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心理學

夢之心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台灣臨床心理學之父柯永河,繼「習慣心理學」後,最新思想與研究巨著。
  ‧台灣首部夢心理學專書,遍覽古今中外的夢學文獻,堪稱前無古人的夢百科。


  經過睡眠、神經傳導素活動轉換,
  加上願望與日間關切事等等,
  我們置身於夢世界
  Through sleeping and brain function change...etc.,
  we then become a visitor in a dreaming world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古以來,夢與現實的微妙關連令人不勝著迷。從遙遠的神諭到切身的七情六欲;從玄祕的占卜之學到時髦的腦神經心理學,千百年來,人類從未停止透過各種方式窺探夢境,期待從中找到點亮人生的洞見。

  在台灣,關於夢的心理學研究尚在起步階段。鑒於此,被譽為台灣臨床心理學之父柯永河教授,再次踏上知識開拓之路,獻上這本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夢之心理學》,幫助讀者全方位地認識「夢」、探索「夢」對切身生活有何用處。

  立足理性科學,放眼豐富而久遠的人類心靈,本書內容包括:
  ‧縱覽古今中外夢學文獻,回味人類源遠流長的探夢旅程。
  ‧導讀佛洛伊德《夢的解析》,領略大師的劃時代洞見。
  ‧引介國際學刊的實徵夢學知識,探索年齡、性格、疾病及各種生活經歷與夢境的微妙關連。
  ‧解析演化與腦神經科學觀點的夢與睡眠機制,並與精神分析對話。
  ‧引用本土文學以及台灣大學生的夢境報告,讓知識更具切身性。
  ‧教導讀者如何記錄與分類夢境,讓夢幫助清醒時的人生。

  助人的工作要先知人
  而知人必須全方位
  透過夢境的分析與了解
  心理學家才能徹底看見人的整體面貌
  ──柯永河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柯永河    


  1930年出生於台灣南投,1953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為台大心理系第一屆畢業生。之後赴美進修,取得密西根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1960年起受聘於台大心理學系,歷任心理學系系主任、台大學生輔導中心主任,至2000年退休後,仍以名譽教授身分、不支薪的方式持續教學工作至今。

  柯永河教授歷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於心理衛生協會任職期間積極推動《心理衛生法》,為今《精神衛生法》、《心理師法》等之前身,為台灣的心理衛生體系與心理師證照制度立下基礎。

  在臨床心理學學術上,柯永河教授所開發的《柯氏性格量表》(KMHQ)為早年沒有合適心理衡鑑工具的台灣臨床心理界開出實務新路,至今應用廣泛,並因此工具之編製成功以及對「習慣心理學」理論之提倡,獲頒行政院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獎。之後,他更深入地投入「習慣心理學」之研究與教學,以其為畢生志業,並配合習慣理論,由此進一步研發《健康、性格、習慣量表》(HPH),亦深具臨床應用價值。

  柯永河教授勤於教學,於台大心理系開設臨床心理博士班課程;亦勤於寫作,著有《人性的好園丁:羅嘉思》、《心理衛生學》(上、下冊)、《臨床心理學》(上、下冊)、《臨床神經心理學概論》、《心理治療與衛生:我在晤談椅上四十年》(上、下冊)、《習慣心理學》(共五冊)等書。他一生都扮演台灣臨床心理學開拓者的角色,因而獲頒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年會終身成就獎、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被譽為台灣臨床心理學之父。

  柯永河教授晚年的興趣暫時轉向了夢學的教學與研究,並深切認為透過夢境之分析與了解,心理學家才能徹底看見所關心的個人之整體面貌。年近九旬,柯永河教授仍堅持授課、做學問,並完成這本《夢之心理學》,體現一代學人孜孜不倦的風範。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美夢成真:一部用功之深的夢書/吳英璋
【推薦序二】總在欠缺之處耕耘:始終如一的開拓者/許文耀
【緒論】助人宜先知人,知人也當知夢:本書的撰寫緣起

第一部 夢心理學研究的歷史
第一章 中國大陸的夢學回顧

夢與占卜
文學裡的夢境
近代中國學者的夢研究

第二章  日本的夢心理學歷史
堅持了四十年的記夢者
古代日本人的夢與現實

第三章  台灣夢心理學文獻的引入
由臨床走入民間的夢學
榮格心理學觀點的夢書
關於清醒夢的著作
關於夢分類的著作
心理治療師的夢工作指南
來自宗教界的夢書

第四章  佛洛伊德的劃時代洞見
佛洛伊德以前的西方夢記載
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第五章  後佛洛伊德的夢心理學研究
阿德勒對夢的見解
榮格的夢心理學
荷妮對夢的運用
總結:五千年東西夢學的啟示

第二部 夢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功課
第六章 如何回想與記錄夢境

記錄夢境容易遇到的困難
培養記錄夢的好習慣

第七章 請告訴我什麼是夢:夢的定義
難以定義的夢
台灣大學生對夢的定義
夢的定義:習慣心理學的啟發

第八章 夢的分類
夢分類的難處與重要性
周公解夢的夢分類
其他的夢分類研究

第三部 當代的夢心理學研究
第九章 欠缺語言溝通的哺乳動物會做夢嗎?

動物做夢的證據:REM睡眠
REM與夢:神經科學的啟發
REM與夢:六十年的觀點更迭

第十章 幼兒期與兒童期的夢
童年的夢境內容
性別、年齡與夢中的攻擊行為
青春前期的夢境:與成人常模的跨國比較

第十一章 青春期、成年期與老年期的夢
青年人的夢與生活
老年人的夢與心境
夢與死亡焦慮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群集分析透露的訊息

第十二章 夢與人格特質的關係
人格特質與夢境結構
夢境與心理健康:華人樣本的研究
體質型態、性格與夢:印度傳統醫學的現代觀點    

第十三章 身體外貌變化與夢境的關連
表現於夢境的懷孕歷程
因手術改變外貌者的夢境:乳癌婦女為例
第十四章 由腦神經系統探討夢
重新檢視佛洛伊德:神經生理學的觀點
解析夢的起源與歷程:解剖學的觀點

總結:本書回顧

【附錄一】名詞對照
【附錄二】延伸閱讀


 

圖書序言

第六章 如何回想與記錄夢境
 
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第七章慎重寫道,「百分之九十九的夢境,甚至更高機率地,在醒來的瞬間我們就想不起來;而夢剛醒時我們還能依稀或清清楚楚記得的夢又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遺忘,過了一段時間後,就幾乎遺忘殆盡;這使得某些人以為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夢,另些人則確信自己昨夜做了夢,但無論如何努力,也找不出它的蛛絲馬跡。」
 
記錄夢境容易遇到的困難
 
一般人都知道,我們容易遺忘自己做過的夢。佛洛伊德就探討了為什麼我們容易忘記夢的原因。首先他就說:「除非考慮精神審查制度,夢的遺忘是無法解釋的。」但他也列舉了想得到的六項相關因素,包括:(一)夢會受到醒後接踵而來的日常生活內容的干擾;(二)有些夢有時強度低或夢境模糊不清晰;(三)同一夢境不是常出現的,是偶爾才出現的;(四)有些夢內容空洞,與日常生活關係不密切;(五)有些夢境出現的前後沒有可了解的秩序;(六)人類主觀能動性的因素。
 
對於夢研究者來說,夢境容易被遺忘是件嚴重的事情,因為這會使夢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及可信度受到懷疑。所以,如何防堵它的發生,或盡量把夢的遺忘程度減少到零呢?
 
蓋兒‧戴蘭妮(Gayle Delaney)在一九八八年,為她的《你是做夢大師:孵夢‧解夢‧活用夢》一書寫了一篇動人心緒的序言,她 強調,不管心理健康或不健康,了解夢在告訴自己什麼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該書的附錄,她詳細說明如何回想與記錄自己昨晚的夢境,才會使記錄下來的夢境不失真,而能逼真得猶如或接近在夢境中所經驗到的。
 
根據多年來的記錄夢經驗,筆者認為如果想學習夢或研究夢,方法和途徑雖多,但有兩個行動是必需且優先的,其一,是開始閱讀著名、有趣、容易了解的相關書籍,內容最好能由淺而深;其二,是開始關心並記錄自己所做的夢,愈詳細愈好,不要漏掉夢境的內容,也不要添加夢境所沒有的。若這兩個方法能同時並行,你就很快地發現到,夢是深奧的,包羅最近、過去在白天裡的生活萬象,也會從中看到,在夢的舞台上你經常扮演著什麼角色。
 
戴蘭妮在書中提到,常有很多人對她抱怨,說無法回想自己做過的夢境內容,也會進一步問道:「該怎麼辦?」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