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釋旨(再版)

論語釋旨(再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儒傢經典
  • 論語
  • 注譯
  • 思想文化
  • 國學
  • 傳統文化
  • 經典解讀
  • 孔子
  • 道德修養
  • 文化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1.本書以曼髯先生獨到觀點釋義論語各篇章,尚有音韻詮釋,同時援引曆代名傢注釋。
  2.篇末附錄「古註論語姓氏考」及「宋之有關論語學說之較著者」可茲參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鄭曼髯


  鄭曼髯(民國前十年-1975年),字曼青,又號夕長樓主、學不厭老兒。先生擁詩、書、畫、拳、醫五絕以名世,故有「五絕老人」的稱譽。畢生治群經,奮筆著述,詩詞著作有《唐詩鍼度》、《玉井草堂詩集》、《玉井草唐詩續集》、《曼青詞選》;書畫類有《鄭曼青畫集》、《曼髯寫意》、《鄭曼髯書畫集》、《曼髯三論》;醫類有《女科心法》、《談癌八要》、《骨科精微》;國學則有:《老子易知解》、《論語釋旨》等。

 

圖書目錄

論語二十篇目錄
一、 學而
二、 為政
三、 八佾
四、 裏仁
五、 公冶長
六、 雍也
七、 述而
八、 泰伯
九、 子罕
十、 鄉黨
十一、   先進
十二、   顔淵
十三、   子路
十四、   憲問
十五、   衛靈公
十六、   季氏
十七、   陽貨
十八、   微子
十九、   子張
二十、   堯曰
附錄  古註論語姓氏考、宋之有關論語學說之較著者
 

圖書序言

自序

  讀魯論不能心仲尼之心者正墻麵而立也且仲尼之道猶衣食之與飢寒求之者不以其道不獲也其發言也如慈母乳兒未有不當其時其答問也如老吏斷獄必也使無訟耳吾欲持此三者以心仲尼之心故敢曰釋旨漢宋諸賢有先我施之者樂而從之否者亦不敢以無理而摒之且夫仲尼所謂吾道一以貫之而曾參卻以忠恕喻之以二釋一能解惑乎又如公山弗擾與佛𦙈之畔俱召之悉欲往子路不悅未能心夫子之心力阻之夫子申說至再而終無會其意旨者如此之類親炙夫子之教猶未能瞭然況後儒乎故吾之釋旨乃盡我心力之所嚮必欲瞻仲尼之心希旨雖雲過亢然本為不厭之誠或亦不為賢者所遐棄也

己酉大雪永嘉鄭  曼髯

圖書試讀

捲八  泰伯篇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葸、想裏反、何氏曰、畏、懼貌、言慎而不以禮節之、則常畏懼、馬氏曰絞、絞刑也、硃氏曰、絞急切也、愚謂絞、繞也、直而不以禮節之、其弊急繞而亂也、包氏曰、興、起也、君能厚於親屬、不遺忘其故舊、行之美者、則民皆化之、起為仁厚之行、偷、薄也、吳氏君子以下、當自為一章、乃曾子之言也、硃氏以吳之說、近是、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啓予足。啓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鄭高密曰、啓、開也、曾子以為受身體於父母、不敢毀傷、故使弟子開衾而視之、孔子言此詩者、喻己常戒懼、恐有毀傷、周氏曰、乃今日後、我自知免於患難、小子、弟子也、呼之欲使聽識其言、程氏曰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君子保其身以歿、為終其事也、尹氏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範氏曰身體猶不可虧也、況虧其行、以辱其親乎、
 
(後略)
 

用户评价

评分

《論語釋旨(再版)》的文字,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魅力。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帶著我們這些初涉儒學門徑的讀者,在孔子思想的迷宮中,找到清晰的路徑。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釋旨”的深度和廣度。作者不僅僅停留在對字詞的解釋,更注重對孔子思想背後所蘊含的價值追求和人生智慧的挖掘。他會引導我們去思考,孔子為何如此強調“忠恕”之道?“恕”不僅僅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技巧,更是對生命個體尊嚴的尊重,是對人類共通情感的體認。作者通過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經典語錄的深入闡釋,讓我們看到,孔子思想的核心,在於教導人們如何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保持內心的平和,如何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係,如何追求一種有意義的人生。書中對於“君子”的品格塑造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指齣,“君子”並非完美無缺,而是能夠通過不斷地自我反省和學習,逐漸完善自己。這種強調過程和成長的觀點,對於我們這些在現實生活中不斷摸索的人來說,具有極大的鼓舞作用。總的來說,《論語釋旨(再版)》是一本集學術性、思想性和可讀性於一體的優秀讀物,值得反復品讀。

评分

初次捧讀《論語釋旨(再版)》,便被其深厚的學術底蘊和精煉的語言所吸引。作者在對《論語》原典進行深入解讀的同時,更是旁徵博引,將曆代名傢學者的注解融會貫通,為我們呈現瞭一幅宏大的儒學思想畫捲。本書在梳理孔子思想脈絡方麵,顯得尤為齣色。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章句,而是通過對同一思想在不同篇章中的演變和發展進行細緻分析,使得孔子思想的邏輯性和係統性得以充分展現。例如,關於“仁”的論述,作者不僅追溯瞭其在《學而》、《為政》等篇章中的初探,更深入探討瞭其在《雍也》、《述而》等篇章中如何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以及在《憲問》、《子路》等篇章中如何與政治、德行等具體實踐相結閤。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讓讀者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仁”思想的豐富內涵及其在孔子思想體係中的核心地位。此外,本書在對一些爭議性或晦澀難懂的章句進行釋義時,也錶現齣極高的水準。作者不迴避學界的分歧,而是盡可能地呈現不同學派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結閤史料和文本語境,提齣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不僅增加瞭本書的可信度,也為讀者提供瞭更廣闊的思考空間。總而言之,《論語釋旨(再版)》是一部極具價值的儒學研究著作,無論是對於學術研究者還是對儒傢思想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都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啓迪。

评分

這本《論語釋旨(再版)》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踏入瞭一座古老而充滿智慧的寶庫。作者以一種極其耐心和細緻的方式,為我們逐字逐句地揭開瞭《論語》的麵紗。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深意的語句時所展現齣的洞察力。比如,關於“君子”與“小人”的對比,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字麵意思,而是深入剖析瞭孔子在不同語境下,是如何通過具體的行為、品德、追求來界定這兩類人的。他通過大量實例,讓我們看到孔子心目中的“君子”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注重內在的修養,言行一緻,對人對事皆有分寸;而“小人”則往往囿於私利,言行不一,缺乏遠見。這種細緻入微的辨析,使得“君子”和“小人”的形象在讀者心中變得更加鮮活和立體。再者,本書對《論語》中涉及的禮、樂、教等社會製度和文化觀念的解讀,也頗具啓發性。作者並沒有將它們視為僵化的曆史遺物,而是試圖發掘其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普適性意義。他指齣,孔子所強調的“禮”,不僅僅是繁文縟節,更是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的重要手段;而“樂”則關乎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升華。通過對這些概念的深入解讀,我們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儒傢文化對於構建和諧社會所扮演的角色。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引人深思。

评分

《論語釋旨(再版)》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並非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專著,而是一本充滿瞭生命力的思想之書。作者在“釋旨”的過程中,沒有流於對文字的機械解釋,而是始終緊扣孔子思想的時代背景及其對後世的影響。他善於將抽象的儒傢理念,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貼近生活的例子,轉化為易於理解的道理。例如,書中在解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時,作者不僅僅停留在字麵上的“推己及人”的道德要求,更是延伸到瞭如何在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職業倫理、乃至國際關係中去踐行這一原則。他會引導讀者去思考,在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今天,如何依然保持一顆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選擇。這種將古代智慧與現代生活巧妙結閤的做法,使得《論語》不再是塵封在曆史中的經典,而是能夠指導我們當下生活、解決現實睏境的寶貴財富。本書的結構也十分清晰,條理分明,每章每節都緊密圍繞主題展開,邏輯性極強。閱讀過程中,仿佛有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領著我們一步步走進孔子的精神世界。而且,作者在引用古代文獻時,注釋詳盡,方便讀者追溯其齣處,對於想要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無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

评分

坦白說,我一直覺得《論語》是本難以捉摸的書,其中的很多道理過於抽象,不易體會。然而,《論語釋旨(再版)》的齣現,極大地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孔子思想的大門。他沒有用艱深的學術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近乎白話的語言,將孔子那些關於人生、修養、為政的深刻見解,解釋得通俗易懂。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解讀。作者沒有簡單地解釋為“學習不思考會迷茫,思考不學習會危險”,而是結閤瞭大量的古籍記載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瞭學習與思考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重要性。他舉例說,如果隻是死記硬背,不懂得消化理解,知識就如過眼雲煙;而如果僅僅是空想,缺乏實踐的支撐,思考就會變得空洞無物。這種生動的解讀,讓我真正體會到瞭學習的真諦,也讓我意識到,在信息泛濫的時代,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尤為重要。本書的編排也非常人性化,文字大小適中,紙張觸感良好,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而且,書中穿插的一些古代插圖,也為閱讀增添瞭不少趣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