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協力,翻轉地球:當人們抱怨世界時,這些孩子正在改變世界!

童心協力,翻轉地球:當人們抱怨世界時,這些孩子正在改變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evika Rangachari
圖書標籤:
  • 兒童力量
  • 青少年行動
  • 社會創新
  • 環保
  • 教育
  • 正能量
  • 榜樣
  • 改變世界
  • 成長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20個因小願望而改變大世界的真實故事。
小數點革命,無限大力量!聽過的人都想起立鼓掌!
由屢獲大奬的印度兒童文學作傢Dr. Devika Rangachari忠實呈現。

  上天給的資源或許不一樣多,但是給的能力、力量卻是一樣的。來自世界各國的孩子們,從颱灣到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從紐約至那格浦爾;從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清理自己的城市,到幫助無助的人……他們隻是個孩子,卻憑著相信「I can」的魄力和「化知道為做到」的執行力,把不可能化為可能!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改變這世界,實踐願望!

  本書故事取材來自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 (Design For Change,簡稱DFC)

  人們抱怨世界的時候,這些孩子正在改變世界!

  「為什麼腳踏車沒有專用的道路?」、「為什麼上學的路總是坑洞?」、「我們鄒族的歌和舞蹈都到哪裏去瞭?」、「水患肆虐後的城市損失産重,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很多時候我捫心中産生疑問,除瞭忍不住咒罵幾句外,卻也得過且過、且戰且走,從沒好好的想過可以為這社會做些什麼!

  改變世界,不需要太多資源!
  隻要有想法、有決心就夠瞭!

  無論是製作海報標語、募款捐獻、演講錶演、聯屬寫請願書、至療養院錶演,從「CAN I……?」自我懷疑,到「I CAN」我可以!透過發想、討論、實踐,孩子們親身驗證瞭團結力量大,或許力量不及海洋裏的一顆小水滴,卻是一群孩子們做齣的最大貢獻!

  僅僅爸爸媽媽、老師應該來聽聽他們的故事,想想可以教給我們的孩子什麼;
  有夢想的你,更應該來聽聽他們的故事,想想可以為你自己和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這些孩子可以改變週遭的世界,你一定也行!

本書特色

  ◎ 印度暢銷書籍《I CAN》全球中文版獨傢授權
  本書在印度由銷量最大的漫畫書商(Amar Chitra Katha)發行、兒童文學作傢Dr Devika Rangachari忠實呈現孩子們透過實踐力改變世界的精彩實錄!

  ◎ 情境插畫──幽默傳達改變的故事理念
  前導讀式插畫連環圖拉開各篇章故事序文,保證會心一笑的黑色幽默,又不失故事軸心理念,值得一探究竟。

  ◎ 各國文化背景的小知識
  透過故事,將故事發生的該國地理、曆史、文化與讀者們分享,如此一來,較能瞭解故事主角的處境與睏難,同時還能認識世界!

作者簡介

Devika Rangachari(黛菲卡.蘭卡查理)

  Devika博士是一個獲奬無數的兒童文學作傢,她的作品《Growing Up(CBT)》曾名列2002年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的推薦名單。

  Devika長期在印度的居住中心(新德裏),協助推動兒童圖書論壇。

  目前在德裏大學攻讀印度曆史的博士後研究學位。

  她的其他著作還包括Harsha Vardhana (Scholastic)、The Merry Mischief of Gopal Bhand (Scholastic)、The Wit of Tenali Raman (Scholastic)、Company for Manisha (CBT)、When Amma Went Away (CBT)、Stories from Rajatarangini-Tales of Kashmir (CBT) and Stories from Kathasaritsagara (CBT)。

譯者簡介

李美華

  文字工作者與不打不罵親職教育推廣者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輔導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外文係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三個傻瓜〉編劇 Abhijat Joshi
推薦序 印度河濱學校校長 Kiren Bir Sethi
推薦序 颱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理事長 許芯瑋
譯者序 小數點革命的大力量

前言 從Can I 到I Can

◎我想迴傢!
新加坡.新月女子中學的故事

◎一切看我!
英國薩裏郡泰晤士河瓦爾頓市.愛煦麗教會小學的故事

◎點燃黑暗之光
印度古吉拉特省阿默達巴德市.J.G.國際學校的故事

◎報紙、餅乾與關懷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省那格浦爾市.中心點學校的故事

◎搭起友誼的橋樑
印度泰米爾納德省欽奈市.A.P.L.全球學校的故事

◎垃圾戰士
印度那加蘭省迪馬布爾市.朝聖者學校的故事

◎開心園遊會
印度馬哈拉施特省普納市.日昇英語中學的故事

◎學校換瞭一張臉
印度西孟加拉省加爾各答市.阿南朵公益組織的故事

◎將心比心
印度奧立沙省古塔剋市.政治女子中學的故事

◎卡羅市,變身!
印度古吉拉特省卡羅市.安姆力特學校的故事

◎搶救樹木大作戰
印度拉賈斯坦省齋普爾市.MSMSV英語融閤學校的故事

◎書包瘦身計劃
印度安得拉省海得拉貝市.剋裏西中學的故事

◎唱齣我們的驕傲
Yu'fafoinana颱灣阿裏山.鄒族青年團

◎用手「看見」你的臉
颱灣颱北市.仁愛國中的故事

◎「垃圾」食物
不丹廷布市.早學中心的故事

◎自行車的成功之路
美國賓州.蘭卡斯特G.羅斯小學的故事

◎標「心」立異,從自己做起!
美國紐約州.珍珠河中學的故事

◎坑洞障礙訓練場
墨西哥柴可市.瑪麗亞加裏貝天使小學的故事
◎小水滴的貢獻
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納市.貝茲格勒小學的故事

◎危險藥水
巴基斯坦卡拉奇市.馬樂村西塔拉社區學校的故事

結語 他們能,你一定也能

圖書序言

推薦序1

  What are the most disturbing and depressing words uttered in the world? They are not the prophecies of economic doom or dire warnings of impending natural calamities. Not the proclamations of zealots or the dictates of autocrats. These are disturbing indeed, but not so disturbing as the casual words uttered everyday by practical, worldly people: “Nothing can be done, nothing will ever change.” These seemingly wise words clip the wings of our dreams. They tarnish the hue of our hopes. Life is not life with no dreams and no hopes.

  世界上最讓人覺得不安、不開心的話語是什麼?不是那些預言未來景氣低迷或警告我們天災迫在眉睫的報導,更非宗教狂熱份子的公開聲明或是獨裁者的支配。這些固然令人感到不安,卻比不上每一天我們身邊這些既實際又世故的人所說的一句話:「事情就是這樣,我們無力改變。」就是這些字眼,摺斷瞭我們夢想的翅膀,使我們璀璨的希望失去光澤。沒有夢想、沒有希望的人生,還算什麼?

  I love the spirit of Design for Change because it challenges the brutally cynical notion of “nothing will ever change.” It stretches its hands to pull out children from the quicksand of listless social complacency. It urges them to believe that the tiny corner of the planet that they inhabit can be made more beautiful, more just, more equal. And they do not need to be mere spectators to this change. They can be the initiators,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overseers of it. The impulse of Design for Change reminds me of an exquisite poem by the great Indian poet Rabindranath Tagore. The poem starts with God asking a question to the brightest of stars and suns—who among you will bring light to the world? They remain silent, finding the task too daunting. But a little clay lamp replies: “Sir, I shall do my best, however little that might be.”

  我之所以熱愛DFC的精神,是因為它挑戰著殘忍又尖酸刻薄的這句話:「我無力改變一切」。DFC 伸齣它的手,把孩子從「滿足現況」的社會化流沙中救瞭齣來,並讓孩子相信他們所身處的地球一角可以變得更美、更公平、更平等。他們不僅僅是這些改變的旁觀者,更可以主動發起、參與並見證這些改變!DFC 給我的衝擊讓我想到一位著名的印度詩人泰戈爾的美麗詩篇;這首詩從神對最明亮的太陽和星星的發問開始:「你們之中,誰會為世界帶來光明?」太陽和星星都沉默著,因為他們都覺得這個任務太艱難瞭。這時,一個陶土製的燈開口瞭:「上帝,我會盡我所能,無論我的光芒有多麼微弱。」

  Design for Change inspires children to be like the clay lamps in Tagore’s poem. It tells children not to worry too much about the enormity of the world’s problems, but to think creatively about what they can do to ease them. Every story in this book is a testament to the fact that children can make a difference. I had the privilege of viewing moments on video from story number 19 in this book I Want to “See” You Face, where through the initiative of his friends, Jack makes up through touch what sight has not provided. When I saw the video of Jack touching his mother’s face, I had cried. When I read the story among these pages, tears came to my eyes again. There is no greater proof of the poignant vision of Design for Change.

  DFC 啓發瞭孩子們,讓他們每位都像是泰戈爾詩中那盞陶燈,告訴孩子們不要擔心這個世界的問題有多嚴重,反而要運用創意去找齣減輕問題的方法。 這本書裏麵的每個故事都是最真實的見證,證明著孩子們可以改變身旁的環境。我非常榮幸地觀賞瞭第十九個故事:「我想摸摸你的臉」的影片。影片中我看到視障生Jack透過他朋友發起的活動,讓他能夠觸摸到身旁人的臉,以彌補他視覺上的缺陷。當我看到Jack 第一次摸到他母親的臉時,我眼淚就掉瞭下來;閱讀著書中的故事時,我一樣濕瞭眼眶。DFC以這件實例成功地傳達瞭它深切的願景。

  I have the good fortune of knowing Kiran Sethi, the visionary behind Design for Change. 。She is the founder of a superbly liberal, imaginative and creative school named The Riverside School in Ahmedabad, India. In jest I tell her: “If I had the great luck of going to a school like your school and growing up in the world of ideas that you have created, one bad thing would have happened: the film 3 Idiots would never have been written!” 3 Idiots is an outcry against the oppressive, numbing, desensitizing, imagination-eroding, curiosity-killing education system in which I had the misfortune of growing up. When I see a beautiful and inspiring ideal like Design for Change being embraced by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a song from 3 Idiots swells in my heart: “Give me some sunshine, give me some rain, give me another chance, I want to grow up once again…”

  對於能夠認識瑟吉女士如此具有遠見的人,我感到萬分榮幸。她不僅是 DFC的國際發起人,同時也是印度亞美達巴德市「河濱學校」的創辦人。這所學校的校風無比自由,學生更是超級有想像力、超級有創意呢!我常跟她開玩笑說,如果我有幸能夠就讀妳創辦的學校,在充滿瘋狂點子的環境成長的話,那可能會發生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三個傻瓜」這部電影就不會齣現啦!因為「三個傻瓜」是一部嚮壓抑、使人麻痺又遲鈍、抹滅人想像力、扼殺學生好奇心的教育體係吶喊的電影,而我就是很不幸地在這樣的體係下長大。所以,當我看到 DFC 這樣美麗、啓發孩童的全球運動時,我的心中就充滿瞭「三個傻瓜」裏一首歌的鏇律:「給我陽光、給我雨水,給我再長大的機會...」 (原詞為:Give me some sunshine, give me some rain, give me another chance, I want to grow up once again…)

著名印度電影「三個傻瓜」編劇:Abhijat Joshi

推薦序2

  All children grow up listening to stories, tales of great valor and courage, performed by superheros and magical powers. They listen with rapt attention of how these heroes slay dragons and save the world. And just as a child start to believing in this, we adults tell them, “Stop it, superheroes are only in fairy tales.”

  Today, Design For Change has uncovered a new breed of superheroes. Heroes who are still slaying dragons,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their dragons are bullies, child marriages, and loneliness. They are still using magical powers, only not laser vision or fancy masks, but two most powerful words in the English vocabulary: I CAN. They are still saving the world, and they are our children.

  Design For Change would like to give a big hug to every reader in Taiwan for honoring these young heroes, and telling every adult that: “Yes, superheroes are not in fair tales, they are every child that says ‘I CAN!’ instead of ‘Can I?’”
Thank you!

  Kiran Bir Sethi - Founder of DFC & Riverside School

  每位孩子都是聽著童話故事長大的,在故事中,有發揮瞭無比勇氣的超級英雄,還有神奇的魔法。他們專注的聽著英雄屠龍與拯救世界的過程,但是當孩子們開始相信這些故事是真實的時候,我們卻告訴他們:「醒醒吧,超級英雄隻活在童話故事裏!」

  現在,DFC 找到瞭一批新品種的超級英雄,這些英雄還是在進行屠龍的任務,隻不過這些惡龍變成瞭「校園罷淩」、「童婚」以及「孤獨」等等問題。英雄們還是在使用著魔法,不過不是透視眼或是超能力;而是英語字匯中最強而有力的兩個字:「I CAN (我做得到)」。他們仍然在努力拯救世界,他們,就是我們的孩子。

  DFC 想要給颱灣的每位讀者一個大大的擁抱,感謝你們珍視這些年輕的英雄,並告訴所有的大人:「是的,超級英雄並不隻存在童話故事裏;超級英雄是所有說著 「我做得到」,而非懷疑「我做得到嗎?」的孩子。

  謝謝你們!

吉蘭.貝兒.瑟吉 - DFC 以及 河濱學校創辦人

推薦序3

  每次看到孩童熱血改變身旁環境的故事,都會讓我的心湧上一陣溫暖,我總是想著,這些孩子是如此的勇敢,運用他們所有的資源,就這樣大膽的改變瞭他們的世界!我也曾遇過有人質疑我的樂觀:「這些孩子做齣的改變不大,而且他們選擇的不是讓改變可以最持久的方法啊!」

  但是,這些孩子讓我感動的,就是那種「開始去做」的決心!在這本書裏,每一篇來自世界各地孩子的故事都告訴著我們:其實我們不用等到有錢、有勢,或是要長大後纔能改變世界!」改變世界需要,其實隻是一群熱血、投入的傻瓜。我從這些孩子身上學到的是:計畫太多、餅畫太大,都有可能會帶給自己太多的壓力,其實事情隻要從「小規模」起頭開始就好,無論如何,勇敢踏齣第一步!隻要「開始去做」就對瞭!

  Start small, but most importantly, START! It's as simple as that. 就是這麼簡單。

  另外,我想要特彆感謝DFC 印度主辦單位河濱學校願意釋齣I Can book 的原文版權,讓颱灣的讀者能用熟悉的語言來閱讀這些精采的故事,而且原書的作者Devika Rangachari博士可是得過諸多大奬、□叱文壇的知名童書作傢喔!幸運的我們,能夠透過她精采的描繪,更深刻的體會到每一位改變世界小推手的精采經驗!不過,為求故事張力,Rangachari博士同時也將某些故事情節做瞭適度的順序調整,而也可能是因為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她也沒有辦法完全揣摩、真切描寫本書中這兩個屬於颱灣的故事(例如颱灣的視障生其實不用鉛筆和橡皮擦等等),這點其實也值得我們反思,就好比是由我們來撰寫種姓製度的問題,即便有做過功課,寫齣來的觀點也可能和印度人的人有些許的落差。所以,在颱灣的翻譯版本中,為瞭能更忠實呈現屬於颱灣的故事,我們決定除瞭將颱灣孩子們的兩篇故事翻譯迴中文,保留原作者的鋪陳之外,也對於事實部分做瞭小幅的修正,讓它與更貼近原本的故事,在此特彆告知各位親愛的讀者。

  再過一個月,我的侄子就會來到這個世界上瞭,屆時除瞭陪他學走、跌倒、再站起來之外,我想我會很樂意透過這本書,介紹這個充滿著「改變世界小推手」的世界給他認識,讓他知道,其實隻要他願意,就可以著手改變身邊的大小問題,畢竟,有什麼比真實的故事更能引發每位孩童的想像力呢?而世界因為有瞭這群願意讓環境更好的公民,就會更容易被「翻轉」嘍!所以,各位有著童心的爸媽、老師還有每位孩子們,就讓我們一起熱血,捲起袖子來改變這個世界吧!

  我們相信每位孩子都做得到,那你呢?

社團法人颱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  理事長 
許芯瑋

譯者序

  這本書收集瞭20個中小學生勇敢作夢、實踐夢想的故事。初次閱讀它的英文版時,我隻覺得非常開心,因為它呈現瞭教育的真實內涵,鼓勵孩子起而行,長養覺察、思考、創造、組織籌畫、行動實踐,以及互助閤作的能力,可以為執迷於課業成績以及升學競賽的颱灣教育帶來新的方嚮與活力。

  隨著逐字逐句將一篇篇文章琢磨轉化成中文的翻譯過程,看著聽著世界各地中小學生發雄心、繪藍圖、劈荊棘、築夢想的故事,不知不覺中,我似乎也重拾初生之犢的勇氣、熱情與力量,數次於大眾交通工具上呼籲讓座……因此發現,這本書所要傳遞的,不隻是一個運動、一種學校教育,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與方式──不論是大人或孩子、老師或學生,隻要有決心、敢實踐、能閤作,就足以掌握改變自己、他人和社會的契機!

  「感受」、「想像」、「執行」和「分享」,透過Design For Change這項國際組織所提齣的四個簡單步驟,踏踏實實地一步一腳印,每個人都可以嘗試更深一層去認識自己、關懷他人、改善環境,培養更高的熱誠、勇氣、信心、成就感和行動力。

  在這本書中,孩子們鼓起勇氣去和自己、和父母、師長、陌生人、政府官員…溝通,透過海報、講座、訪視、問捲、遊行、戲劇……他們改變瞭一個校園、一條街道、一座城市、一所醫院、一群民眾……。

  他們做得到,我們一定也做得到!

李美華

親愛的讀者: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 (Design For Change,簡稱DFC)是一波全球性的運動,鼓勵孩童錶達對世界的觀察與看法、根據觀察內容提齣改善計畫,同時將計畫付諸行動、促成改變。

  藉由DFC所提倡的行動過程,以及過程中所衍生的種種挑戰,無論孩童或成人都將體悟到人類信念中力量最強大的四個字——「我做得到」(I Can!)。

  這波運動起源於印度亞美達巴德市的河濱學校。至今全球已有逾兩韆五百萬孩童親身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印證過這強大力量,而這些孩子們至今仍在持續努力改變他們的世界;他們的老師和傢長們也深受其啓發,很榮幸能親眼目睹這些故事:每一個人都是可能是改變的那個人!

  在挑戰中,無論哪一個年齡層的孩童都必須完成四項簡單的任務:「感受」、「想像」、「實踐」和「分享」。循著由這四個步驟組成的簡單行動架構,全世界孩童都可以從懷疑自己「我做得到嗎?」的狀態,脫胎換骨進入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並由衷說齣「我做得到!」的新境界。

  現在,各年齡層的孩子正忙於籌畫、實踐各項改善社會的計畫。從挑戰農村的古老迷信到掃除城市的髒亂;從愛心募款、贊助學校購置電腦乃至於挑戰人際之間的霸淩問題,在世界各個角落,孩子們不僅勇於作夢,更集思廣益設法圓夢、甚至用行動嚮全世界的成人證明「夢想」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同時,這些孩子們也不斷證明他們絕對具備創造理想未來的能力。

  至2011年,DFC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已經推廣到全世界22個國傢。每年都將有更多孩童投入這波運動,我們不需要大筆資金,不需要高層指揮,不需要營利計畫,所有能量皆來自於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良善素質——熱情、信念,以及堅定的目標。

  本書收集2010年20篇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創造改變的動人故事,並將這些故事大緻歸類為下麵幾個主題:醫療保健、融閤教育、文化保存、城市建設、學校建設及募款活動。這些故事讓我們一步一步看到,這些孩童如何「從自己做起,創造改變」。如果你想進一步認識這些令人欽佩的改變創造者,請務必登入 www.dfcworld.com

  加入我們的行動,發現你內心的甘地吧!

Design For Change

圖書試讀

開心園遊會 A Fair Trade
印度馬哈拉施特邦普納市‧日昇英語中學(Sunrise English Medium School)的故事

終於,妮夏(Nisha)的學校有電力可以使用,也有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身為學校的一員,她感到十分驕傲。揮彆悶熱的小教室,揮彆必須拿課本當扇子搧呀搧的苦日子,現在,同學們隻要扭一下開關,電扇就會啓動。扇葉的轉速先慢後快,等到速度快到扇葉消失時,清爽的涼風就會由上而下吹送過來。不過,班導舒剋拉老師(Shashank Shukla)提醒大傢不要浪費電力,離開教室時,一定要隨手關閉電扇。

自來水接管的那一天,不用說,大傢也都假裝一副快渴死瞭的樣子,爭相擠嚮前去喝水。能夠隨時有水可以飲用,不必再大老遠從傢中背著水壺上學,也不必擔心喝到不衛生的水,這感覺實在妙極瞭!

即使如此,日昇英語中學似乎還少瞭一樣東西,妮夏皺著眉頭心裏想:所有普納市大一點的學校都有電腦,對學生學習知識、放眼世界,以及種種運用都很有幫助,可是,他們學校沒電腦!要是能有一颱電腦該有多好!安剋(Ankur)曾經去過一傢電腦販賣店,聽說裏麵有各式各樣電腦,種類多到讓人眼花撩亂。隻要輕敲滑鼠,叫齣不同功能,就可以打字、閱讀、搜尋資料或運算數字或閱覽圖片或……用處多到不勝其數。至少,可以確定的是──隻要有電腦,就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教育,以及更燦爛的未來。

「我們拜託學校買一颱電腦給我們吧!」德福雅(Divya)說:「和彆人一樣,我們也需要學習使用電腦。」

「沒錯,」阿黛許(Adesh)意見相同:「學校應該教我們使用電腦。」

鬍馬(Huma)悲觀地說:「可是,那得花不少錢吧?學校怎麼可能幫我們買!」

「學校一直很努力在改善各種設施,不是嗎?」安剋反駁說:「為什麼不可能這樣做?」

最後,這些學生決定放手爭取。他們嚮舒剋拉老師錶示,他們想要學電腦。老師也認同,電腦教育確實對他們有很大的幫助──有助於他們邁入新一代的世界。
「可是,我們沒有錢買電腦。」他明白錶示:「學校經費十分拮據,購買電腦,即使是一颱,都要一大筆錢。」

「可是我們真的很需要電腦。」妮夏抗議說:「彆的學校都有,為什麼我們不能有?」

「好,」舒剋拉老師笑著說:「既然這麼想要電腦,你們乾脆嚮外麵募款買一颱,怎麼樣?」

他一一審視眼前激動的小臉蛋,好奇他們是否接受這項挑戰。

「募款就募款!」德福雅嗆聲說:「我們去拜託大傢捐錢。」

「一定有很多人會捐,」阿黛許興奮地說:「爸爸媽媽,鄰居……每個人都可以問問看。」

一個星期過去瞭,舒剋拉老師發現班上同學的頭越垂越低。這一帶的住戶,他們幾乎跑遍瞭,除瞭詳細說明購買電腦改善學校設備的計畫,還廣邀大眾捐款,即使數目再小也無所謂。問題是,這是一個貧睏的區域,那些受訪者雖然很認同學生們的需求,能捐齣的額度卻十分有限。眼見募款數目遲遲難以成長,妮夏他們的挫摺不斷攀升。就連他們自己的父母也力有未逮。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他們的夢想可能永遠無法實現!

募款活動結束後,統計數目,他們僅僅募得三韆盧布。不必舒剋拉老師開口,他們自己也明白,這點錢根本買不到電腦。他們必須麵對夢想落空的事實瞭。

「沒關係,」舒剋拉老師安慰他們說:「至少你們試過瞭。而且,說不定你們哪天真的會有電腦,未來的事很難說,還有機會。」

妮夏越想越氣:為什麼那些市中心的大學校通通有電腦,他們學校隻是位在比較貧窮的地區就沒有電腦?難道說,他們學校的教育資源就永遠跟不上其他學校?他們這些學生就必須永遠接受二等教育嗎?

沒多久,她發現,鬍瑪他們也都同樣憤慨與沮喪。

「我們應該繼續做點什麼。」妮夏堅持說:「必須想齣更多的方法。」

「還有什麼方法可想呢?」安剋質疑說:「除非拜託電腦店老闆免費送我們一颱。」

「或許我們可以買舊電腦,價錢便宜很多。」阿黛許的聲音裏再度透齣希望。

「可是,這些錢還是不夠。」德福雅嘆氣說:「三韆盧布能買什麼?」

妮夏拼命絞盡腦汁。「用這些錢來生錢,怎麼樣?」最後,她緩緩道齣。

鬍瑪「啪」一聲,彈瞭下手指,說:「我懂你的意思。我們可以用這筆錢做資本,去幫我們賺更多錢,對不對?」

妮夏點點頭。所有人都坐下,開始腦力激盪。當最後的辦法齣爐時,大傢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沒有早點想到這個好方法:他們決定在校內舉辦一場募款園遊會。雖然從來沒有籌畫過這一類活動,他們相信,這場園遊會一定可以辦得空前的成功!

舒剋拉老師和另一位老師,山迪普‧馬拉瑞狄(Sandeep Malareddy),舉雙手贊成這個主意。就在巧韓校長(Sharada Chauhan)點頭之後,這項消息立即如野火燎原般在學生間傳開。各種意見和提案如潮水般湧入──有人建議設置遊戲攤位,有人想賣手工藝品,有人點名叫賣食物。這三韆盧布,正好可以用來採辦所需的材料和物資。

接下來,日昇英語中學進入瞭最忙碌的時刻。在短短時間內,這些9到13歲學生展現齣的高度創意與纔華,令他們的老師驚艷!這些孩子的組織能力和辦事效率也發揮到最高點,每件事情都被打理得妥善而順利。他們製作瞭紙花和袋子一類的精美工藝品;規劃瞭數種遊戲活動,同時安排好即將販售的食物。這筆小額資金被謹慎分成數份,嚴格控管支齣的內容。同一時間,宣傳活動也如火如荼在鄰裏間進行。所有人都對即將到來的活動充滿期待。沒有人不愛園遊會,無論老小!

用户评价

评分

《童心協力,翻轉地球》這個書名,乍一看,可能讓人覺得有點童話色彩,但細細品味,尤其是看到副標題“當人們抱怨世界時,這些孩子正在改變世界!”之後,我立刻被它所傳達齣的深刻含義所吸引。在我看來,這本書觸及瞭一個非常重要且普遍的現象:成年人常常沉溺於對世界的不滿和抱怨,而孩子們卻可能以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去影響和改變它。這讓我聯想到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孩子們身上那種未經雕琢的創意、純粹的動機以及不畏艱難的勇氣,常常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本書似乎就是要把這些隱藏在世界角落裏的閃光點挖掘齣來,展現給讀者。我非常好奇,書中描繪的“改變世界”具體是指哪些方麵的改變?是技術創新,是環境保護,是教育理念的革新,還是對社會公平的推動?這些孩子們的“協力”是如何實現的?他們是否有導師的引導,還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閱讀這本書,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啓發思考的視角,一種能夠看到希望的力量,一種能夠讓我重新審視“改變”這個概念的契機。它或許能讓我們這些成年人反思,我們是否在抱怨中浪費瞭太多本可以用於創造和改變的時間和精力。

评分

《童心協力,翻轉地球》這本書,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翻到的,當時就被這個標題深深吸引瞭——“童心協力,翻轉地球”。這幾個字自帶一種力量感,仿佛能看到一群孩子,用他們稚嫩卻堅定的雙手,去撼動這個龐大而復雜的世界。書的副標題“當人們抱怨世界時,這些孩子正在改變世界!”更是點燃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我們成年人,常常在生活的瑣碎中迷失,在各種不公和不如意麵前嘆息,甚至麻木。然而,這個副標題暗示著,有一群與我們截然不同的存在,他們沒有被抱怨消磨意誌,反而以一種驚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去積極地、切實地改變著周遭的一切。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孩子究竟是誰?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他們的“童心”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能夠“協力”産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這本書似乎不是一本關於某個特定領域知識的書,它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不被年齡和經驗所束縛的、純粹而強大的行動力。我期待著書中那些鮮活的故事,那些可能顛覆我固有認知的經曆,它們或許能給我,也給所有仍在抱怨中的成年人,帶來一絲啓發,甚至是一點點救贖。

评分

我拿起《童心協力,翻轉地球》這本書,第一反應就是它擁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名字,一個能夠立即勾起讀者好奇心的名字。“童心協力”,這個詞語組閤透著一股純真與力量並存的意味,仿佛能看到一群孩子,他們目光如炬,目標明確,攜手共進,用一種不同於成人的方式去影響周圍的環境。“翻轉地球”,更是將這種影響的範圍和深度推嚮瞭一個極緻,暗示著這些孩子們所做的事情,可能具有著顛覆性的意義。而副標題“當人們抱怨世界時,這些孩子正在改變世界!”則瞬間讓這本書的價值和主題變得清晰而有力。它鮮明地對比瞭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被動的抱怨與主動的改變,並且將目光聚焦在瞭孩子身上,這本身就極具衝擊力。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裏,充斥著各種抱怨和束縛,我們常常感到無力去改變,但這本書似乎在告訴我們,改變的火種,可能就在孩子們那裏,而且他們正在用實際行動,證明著“童心”蘊含著驚人的創造力和執行力。我迫不及待地想在這本書裏找到答案:這些孩子們究竟是如何做到“協力”的?他們的“改變”是如何發生的?又是什麼讓他們能夠超越成人的思維局限,真正地去“翻轉地球”?我期待著一場關於希望、關於行動、關於孩子力量的精彩呈現。

评分

我拿到《童心協力,翻轉地球》這本書時,內心是充滿驚喜和期待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積極嚮上的力量,仿佛能瞬間驅散籠罩在許多人心頭的陰霾。“童心協力”,這兩個詞組閤在一起,本身就有一種溫暖而有力的畫麵感,讓人聯想到一群孩子,眼神清澈,充滿朝氣,他們共同朝著一個目標努力,那股力量是純粹而不可阻擋的。“翻轉地球”,則是一種更加宏大的願景,暗示著這些孩子們的行動並非隻局限於小範圍,而是具有著改變世界的潛能。而副標題“當人們抱怨世界時,這些孩子正在改變世界!”更是讓我為之一振。它巧妙地對比瞭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被動的抱怨,另一種是主動的創造。在充斥著負麵情緒和挑戰的當下,這本書仿佛一股清流,它不是在揭示世界的殘酷,而是在展示另一種可能性,一種源自最純粹心靈的可能性。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不甘於平庸、不被現狀所束縛的孩子們的故事,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將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諸實踐,如何剋服睏難,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最終真正地“改變世界”。這本書,我想它傳遞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一種關於希望、關於行動、關於改變的力量。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童心協力,翻轉地球》著實有些“燃”,它有一種少年漫畫般的豪邁和理想主義色彩,但副標題“當人們抱怨世界時,這些孩子正在改變世界!”又讓我意識到,這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而是基於現實的觀察與記錄。我個人對那些能夠打破常規、用獨特視角解決問題的故事總是充滿興趣,尤其當主角是孩子時,這種吸引力更是倍增。我們常常低估孩子的潛力,覺得他們隻懂玩樂,不諳世事,然而,曆史和現實中無數的例子都告訴我們,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純粹的動機,往往是成年人難以企及的。這本書似乎就是把這些被忽視的、閃耀著光芒的孩子們的故事匯集到瞭一起,展現瞭他們是如何從一個微小的念頭,一次簡單的行動,最終匯聚成一股能夠觸動和改變世界的力量。我非常好奇,這些孩子們的“改變”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是環保、教育、科技創新,還是社會公平?他們是如何剋服現實中的重重阻礙,又是如何團結協作,讓“童心”真正發揮齣“協力”的巨大能量,進而“翻轉地球”的?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孩子們看的,它更是給所有對世界抱有期待,卻又在現實麵前感到無力的成年人的一劑良藥,它提醒著我們,改變並非不可能,隻是需要換一種視角,一種不被功利和現實羈絆的視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