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釗自選集:小說、子弟書論文集

陳錦釗自選集:小說、子弟書論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陳錦釗
  • 小說
  • 子弟書
  • 論文
  • 文學研究
  • 香港文學
  • 文化研究
  • 現當代文學
  • 散文
  • 短篇小說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是筆者結集自1972年以來已發錶與未發錶之論文十篇而成,計有討論李卓吾、金聖嘆批點《水滸傳》三篇;《龍圖公案》石派書、《青石山》石派書與明清戲麯小說的關係三篇;有關子弟書的研究四篇,乃是筆者四十多年來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均為第一手資料,論點明確,部分並附有書影,實事求是,絕無虛妄,其中多為個人創見,發前人所未發者。今修訂正式齣版,以就正於海內外博雅君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錦釗


  祖籍廣東省四會市,1942年齣生於馬來西亞,1963年來颱升學,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係,師從王夢鷗教授,研習中國小說、中國文學理論。1977年初以《子弟書之題材來源及其綜閤研究》通過教育部論文口試,榮獲國傢文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講授中國小說、俗文學等課程。2002年提早退休,專心於研究工作。

  著有《李贊之文論》、《快書研究》、《子弟書的整理與研究世紀迴顧》等論著三十多種。

圖書目錄

序言
李卓吾批點《水滸傳》之研究
談貫華堂金聖嘆批本《水滸傳》
再談貫華堂金聖嘆批本《水滸傳》
談石玉崑與《龍圖公案》以及《三俠五義》的來源
明清戲麯小說對《龍圖公案》石派書的影響─「狸貓換太子」部份
《青石山》石派書研究
現存清鈔本子弟書目錄研究
論現存取材相同且彼此關係密切的子弟書
論《清濛古車王府藏麯本》及近年大陸所齣版有關子弟書的資料
《子弟書總目》之考查與補正

圖書序言



  筆者1942年齣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市,並在當地完成中小學教育,原攻讀理工課,因自幼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1963年來颱升學,進入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係就讀,師從王夢鷗教授,研習中國小說、中國文學理論。1971年以《李贄之文論》獲得碩士學位,同年進入博士班,本擬對李贄的文學思想作更深入之研究,但因在撰寫論文期間,正值大陸全國推行文化大革命與本地大力提倡文化復興運動之際,而論文發錶時,復又遇到大陸正在以李贄思想全麵進行批孔揚秦,展開全國軍民研讀李氏著作期間,師長中有責筆者與大陸「隔江唱和」(幸好論文題目是所長核準的,論文則是院長主動推薦對外發錶,逃過一刼。),筆者隻好改變研究方嚮。正好1972年筆者受邀參與整理中央研究院所珍藏俗麯資料工作,負責說書部分,於是在工作完成後,便以其中資料最豐富及重要的子弟書為題,1977年初以《子弟書之題材來源及其綜閤研究》,通過教育部論文口試,榮獲國傢文學博士學位,從此展開瞭子弟書研究的曆程,並旁及與子弟書有密切關係的快書、石派書之研究。近四十多年來,筆者陸續搜集有關資料,準備作一更深入之整理與研究,先後完成《快書研究》、〈子弟書的整理與研究世紀迴顧〉、〈《青石山》石派書研究〉等論著三十多種。

  為全力投入工作,1999年8月筆者利用休假期間曾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作訪問研究半年,再詳細閱讀該批俗麯資料。2000年7月,又受邀到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係訪問兩月,專門研讀該校所珍藏的車王府藏鈔子弟書原件,並到北京國傢圖書館、中國藝術研究院、首都圖書館、天津市圖書館等研讀各館珍藏及小蓮池居士奉寬、傅惜華、杜穎陶、程硯鞦、梅蘭芳、吳曉鈴等前輩遺書。2002年初,為專心研究工作,乃提早退休。近十多年來,又多次到大陸各大圖書館,甚至三度齣關,遠赴滿清舊京瀋陽,至瀋陽市圖書館等,繼續搜集資料並與當地學者專傢交流,遇有孤本,或影印或手抄,不計代價,務必到手,始肯罷休,因此所得豐碩。於是「爬羅剔抉,颳垢磨光」,以「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在2010年完成「子弟書全集」(包括石派書、快書)點校工作後,復利用新得資料,修訂舊作,準備齣版,2017年7月已齣版《快書研究》修訂版,今又將曆年所撰較為重要的論著重新修訂,結集齣版。

  本集所收有筆者自1972年以來已發錶與未發錶的論文十篇,前三篇專論李卓吾、金聖嘆批點《水滸傳》,其中〈李卓吾批點《水滸傳》之研究〉以明確的證據指齣袁無涯刊本120迴實即是李卓吾批本,並研討李氏文學思想對《水滸傳》人物行為之分析與社會現實之批判,進而明白指齣貫華堂金聖嘆批本《水滸傳》金氏批語因襲李氏批語共達三百六十多處,均為精華所在,而金批稍異於李批處,輒多前後乖違,錯漏百齣,遠不如李批縝密。〈談貫華堂金聖嘆批本《水滸傳》〉則是利用《水滸全傳》各迴後所附王利器校勘記,統計齣金批本的文字與百迴本相異處約有五二三一處,其中有二二二一處與袁刊本相同,又更進一步確定金批本實齣於袁刊本。〈再談貫華堂金聖嘆批本《水滸傳》〉則是指齣金氏以栽贓嫁禍等手法以遂其妄改亂評《水滸傳》的目的,以緻金批本滿目瘡痍,遍體鱗傷。幾百年來,在討論批點《水滸傳》問題時,學者專傢多推崇金聖嘆而黜李卓吾等,如鬍適說︰「聖嘆的辯纔是無敵的,他的筆鋒是最能動人的……在小說批評界,他的權威直推翻瞭王世貞、李贄、鍾惺等等有名的批評傢。」(〈《水滸傳》新考〉)更認為金聖嘆的刪改,「隻是有功,不是有罪」(劉復〈影印貫華堂原本《水滸傳》敘〉),筆者在此舉齣各種例證,提齣瞭完全相反的看法,已為國內外漢學界所肯定。

  四~六篇談石派書與戲麯小說的關係,其中〈談石玉崑與《龍圖公案》以及《三俠五義》的來源〉,指齣《三俠五義》的前身《龍圖公案》石派書原是道光初年石派書創始人石玉崑所說唱不同的麯本,原分為《包公案》與《龍圖案》,《包公案》是以包拯為主角,共三十餘迴;《龍圖案》以展昭為主角,共六十餘本,後始閤而為一,成為《龍圖公案》,但僅及《三俠五義》一百二十迴之前二十二迴而已。〈明清戲麯小說對《龍圖公案》石派書的影響─「狸貓換太子」部分〉與〈《青石山》石派書研究〉則指齣兩麯中的故事情節多齣自我國明清以來戲麯小說,是有關故事集大成之作,以說明石玉崑所作石派書的特色。此三篇均是國內外對石派書作深入研究最早之論著。

  後四篇為子弟書研究,其中〈現存清鈔本子弟書目錄研究〉一文,乃是根據清樂善堂、百本堂《子弟書目錄》等所著錄的麯本,考齣各目錄所抄寫的年代,作為今後研究現存子弟書麯本成書年代的根據;〈論現存取材相同且彼此關係密切的子弟書〉則是指齣此類麯本齣現的原因與背景;〈論《清濛古車王府藏麯本》及近年大陸所齣版有關子弟書的資料〉及〈《子弟書總目》之考查與補正〉則是指齣各有關資料之疏漏與補正,以免後人以訛傳訛,妨礙日後研究工作。

  全書共三十餘萬字,所有論點皆詳列明確證據,部分並附有書影,實事求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絕無虛妄。其中多為筆者個人創見,發前人所未發者。期能貢獻所學,為我國俗文學研究,盡一己綿薄之力。惟限於學殖,雖竭盡心力,所得僅此。其中譌誤遺漏,在所難免,尚祈海內外博雅君子,不吝指正,俾能更加完備,嘉惠後學。

2018年10月
陳錦釗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總而言之,《陳錦釗自選集》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小說部分讓我在文字的世界裏遨遊,體驗瞭不同的人生百態;而論文部分則引領我進入瞭更深邃的學術殿堂,拓寬瞭我的視野。陳錦釗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思想也十分深刻,他能夠遊刃有餘地駕馭不同體裁的寫作,並且在每一個領域都展現齣卓越的纔華。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我從中學到瞭很多,也思考瞭很多。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文學的魅力,也感受到瞭知識的力量。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熱愛文學、對曆史文化感興趣的讀者,相信你們一定也會和我一樣,從中獲得巨大的收獲。

评分

陳錦釗先生在子弟書研究方麵的論文,更是為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之前對子弟書的瞭解並不多,甚至有些片麵。但通過他的研究,我纔意識到,子弟書絕不僅僅是簡單的說唱文學,它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價值。他深入淺齣地分析瞭子弟書的演變過程、藝術特色以及其在社會傳播中的作用。他的論述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即使是對於不熟悉子弟書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他對於子弟書文本解讀的部分,他能夠從字裏行間挖掘齣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情感需求。他的研究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能夠重新認識和評價這一重要的文學形式,讓那些被忽視的經典重新煥發生機。

评分

緊接著,子弟書部分的論文讓我的閱讀體驗躍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起初我以為會是一些枯燥的學術論述,但陳錦釗先生的寫作風格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他以一種極其流暢且富含洞察力的筆觸,將那些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理論,闡釋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他對子弟書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文字錶麵,更是深入到其背後所承載的社會文化、曆史變遷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我尤其佩服他能夠將古老的文本與現代的視角巧妙地結閤起來,從中挖掘齣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讀他的論文,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知識的殿堂,陳錦釗先生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曆史的長河,探索文本的奧秘。他的觀點新穎獨到,論證嚴謹有力,每一次閱讀都能讓我豁然開朗,對子弟書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部分內容對我這個文學愛好者而言,無疑是一場思想的盛宴。

评分

這本《陳錦釗自選集:小說、子弟書論文集》給我帶來瞭太多驚喜。剛拿到這本書,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設計所吸引,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多年來沉澱下來的文學功力。翻開第一頁,就被小說部分引人入勝的情節深深打動。陳錦釗先生筆下的世界,既有宏大的曆史背景,又不乏細膩的人物刻畫,他似乎能洞悉人性的幽微之處,將角色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他塑造的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掙紮的小人物,他們的命運充滿瞭起伏,但他們的精神卻始終閃耀著不屈的光芒。讀他的小說,就像經曆瞭一場又一場跌宕起伏的人生,讓人迴味無窮。他的語言有一種獨特的韻味,不張揚,卻直擊人心,字裏行間流淌著歲月的痕跡和對生命深刻的理解。讀完小說部分,我感覺自己仿佛與那些鮮活的人物一同經曆瞭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故事,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评分

我最欣賞陳錦釗先生在小說創作中展現齣的那份深沉的筆力。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叱吒風雲的英雄,還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都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他善於捕捉人物內心的細微變化,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將角色的情感世界展現得淋灕盡緻。讀他的小說,你不會感到任何的刻意雕琢,一切都如同自然而然的發生,水到渠成。他對於情節的設置也極其巧妙,總能在不經意間埋下伏筆,然後又在恰當的時機一一揭曉,讓人讀來欲罷不能,對後續的發展充滿瞭期待。此外,他對時代背景的還原也做得非常到位,仿佛將讀者帶迴瞭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讓你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和人們的生活狀態。這種強大的敘事能力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他的小說充滿瞭藝術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