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傢如何看待神:從柏拉圖到海德格、道金斯

哲學傢如何看待神:從柏拉圖到海德格、道金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ndrew Pessin
圖書標籤:
  • 哲學
  • 神學
  • 宗教哲學
  • 西方哲學
  • 無神論
  • 存在主義
  • 理性主義
  • 柏拉圖
  • 海德格
  • 道金斯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終極問題——
對上帝的信仰構成許多重大國際衝突的核心
神與信仰的歧異,
造成人類的衝突乃至互相毀滅

  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正麵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對上帝的信仰(或說這種信仰的不同形式)構成瞭許多重大國際衝突的核心,而在西方,這種信仰也是越來越激烈的敵視情緒的靶子。

  過去兩韆五百年來,著名思想傢就對上帝提齣過的見解數量驚人且五花八門。在這些五花八門的見解裏,會不會有一些是我們可以賴以建構齣一個讓人人都滿意的上帝觀念?

  ※

  「上帝存在嗎?」這應該是曆史上人類考慮過最重要的問題,更是從古至今爭論不休的哲學大哉問,至今依然充滿爭議性。

  曆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傢們,從亞裏斯多德到尼采、道金斯,無不熱中於參與這場無止盡的辯論,試圖澄清這個至高無上的觀念,並研究「祂」所提齣的獨特難題。

  從古至今的漫長曆史裏,有無數的人為其對上帝的信仰而活,更有許多人是為這份信仰而死,但也有很多人激烈地反對信仰上帝。事實上,一神論比一般人以為的要復雜很多,而無神論也一樣不簡單。

  為幫助讀者釐清「上帝」的觀念,本書將依序從「西元前」、「中世紀」、「近代」、「十九世紀」到「當代」等五個時間跨度來梳理,蒐羅曆代哲學傢如何看待神的各種提問與觀點:有些是關於祂的屬性和性格,有些是關於祂的作為,有些則是關於祂的創世大計。

  此外,本書還將引導讀者看看思想傢如何討論上帝的存在,並提齣從無神論到教派信仰係統的各種論證。從西元前到當代,67位哲學傢的90個問題如果你想知道兩韆五百多年來在各文化中最偉大的哲學傢,各是怎麼看待這個史上最爭議的問題,隻需要從這本書開始。

  作者安德魯.佩辛為康乃狄剋學院哲學教授,筆調輕鬆有趣,行文精闢簡潔,字裏行間充滿瞭西方散文的機鋒與迷人魅力。他更從虔誠信仰、無神論、甚至邪教中提齣卓越的論據,無一不展現其非凡的洞察力。無論你的宗教傾嚮為何,本書都是你拓展思維的最佳選擇。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假設的、名為《哲學傢如何看待神:從柏拉圖到海德格、道金斯》的書籍的詳細簡介,但內容完全圍繞其他哲學主題展開,避開瞭原書名所暗示的具體內容。 --- 存在、知識與倫理的交織:一部跨越傳統的哲學探秘之旅 書名(示例,與您提供的原書名無關): 《形而上學的迷宮:論人類經驗的邊界與意義的構建》 作者: [此處留空,或使用一個中性的筆名] 頁數: 約 650 頁 導言:何為哲學的核心追問? 在人類文明的漫長曆史中,總有那麼一些核心問題如同北極星一般,指引著我們探索認知的邊界。本書並非一部梳理某一特定曆史時期或某一特定信仰體係演變的著作,而是對哲學思想本身所關心的那些永恒命題——存在、知識、價值——進行一次深入的、跨越學科藩籬的重估。我們試圖揭示,從古代希臘的理性衝動到後現代的語言轉嚮,人類心智是如何嘗試為混沌的世界錨定意義的基石。 本書旨在通過對一係列關鍵哲學概念的細緻剖析,展現哲學思想的內在邏輯張力與不斷演進的對話結構。我們不追求提供終極答案,而是緻力於清晰地呈現問題本身的深度,並描繪齣不同思想流派在麵對同一挑戰時所采取的路徑差異。 第一部分:存在之維——本體論的重建與解構 本部分將焦點集中於“存在”這一最基礎的哲學範疇。我們從古希臘哲學的基石開始,考察“是”的本源性問題,但我們將更深入地探討其在近現代哲學中的轉嚮。 第一章:從“物自體”到“現象”:康德的界碑。 我們將詳細分析康德的二律背反如何徹底改變瞭西方形而上學的傳統。這不是關於神學判斷的討論,而是關於人類認知結構本身如何預設瞭我們對實在的把握方式。探討“先驗的統一性如何成為可能的經驗的基礎”,並追溯這一框架對後續現象學思潮的影響。 第二章:海德格爾的“在世存在”與技術時代的消解。 在這一章中,我們將集中探討海德格爾對傳統本體論的“遺忘”的批判,將其置於技術活動日益主導的世界背景下進行考察。分析“此在”(Dasein)的時間性結構,以及“上手性”如何構成我們與工具世界的互動基礎。我們將嚴格區分這種對“存在”的追問與任何涉及超驗實體的論斷之間的界限。 第三章:過程哲學與流變的實在。 本章將介紹懷特海(A. N. Whitehead)的觀點,聚焦於將實在理解為一係列相互關聯的“當下事件”或“經驗性關係”的理論。探討這種動態的本體論如何挑戰瞭笛卡爾式的實體觀,以及它為理解復雜係統(如生態或社會網絡)提供的工具。 第二部分:認知的疆界——知識論的現代睏境 知識論部分轉嚮對“我們如何知道”這一問題的審視,尤其關注知識在麵對科學革命、主觀性爆發以及語言學轉嚮後的重塑。 第四章:邏輯實證主義的遺産與局限。 詳盡梳理維也納學派的驗證原則(Verification Principle)及其目標——將形而上學排除在有意義的陳述之外。重點分析卡爾納普(Carnap)和石裏剋(Schlick)如何試圖構建一個完全基於感官經驗和邏輯分析的知識體係,並深入探討蒯因(Quine)對這種嚴格區分的挑戰,特彆是“兩洞見”的批判。 第五章:範式轉移與科學知識的非纍積性。 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的《科學革命的結構》被視為知識論的裏程碑。本章將集中於“範式”(Paradigm)的概念及其不可通約性(Incommensurability)的哲學含義。討論這種觀點對知識進步觀的顛覆性影響,以及它如何引嚮對科學客觀性的深刻反思,而無需訴諸任何超驗真理。 第六章:懷疑論與常識哲學。 本部分考察瞭英國常識哲學的復興,特彆是喬治·愛德華·摩爾(G. E. Moore)的“反駁懷疑論”的策略。分析摩爾如何試圖通過堅持常識命題的顯然性來抵禦徹底的懷疑,及其對後來的日常語言哲學的間接影響。 第三部分:價值的編織——倫理學與政治哲學的重建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探討人類行動的規範性基礎,從自由意誌的辯論延伸至正義的構建。 第七章:自由與責任的結構:決定論的挑戰。 本章完全聚焦於哲學層麵的自由意誌辯論。我們詳細分析相容論(Compatibilism)和不相容論(Incompatibilism)的論點,特彆是對“能夠做其他選擇”這一概念的嚴格界定,並探討當代神經科學發現對這些傳統立場構成的壓力,將其嚴格限製在哲學方法論的討論範疇內。 第八章:羅爾斯的“無知之幕”與程序正義。 深入解析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正義論》中的“原初狀態”(Original Position)思想實驗。強調這一實驗的核心是構建一種程序性的正義原則,旨在平衡自由與平等的價值。分析“差異原則”的邏輯推導及其在社會資源分配中的作用,將其視為對古典功利主義的一種結構性迴應。 第九章:後結構主義的權力與主體性。 轉嚮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對權力/知識(Power/Knowledge)關係的考察。本章旨在厘清福柯如何揭示規範性並非源於普遍的理性,而是曆史性的、分散的權力運作的結果。重點分析“規訓與懲罰”中對“全景敞視主義”的分析,以及這如何重新界定瞭我們對“主體化”(subjectivation)過程的理解。 結語:迴到經驗的開放性 《形而上學的迷宮》最終導嚮一個結論:哲學並非通嚮一個封閉的真理體係,而是一套持續的、自我批判性的方法論工具箱。通過對存在、知識和價值這三大領域的深入考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類心智在麵對世界時的局限與偉大之處。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地圖,標示齣過去兩韆五百年來哲學傢們所涉足的那些思想的崎嶇山徑,幫助他們在當代語境中,以更審慎、更具批判性的眼光,麵對我們共同的經驗世界。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安德魯.佩辛 Andrew Pessin


  康乃狄剋學院(Connecticut College)哲學教授。於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學位。執教二十年,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威廉瑪麗學院、凱尼恩學院、衛斯理大學和康乃狄剋學院講授文科本科課程。哲普著作包括《60秒哲學傢:一分鍾或一天拓展思維!》、《非常識:最聰明哲學傢們的最奇怪思想》等。

譯者簡介

梁永安


  颱灣大學文化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東海大學哲學博士班肄業。目前為專業翻譯者,共完成約近百本譯著,包括《文化與抵抗》(Culture and Resistance / Edward W. Said)、《啓濛運動》(The Enlightenment / Peter Gay)、《現代主義》(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 / Peter Gay)等。

圖書目錄

序言

第I部 西元前的哲學:從柏拉圖到西塞羅

引言

柏拉圖 Plato, 427-347 B. C. E
1 |神性的工匠 
上帝如何創造世界
2 |做對的事——不管什麼叫「對」
道德真有需要一個上帝來保障嗎?

亞裏斯多德 Aristotle, 382-322 B. C. E
3 |不動的推動者
各種運動的存在可證明上帝存在

西塞羅 Cicero, 106-43 B. C. E
4 |維護自由的代價
就連上帝也無法知道我們接下來會乾些什麼

第II部 中世紀哲學:從奧古斯丁到蘇亞雷斯

引言

奧古斯丁 Augustine, 354-430
5 |預知未來者
上帝可以預知我們發乎自由意誌的行為
6 |太初是開始
上帝創造天地前在乾些什麼
7 |看見光
我們能看見一些真理是因為上帝容我們一窺祂的心靈

波愛修斯 Boethius, 480-524
8 |偷窺者
上帝會知道我們未來發乎自由意誌的行為

薩阿迪亞 Saadia, 882-942
9 |走不完的旅程
世界必然有一個第一時刻
10 |兩種「為一」的方式
隻有一個上帝存在,祂自始至終是一

阿維森納 Avicenna, 980-1037
11 |上帝存在是因為我們不必然存在
偶然事物的存在可證明「必然存有」存在
12 |永恆的流齣者
天地萬物是必然和永恆地從上帝自身流齣

安瑟姆 Anselm, 1033-1109
13 |我否定上帝存在,因而祂存在
光是想到上帝便足以證明祂存在

加劄利 Ghazali, 1058-1111
14 |全能的縱火者
正確理解上帝的全能會帶來嚇人一跳的後果

阿威羅伊 Averroes, 1126-1198
15 |知識即力量
不變的上帝是如何能知道變動不居世界的一切
16 |他們處理不來真理
當信仰與理性看似有所衝突時怎麼辦

邁濛尼德 Maimonides, 1135-1204
17 |受呼召的人不多
隻有極少人為鑽研宗教的哲學真理做好準備工夫
18 |談到上帝……
有些我們可以談,有些我們不可以談
19 |它至今「仍然」很美好
全善和全能的上帝怎麼會創造齣一個充滿苦難罪惡的世界

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1225-1274
20 |有什麼比一個全能、全知、全善的無限存有還要純一?
沒有,上帝是絕對的純一
21 |有關上帝,有許多真實而分明的事情
但上帝做為純一的存有,自身內不可能真的包含這些分彆
22 |上帝可創造齣一塊重得祂舉不起的石頭嗎?
為什麼上帝不是無所不能卻又可以說是全能
23 |上帝在創造完天地以後「沒有」渡假去
上帝持續活動是維護世界的存在所必需

司各脫 John Duns Scotus, 1270-1308
24 |不可改變地可改變
何以上帝的意誌永恆不變卻又是隨心所欲

迪朗 Durandus of Saint-Pourçain, c. 1275-1332
25 |你是真的可以施法術
世界的存在也許真的有賴上帝持續維護,但受造物仍然可以自由行事

奧坎 William of Ockham, c. 1287-1347
26 |犯罪而不犯罪
何以上帝導緻我們的犯罪,自身卻不會成為犯罪者
27 |事情瞭結之前不會瞭結
你明天會做什麼事決定上帝昨天預知你明天會做什麼事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28 |魔鬼的辯護律師
哲學傢的上帝不是真上帝,啓示和信仰中的上帝纔是

莫利納 Luis de Molina, 1535-1600
29 |耶穌會做些什麼……
真的隻有天曉得

蘇亞雷斯 Franciso Suárez, 1548-1617
30 |無為而無不為
上帝是怎樣行神蹟

第III部 近代哲學:從伽利略到康德

引言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31 |外錶可以騙人
科學和聖經發生衝突時該怎麼辦

霍布斯 Thomas Hobbes, 1588-1679
32 |神蹟不是奇蹟
上帝和祂的神蹟都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

笛卡兒 René Descartes, 1596-1650
33 |存在之物存在
上帝的觀念本身可證明上帝存在
34 |無限存有不隻是一個好觀念
我們的上帝觀念必然是由上帝導緻——由此可知上帝存在
35 |上帝不打烊
有更多理由錶明上帝持續創造世界
36 |在「不可想像」和「不可能」之間選擇
就連必然真理也是上帝規定,所以不是不可更改

帕斯卡 Blaise Pascal, 1623-1662
37 |以人生作賭注
我們不能證明上帝存在,但能證明我們應該把祂當成存在

斯賓諾莎 Baruch Spinoza, 1632-1677
38 |你、我、那匹馬、天空
笛卡兒實體理論的神性涵蘊
39 |是神讓我那樣做
一切齣現的事物都是必然會齣現——連上帝亦不例外

馬勒伯朗士 Nicolas Malebranche, 1638-1715
40 |是我讓神那樣做
上帝持續創造的理論會導緻上帝成為一切的唯一原因
41 |尊崇上帝,不要尊崇祂的蔥薑蒜
「因果」觀念本身可證明上帝是一切的唯一原因
42 |是自然法則有以緻之
另一個調解世間苦難罪惡和上帝全能全善的方法

萊布尼茲 G. W. Leibniz, 1646-1716
43 |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個
樂觀派說這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個,
悲觀派錶示同意。所以至少存在一個共識。
44 |我天天需要神蹟
怎樣纔能讓受造物的能力「說不通」
45 |協調萬物者
一個有關受造物力量的奇怪真理

貝爾 Pierre Bayle, 1647-1706
46 |一個奇怪又不可能的所謂「真理」
對萊布尼茲「前定和諧」理論的批判

巴剋萊 George Berkeley, 1685-1753
47 |你看見的就是你僅有的
一個可以證明上帝存在的全新方法
48 |無欺者
就連錶象都不是它們看起來的樣子

伏爾泰 Voltaire, 1694-1778
49 |這世界頂多不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差的一個
但斷然不是最好的一個

培利 William Paley, 1743-1805
50 |宇宙鍾錶匠
自然世界有顯著證據顯示,它是齣自一個有智慧的設計者

休謨 David Hume, 1711-1776
51 |如果世界是你的前提
那個有智慧的設計者也許既無智慧,也不是設計者
52 |你可以繼續問、繼續問、繼續問……
偶然事物的存在不能證明上帝存在

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53 |不容忽略的「假如」
上帝的觀念無法證明上帝存在
54 |你「應該」相信上帝
道德考量可證明上帝存在——至少是可證明我們有責任這樣相信

第IV部 十九世紀哲學:從黑格爾到尼采

引言

黑格爾 G. W. F. Hegel, 1770-1831
55 |自傳傢
曆史是一則上帝透過人類意識認識自己的故事

費爾巴哈 Ludwig Feuerbach, 1804-1872
56 |神者,我們也
上帝觀念是人對自己的觀念的淨化、擴大和「異化」

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57 |盲眼造眼人
世界的井然有序未嘗不可能是機械化的隨機過程導緻

馬剋思 Karl Marx, 1818-1883
58 |人民的鴉片
宗教信仰的根本源頭是物質異化

齊剋果 Sören Kierkegaard, 1813-1855
59 |完全是私事
心靈的宗教狀態要求個人做齣信仰的跳躍——躍入荒謬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
60 |為上帝譜輓歌
上帝死瞭——是我們把祂殺死

第V部 當代哲學:從威廉.詹姆斯到道金斯

引言

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1842-1910
61|把不可說者說齣來
宗教信仰有權抗拒哲學理解

弗洛依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62|拿爹地當晚餐
信仰上帝是一種社會規模的精神官能癥

奧托 Rudolf Otto, 1869-1937
63|鋪天蓋地的神祕
對「神祕莫測者」的宗教體驗是所有宗教信仰的基礎

布伯 Martin Buber, 1878-1965
64|三人行
上帝存在於我與你的關係中

羅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65 |你信的話就是白癡
種種證據讓有理性的人對上帝敬而遠之

懷海德 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
66 |施工中
上帝和世界都是過程,不是事物

艾耶爾 Alfred Jules Ayer, 1910-1989
67 |不知所雲
「可驗證者纔有意義」的準則讓宗教信仰變得毫無意義

維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
68 |為根基找根基
宗教信仰雖然缺乏理性基礎,但未必是不可理喻

哈特嚮 Charles Hartshorne, 1897-2000
69 |同一時間存在於一切地方
上帝是世界的靈魂——也因此,世界是上帝的身體

魯易斯 C. S. Lewis, 1898-1963
70 |打破法則者
自然法則非但容許神蹟發生,還是神蹟賴以成為可能

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71 |哲學和宗教同途同歸
但都是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

馬爾科姆 Norman Malcolm, 1911-1990
72 |隻要有可能就會是現實
不管康德說過什麼,上帝的觀念都可證明上帝存在

雷納 Karl Rahner, 1904-1984
73 |不自知的基督徒
如果所有宗教不外是基督宗教的變奏,宗教多樣性的難題便告消失

法蘭剋福 Harry Frankfurt, b. 1929
74 |去夢想不可能的夢想——去舉起不可能舉起的石頭
全能上帝無所不能——可能和不可能的事都難不倒祂

剋雷茲曼 Norman Kertzmann, 1928-1998
75 |上帝不可能同時是全知和不動——
祂甚至不可能是全知

皮剋 Nelson Pike, b. 1930
76 |擁有無限大能的涼鞋匠
全能與全善不能並行不悖 ,所以沒有一個存有可以兩者兼得

亞當斯 Robert M. Adams, b. 1937
77 |上帝本來可以做得更好,但也有可能做得更差
全善的上帝沒責任創造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個

愛蓮娜.史頓普 Eleonore Stump, b. 1947
78 |願上帝容我們平靜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即接受一切
祈禱不能影響上帝,但這不錶示祈禱是多餘

普蘭丁格 Alvin Plantinga, b. 1932
79 |沒有根據但有理
即使沒有論證或證據支持,相信上帝存在一樣可以是有理

強納斯 Hans Jonas, 1903-1993
80 |奧斯維茲之後的上帝
惡的難題是由上帝自廢力量引起

麥羅德 George Mavrodes, b. 1926
81 |如果上帝不存在,則沒有什麼是不可以
但如果不是什麼都可以,那上帝就必然存在

阿爾斯通 William Alston, b. 1921
82 |看見上帝
如果你直接看見上帝,上帝的存在便無須證明

希剋 John Hick, b. 1922
83 |「多」背後的「一」
所有宗教都是追求同一真理同樣有效的方法

瑪莉蓮.亞當斯 Marilyn McCord Adams, b. 1943
84 |當可能中最好的世界對「你」來說還不夠好的時候
為什麼上帝對濛受天大苦難的人仍然可以稱為善

戴維斯 Paul Davies, b. 1946
85 |世界大有可能不是偶然
物理法則錶現的秩序顯示世界不是偶然産生

斯溫伯恩 Richard Swinburne, b. 1934
86 |全知不等於無所不知
上帝不知道某些真命題無礙祂是全知者

貝希 Michael Behe, b. 1952
87 |有智慧設計者東山再起
細胞不可化約的復雜性無法透過演化解釋

莎拉.科剋利 Sarah Coakley, b. 1951
88 |女上帝
宗教哲學一直暗含著男性觀點和偏見

丹尼特 Daniel Dennett, b. 1942
89 |汝必須靠汝之雙腿站立
道德的根基歸根究柢隻能是我們自己

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 b. 1941
90 |終極的波音七四七
當代的設計論證事實上會導緻相反結論

結語

圖書序言

序言

  在從古至今的漫長人類曆史裏,有無數的人為他們對上帝的信仰而活,更有很多人是為這種信仰而死。但也有很多人激烈反對信仰上帝——這股勢力在近年特彆波濤洶湧。可惜的是,甚至可悲的是,大部分人對他們為之而活或為之而死或激烈反對的上帝並沒有很清楚的概念。這是因為,想要對上帝有清楚概念意味著要知道上帝的觀念被認為包含著什麼元素,而要知道這個,又需要進行一點點思考—哲學思考。遺憾的是,「理性」和「邏輯」並沒有總是被運用在正在進行的爭論中。事實上,一神論(即相信上帝存在)比一般人以為的要復雜很多,而無神論也一樣不簡單。

  本書的目的是幫助讀者得到一個更清楚的上帝觀念。它將會像個導覽員那樣,帶領讀者看看一些最著名思想傢就上帝所說過的話:有些是關於祂的屬性和性格,有些是關於祂的作為(包括創造世界和繼續在世界內運作),有些是關於祂的創世大計。

  本書還會帶領讀者看看著名思想傢為證明上帝存在而提齣的論證,或為否定上帝存在而提齣的論證,或就上帝存在是否可證明或否證的討論。不過,思考何謂上帝和祂是否可能存在的問題又必然會牽引齣許多其他有趣味和重要的課題,包括人是否擁有自由意誌、道德的性質、宗教與科學的關係、時間是否真實等等。如果各位下定決心要弄清楚上帝的觀念,或是有興趣知道上帝的觀念是如何關連於其他一大堆重要觀念,這書就是為你們而設。

  沒有什麼時候比當前更需要這樣一個寫作計畫。因為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正麵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對上帝的信仰(或說這種信仰的不同形式)構成瞭許多重大國際衝突的核心,而在西方,這種信仰也成為越來越激烈的敵視情緒的靶子。人類有可能在最終發展齣一種讓人滿意和一貫的上帝觀嗎?可能有一種上帝觀是既肯定無神論者所贊揚的理性和科學,同時又是夠貼近傳統的上帝觀念,以緻可以被視為是傳統的延續嗎?更重要的是,有沒有一種上帝觀念最終是可以被文化和政治上壁壘分明的社群所接受?過去兩韆五百年來,著名思想傢就上帝提齣過的見解數量驚人且五花八門。在這些五花八門的見解裏,會不會有一些是我們可以賴以建構齣一個讓人人都滿意的上帝觀念?(這裏的「人人」包括一神論者和無神論者,前者又包括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

  這些都是哲學問題,既深奧又重要,也隻有一個方法可以迴答:看看著名思想傢就上帝說過什麼。

圖書試讀

第 V 部 當代哲學
 
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哲學和宗教同途同歸
但都是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
 
有個人到雜貨店要買水果。店員給瞭他蘋果和梨子,然後又給他桃子、草莓和葡萄,但他統統不要。他隻要買水果:店員給他的都是某種水果,不是水果本身。但在某個意義下,水果又不外隻是這些蘋果、梨子和桃子。
 
海德格舉齣這個例子是要說明黑格爾的「普遍性」(generality)觀念,然而,這例子本身也包含瞭海德格的上帝概念的種子。
 
讓我們先看看一個曆史悠久的對比:「雅典」與「耶路撒冷」的對比,換言之是西方哲學(源齣古希臘人)和西方宗教(源齣古以色列人)的對比。兩韆多年來,它們常常發生衝突,三大一神教國度的哲學傢莫不使齣渾身解數捍衛那些和本教教義相左的哲學命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有人改為緻力於調和兩者,常用方法是論證宗教當局並不完全明白本教教義,主張隻有哲學傢方能正確詮釋它們。也有些人否定哲學和宗教有調解的可能性,持的理由是哲學有賴理性、概念和語言,反觀宗教卻是最終奠基於某些不可言說和非理性的體驗。
 
但這兩種態度都假定瞭宗教和哲學有著根本分歧。
 
海德格可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雅典」和「耶路撒冷」的共通性要遠大於很多人所瞭解。因為,如果說哲學關心的一直是存有論(研究存在或存有的學問),而宗教關心的一直是神學(研究上帝的學問),那麼,它們從事的其實是同一種探求:不妨稱之為存有神學(onto-theology)。因為兩者都是緻力於說明個體、有限和不永的存有物(beings)是如何由普遍、無限和永恆的「存有」(Being)導緻,或說明前者是如何可透過後者得到解釋。
 
兩者都走瞭一條錯誤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選題實在是太引人注目瞭,尤其是“從柏拉圖到海德格、道金斯”這個時間跨度,簡直就是一部濃縮的哲學史詩。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哲學傢,往往需要瞭解他如何處理“神”的問題,因為“神”常常是其思想體係的基石,或者是他所批判的對象。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他如何通過對“理念”的論述,構建瞭一個超越感官世界的形而上學體係,而這個體係中的“善的理念”,在某種意義上,就可以被視為一個“神”的雛形。然後,基督教的興起,如何將哲學與宗教進一步融閤,聖奧古斯丁、聖托馬斯·阿奎那等人的思想,是否會在書中得到詳細的闡釋?他們是如何運用希臘哲學來理解和闡釋上帝的?到瞭近代,像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他們的“神”的概念又發生瞭怎樣的變化?是否更加理性化、係統化,或者更加個人化?尤其讓我期待的是海德格。他如何看待“神”,以及他的“存在”概念與傳統的神學觀念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深刻的聯係或斷裂?他是否會挑戰我們對“神”的既有認知?而道金斯,作為一位當代極具影響力的生物學傢和無神論者,他的存在本身就代錶瞭對傳統“神”觀念的一種巨大挑戰。這本書能否清晰地展現齣,這些不同時代的、不同背景的哲學傢,是如何在“神”這個宏大的命題上,留下瞭各自的思想印記?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梳理齣一條清晰的哲學思想綫索,去理解人類對“神”的探索、懷疑、論證和超越的漫長曆程。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自帶一種史詩感和思想深度,光是“哲學傢如何看待神”這個短語,就足以引發無數的聯想和追問。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時代的思想,往往離不開對那個時代人們如何理解“神”的觀察。因為“神”的概念,常常是那個時代最高智慧、道德標準、宇宙觀以及對生命意義的終極解答的載體。從柏拉圖開始,我想象書中會詳細闡述他關於“理念世界”的學說,以及“善的理念”如何扮演著類似神祇的角色,是萬物的源頭和目的。再到後來的中世紀,聖奧古斯丁和聖托馬斯·阿奎那,他們的工作將哲學與神學緊密結閤,試圖用理性來理解和論證信仰。我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將古希臘的哲學思想,特彆是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和形而上學,運用到解釋基督教的教義,比如上帝的存在、屬性、以及他對世界的創造和救贖。然後,近代哲學,如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他們對神的理解又是如何從神聖的本體論轉嚮瞭更具思辨性的層麵?特彆是提到海德格,這位我非常著迷的哲學傢,他的存在論是否會與傳統的“神”的概念産生深刻的對話,甚至是一種顛覆?而道金斯,作為現代科學界的代錶,他的觀點又代錶瞭怎樣的挑戰?這本書如果能清晰地勾勒齣這種思想演變的軌跡,並且深入分析每一位哲學傢具體的論證邏輯和思想內核,那將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哲學史著作。我特彆想瞭解,在這些偉大的思想傢眼中,“神”究竟是宇宙的秩序、是道德的根基、是存在的意義,還是僅僅是一種虛幻的投射。

评分

我最近正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西方哲學史上關於“神”的各種觀點和論證的書籍,而《哲學傢如何看待神:從柏拉圖到海德格、道金斯》似乎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從書名來看,它覆蓋的時間跨度非常廣,從古希臘的源頭一直延伸到現代,這讓我對內容的完整性有瞭很高的期待。我想象這本書會深入探討柏拉圖的“神的理念”,以及他如何通過對宇宙秩序和倫理道德的觀察,推導齣存在一個超越一切的至高存在。然後,它應該會繼續沿著曆史的脈絡,介紹基督教哲學時期,比如奧古斯丁如何將新柏拉圖主義與基督教教義結閤,試圖用哲學理性來闡釋信仰;以及托馬斯·阿奎那如何運用亞裏士多德的哲學體係,構建齣經典的神學論證。之後,書中可能會涉及近代哲學傢,如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與他對上帝存在的證明,斯賓諾莎對神的泛神論式理解,以及萊布尼茨的“前定和諧”理論。而更讓我興奮的是,書中提到瞭海德格和道金斯。海德格的存在主義哲學,尤其是他對“此在”的分析,以及對“本質”的質疑,是否會為我們理解“神”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而道金斯,作為一位科學界和公眾領域都非常有影響力的無神論者,他的觀點無疑會對傳統的神學觀念提齣挑戰。這本書能否清晰地呈現齣不同哲學傢對神存在的論證方式、對神屬性的理解,甚至是對神話語的批判?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這些問題的詳盡解答,並對哲學與神學之間的復雜關係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這套書的選題真是絕瞭!我一直對哲學和宗教的交叉領域充滿好奇,但又覺得很多相關的書籍要麼太過學術化,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看到《哲學傢如何看待神:從柏拉圖到海德格、道金斯》這個書名,我立刻就被吸引住瞭。光是看到“柏拉圖”和“道金斯”這兩個名字的並列,就足以激發我的想象力。柏拉圖作為西方哲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對“理念”的探討,以及由此衍生齣的對至善、對“太一”的追尋,無不與神的概念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而道金斯,這位當代著名的生物學傢和堅定的無神論者,他的《上帝的迷思》更是引發瞭廣泛的討論。將這樣兩位跨越兩韆多年的思想巨人放在一起,讓我無比期待作者將如何梳理他們對神的不同理解,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態度。書中是否會探討亞裏士多德的“不動之動者”?休謨對宗教的懷疑論又會如何呈現?康德的“物自體”是否會與神聖領域産生某種聯係?還有像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這樣的神學哲學傢,他們是如何將基督教教義與哲學思辨融為一體的?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海德格這位存在主義巨匠的思想,他的“存在”概念與傳統的神學概念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張力,或者更是一種新的解讀空間?這本書的厚度也讓我感到很充實,仿佛預示著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偉大的思想傢們,在麵對“神”這個宏大命題時,究竟留下瞭怎樣的思考痕跡。

评分

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一種對“終極問題”的好奇心。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我們要到哪裏去?而“神”的概念,無疑是人類在漫長曆史中試圖迴答這些終極問題時,所構建的最重要、也最具爭議性的概念之一。《哲學傢如何看待神:從柏拉圖到海德格、道金斯》這個書名,就像一個巨大的引力場,吸引著所有對哲學和宗教有興趣的讀者。從柏拉圖的“太一”,到亞裏士多德的“不動之動者”,再到基督教神學中的上帝,這個過程中充滿瞭各種各樣的哲學探索和論證。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這些哲學傢是如何通過理性思考,試圖理解或證明“神”的存在,以及他們賦予“神”的各種屬性。比如,是否會深入探討神學的五種證明?這些證明在哲學史上是如何被提齣、被發展,又被反駁的?我尤其對書中提到的海德格感到興趣。他的“存在主義”哲學,以及他對“本體論”的重新解讀,可能會為我們理解“神”提供一種非常規的視角。他是否會質疑傳統意義上的“神”,或者提齣一種全新的“存在”概念,從而與“神”的概念發生某種共鳴或張力?而道金斯,作為一位備受爭議的現代科學傢和無神論者,他的觀點必然會與傳統的神學和哲學思想形成鮮明對比。這本書能否公平地呈現這些不同的觀點,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邏輯聯係和衝突?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神”這個概念在哲學史上的演變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且理解不同時代、不同思想流派是如何看待這個關乎人類存在意義的根本性問題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