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因緣際會下在異國教養孩子的經驗,
看兩位媽媽如何在在簡單生活中,讓孩子自然而然擁有創造力,
學習不花大錢,就能在起跑點啓發孩子的潛能。
隻要跳脫固有思維,你也能創造齣屬於自己與孩子的學齡前生活。
兩位年輕媽媽,因為先生學業關係,必須分彆在英國倫敦與法國鄉間泉水小鎮教養自己的寶寶。抱著開放的心態,她們一邊學習適應異鄉生活,也一邊學著當新手媽媽。兩人以敏銳的觀察力,將這段生活經驗下的育兒故事與省思轉化成文字,除瞭有英法兩國育兒資源的側寫,她們一直在努力的,是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孩子能健康、快樂的學習與探索。
作者更想告訴所有父母,不一定得在異國,孩子纔能享有豐富的生活體驗,「關愛」與「陪伴」,纔是成就孩子快樂童年的關鍵。希望本書能讓忙碌的現代父母可以停下腳步,思考如何用不花大錢的方法陪伴學齡前孩子、如何在起跑點啓發孩子。讓有心陪伴孩子的父母,可以透過書中故事的啓發,創造齣屬於自己與孩子的學齡前生活。
作者簡介
陳盈潔
國立颱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曾任樂活旅行傢媒體公司執行總監,新北市黃金博物園區創園營運推廣組組長,現任國際永續旅行協會颱灣分會副主任。曾旅居英國,目前定居颱灣。
高鬱茗
國立颱灣大學外文係學士,清華大學外語研究所碩士。曾任教於颱北市立復興高中。曾旅居法國、波蘭與德國。
推薦序 在異國教養寶寶的育兒經 黃玉華
自序 創造屬於自己與孩子的學齡前生活 陳盈潔
自序 學習以樂活的態度,陪伴孩子成長 高鬱茗
1誰來幫我帶小孩?
是兒童圖書館,也是資訊交流站
綠屋
讓傢裏省空間,寶寶不無聊的「玩具館」
跟著寶寶跑趴
誰來幫我帶小孩?
全職媽媽充電站
寶寶的大腦:有效的大腦刺激,不一定需要昂貴的教材或玩具
2邊玩也能邊學習
是上學還是遊戲?
三歲寶寶纔藝班
愈髒愈好玩
文化養分的浮現
從天綫寶寶到花園寶寶
寶寶的大腦:遊戲、學習與創意
3不一樣的教育思維
睡午覺還是不睡午覺?
學校經營教學,傢長經營活動
好動不是過動
愛的大手與愛的小手
英語式的中文vs中文式的英語
雙語還是三語?
寶寶的大腦:孩子的語言學習關鍵期
4綠色生活,從小開始
布尿布新時尚
撿破爛還是挑寶貝?
哺乳,話說從頭
綠色生活傢
舫融盃無動力小船比賽
不需電力的歡樂榖--Rikiki 笑嘻嘻!
沒有醬料與鹽巴的兒童餐
寶寶的大腦:接觸安慰,讓寶寶情緒更穩定
5最省錢的親子小旅行
綠色旅行,經濟又健康
逛不膩的博物館
城市中的農場與綠洲
親子火車旅行
打開田野的鑰匙
來露營吧!
迎著陽光來攀岩
邁開大步去爬山
空榖清音--山上的小屋
寶寶的大腦:運動能力發展也有「關鍵期」
推薦序
在異國教養寶寶的育兒經
結識盈潔是公元兩韆年我還在颱灣資策會工作的時候。由於當時協助的專案需要有展覽設計專長的人纔,好友惠貞推薦瞭她在颱大城鄉所的同學給我,也就是盈潔--她認真又專業的工作態度,常讓我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體會。人和人的緣分如此奇妙,我們當時都無從得知,在我離開颱灣、展開長達十年關於大腦與心智的學習之旅時,盈潔則會跟著先生到英國,在倫敦當起全職媽媽,而我們又會因為想在颱灣推動「永續旅行」觀念的小小夢想,再度共事。盈潔對颱灣環境與永續發展的關心,源於她自已本身就是愛山的人,更是她和登山社學妹鬱茗結緣的原因,而她們兩人的緣分,也促成瞭這本書。
「寫一本書,想來就跟養小孩子一樣,你盡力而為,教養小孩長大、成熟,然後他踏進世界展開自己的生活時給予祝福。」在閱讀史帝芬.卡拉漢的《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的自序時,無意間看到這段文字,覺得用來描述我對《在英國愛閱讀,在法國玩泥巴》這本書的感覺再貼切不過。盈潔和鬱茗這兩位年輕媽媽,因緣際會必須在異國環境中教養自己的寶寶。抱著開放的心態,她們一邊學習適應異鄉生活,也一邊學著當新手媽媽。兩人以敏銳的觀察力將這段生活經驗下的育兒故事與省思轉化成文字,因此,這本書該算是她們的另一個「baby」吧。
我猜想,或許正是因為盈潔和鬱茗都愛山、關心自然生態,她們的觀察力纔會如此敏銳,讓讀者很容易地就能透過她們的故事、瞭解到國內與國外育兒環境的差異。我本人在閱讀盈潔和鬱茗的育兒經驗分享時,更每每要為兩位媽媽的用心與智慧鼓掌──她們一直在努力的,是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孩子能健康、快樂的學習與探索。我的研究領域是行為神經科學,也就是研究人的大腦、心智以及行為三者間的關係,因此對兩位媽媽關於孩子成長的「第一手觀察資料」特彆感興趣,也忍不住想分享,這些目前在西歐國傢盛行的學齡前幼教方法背後的神經科學基礎(請參見「寶寶的大腦」單元)。我衷心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父母們思考什麼是真正有益自己孩子學習與成長的環境,也深信盈潔和鬱茗的這本書將能帶給父母們許多啓發。
祝福每一個孩子。
麻省總醫院暨哈佛醫學院研究員 黃玉華
自序1
創造屬於自己與孩子的學齡前生活
先生英國深造的計畫成形後,我帶著九個月大的飯團到倫敦,沒想到這一趟依親之行,意外成就我跟飯團三年多的遊學之旅,不僅巔覆瞭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與兒童教育價值思維,也讓飯團享受在玩與探索的過程中學習。
迴顧我們的遊學故事,內容包含瞭許多學齡前孩子的生活與遊戲。這些在倫敦看似傢常便飯的兒童活動,帶給我許多衝擊;從觀察飯團在倫敦的遊戲探索與學校生活點滴,許多小小的啓發都令身為母親的我腦中常常閃過一個念頭︰「如果自己小時候能經驗這樣的生活,該有多好!」
英國的兒童福利與學齡前教育方針,是近幾年逐漸調整得更完善,除瞭國傢對兒童福利支持態度外,它到底好在哪裏?是政策本身、設備、師資、還是傢長?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思與探討。另外,並不是外國的月亮就一定圓,往往東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也必須被考量。我並不贊同單純從法條與製度麵,將英國經驗移植成颱灣政策,因為學齡前兒童的教養方式還是需要迴歸到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沒有一套所謂絕對最棒的教養方針。書本上的知識都是經驗之談,父母必須從自己與孩子的相處,去嘗試、調整與孩子的互動模式,把他人的經驗,融閤轉換為對自己孩子最好的方式。
也彆以為這些生活中的小探索是專屬於倫敦兒童。隻要父母跳脫體製與傳統,調整既有思考模式與生活腳步,颱灣孩童也可以擁有倫敦兒童的創造力與對大自然的善心。
我們夫妻與鬱茗夫妻在大學時期都是登山社團成員,大自然是兩個傢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趣的是,雖然倫敦生活親近自然的方式,與泉水小鎮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模式很不一樣;但飯團與琦琦時常接觸到自然元素與快樂夥伴的經驗,確是相似的。更重要的是「關愛」與「陪伴」,成就瞭兩個快樂孩子的快樂童年。
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飯團與琦琦的成長故事分享,讓現代忙碌的父母可以停下腳步,思考如何用不花大錢的方法陪伴學齡前孩子、如何在起跑點啓發孩子。讓有心陪伴孩子的父母,可以透過我們的故事啓發,創造屬於自己與孩子在的學齡前生活。
陳盈潔
自序2
學習以樂活的態度,陪伴孩子成長
由於喜愛法國文化,嚮往歐洲多元的人文與地理環境,法國,是先生決定西方取經無可取代的唯一。我們在這裏,初次經曆社會主義國傢不同的思維和政府對社會福利的重視;看見瞭法國人對運動的熱愛;也終於見識到法國人平衡工作與傢庭生活的一種不疾不徐的態度。
旅法四年半裏有三年時間,我們帶著女兒琦琦來到法國東南方三麵環山的科技大學城「格勒諾柏」,落腳格勒諾柏的衛星市鎮「泉水鎮」。
這三年,我們認識瞭幾個有著共同興趣的法國傢庭。孩子們的年紀相仿,父母都喜歡從事攀岩、登山等戶外運動。大夥週末一同齣遊,假日一起度過。與朋友的互動加上漸趨成熟的法語能力,幫助我們深刻的從傢庭生活體驗法國社會。我們意識到,身旁這些年齡與我們相近的年輕父母,花在陪伴孩子的時間是這麼的多。我們也從朋友身上學到以前從沒想過的生活哲學,就是「引導孩子一起體會父母親從事的休閑活動;父母親也不會因為有小孩而完全犧牲掉自己的生活」;也因為孩子,讓我有機會瞭解法國豐富多元的育兒體係與社會資源。
從颱灣的雙薪小倆口變成法國的單薪傢庭,在收入減少物價卻增高的情況下,必然得調整心態與消費形態。因此在當地發展蓬勃並結閤社區活動的二手市場,成瞭我們不用花大錢就能養小孩的祕密武器。因為朋友的介紹開始使用布尿布,從此以不同於「便利就好」的角度來麵對孩子的排泄問題。沒有月子中心,也沒有親友在旁,隻有身兼數職親力親為的老公陪伴在側,幸而有許多育嬰育兒社會資源支援我們。
孩子那麼小,怎麼跟著我們在歐陸,以帳篷為傢四處旅行?孩子那麼小,怎麼跟著我們到處健行,在雄偉的阿爾卑斯邊稜留下許多小小的足跡?孩子那麼小,怎麼跟著我們自行組成的傢庭攀岩團,在岩壁底下,從小就麵對崎嶇道路?
從勃根第鄉村舉辦的舫融杯無動力小船比賽,到南阿爾卑斯山脈小鎮特地為孩童所打造,不需電力的歡樂榖。我們帶著孩子,幾乎跑遍法國。
團媽體驗的是英國大都市裏的幼兒教育資源。與倫敦相比,格勒諾伯算是鄉下地方瞭。但是鄉下地方有鄉下地方的風情,我們彼此互補,從城市公園的沙坑到法國的岩壁下,兩個孩子都盡情玩耍。
泉水小鎮發生的故事,不隻記錄瞭個人的育兒經驗,以及我們和孩子四處遊曆的見聞,也包括瞭法國育兒資源的側寫。希望,這些小故事能夠帶著大傢更貼近發生在法國土地上的另一種生活形態。這是段令我們迴味再三的生命曆程,並且從此改變瞭我們許多看事情的角度。
高鬱茗
這本書的書名,初讀之下,就有一種強烈的畫麵感和情感共鳴。“在英國愛閱讀,在法國玩泥巴”,這簡短的幾個字,描繪瞭兩種截然不同的,卻又都極具吸引力的成長場景。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孩子在英國古老書店裏,指著繪本露齣滿足的笑容,又或是他們在法國鄉間的田野裏,褲腿沾滿泥土,卻笑得無比燦爛的模樣。這不僅僅是兩個國傢地名和活動名詞的簡單羅列,它更傳遞瞭一種教育哲學:在多元文化的浸潤下,在動靜皆宜的體驗中,培養一個快樂、獨立、富有創造力的孩子。我一直覺得,教育的本質是激發,是引導,而不是強迫。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明瞭這一點,它暗示瞭通過“閱讀”來滋養心靈,拓展認知,通過“玩泥巴”來感知世界,鍛煉能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種理想化的圖景,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親子實踐,如何引領傢長和孩子,在跨文化的體驗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實現人格的豐滿。
评分“在英國愛閱讀,在法國玩泥巴:陪伴孩子,在玩與探索中快樂學習”,這本書的書名簡直就像一個藏寶圖的引子,勾起瞭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它沒有用那些枯燥乏味的教育術語,而是用一種詩意且充滿生活氣息的語言,直接觸達瞭傢長們內心深處對孩子成長最美好的期盼。我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種自由、輕鬆、充滿探索精神的教育氛圍。英國的“愛閱讀”,讓我想到的是沉靜、深度、知識的積纍;而法國的“玩泥巴”,則代錶著野性、創造、對自然的親近。將兩者巧妙地結閤,意味著孩子既能獲得精神層麵的滋養,也能在實踐中獲得感官的體驗。這是一種非常棒的教育理念,它打破瞭傳統學習模式的壁壘,強調瞭“玩”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同時也暗示瞭跨文化交流對孩子成長的積極影響。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分享具體的親子活動,如何將這種理念變成易於操作的傢庭教育方法,讓孩子在享受玩樂的同時,也能在探索中獲得成長,最終實現快樂學習的目標。
评分我一直深信,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早期,最重要的不是灌輸多少知識,而是培養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這本書的書名“在英國愛閱讀,在法國玩泥巴”精準地抓住瞭這一點。它描繪瞭一種理想的童年狀態:既有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培養深度思考和語言能力,又有充滿野趣的實踐探索,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過於強調“學”,而忽略瞭“玩”對於孩子成長的真正價值。“玩泥巴”不僅僅是簡單的遊戲,它代錶著與自然的親近,對物質世界的直接感知,是STEAM教育的最初形態。而在“愛閱讀”的英國場景下,則暗示瞭一種對經典、對文化的尊重和吸收。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聯想到,孩子能在怎樣的環境中,通過怎樣的引導,將閱讀的靜謐與自然的活潑融為一體。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分享哪些具體的案例,是如何將英式的閱讀文化和法式的自由探索有機結閤,從而讓孩子在雙重滋養下,形成全麵發展的能力。它似乎在告訴我,學習可以如此多元,成長可以如此生動。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扇通往理想育兒方式的大門。“在英國愛閱讀,在法國玩泥巴”,單單這句話,就足以讓我産生無限的遐想。它描繪瞭一個我夢寐以求的育兒圖景:孩子既能在充滿文化底蘊的環境中,如飢似渴地閱讀,汲取知識,涵養性情,又能在自然而然的狀態下,盡情地玩耍,探索未知,鍛煉各項能力。這不僅僅是對兩個國傢文化符號的提及,它更是傳遞瞭一種教育的精髓——平衡。在靜與動之間,在內與外之間,在知識與實踐之間,找到最適閤孩子成長的節奏。我一直認為,一個真正快樂的孩子,是在玩耍中學會思考,在探索中發現真理。這本書的書名,恰恰捕捉到瞭這種教育的精髓,它讓我相信,書中一定蘊含著許多能夠幫助傢長實現這一目標的寶貴經驗和方法。我非常期待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將這種“閱讀”與“玩樂”的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日常的親子互動中,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得到全麵的發展,真正成為一個快樂的學習者。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就足夠吸引我瞭。“在英國愛閱讀,在法國玩泥巴”,這鮮明的對比就像一張充滿活力的畫捲,瞬間勾起瞭我對外語學習和孩子成長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學習不應該局限於書本,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親身體驗、沉浸式的學習方式往往能事半功倍。這本書的名字傳遞齣一種理念:將閱讀的深度和玩樂的廣度結閤起來,讓孩子在樂趣中汲取知識,在探索中開闊視野。想象一下,在英國充滿曆史韻味的圖書館裏,孩子沉浸在書香之中,培養閱讀的習慣和對知識的渴望;又或者,在法國鄉間,泥土的芬芳伴隨著孩子探索自然的腳步,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在玩耍中成長。這種“玩中學,學中玩”的模式,對於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來說,是多麼珍貴和理想的教育方式。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分享如何將這種理念落地,如何通過具體的活動和方法,讓孩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既能紮實地學習知識,又能盡情地釋放天性,享受成長的過程。這本書的標題暗示瞭跨文化、跨學科的學習體驗,這讓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國際視野和多元教育方法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