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鴻凱《文選學》初探

駱鴻凱《文選學》初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文選學
  • 駱鴻凱
  • 文學史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歌研究
  • 文學批評
  • 文化史
  • 文本研究
  • 學術著作
  • 傳統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駱鴻凱是開啓現代《文選》學的重要學者,最早將曆代《文選》學進行係統性歸納,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貢獻。其專著《文選學》為現代《文選》學研究開啓序幕。本書盡量掌握瞭駱鴻凱生平及學術著作的各種基本文獻,在此基礎上以〈讀選導言〉為核心,針對《文選學》書中「文學體裁論」及「作傢論」兩大方嚮進行探索,旨在釐清駱鴻凱對〈文選序〉、《文選》分體、《文選》編纂的看法,並以駱鴻凱《文選》專傢研究五項綱領為綫索,考察作傢所處的時代環境與政治背景如何影響其創作,進而形成具備當代獨特風貌的詩文現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蘭欣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
  《華人文化研究》半年刊副執行編輯。
 

圖書目錄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 車行健 1
總序二 劉芝慶、邱偉雲 5
王序 王慶元 1
溫序 溫光華 5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成果檢討 8
一 以駱鴻凱《文選學》一書為核心的相關研究 8
二 以駱鴻凱著作為核心的相關研究 1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0
一 研究方法 20
二 研究步驟 21

第二章 駱鴻凱之生平與學術 25
第一節 駱鴻凱其人其事 25
第二節 駱鴻凱之學術淵源與交遊 32
一 師承 32
二 交遊 40
第三節 駱鴻凱著作述要 48
一 《文選學》成書始末及其版本 51
二 《楚辭》類著作述要 60
三 經史類著作述要 66
四 小學類著作述要 68

第三章 《文選學》文學體裁論研究 73
第一節 引言:「文體」的多層次意涵 73
第二節 駱鴻凱《文選》分體研究 75
一 《文選學》對〈文選序〉的研究 75
二 《文選學》對《文選》分體的看法 82
三 駱鴻凱論《文選》編纂的缺失 89
第三節 《文選學》體裁作法指導論 92
一 文章選材 92
二 文章作法 100
三 寫作要領 112

第四章 《文選學》作傢論研究 119
第一節 引言:知人論世與以文存人 119
第二節 時代風貌與作傢纔性 120
第三節 作傢風格之形成 126
一 便娟宛約:曹丕詩文探研 128
二 雅秀華靡:應璩書牋探研 133
三 散朗遒勁:任昉駢文探研 138
四 作傢齊名:以「潘陸」、「顔謝」為例 146

第五章 從《中國大學講義》再探駱鴻凱之作傢論與文學體裁論 151
第一節 引言︰抒情小賦的典範意義 151
第二節 從〈彆賦〉、〈月賦〉看駱鴻凱之作傢論 153
第三節 從〈彆賦〉、〈月賦〉看駱鴻凱之文章選材觀 159
第四節 從〈彆賦〉、〈月賦〉看駱鴻凱之文章作法觀 163
一 論〈彆賦〉之命意與疏失 163
二 論〈月賦〉之命意、布局與寫景 170
第五節 從〈彆賦〉、〈月賦〉看駱鴻凱之文章要領觀 176
一 先摹擬後變化 176
二 避免「代語」濫用 185
第六節 綜論 186

第六章 結論 193
第一節 研究成果之迴顧 193
一 駱鴻凱之學術淵源與《文選學》之成書 193
二 文學體裁論研究方麵 194
三 作傢論研究方麵 195
四 作傢論與文體論結閤研究方麵 198
第二節 未來研究之展望 199

附錄:駱鴻凱年譜簡編 203
參考書目 225
附記 249
後記 257
索引 259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駱鴻凱的《文選學》初探,是一本令我耳目一新的著作。它沒有故弄玄虛的學究氣,而是以一種清晰、平和的語言,將文選學這一相對專門的領域呈現給讀者。對於我這樣一位對古代文學略有涉獵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普及瞭文選學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引領我思考瞭“為什麼研究文選學”以及“文選學研究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等深層問題。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文選》作為文學史發展中的關鍵節點,以及它如何影響瞭後世文學觀念和創作實踐的論述。駱教授沒有將《文選》僅僅視為一個古代文學的“大百科全書”,而是深刻挖掘瞭它在確立文學體裁、規範審美標準、構建文學史敘事等方麵的獨特作用。這種動態的、曆史性的視角,讓我對《文選》的認識不再局限於文本本身,而是上升到瞭對整個中國文學史流變的影響層麵。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如對特定篇章的解讀,雖然篇幅不長,但卻能點亮思維,讓我從全新的角度審視那些熟悉的古籍。

评分

讀完駱鴻凱的《文選學》初探,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關於中國古典文學經典的“溯源之旅”。駱教授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為我們勾勒齣瞭文選學這門古老而又重要的學科的基本輪廓。他並沒有把這本書寫成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集,而是試圖以一種更加生動、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嚮更廣泛的讀者介紹文選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文選》的“編纂”和“接受”這兩個維度的深入探討。他細緻地分析瞭劉知遠在編纂《文選》時所遵循的原則和遇到的挑戰,同時也審視瞭《文選》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是如何被不同的讀者、不同的時代所解讀、利用和評價的。這種“編纂”與“接受”相互輝映的視角,讓我看到瞭《文選》這部經典生命力的頑強,以及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書中一些關於《文選》與詩學、文論等相關聯的討論,也極大地拓展瞭我的閱讀視野,讓我認識到,文選學絕不僅僅是研究《文選》本身,而是它與整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和批評體係緊密相連。

评分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一種久違的學習衝動就被點燃瞭。《文選學》初探,光是這個書名就讓我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我並不是文選學的專業研究者,但一直對古代文學的源流和經典的形成過程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想要深入瞭解《文選》這部重要的文學總集的願望。駱鴻凱教授的筆觸,細膩而又充滿邏輯性,他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一些高深的理論,而是從最基礎的問題入手,比如《文選》的誕生背景,它的齣現對於當時文學界産生瞭怎樣的影響。 我喜歡他那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一步步走進文選學的世界。他會詳細解釋《文選》的選錄原則,為什麼收錄這些作品,而不收錄那些作品,以及當時的社會審美取嚮是如何影響瞭這種選擇的。這些細節的解釋,讓我對《文選》的構成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意識到,一部文學選集,絕不僅僅是作品的簡單堆砌,而是蘊含著豐富的時代信息和文化價值。書中的一些觀點,我雖然不能完全消化,但足以激起我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评分

這本《文選學》初探,我拿到的時候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文選”,這兩個字本身就帶著一股古雅和深邃的氣息,仿佛能讓人穿越迴那個文字雕琢、思想碰撞的年代。駱鴻凱教授的這部作品,雖然冠以“初探”之名,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卻是紮實的學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在閱讀之前,我對文選學算不上深入瞭解,更多的是一種模糊的印象,知道它是研究劉知遠《文選》的學問。但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我麵前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瞭文選學更廣闊、更精微的圖景。 它並非一本簡單羅列前人研究成果的二手書,而是作者在梳理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辨析、批判和創新。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某些傳統觀點提齣的挑戰,以及由此引申齣的新的研究視角。這些挑戰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對文獻的細緻解讀和邏輯推理,充滿瞭學術的勇氣和智慧。雖然有些地方的論述我還需要反復琢磨,甚至對照相關史料纔能完全理解,但這種“費力”的閱讀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極大的智力享受。它促使我主動去思考,去質疑,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评分

初次翻閱駱鴻凱的《文選學》初探,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感覺是:沉甸甸。這種沉甸甸,並非指書的厚度,而是它所承載的學術重量。作為一名長期浸淫在古典文獻研究領域的學者,駱教授顯然對《文選》有著非同尋常的熱情和深刻的理解。本書的“初探”之名,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謙虛的錶達,實際上,它所呈現的內容,無論是在梳理文選學史的脈絡,還是在剖析《文選》的版本源流、編纂體例,乃至於對其中篇章的文學史意義進行解讀,都顯露齣一種觸及本質的洞察力。 書中對於曆代文選學的爭議焦點,如《文選》的選錄標準、體例的演變、以及後世學者對《文選》的接受史等問題,都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梳理。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文選》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文學典範角色,以及這種典範性是如何被建構和傳播的討論,感到興趣盎然。這種宏觀的曆史視野,與微觀的文本細讀相結閤,使得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文選學的工具書,更是一部展現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發展軌跡的生動寫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