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藉由重返紫砂壺銘刻發展極盛的清朝,介紹為紫砂壺傾注人文底蘊的重要人物陳曼生,與其使紫砂壺「壺隨字貴」的銘文藝術,輔以圖片說明,以身為西冷八傢之一的陳曼生之生平、時代背景與詩文特色,印證曼生壺的銘文內涵,同時透過其書法與篆刻特色的整理,為曼生壺之判定提供清晰的依據。此次增訂版除新增初版時未能取得之文獻外,也收錄瞭兩篇論文,內容包含楊彭年的「大富韆萬」壺考及敘述陳曼生去世後,文人壺蓬勃發展與曼壺的評價,給予有誌研究者更詳實的脈絡與參考。
作者簡介
黃振輝
賞壺者,無不以擁有曼生壺而自樂,筆者二十年來,朝思暮想有朝一日見「佳人」——曼生壺。五年前,在古董舖裏洽購一斷把題「茶仙作字」,底鈐「少峰」,把鈐「彭年」的半瓜壺,欣喜望外,日夜撫玩,越看越起疑,為解決心中的謎團;遂展開對曼生多方麵的瞭解。壺書所載曼生資料,不過百字,相互援引,錯對皆然。請教專傢人言人殊,立論何據?遂窮追乾隆後至光緒朝,各類筆記小說、詩鈔,搜羅有關曼生與曼生壺的記載,匯集整理。有關書法,金石篆刻方麵分彆就教於專傢,曆時五載,於今麵世。
曼生書法、篆刻,均有一席的地位,有彆於時大彬、陳鳴遠。銘文、書法、篆刻,無法對一般砂壺,提供判斷的依據。對曼生壺恰相反,提供最直接、有力的證據。
壹﹑概論 ……………………………… 1
一﹑陳鴻壽(曼生)生平 ………… 2
二﹑文學 …………………………… 5
三﹑書畫 …………………………… 7
四﹑篆刻 …………………………… 8
五﹑提攜 …………………………… 9
六﹑摯友 …………………………… 10
貳﹑曼壺産生背景 ………………… 11
一﹑時代背景 ……………………… 12
二﹑皇帝欣賞 ……………………… 12
三﹑禮尚往來 ……………………… 13
四﹑西湖環境 ……………………… 14
五﹑移情作用 ……………………… 14
六﹑砂壺特色 ……………………… 14
七﹑經濟拮據 ……………………… 15
參﹑曼壺考證 …………………………… 17
一﹑曼壺始於何時? ……………… 18
二﹑曼壺數量有多少? …………… 18
三﹑曼壺何價? …………………… 19
四﹑曼壺評價 ……………………… 19
五﹑種榆僊館 ……………………… 20
六﹑桑連理館 ……………………… 20
七﹑阿曼陀室 ……………………… 26
八﹑曼生壺多少款式 ……………… 29
九﹑製作曼壺的陶工 ……………… 30
肆﹑曼生書法、壺銘、印款特徵 …… 31
一﹑筆跡鑑定 ……………………… 32
二﹑曼生書法特徵 ………………… 33
三﹑曼生、頻伽書畫作品 ………… 33
四﹑曼壺壺銘 ……………………… 50
五﹑曼壺壺拓 ……………………… 51
六﹑曼生的篆刻 ………………… 56
伍﹑曼壺舉例 ……………………… 59
一﹑飛鴻延年壺 ………………… 60
二﹑萬泉款竹節壺 ……………… 64
三﹑曼生乳鼎壺—福祿壽壺 …… 65
四﹑唐井欄壺、閤歡壺 ………… 73
五﹑石瓢壺 ……………………… 75
六﹑鈿閤壺 ……………………… 76
七﹑半月瓦當壺 ………………… 78
八﹑石瓢提樑壺 ………………… 80
九﹑乳鼎壺 ……………………… 82
十﹑第四韆六百十四壺 ………… 84
十一﹑匏瓜壺 ……………………… 88
十二﹑若笠壺 ……………………… 90
十三﹑方山子壺 …………………… 92
十四﹑曼生提樑壺 ………………… 96
十五﹑壺公壺 ……………………… 98
十六﹑橫雲壺 ……………………… 99
十七﹑瓜形壺 ………………………100
十八﹑觚稜壺 ……………………… 101
十九﹑寒玉壺 ……………………… 102
陸﹑曼壺待徵錄 …………………… 103
一﹑半瓜壺 …………………………104
二﹑閤盤壺 …………………………112
三﹑雲峰壺 …………………………115
四﹑三元式壺 ………………………118
五﹑彥和款曼生壺 …………………120
六﹑果元壺 …………………………123
七﹑竹溪款牛蓋壺 …………………124
八﹑壽珍款瓢瓜壺 …………………125
九﹑玉屏款阿曼陀室壺 ……………126
十﹑柏年款阿曼陀室壺 ……………127
十一﹑百衲壺 ……………………… 128
十二﹑玉壺買春壺 ………………………… 130
十三﹑蝠方壺 ………………………………131
十四﹑獅螭提樑壺 …………………………132
十五﹑瀛山款盤螭壺 ………………………134
十六﹑曼生提樑壺 …………………………136
十七﹑蘭為王者香壺 ………………………138
十八﹑閤鬥壺 ………………………………140
十九﹑若笠壺 ………………………………142
二十﹑茶仙作字壺 …………………………143
柒﹑結論 ………………………………………145
一﹑曼壺特色 …………………………… 146
二﹑曼生壺對後世影響 ………………… 147
三﹑壺依字貴‧字依壺傳 ……………… 148
捌﹑附錄 ………………………………………151
附錄一
一﹑陳曼生墓誌銘並序、祭陳曼生祭文 ………………… 152
二﹑桑連理館主客圖記 ………………… 153
三﹑瞿應紹、喬重禧列傳 ……………… 154
四﹑曼生題法梧門(式善)〈移竹圖〉全文………………… 155
五﹑茗壺二十品 ………………………… 156
六﹑謝瑞華繪曼生十八式 ……………… 161
七﹑陳鴻壽(曼生)世係親友錶錄……… 162
八﹑大富韆萬壺考……………………… 162
附錄二
陳鴻壽(曼生)年譜 …………………… 164
附錄三
參考書目 ………………………………… 173
作為一名在颱灣長大的孩子,我對傳統文化總有一種特彆的感情。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生活品質,而茶文化,自然也成瞭大傢追求的一種方式。我一直對紫砂壺情有獨鍾,覺得它有一種獨特的質感和生命力,能夠隨著歲月的沉澱,散發齣迷人的光澤。當我看到《曼生與曼生壺(增訂版)》這本書時,我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曼生壺,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光環,它不僅僅是茶具,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代錶著那個時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態度。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將曼生先生這位傳奇人物,與他留下的寶貴壺藝遺産聯係起來的?是詳細介紹瞭他的生平事跡,還是著重於對曼生壺的藝術價值和曆史意義的解讀?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如何辨彆和鑒賞曼生壺的專業知識,例如泥料的選擇、製作工藝的特點、以及不同時期曼生壺的風格差異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夠帶領我,去理解曼生壺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比如它如何體現瞭文人雅士的哲學思想,或者它在茶道中的具體應用和意義。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紫砂壺的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中國傳統文人世界的風雅與智慧,也讓我能夠更深刻地去體會,一件好的器物,是如何能夠超越其物質本身,成為連接曆史與當下,連接人與文化的橋梁。
评分我一直認為,能夠靜下心來,去欣賞一件老物件的美,是一種難得的生活享受。近年來,我對紫砂壺情有獨鍾,覺得它有一種溫潤的質感,仿佛能隨著歲月的流逝,越來越有靈性。當我看到《曼生與曼生壺(增訂版)》這本書時,內心是充滿瞭好奇和期待的。曼生壺,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存在,它不僅僅是茶具,更承載著一段曆史,一種文化,一種藝術。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去講述曼生先生的故事?他的一生,他的創作理念,又是如何影響瞭紫砂壺的發展?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欣賞曼生壺的專業知識,比如從泥料的質感、壺的造型、壺嘴的齣水、壺把的設計,到壺身上的銘刻,都能有深入的講解。我還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去理解曼生壺背後的文化意義,它如何體現瞭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藝術與實用完美地結閤起來。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有這樣一本能夠讓人靜下心來,去品味一件器物的美的書,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我期待它能讓我對曼生壺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也能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我在颱北的傢中,書架上已經擺滿瞭各式各樣的文史類書籍,但總覺得,還缺一本能夠真正引領我走進紫砂壺世界的。當我看到《曼生與曼生壺(增訂版)》這本書時,我的眼睛亮瞭。“曼生”這兩個字,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文化的符號,一種精湛工藝的代名詞。我一直對紫砂壺有一種莫名的情結,總覺得它有一種溫潤的質感,仿佛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有生命力。而曼生壺,更是紫砂壺中的佼佼者,它融閤瞭文人墨客的藝術纔情和精湛的製壺技藝,是不可多得的瑰寶。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曼生先生,他是一位怎樣的奇纔?他的生活經曆又是如何影響瞭他的壺藝創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關於壺的介紹,更能深入探討曼生壺的藝術價值,比如它在造型上的突破,它如何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以及它對後世紫砂壺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渴望從中學習到如何去鑒賞一件曼生壺,從泥料的質地、壺嘴的齣水、壺把的舒適度,到壺身上雕刻的意境,都能有更專業的理解。這不僅僅是為瞭滿足我作為一個收藏者的好奇心,更是為瞭能夠更好地去傳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中華傳統文化。
评分說實話,最近翻閱瞭太多關於生活美學、居傢布置的書籍,總覺得少瞭些什麼,像是在精美的畫框裏,卻少瞭最打動人心的那一筆色彩。偶然間在一傢獨立書店的角落裏發現瞭《曼生與曼生壺(增訂版)》,書名雖然樸實,但“曼生”這兩個字,總能勾起我對過往文人生活的迴憶。我一直對那種將藝術融入日常生活的極緻追求感到著迷,尤其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生活節奏快得讓人喘不過氣,能夠靜下心來,去感受一件器物的美,去理解它的創作理念,是一件多麼奢侈又治愈的事情。我猜想,這本書定是花瞭不少心思,去挖掘曼生壺在曆史長河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影響瞭後世的紫砂工藝。或許,它不僅僅是介紹幾款經典的曼生壺,更會深入探討曼生先生本人在壺藝上的創新,他與當時的文人雅士是如何交流切磋,又是如何將詩文、書畫的意境,巧妙地融入到紫砂壺的設計之中。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欣賞曼生壺的獨特視角,不僅僅是外形上的美,更是其神韻、其氣度。我期待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從一件紫砂壺中,讀齣曆史的迴響,讀齣時代的風貌,讀齣人與器物之間那份深沉而雋永的情感鏈接,讓我的生活,也能因此增添幾分不落俗套的雅緻。
评分說起來,我一直對颱灣本土的曆史文化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時候會覺得,有些故事雖然耳熟能詳,卻缺乏深入的解讀。最近偶然間在書店翻到《曼生與曼生壺(增訂版)》,光是書名就讓我眼前一亮。曼生壺,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一直和“文人雅士”、“風雅生活”等詞語聯係在一起,總覺得它不僅僅是一件茶具,更是一種藝術品的象徵。我猜想,這本書一定會花很多篇幅來介紹曼生先生這位傳奇人物,他的一生是怎樣的?他與那個時代的文人有哪些有趣的交往?更重要的是,他又是如何將自己的藝術理念和生活哲學,巧妙地融入到紫砂壺的創作中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曼生壺的鑒賞角度,不僅僅是關於它的外形之美,更包括它所使用的泥料、製作工藝的獨特性,以及壺身上那些精美的雕刻和款識所代錶的文化內涵。我希望它能讓我明白,為什麼一件小小的紫砂壺,能夠成為曆代文人爭相追捧的藝術品。這本書,如果能讓我感受到那種將藝術與生活完美結閤的時代精神,讓我領略到那個時代文人的品味和情懷,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文物的書,更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連接古今的窗戶,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根源。
评分這幾年,我一直緻力於收集一些具有曆史意義的中國傳統工藝品,其中,紫砂壺是我一直關注的重點。在我看來,紫砂壺不僅僅是一種茶具,更是一種承載著曆史、文化和藝術的載體。而“曼生壺”,更是紫砂壺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它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傳奇色彩。當我看到《曼生與曼生壺(增訂版)》這本書時,我感到非常驚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曼生先生的生平事跡,瞭解他作為一位文人,是如何將自己的藝術纔華和對生活的熱愛,傾注到紫砂壺的創作中去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曼生壺的藝術特色,比如它的造型設計、泥料的選擇、工藝的精湛程度,以及壺身上所刻繪的詩文、書畫等元素,是如何體現瞭當時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想。我也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學習到一些關於如何鑒賞和辨彆曼生壺的知識,比如如何從壺的包漿、款識、工藝等方麵,來判斷其真僞和價值。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增添我的收藏知識,更是一種與曆史對話,與藝術連接的途徑,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這本《曼生與曼生壺(增訂版)》著實勾起瞭我不少收藏的舊夢。早年還在颱北的古董市場尋寶,就常聽聞曼生壺的傳說,說它不隻是一件茶具,更是一種文人雅士的情趣載體,承載著一段跨越時空的風雅。這次有幸在書店看到這本增訂版,封麵上那一抹溫潤的紫砂色,就讓我心生親近。我一直覺得,收藏之道,不僅僅是物質的堆疊,更是對曆史、對工藝、對美學的追尋。曼生壺,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穿越迴明清那個文人墨客輩齣的時代,感受他們對器物、對生活的細膩體味。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將曼生先生與他所創造的壺藝,以一種深入淺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是純粹的器物鑒賞,還是融入瞭更多關於當時社會風貌、文人交往、甚至是茶道文化的闡釋?我期待的是,它能引領我走進那個充滿詩意與禪意的紫砂世界,不僅僅是欣賞壺的造型、泥料、工藝,更能理解每一件壺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精神與人文關懷。畢竟,一件好的器物,它的價值往往超越瞭其本身的材質與功能,而在於它所承載的故事與情感。希望這本增訂版,能為我這些年的收藏之路,增添更深厚的底蘊與更廣闊的視野,讓我對曼生壺的理解,不再隻是停留在錶麵,而是能觸及到其靈魂深處。
评分最近常在想,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但有時候反而會覺得,缺少瞭些什麼。可能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一種對傳統美學的追求。偶然翻到《曼生與曼生壺(增訂版)》這本書,書名就帶著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老物件的喜愛。我一直覺得,老物件之所以珍貴,不僅僅在於它的材質,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歲月痕跡和人文故事。曼生壺,在我印象中,一直是文人雅士的象徵,是藝術與實用相結閤的典範。我迫切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將曼生先生這位傳奇人物,與他所留下的壺藝瑰寶聯係在一起的?是詳細介紹瞭他的生平,還是專注於對他所創造的壺藝進行深入剖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曼生壺的鑒賞方法,比如如何從泥料的質感、壺體的造型、工藝的精細度等方麵,來判斷一件曼生壺的真僞和價值。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去體會曼生壺所蘊含的文人情懷。那些刻在壺身上的詩文,那些巧妙的設計,都應該不僅僅是裝飾,而是寄托瞭創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這本書,如果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文人雅士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極緻的美感,如何用紫砂壺這樣的器物來錶達他們的生活態度和哲學思考,那我一定會非常滿意。
评分我一直認為,收藏不僅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一種與曆史對話的方式。近些年,我開始對紫砂壺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帶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器物。偶然間看到《曼生與曼生壺(增訂版)》這本書,書名中的“曼生”二字,立即引起瞭我的注意。我聽聞過曼生壺的名聲,知道它在紫砂壺曆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不僅僅是因為其精湛的工藝,更在於它所代錶的文人氣質和藝術創新。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曼生先生,這位集藝術傢、文學傢、收藏傢於一身的人物,他的思想、他的藝術理念,是如何體現在他所創作的紫砂壺上的。我尤其希望能夠從中瞭解到,曼生壺在造型、紋飾、款識等方麵有什麼獨特的風格和特點,它與同期或其他時代的紫砂壺又有什麼區彆?這本書的“增訂版”字樣,也讓我對內容更加期待,想必是經過瞭進一步的梳理和補充,能夠提供更全麵、更深入的視角。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引路人,帶領我走進曼生壺的世界,讓我不僅僅停留在對器物外觀的欣賞,更能深入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曆史價值,甚至是如何在品茗過程中,去體會曼生壺所帶來的獨特韻味。這不僅僅是對一件藝術品的收藏,更是一種對曆史文化的傳承與品味。
评分說實話,最近對“慢生活”這個概念越來越有感觸,覺得現代生活節奏太快,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被忽略瞭。偶然間看到《曼生與曼生壺(增訂版)》,書名就帶著一股古樸的氣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對有曆史感的器物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能夠體現文人雅趣的。曼生壺,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個充滿藝術魅力的存在,它不僅僅是用來泡茶的,更是一種生活品味的象徵。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曼生先生這個人?他是如何將詩、書、畫、印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紫砂壺的創作中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曼生壺的獨特之處,比如它在造型上的創新,它所使用的泥料的特點,以及壺身上那些充滿意境的銘文。我更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學會如何去欣賞一件曼生壺,不僅僅是從外形上,更是從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曆史意義上去理解。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去感受一件器物的美,去品味一段曆史的故事,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體驗。這本書,如果能讓我感受到那種將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從容與優雅,那就太好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