的長照的整合照顧計畫,滿「被動」的,大小服務中心設在這些地方,有須要的人自己找上門來。目前整個長照大架構的問題,是找不到個案的,說白點,是被動性的在等,等知道長照是怎麼回事、有需要長照服務需求的個案自己找上門。

  「長照團隊應該要把更多的心力,花在社區整合照顧上。」臺北市聯醫總院、長期照護規畫發展中心瑞萱主任務實的說:「對於社區內複雜需求的弱勢,照護上可能以醫療切入,或者是居家服務的切入、或是鄰里長、NGO團體介入。但是,不要忘了,我們不只是在看病,不只是在提供服務,我們是在照顧人。因此,長照應從不同角度來看資源該如何去分工,得有策略的去運用,才能盡可能完善做好長照。」

  全書以臺北市聯醫長照團隊,深入社區,發掘、接觸個案所看到的問題,及幫忙解決困境的實例,隱去個案真名實姓的記錄,對高齡社會的臺灣而言,不論讀者朋友現在的身份是青壯族群──但你終就要奉養父母;或已是邁入熟年或銀髮一族──該面對的現實躲不掉,這本書都值得一讀、並寓意深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勝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 院長

  著作得獎記錄:
  《生死謎藏》

  榮獲:
  2010年-時報【開卷獎】
  2011年-新聞局【金鼎獎】/ 衛生署國健局【健康閱讀好書獎】/ 臺大醫院【年度教材著作優良獎】
  2012年-入圍【臺北國際書展大獎】

  《夕陽山外山》
  榮獲:
  2012年-臺大醫院【年度教材著作優良獎】

  《紅色的小行李箱》
  榮獲:
  2014年- 衛生署國健局【健康閱讀好書獎】 / 臺大醫院【年度教材著作優良獎】

翁瑞萱

  臺北市聯醫總院 長期照護規畫發展中心 主任

採訪整理

二泉印月


圖書目錄


放下身段,「以人為中心」的高價值服務 / 黃勝堅
讓民眾有感的長照,在地化經營 / 璩大成
長路相伴 / 翁瑞萱
導讀
認識長照,高齡社會的必修常識 / 黃勝堅

第一章    關於「長照」一定要懂的事
長照病人背後的「團隊」
長照的銜接,從失能病人出院開始
長照的整合照顧計畫
從蘭州國宅出發
被定義認可的「獨居老人」

第二章 走出白色巨塔的醫療團隊
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溫暖了使命感       
那條如影隨形的氧氣管
15年,沒出過家門
阿義伯的小旅行

第三章 高CP值照護模式:醫、養,攜手「扶老」
「延緩失能」前的「健康促進」
老人不會在家乖乖做運動
介入生活、守護生命的居家醫療

第四章 完整長照的階段性任務
長期「照護」或長期「照顧」
將醫療能量下放到社區,病人才會擁有更人性化的照顧
安寧,民眾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談,不知該怎麼談

後記
談笑用兵話生死 / 二泉印月

 

圖書序言

阿義伯的小旅行
 
「阿義伯的個案,我們團隊介入前後的改變,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堅叔眼神滿是溫馨。
 
今年八十多歲的阿義伯,和百歲、罹患巴金森氏症的老母親相依為命。原本阿義伯是家貨運公司的資深大卡車司機,十多年前一次在北宜公路的嚴重車禍,身上多處骨折外,聽力受到重創、幾乎完全失聰,在醫院住了快三個月。出院後的阿義伯,因為重聽,手腳有些不像正常人那般俐落,總閃躲著,不肯跟人打交道。
 
兩年前阿義伯中風了,右側癱瘓無力,只得請外傭幫忙打點母子倆的生活,看病相關開銷越來越大,租屋處也越搬越小,目前三口人擠在老舊社區陋巷裡,分租一樓的一間六坪大房間度日。房間裡一張雙人床歸老母親和外傭歇息,阿義伯的室內活動空間,只有房東擺著的一張三人座舊老沙發。不出門就少花錢,沙發成了阿義伯的生活重心,白天看報、吃飯、看電視,晚上睡覺。
 
「我重聽、走路不穩又歪一邊,出門幹嘛?給人家看笑話嗎?」阿義伯越來越孤僻,不想打擾別人,也不要被人打擾;中風後的阿義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了。
 
當市聯醫團隊走入社區發掘個案時,里長曾聽房東說起過阿義伯的困境,在里長陪同下,團隊第一次見到防衛心很重、即便是筆談,都能感覺到他拒人於千里之外的不友善、不歡迎被人關注。
 
個管師看到母子倆加起來竟有數十袋藥,其中不乏早已過期的,阿義伯原本也是有在固定看診,有時天氣不好,實在是出趟門太麻煩,好不容易去到醫院看診、見到醫生的時間沒三五分鐘,卻要一直在等等等,乾脆用處方箋到就近藥房拿藥,吃著吃著又覺得沒啥效用,隨手就擱在一旁,等又很不舒服了,再重新去拿一堆藥。老媽媽的藥也是吃得有一搭沒一搭,一次得吃好幾種,可是每批藥總沒能在同一時期內吃完。
 
用筆懇談下,個管師寫下:讓我們來,用事實證明,對您和媽媽都好。里長和房東在一旁敲邊鼓:「好啦,不管怎麼說,對你、對你媽都好啊,不試試怎麼知道?」
 
阿義伯看看躺在床的老母親,環視雜物堆疊的室內,鋪了層灰的桌椅櫥櫃,寫下:家很小,別來太多人。
 
個管師寫:好,先找醫師和藥師來,兩個就好。
 
阿義伯無奈的點點頭。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