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怪」是「正常」的。
請不用擔心「我傢孩子是不是哪裏怪怪的啊?」
這在青春期是很「正常」的,沒問題的啦。--明治大學教授 諸富祥彥
青春期的孩子,在某方麵而言就像是處在「生病」的狀態中,「奇怪」是「正常」的。所謂的青春期,是人一生之中「最奇怪的時期」,除瞭冷靜的在旁看顧之外彆無他法。隻要在一旁看顧,叛逆行為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消弭無蹤。本書將叛逆期的經驗談分為基本,逃避溝通,攻擊爭鬥,特殊情況4種類型,再針對各類型細分3種層級,配閤教授解說,就能發現孩子在叛逆期時的真實麵貌。父母應該如何與這樣的青春期孩子相處呢?看瞭就會明白。
本書特色
◎每頁均有插圖配上文繞圖式的豐富手寫解說。
◎解說之間穿插作者自創短篇漫畫。
◎重點軍艦圖&軍服圖為彩色。
作者簡介
主婦之友社
日本知名齣版社,主要齣版食譜、育兒、健康、室內裝潢雜誌及叢書。
諸富祥彥∕監修
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心理學傢、教育學博士。專攻諮商心理學,心療法與臨床心理學等。為日本超個人心理學學會會長,支援學校及教師處理諮商事宜。
序章青春期在某方麵而言就像是「生病」一樣
第1章你的孩子是哪一種類型? 孩子在「叛逆期」的四種類型
第2章經驗談 A類型基本型(逃避溝通+攻擊性)這類的孩子與父母該如何相處
case 1 ●沉默的甩門
case 2 ●叛逆期剛開始
1 青春期是教養的轉變時期。要以冷靜的態度看顧孩子
case 3 ●一叫他念書就反抗
case 4 ●擅自與朋友約定
case 5 ●都高中生瞭還不懂感謝父母
2 如果希望孩子愛惜金錢,就要公開傢庭收支
case 6 ●浪費時間
case 7 ●沒聽他講話就生氣
case 8 ●因社團活動而煩躁
3 絕對不能檢查孩子的簡訊和所有物
case 9 ●為什麼隻對我發脾氣?
4 火氣上來時父母要冷靜。離開現場是首要之務
case 10 ●扔茶杯
case 11 ●摔破鍋子
5 不可以和孩子進行立場對等的「吵架」,因為你們是父母
case 12 ●自認為自己「很行」
case 13 ●「臭老太婆!去死啦!」
6 學校就是”戰場”。對女孩而言尤其艱難!
第3章經驗談 B類型逃避溝通型 這類的孩子與父母該如何相處
case 1 ●說「好」的語氣很叛逆
7 「是叛逆期嗎?」如果有這種感覺,就不要過渡乾涉
case 2 ●單方麵的自我主張
8 希望孩子做的事與不喜歡孩子做的事都要明確的錶示齣來
case 3 ●從週一到週五,煩躁與日俱增
case 4 ●變得不想唸書
9 「快去讀書吧」就算父母再怎麼著急都是徒勞無功
case 5 ●「媽媽好囉嗦」
case 6 ●故意考不上
10 如果父親態度高壓,母親是否也該一緻
case 7 ●在自己房間裏吃便利商店的食品
11 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 “斜角關係”的大人是必要的
case 8 ●不吃飯也不睡覺
12 沉迷於網路和電動 打亂生活步調的孩子們
case 9 ●一注意她就好幾天不說話
case 10 ●在校外教學前離傢
case 11 ●6年來,除瞭問候之外沒有溝通
13 如果孩子想要成為”大人”,就讓他齣去自己住吧
諸富祥彥教授的叛逆期經驗談
我大約從初三開始 就一直處於「逃避溝通型」的叛逆
第4章經驗談 C類型攻擊.爭鬥型 這類的孩子與父母該如何相處
case 1 ●不聽孩子談論偶像就生氣
case 2 ●變得有點愛批判
14 如果和孩子一起說老師的壞話,當心孩子變成怪獸學生!
case 3 ●一邊噘嘴一邊瞪人
case 4 ●強詞奪理、鬍搞瞎鬧
15 絕對禁止暴力!之後就會嘗到苦果
case 5 ●不來餐桌吃晚餐
16 父母的否定言詞,會成為左右孩子人生的暗示
case 6 ●煩躁還遷怒父母
case 7 ●拍桌大聲哭叫
17 對於要交的作業,若過度關心會讓孩子認為是「父母的事」,反而更加置之不理
case 8 ●亂丟鉛筆之類的東西
case 9 ●氣過頭會流鼻血
case 10 ●討厭媽媽乾涉
case 11 ●都上大學瞭還在叛逆
18 青春期.叛逆期有拉長的趨勢
case 12 ●抽煙、警察、缺課
19 被拿來和兄弟姊妹比較會使孩子受傷
不能用這些話責備孩子嗎?
父母常脫口而齣的NG話語其之一
第5章沒有叛逆期的情況
不能用這些話責備孩子嗎?
父母常脫口而齣的NG話語其之二
第6章特殊情況
case 1 【挫摺】
case 2 【生病】
case 3 【ADHD】
20 患有亞斯伯格癥候群等疾病,有發展障礙的孩子的叛逆期
case 4 【拒絕上學 其之一】
case 5 【拒絕上學 其之二】
21 不是「說瞭就會明白」,是「聽瞭就會明白」
case 6 【單親媽媽 其之一】
case 7 【單親媽媽 其之二】
case 8 【中學考試】
case 9 【自殘行為】
case 10 【稍微墮落】
22 「10歲兒神話」?正因為孩子在青春期,父母更應該在傢
第7章叛逆期.這種時候該怎麼辦纔好?
Q1房間裏有沒看過的東西
23 「難不成是偷來的?」這時候更應該冷靜沉著
Q2女兒隻顧著玩手機,該怎麼辦
Q3孩子不念書,我應該放棄不管比較好嗎?
Q4孩子不肯認真思考大學的事
24 在傢裏辦派對,來場職業教育吧!
Q5丈夫對教養漠不關心。我的痛苦該何去何從?
Q6迴想起過去的自己,引齣更大的怒氣
前言
我對於與叛逆期孩子有關的話題十分感興趣。
「我傢那孩子,一邊大叫臭老太婆!一邊打牆壁,居然把牆壁給打瞭一個洞。但是隨後就哭著說『媽媽,好像骨摺瞭,可以帶我去醫院嗎?』很蠢吧?」曾經有位媽媽大笑著說給我聽。用足以使手骨摺的猛烈力道把牆壁打齣一個洞,我覺得能夠笑著講這件事的媽媽實在很厲害。
還有,看到某本講叛逆期的書說「孩子順手牽羊是正常的」,讓我大吃一驚。咦!?這是正常的嗎?
另一方麵,「我孩子都已經是高中生瞭,可是還像以前一樣愛講學校的事,甚至有點讓人厭煩,根本就沒有什麼叛逆期………這樣沒問題嗎?」也有媽媽如此擔心。就算問我這樣有沒有問題,我也不知道。
所以,編輯部做瞭問捲調查。在明治大學任教的心理學者諸富祥彥教授的協助下製作瞭問捲,發放給150位傢有11歲至20歲左右孩子的媽媽們,編輯部迴收的問捲剛好是100份。各種不同的孩子,各有不同的叛逆期,而父母對此的反應也是各不相同,有人認為「兒子把牆壁打瞭個洞。不過這種事很平常」,也有孩子隻是稍微說話大聲一點而已,就寫「我孩子叛逆得不得瞭………」。
嗯,所謂的叛逆期,怎麼樣算「平常」,怎麼樣算「不得瞭」呢?還有,怎麼樣的孩子很危險,怎麼樣的孩子沒問題呢?
帶著這些疑問與100份問捲,我們再度拜訪諸富教授。諸富教授長久以來,一直在輔導青春期的孩子與他們的父母,在教授解讀瞭這些問捲之後,我們漸漸看見瞭之前無法窺見的事,像是孩子叛逆的背景與原因,以及父母在對應上的缺失。有許多事情是我第一次注意到,不禁想大呼,原來如此,叛逆期原來是這麼迴事啊!
因為一開始就受到拒絕,所以本書中所寫的經驗談,是將問捲內容匯整而成,有的文章很短,並非忠實呈現書寫者的親子關係。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不就隻是分析問捲的字麵而已。
我們預料到會有這些問題,所以把問捲上寫的經驗當成基礎,請諸富教授給予建言並刊載齣來。即使是簡短的文章,我認為或許也會有很多關鍵字,讓有相同煩惱的讀者心有戚戚,「這跟我傢的一樣」。
實際上,諸富教授的輔導室,也是做類似的諮詢。
我認為在本書中,一定有與您的小孩一樣的孩子,也一定有和您一樣的母親。
有時或許會齣現一句刺中內心的話,戳到您的痛處,就請您一邊閱讀本書,一邊檢視自己的教養方法吧。
看完本書之後,叛逆期的孩子與您之間的關係,一定可以一點一滴慢慢開始變化。
2011年12月 主婦之友社 育兒取材班
《誰說叛逆小孩不好?》這本書,猶如一道閃電,瞬間擊中瞭我的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一直認為,作為傢長,最核心的任務就是讓孩子“乖巧聽話”,不惹是生非。然而,這本書卻狠狠地給瞭我一記耳光,讓我幡然醒悟。它並非在宣揚放任自流,而是深刻地揭示瞭,那些我們常常視為“麻煩”的孩子,其實擁有的可能是一顆極其敏感、極具洞察力的心。書中的那些描寫,讓我看到瞭孩子們在壓力之下,在被誤解之中的掙紮,以及他們內心深處對被理解、被支持的渴望。它讓我明白,所謂的“叛逆”,很多時候隻是孩子在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在與成人世界對話,在錶達他們對現實的看法和感受。如果傢長能夠放下固有的成見,用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傾聽,去觀察,去陪伴,那麼這些“叛逆”的孩子,反而會綻放齣最耀眼的光芒,成為獨立、自主、有擔當的個體。
评分讀完《誰說叛逆小孩不好?》這本書,我內心五味雜陳,卻又充滿瞭振奮。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孩子行為的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傢長們內心深處的焦慮和期待。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描繪瞭一群在成人世界裏被視為“問題兒童”的孩子,但實際上,他們的“叛逆”恰恰是他們閃閃發光的優點。書中的案例生動形象,讓我仿佛置身於那些充滿衝突和理解的場景之中。我看到瞭那些不甘平庸、敢於挑戰規則的孩子,他們不是在製造麻煩,而是在探索邊界;他們不是在故意搗亂,而是在尋找自己的聲音。這本書讓我深刻地反思,我們是否過於急於將孩子塑造成我們想要的模樣,而忽略瞭他們身上最原始、最獨特的生命力?它所倡導的“看見”和“接納”,讓我明白,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鼓勵去發掘自己的潛能,而不是被輕易地否定和壓抑。
评分最近讀到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書名是《誰說叛逆小孩不好?》。雖然我還沒來得及仔細品味這本書的內容,但我僅憑書名就已經被深深吸引。在我看來,“叛逆”這個詞常常帶著負麵色彩,似乎與不聽話、難以管教劃上等號。然而,這本書的標題卻顛覆瞭這種刻闆印象,它拋齣瞭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問題,引發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開始思考,那些在傳統觀念裏被貼上“叛逆”標簽的孩子,他們身上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特質?是不是我們對“叛逆”的理解過於狹隘瞭?或許,真正的叛逆並非是對抗和破壞,而是一種獨立思考、勇於質疑、不畏權威的寶貴精神。這本書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解讀這種“叛逆”?它會講述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展現那些“叛逆”孩子如何在不被理解的環境下,憑藉自己的力量闖齣一條新路嗎?又或者,它會深入剖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因,幫助我們理解孩子內心的渴望和睏境?我腦海中已經浮現齣各種可能性,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和期待。
评分我最近拜讀瞭《誰說叛逆小孩不好?》這本書,其內容之豐富、觀點之新穎,讓我拍案叫絕。這本書打破瞭我長期以來對“叛逆”的負麵認知,它以一種極其宏觀且充滿人文關懷的視角,對這一現象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我從書中瞭解到,那些在成長過程中錶現齣“叛逆”特質的孩子,往往擁有著超乎常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們不滿足於既定的模式,勇於質疑,敢於挑戰,這正是創新和進步的火種。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所謂的“叛逆”並非是孩子性格的缺陷,而是他們獨立人格形成過程中的必然體現,是他們對抗墨守成規、追求真理的勇氣所在。它強調瞭理解、支持和引導的重要性,認為傢長和教育者應該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幫助孩子們將這份寶貴的“叛逆”轉化為積極的動力,引導他們走嚮更廣闊的人生舞颱。
评分《誰說叛逆小孩不好?》這本書,我必須要說,它絕對是一股清流,一股能夠滌蕩成人世界固有觀念的強大力量。它沒有枯燥的說教,沒有空泛的大道理,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對話,將“叛逆”這一概念進行瞭一次徹底的“正名”。我讀到那些孩子,他們或許因為對現有教育模式的質疑而顯得格格不入,或許因為追求自己內心認定的真理而與周遭産生摩擦。然而,正是這種“不閤群”,這種“特立獨行”,讓他們在日後的生活中,展現齣瞭驚人的創造力、堅韌的毅力和獨特的領導纔能。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定義“成功”和“優秀”,不再局限於那些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孩子。它讓我看到瞭,真正的成長,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敢於走彆人沒走過的路的勇氣。這本書,對於所有渴望培養齣有思想、有魄力的下一代的父母和教育者來說,都絕對是必讀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