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序
腦電波的不明作用 常假設,人和人是否能成為知心好友,或至少可言談甚歡,都是由於腦電波的不明作用所緻。這種不明作用,或可進一步假設為電波頻率相閤,則自然一拍即閤;否,則相互之間,看對方便雖無過過犯麵目可憎,必然話不投機半句多瞭。而奇妙的是,這種相閤與否的情形,甚至不必當麵交流,就算隻通過文字,也能形成。我和小友王錚(藍手套)、董鳳衛(大鰐魚)等,就是由於這樣的緣份相識相知的,竟然成為年屆古稀之後的新相知,是真正相處言談之時不覺自已年老對方年輕的忘年交,腦電波的不明作用之奇妙,提供瞭無窮想像的廣闊天地。
從第一次相會至今,已逾十年,藍手套事事詳記,極有心思,竟然可以集而成冊,亦可算是一奇,能博大眾一粲,腦電波不明作用的作用也算不白作用瞭。(此句大是贅口,但推敲再三,又似乎並無不妥,哈哈。)
倪匡 二〇一六、三、四 香港
倪匡是奇人,其書是奇書
文化評論傢 陳曉林 倪匡本人可能都不知道,古龍對他的科幻小說,尤其<衛斯理係列>的評價之高,遠超過當時在歐美風靡大眾、在颱港也開始受到推崇的現代西方科幻名傢,如艾西莫夫(Asimov)、亞瑟.剋拉剋(Auther.Clark)等大師級人物。
有一次,我嚮古龍抱怨已很久沒看到愛不釋手的小說,他又許久未開新稿,所以我開始鬧「書荒」瞭;古龍的迴應是:近來武俠確實沒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新書,但「倪匡是奇人,他的科幻小說是奇書,你不妨找來看。」因為古龍和我算是忘年之交,故有段時期,倪匡從香港來颱與他歡聚時,古龍會邀我也加入;但慚愧的是,由於從未上手讀過,我竟不知倪匡科幻是這般精采迷人。
古龍推薦我從衛斯理係列的〈頭發〉看起。赫!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瞭,我看瞭這本之後,簡直意猶未盡,欲罷不能;但其時倪匡科幻尚隻有香港版,故立即嚮古龍藉瞭倪匡送給他的全部科幻贈書,一本本認真翻讀。古龍聞悉我廢寢忘食在讀倪匡作品,露齣「果不其然」的會心微笑,說道:「你現在知道倪匡的魅力瞭吧!」我答道:「不管理論傢、文評傢怎麼說,至少從一般人的閱讀趣味而言,倪匡作品遠超過我原先認真看待過的艾西莫夫等科幻大師。」
現在迴想起來,倪匡科幻的設想之奇妙、懸念之靈活、情節之流暢,在在引人入勝,令人閱讀時大有先獲吾心的快感,而其對外星人、創世紀的各種懸想、臆測,更是時而精思入神,時而異想天開。無怪乎在大眾文學的領域,如同金庸、古龍一樣,倪匡作品也有無數愛好者在追讀,賞析,甚至收藏,研究。
我有幸和古龍、倪匡及金庸均相熟,從親身經曆的印證,古、倪確是豪氣淩雲的性情中人,金庸則是城府深沉的理性人物,但三位皆是百年罕見的天纔型作傢。我曾熟讀古、金的全部武俠作品,及倪匡的主要科幻小說;最終,我的看法是:這三位名傢的成熟期代錶作品,在華文小說史上均有不可磨滅的地位,而且,他們諸多代錶作的精采程度簡直是「殆天授也」,殊非世俗大師名傢所能企及。
倪匡和古龍的交情,眾所周知,或許正由於古龍對我另眼相待之故,倪匡愛屋及烏,對我也傾蓋如故,信任有加。我尤其感念當年齣版事業曾一度風雨飄搖之際,他對我毫無保留的相挺。這樣的俠氣豪情,是古龍本色,也是倪匡風格!
本書作者藍手套從耽讀倪匡小說,到廣蒐倪匡作品,到打探倪匡訊息,再到尋索倪匡蹤跡,親睹倪匡風采,然後與朋友一起成為倪匡的忘年知交…他在書中娓娓道來,其波濤起伏、麯摺離奇,時而令人揪心掛念,時而令人會心一笑。而倪匡的俠氣豪情,倪匡對自己作品的側麵評述,在藍手套及其朋友終於和倪匡、各地倪友及眾多「倪粉」相會之後,自然都一一躍然紙上。
自我社齣版倪匡作品集以來,太多對倪匡其人其書好奇的熱心讀者曾來打探關於他的訊息。如今,《來找人間衛斯理》可視為一次綜閤性的深度迴應。眾裏尋他韆百度,尋到的,是韆金難買的俠氣豪情,天馬行空的思痕心影,以及趣味相投的人間情誼!
友序一
生生不息 一個故事是否影響深遠,看看它有多少衍生物,不難判斷個八九不離十,例如《星際大戰》的衍生商品,隻能用族繁不及備載來形容。
衛斯理傢族的故事也不遑多讓,除瞭許多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劇,以及若乾小說之外,還有幾個特殊的衍生物,相較之下更值得一提。
第一個衍生物是個美麗的誤會,且說倪匡多年前逛書店,赫然發現書架上立著一本《奮進的衛斯理》,不禁大喜過望!怎料翻開一看,纔驚覺此衛斯理是個古人。這段耐人尋味的巧遇,後來成為《謎蹤》這本書的橋段。
第二個衍生物,是開衛斯理研究先河的兩本書《我看倪匡科幻》與《細看衛斯理科幻小說》,齣版於上個世紀的八○年代初。或許是領先時代太多,當時並未造成風潮,如今迴顧至為可惜。
隨著網路時代來臨,衍生物不再限於紙本,「龍幻的衛斯理世界」、「倪學網」和「最愛衛斯理」這幾個網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據說後者也是衛斯理本人的最愛,因為這個網站有個潛規則:隻準講他的好話,否則必遭圍剿。
再迴到齣版物,為瞭慶祝《鑽石花》五十大壽,倪學七怪於二○一三年閤力編纂瞭一本《倪學》,至今仍是衛斯理研究的經典之作。
五年後的今天,欣見《來找人間衛斯理》從電子檔化為鉛字,是為最新的衛斯理衍生物。
下一個衍生物是什麼呢?希望是江湖盛傳的《倪匡筆下一百零八將》!
葉李華
二○一八中鞦
友序二
倪學七怪的結義 在未有「倪學七怪」之前,我以為自己是天下間唯一的衛斯理專傢,但原來在無窮大的宇宙之中,存在著比我更厲害的人。在衛斯理的介紹下,我認識兩位來自上海的收藏傢藍手套及大鰐魚,認識「衛斯理科幻奬」金奬得主龍俊榮,倪學網站長紫戒,科幻小說作傢甄偉健,加上內子施陳麗珠,我們組成「倪學七怪」,舉辦過「衛斯理五十週年展」,齣版過《倪學:衛斯理50週年紀念集》,我們擺齣北鬥七星陣,高舉「倪學」旗幟,守護著衛斯理精神。
這本書的作者藍手套比我更早認識倪匡先生,早在三藩市時期他們已經通過書信聯絡,而我是在零五年「衛斯理迴歸香港」時,通過倪震兄的介紹,在一個歡迎晚宴纔認識先生,為瞭和其他讀者不同,我當晚帶瞭兩份神秘禮物,見麵時我興奮地說:「倪生你好,我是你忠實讀者。」,相信這句話,倪先生已經聽過數韆次,笑一笑道:「你好!」但當我送上第一份禮物時,倪匡先生麵露驚訝神情,先生見到是我們去拜祭古龍先生時的照片,當中還有古龍三位兒子,倪先生很認真在看,口中念念有詞:「這麼好玩的人,這樣早便走瞭。」,進入對好友的思念之中。席間我再送上第二份禮物,是一本有我的訪問的「資本雜誌」,訪問的題目叫「名人介紹好書」,我介紹的正是「衛斯理」的《後備》及《原子空間》,這篇訪問更加可以證明我是非一般的衛斯理迷,飯後施太太說我是小滑頭,十年後,我還是那位非一般的忠實讀者,而施太太已經成為倪生倪太的義女,這個就是小滑頭和大滑頭的分彆吧,哈哈哈。
這次藍手套能把他和倪匡先生多年交往故事輯錄成書,作為倪匡先生的忠實粉絲,十分之期待,我平日無聊下都會上網查看倪匡先生相關文章,不過近年可以看的都看過無數遍,這本著作正是久旱逢甘露,對倪粉真是一份大禮物。
(香港智傲集團董事長、香港遊戲産業協會以及香港小說會創辦人)
衛斯理忠實信徒
倪學七怪之一
施仁毅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前往廣州火車中
友序三
看衛斯理變成看原振俠 要數何時開始看契爺(倪匡先生)的作品,要從契爺及契媽從美國迴港說起。話說我同施先生第一次在飯局見到倪匡先生,傾談間深深佩服這位科幻大師,天南地北文學藝術科學無所不知。迴傢立即問大兒子哪一本「衛斯理」最適閤我看?因為怕「鬼」,所以遇上封麵恐怖(明窗真人版),或者主題怪異,例如:《換頭記》、《屍變》都不敢拿來看,手上有一本叫《大廈》,大兒子立刻告訴我這一本不能看,怕我以後都不敢單獨乘電梯。
後來直接請契爺介紹給我,怎知送來一整套「原振俠」,他堅持說這套十分精彩,皇上有命唯有接旨,我看瞭幾本之後覺得主角一些行為似曾相識,用心想想正是契爺本人的寫照。
知道王錚兄弟齣書,記載他與契爺的交往過程,相信這書一定十分有趣,祝一紙風行,再版再版。
(香港遊戲産業協會常務秘書長、香港豐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倪學七怪之一
施陳麗珠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友序四
有幸遇上王錚兄 十多歲開始閱讀倪匡先生的小說,幾年之間,差不多把他所有已成書的作品都看完瞭;期間陸陸續續新齣的書,自然也都即時買入,就算由他的小說衍生齣的漫畫和電影,也沒錯過。
當你十分喜歡看一位作傢的作品時,同時也會對於他的個人感到興趣——他的成長曆程如何?齣身自怎樣的傢庭?他是如何入行的?如何構思齣那些精彩的作品?他最喜歡自己哪部作品?平時又有什麼嗜好?……如此種種,對於書迷來說,既神秘又有趣,間或作傢會在他的文章中透露齣一鱗半爪,讀者看到瞭,已經感到興奮。在那時期,偶像總是遙遠的,像上述的事情,我們一班倪迷,主要隻能透過瀋西城所寫,幾本關於倪匡的小書《細看衛斯理科幻小說》、《我看倪匡科幻》和《金庸與倪匡》來瞭解。
到瞭倪生替雜誌撰寫自己的傳奇,有瞭《倪匡傳奇》(又名《見聞傳奇》)該書,我們對他的背景,纔有瞭個比較整體的概念。之後倪生多次在電影中客串,又有電視颱幾輯《今夜不設防》的節目齣現,我們和他又再接近一點。倪生移民美國,後再迴歸,之後常受大眾傳媒的訪問,但是他的曝光雖多,我們再能閱讀到的驚喜內容卻不多,很多次記者所問所寫,都是一些老讀者早已知道的訊息,記者若肯先花些時間在網上尋找,已經可以找到答案瞭。每次見到有這種情況,都為記者捉到鹿不懂脫角而扼腕興嘆。——幸好後來,有瞭王錚兄的齣現。
王錚兄能與倪生相識相知,對於倪迷來說,是種福氣,因為他對於倪生的種種資料,從幼小到老大,從寫作到其它,都感興趣,而且每當想到一個疑問,又不怕嚮倪生直接詢問,於是在他的刨根究底下,讓我們可以發現到倪生的更多更多。而且他還可以用許多新穎的方式,把他的發現跟我們分享。曾與錚兄閤作《倪學》一書,他既有〈衛斯理故事一百零八將〉,又有令人咋舌的〈人物關係圖〉,都是很好的例子。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不過一般來說,創意高的朋友都不愛細碎重復的工作,王錚兄創意縱橫,而又不怕把無數的資料整齊排列而成簡明易讀的格式,兩方麵的纔能兼備,真是難得。
今天,得知錚兄把他與倪匡先生相識的故事,以小說形式寫齣來,這個點子,彆開生麵,又是一個看得齣他的天纔之例子。作為倪迷,對於他在工餘百忙中仍抽空寫成這書,除瞭敬佩,還有感謝。
錚兄利害!
(第三屆颱灣倪匡科幻奬首奬得主、小說《皇陵的秘密》作者、《倪學》作者之一)
倪學七怪之一
龍俊榮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友序五
盡情 喜愛衛斯理的人多,談論的也不少,而藍手套特彆之處,在於一字:「盡」。他花七年時間週遊列國,以衛斯理全部小說名為題,拍攝一百四十五幅照片。又在沒有倪匡先生舊居地址的情況下,與大鰐魚哥兒倆在上海尋尋覓覓,更隻因為《鑽石花》提過香港的離島長洲,就特地前往。他更撰寫瞭一係列「倪學研究叢書」,探索角度層齣不窮,可見對倪作的熱愛,沒有盡頭。
全書洋溢著真摯的「情」,主軸是藍手套由衛斯理的小讀者慢慢成為忘年交的經過。讀他的文字,腦海中躍現齣妙語連珠的倪匡先生,其豁達胸襟和率性行為,活靈活現。筆下一眾倪友,各具特色。大傢聚散有時,甚或隻曾在網絡交流,其相知相交,被藍手套由心而發地鑄刻在字裏行間,細緻動人。眾人因虛構的衛斯理而認識,建立實實在在的情誼,由虛到實,堪稱奇緣。
《來找人間衛斯理》,不單止描繪倪匡先生的豐采,更寫齣處事盡無止境,待人用心情真的態度。藍手套寫得盡情,讀者看得盡興,絕非隻限老友。
(「倪學網」網主、《倪學》作者之一)
倪學七怪之一
紫戒
二○一八、十二、二
一個地方
友序六
書中齣現的一位人物寫的序 我跟手套兄的認識,要數到數年前由「帶頭大哥」施仁毅發起的「衛斯理五十週年展」活動,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的一班倪匡迷組成瞭所謂的「倪學七怪」。經過長達一年的展覽籌備,大傢已經混得很熟瞭。而且基於「喜歡衛斯理科幻小說的人不會是壞人」這個大原則,大傢自然成為瞭知心好友,幾乎每一次他來香港也會一起去倪老傢坐一會兒,有時候我也帶著手套兄在香港四處走走。
手套兄對倪匡的瞭解確實比我深,他和大鰐魚兩人不但走訪瞭倪匡兒時的居所,也搜集瞭大量曾在報紙或雜誌上刊登,但未有齣版成書的作品,這種熱誠令我拜服不已,隻是不知道他倆的資金來源,上海二老的太太們大概要去看一下他們的錢包瞭。
今次他的這本作品,據說曾多次談及小弟,這令人甚感好奇。以往我寫小說時也有用過朋友的名字作為角色的名字,但第一次在彆人的書中談及自己,總覺得怪怪的,尤其對方並不是女生,就更令人驚訝瞭。大概,隻能用「兄弟之情」來形容瞭吧?
我已經急不及待想看到這作品印刷成書瞭!
(小說《末日洪荒》作者、《倪學》作者之一)
倪學七怪之一
甄偉健(鳥鳥)
二〇一八、十二、四
友序七
心中的書 近來俗務纏身,與朋友們幾近失聯,一日手套兄忽然來電,神秘兮兮地讓我看他發來的郵件,口中雖然應允,但隨即被拋在瞭腦後。
數月後乘高鐵赴京公乾,猛然憶起此事,趕緊打開郵箱在浩如煙海的文件堆中找齣該封郵件,不看則已,看瞭第一行,便覺一股熱血直沖腦門,若非身處公共場閤,定會大呼齣聲,手套兄在相隔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居然又寫齣一大組文章,集結稱為「藍手套與倪先生」!之後,便如頑童得瞭八寶飯,在莫名激動中急速流覽咀嚼這一篇篇的文字,渾不知已過瞭長江黃河。在將臨帝都華燈初上的時分,長籲瞭一口氣,看完瞭最後一行。
如果把與手套相識相知的這些年頭比作是一本珍貴耐讀的書,那扉頁上必然會有嚮倪匡先生緻敬這一句。沒錯,從少年時期便共同追尋先生的腳步,直至人到中年,可就像心中的其他書籍一樣,這一本的許多情節也已漸漸模糊,而手套卻將他心中的那一本,完全呈現在瞭讀者眼前,在這裏大傢不僅能看到真實的倪匡先生,還可以看到一個至情至性的藍手套。
看著看著,眼中的書已朦朧,心中的書,卻愈發清晰瞭。
(《倪學》作者之一)
倪學七怪之一
董鳳衛(大鰐魚)
二〇一五、二、八 上海
自序
想來也有資格 早有把自己與倪匡先生交往經曆寫下來的念頭,卻始終未曾動筆。
這故事,必須從我小時候第一次讀到衛斯理小說開始講起,延續至今,數十年的光陰,一時間又豈能說得盡。直至在香港的機場,讀瞭亦舒的散文集《我哥》之後,纔逐漸知道,該如何來寫自己與先生的故事。
不必編造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也不必使用花裏鬍哨的文字,隻需如訴傢常般娓娓道來,就已經是個很好看的故事。
最初,有不少香港文壇名人寫下許多篇關於倪匡先生的隨記;後來,蔡瀾又集中寫瞭倪匡先生在三藩市的小故事;再後來,又有亦舒的《我哥》結集齣版。這些作傢們,用自己的筆,寫下瞭他們心中的先生。
我與先生相交多年,想來也有資格寫寫我心目中的先生。
奮筆疾書之下,驚覺那些昔日往事,竟清晰如昨!
倪學七怪之一
王錚(藍手套)
二〇一四、十一、十九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