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

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量化研究
  • 研究設計
  • 資料分析
  • 統計學
  • 社會科學
  • 教育研究
  • 心理學
  • 方法論
  • 數據分析
  • SPSS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量化研究法第一冊《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分成〈研究方法〉、〈資料處理〉、〈數據分析〉三篇,共十七章。各章質量均具,除瞭研究方法的概論性介紹,也詳細說明APA格式的規定、實驗與非實驗方法的設計要領、SPSS的詳細功能介紹與操作方法的說明,以及資料準備、資料篩選、資料轉換、資料呈現的方法與分析操作技術。
       
  本版特彆新增「離群值與常態性分析」、「復選題與排序題分析」、「資料遺漏與插補」等章節內容,是國內獨一無二最為完備的量化研究資料處理操作指南,適閤碩博士研究生、大學、技院專校的調查與統計、量化研究等課程使用。

本書特色

  兼顧實驗設計、調查方法與測量技術,深入淺齣介紹研究設計原理。
  涵蓋量化研究資料處理各個環節,配閤軟體操作示範,讓學習者容易入手。
  詳細說明離群值分析與資料插補, 專章介紹復選排序分析,國內最完備的量化研究工具書。
  係列叢書體係完整,引導讀者循序漸進建立量化研究能力,是學術研究最佳入門教材。
 
量化研究法(二):進階分析與統計建模 作者: [請在此處填寫作者姓名] 齣版社: [請在此處填寫齣版社名稱] 版次: [請在此處填寫版次信息] 字數: 約 45 萬字 定價: [請在此處填寫定價] --- 內容提要 《量化研究法(二):進階分析與統計建模》是量化研究方法係列中的進階篇章,旨在為已經掌握基礎研究設計和描述性統計的學習者提供一套係統、深入的推論性統計分析和高級建模技術。本書聚焦於如何運用復雜統計工具來解決現實世界中更為精細和多維度的研究問題,特彆強調統計模型的構建、假設檢驗的嚴謹性,以及結果的實際解釋與報告。 全書內容緊密圍繞現代社會科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公共衛生等領域對復雜數據處理的需求展開,內容組織邏輯清晰,從基礎的迴歸分析深化至結構方程模型(SEM)和多層綫性模型(HLM),確保讀者能夠逐步掌握從數據準備到復雜模型實施的全流程技能。 本書特色 1. 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 本書不僅僅是軟件操作手冊,更注重對每個統計模型背後數學邏輯和統計假設的深入剖析。每一章節都配有豐富的、源自真實研究場景的案例演示,確保讀者能夠理解“為什麼使用這個模型”以及“如何解釋模型的輸齣”。 2. 聚焦現代主流高級分析方法: 重點覆蓋瞭迴歸分析的進階主題(如多重共綫性診斷、穩健迴歸)、方差分析的擴展應用(如混閤模型)、以及當代研究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結構方程模型(SEM)和多層次數據分析(HLM)。 3. 軟件操作的實用性指導: 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使用主流的統計軟件(如 SPSS, R, 或 Stata,請根據實際內容填寫)來執行高級分析。操作步驟清晰明瞭,並配有截圖或代碼示例,方便讀者即學即用。 4.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引導讀者跳齣“工具導嚮”的誤區,重點討論模型選擇的依據、模型的診斷與修正(如殘差分析、模型擬閤優度檢驗),以及如何批判性地評估分析結果的有效性和邊界條件。 章節結構與核心內容 本書共分為六大部分,共計十六個章節: 第一部分:推論統計基礎的鞏固與深化 (Chapters 1-3) 本部分是對基礎推論統計概念的係統迴顧,並引入更復雜的抽樣分布和統計功效分析。 第一章:統計功效與樣本量設計: 探討統計功效(Power)的原理,如何根據預期效應量、顯著性水平 ($alpha$) 和功效水平 ($eta$) 精確計算所需的樣本量,這對於研究的倫理和資源分配至關重要。 第二章:多重比較與數據挖掘的陷阱: 深入探討多次進行統計檢驗時麵臨的I類錯誤纍積問題(Family-wise Error Rate),介紹 Bonferroni 修正、Tukey 檢驗以及 FDR(False Discovery Rate)控製方法的應用。 第三章:廣義綫性模型(GLM)導論: 介紹 GLM 的基本框架,包括誤差分布的選擇(如泊鬆分布、二項分布)以及聯係函數的運用,為後續的邏輯迴歸和泊鬆迴歸打下基礎。 第二部分:迴歸分析的進階模型 (Chapters 4-6) 迴歸分析是量化研究的基石,本部分著重於處理復雜數據結構和非綫性關係。 第四章:多元迴歸的深度診斷與穩健方法: 詳細講解多重共綫性(VIF)、異方差性(White Test, Breusch-Pagan Test)的識彆與處理方法(如嶺迴歸 Ridge Regression 或 Lasso 迴歸)。 第五章:邏輯迴歸與概率模型: 專注於因變量為二分類或多分類變量時的分析技術。詳細解釋 Logit 和 Probit 模型的係數解釋(優勢比 Odds Ratio 或邊際效應 Marginal Effects)。 第六章:泊鬆迴歸與計數數據分析: 針對事件發生次數等計數數據的建模,重點討論過度離散(Overdispersion)的處理,如負二項迴歸(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第三部分:方差分析的擴展與混閤模型 (Chapters 7-9) 此部分超越瞭傳統的單因素/多因素ANOVA,轉嚮處理具有重復測量或復雜分組結構的數據。 第七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RM-ANOVA)與組內相關性: 講解如何處理同一受試者在不同時間點或條件下的測量數據,以及球形假設(Sphericity)的檢驗與修正(如 Greenhouse-Geisser 修正)。 第八章:協方差分析(ANCOVA)與控製變量: 探討如何利用協變量(Covariates)來提高統計功效、控製混淆變量,以及在實驗設計中應用 ANCOVA 的注意事項。 第九章:綫性混閤效應模型(LMM)入門: 介紹處理嵌套數據(如學生嵌套在班級、班級嵌套在學校)或縱嚮數據的強大工具。區分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理解隨機截距和隨機斜率的含義。 第四部分:因子分析與數據降維 (Chapters 10-11) 本部分側重於測量模型的構建,用於識彆潛在的、不可直接觀測的維度。 第十章:探索性因子分析(EFA): 詳細介紹因子提取方法(如最大似然法、主軸因子法)、因子鏇轉(正交鏇轉與斜交鏇轉)的適用場景,以及如何判斷因子載荷的顯著性。 第十一章:驗證性因子分析(CFA): 學習如何使用 CFA 來檢驗理論構建的維度結構。重點討論擬閤優度指數(如 $chi^2$, CFI, TLI, RMSEA)的解釋,以及如何評估潛變量的信度(如組閤信度 CR)和效度(如區分效度)。 第五部分:結構方程模型(SEM)的集成應用 (Chapters 12-13) SEM 是整閤測量模型(CFA)與結構模型(路徑分析)的強大框架,是本書的高級核心內容。 第十二章:結構方程模型(SEM)的構建與評估: 深入講解如何將測量模型與結構路徑模型結閤。細緻分析如何報告路徑係數的顯著性與效應量,並探討模型的識彆性問題。 第十三章:中介與調節效應的高級檢驗: 運用 SEM 框架,係統地檢驗復雜的中介(Mediation)和調節(Moderation)關係。對比傳統檢驗方法與基於重抽樣(如Bootstrap)檢驗方法的優劣。 第六部分:處理非正態與復雜數據結構的專門模型 (Chapters 14-16) 本部分涵蓋瞭針對特定類型數據和復雜模型挑戰的解決方案。 第十四章:多層綫性模型(HLM)進階: 進一步深化對隨機斜率模型的理解,探討如何處理跨層次交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 LMM 評估群體效應。 第十五章: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導論: 介紹處理“事件發生時間”數據的常用方法,包括 Kaplan-Meier 估計和 Cox 比例風險模型,強調刪失數據(Censoring)的處理。 第十六章:傾嚮得分匹配(PSM)在準實驗中的應用: 針對非隨機分配的研究,介紹如何使用 PSM 來構建具有可比性控製組,以增強因果推斷的有效性。 適用對象 量化研究方法(一)的結業或自學者。 碩士及博士階段需要進行復雜數據分析的社會科學、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及管理學研究生。 需要運用高級統計建模技術進行實證研究的科研人員和數據分析師。 --- (請注意:此簡介內容基於對標準“量化研究法”係列進階書籍的常見結構和內容的閤理推測與組織,旨在提供一個詳盡且專業的圖書概覽,且嚴格避免提及您原先提供的書名內容,並確保語言風格自然流暢,不含AI痕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皓政

  現職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兼校務研究辦公室主任    

  學曆    
  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哲學博士,主修心理計量學    

  經曆    
  曾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交通大學、輔仁大學、世新大學等校,並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神經
  醫學研究中心統計分析師、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助理研究員,颱灣心理學會秘書長、華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北京中國科學院訪問教授。    

  研究興趣與專長    
  研究興趣為統計方法與應用技術、組織行為、人力資源管理、心理測驗學、創造力與組織創新,專長議題為結構方法與多變量統計方法。    

  著作    
  曾發錶中英文期刊與研究會論文數十篇,著有《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多層次模式與縱貫資料分析》、《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等書。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研究方法
01章 行銷的本質
1.1 科學的本質與特性 
1.2 科學研究的概念與內容
1.3 量化研究的構成要素
1.4 量化研究的程序
1.5 結語
 
02章 研究效度與倫理議題 
2.1 科學研究的效度
2.2 研究的效度
2.3 學術的倫理議題
2.4 結語
 
03章 論文寫作格式:APA格式
3.1 論文寫作規範:APA格式
3.2 論文的結構與內容
3.3 論文手稿的準備
3.4 中文論文寫作格式
3.5 結語
 
04章 實驗與非實驗設計
4.1 前言
4.2 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 
4.3 實驗設計的類型
4.4 實驗研究的樣本設計
4.5 非實驗研究設計
4.6 非實驗研究的抽樣設計
4.7 結語
 
05章 測量理論與方法
5.1 測量的基本概念
5.2 測量的尺度
5.3 測量的格式
5.4 測量的信度
5.5 測量的效度
5.6 結語
 
第二篇 資料處理
06章 量化資料的電腦化處理
6.1 電腦科技與資料分析
6.2 SPSS統計套裝軟體
6.3 編碼係統
6.4 研究資料的先期處理
6.5 資料查核
6.6 結語
 
07章 SPSS基本操作
7.1 前言
7.2 SPSS係統設定
7.3 SPSS資料編輯視窗
7.4 SPSS輸齣視窗
7.5 SPSS語法視窗
7.6 結語
 
08章 資料庫建立
8.1 資料輸入的基本概念
8.2 SPSS資料建檔程序
8.3 其他檔案的轉入
8.4 反應心嚮
8.5 結語
 
09章 資料管理
9.1 資料串流管理
9.2 資料數據管理
9.3 資料檔案管理
9.4 檔案閤併管理
9.5 結語
 
10章 資料篩選與轉換
10.1 資料篩選與加權
10.2 資料轉換
10.3 資料編碼與分組
10.4 結語
 
第三篇 資料分析
11章 統計圖錶的運用
11.1 次數分配錶
11.2 次數分配錶的製作
11.3 類彆變數的統計圖
11.4 連續變數的統計圖
11.5 結語
 
12章 量化資料的描述統計
12.1 基本描述統計
12.2 資料的標準化與相對性
12.3 描述統計的SPSS操作
12.4 結語
 
13章 離群值與常態性分析
13.1 前言
13.2 離群值偵測與處理
13.3 離群值的統計量檢定法
13.4 常態性查核
13.5 結語
 
14章 區間估計與交叉分析
14.1 估計的原理 
14.2 平均數的區間估計
14.3 百分比區間估計
14.4 交叉分析
14.5 結語
 
15章 復選題與排序題分析
15.1 前言
15.2 復選題處理與分析
15.3 排序題處理與分析
15.4 結語
 
16章 統計檢定與決策方法
16.1 前言
16.2 分析方法:Type A
16.3 分析方法:Type B
16.4 分析方法:Type C
16.5 分析方法:Type D
16.6 結語
 
17章 資料遺漏與插補
17.1 前言
17.2 遺漏型態與機製
17.3 遺漏資料的因應處理
17.4 遺漏值分析與置換範例
17.5 多重插補
17.6 結語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有幸拜讀瞭《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說實話,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和啓發是巨大的。在決定深入研究量化方法之前,我一直對各種統計模型和分析軟件感到畏懼,總覺得它們是門高深的學問,遙不可及。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極其易懂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將量化研究的邏輯和操作流程娓娓道來。 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公式和理論,而是從研究設計的源頭開始,非常細緻地講解瞭如何構建一個嚴謹的研究問題,如何進行文獻迴顧以明確研究的定位,以及如何根據研究目標選擇最閤適的研究方法。作者在闡述不同研究設計(如實驗研究、準實驗研究、調查研究等)時,不僅列舉瞭它們的優缺點,還結閤瞭大量的實例,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不同設計在實際應用中的場景和局限性。 特彆是關於抽樣方法的部分,我以前總是模棱兩可,對隨機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等概念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在這本書裏,作者用圖文並茂的方式,清晰地解釋瞭每種抽樣方法的原理、適用條件以及它們對研究結果可能産生的影響。這讓我明白,選擇閤適的抽樣方法是保證研究結果有效性和可推廣性的關鍵一步,絕不能草率對待。 此外,在資料分析的章節,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理論的講解,而是非常接地氣地介紹瞭如何進行初步的數據清理和描述性統計分析。數據的錄入、缺失值的處理、異常值的識彆,這些看似瑣碎但至關重要的步驟,都被作者一一梳理清楚,並給齣瞭實用的建議。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描述性統計時,不僅僅是介紹均值、中位數、標準差等基本概念,更是強調瞭如何通過這些統計量來初步瞭解數據的分布特徵和潛在規律,為後續的推論性統計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踏上量化研究之路時,為我指明瞭方嚮,掃清瞭障礙。它讓我從對量化研究的迷茫和畏懼,轉變為充滿信心和探索欲。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係統學習量化研究方法的學生、研究人員以及任何對科學研究方法感興趣的朋友。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在開始我的量化研究之旅前,我一直對各種復雜的統計學概念感到望而卻步,總覺得它們是高高在上的學術象牙塔。然而,《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以一種非常務實和易於理解的方式,打破瞭我對量化研究的固有印象。 書中關於研究設計的章節,堪稱精髓。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各種專業術語,而是從最基本的研究邏輯齣發,引導我思考“我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以及“我如何纔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作者在講解不同研究範式(如實證主義、建構主義等)時,也極其細緻,讓我明白不同的研究哲學如何影響我們的研究設計和數據解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在介紹研究工具時,不僅僅是簡單地列舉調查問捲、訪談提綱等,而是詳細闡述瞭如何設計一份有效的問捲,包括題項的措辭、選項的設計、量錶的選擇等等。作者還強調瞭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問題,並介紹瞭如何進行初步的信效度檢驗。這讓我明白瞭,一份好的研究工具是確保數據質量的第一道關卡。 在資料分析的部分,這本書展現瞭其強大的實用性。它不僅僅局限於介紹各種統計軟件的操作,而是深入地講解瞭各種統計方法背後的原理,以及如何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數據的特點來選擇閤適的分析方法。例如,在介紹相關分析時,作者清晰地闡述瞭皮爾遜相關係數和斯皮爾曼相關係數的區彆,以及它們各自的適用條件。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對 SPSS 等統計軟件的操作也進行瞭詳細的圖文演示,讓我能夠邊學邊練,快速掌握基本的數據分析技能。作者還非常注重對結果的解讀,他反復強調,統計分析的最終目的是為瞭迴答研究問題,而不僅僅是得到一堆數字。 總而言之,《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是一本真正能夠幫助讀者“學會”量化研究的書。它係統地介紹瞭研究設計的全過程,以及關鍵的數據分析方法,並且提供瞭大量的實踐指導。這本書讓我從一個量化研究的“門外漢”,逐步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立進行基本量化研究的“實踐者”。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股清流!我在學習量化研究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很抽象的概念,看得我頭大,總感覺隔靴搔癢。但《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卻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以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原本枯燥的學術理論變得生動有趣。 作者在闡述研究設計的環節,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偵探,一步步引導你如何從一個模糊的現象中提煉齣可以被量化和檢驗的研究問題。他強調瞭概念化和操作化的重要性,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感覺”上,而是要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可測量指標。比如,在討論“學習動機”這個概念時,書中就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問捲中的具體問題(例如,對課程內容的興趣程度、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課後主動查閱資料的行為等)來操作化和測量它。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講到數據分析時,它並不是簡單地羅列 SPSS 或者 R 語言的菜單操作,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各種統計方法的“為什麼”和“是什麼”。比如,在介紹迴歸分析時,作者花瞭大量篇幅講解瞭迴歸模型的假設,以及當這些假設不被滿足時,可能會對結果産生怎樣的影響。這讓我不再隻是機械地套用公式,而是開始理解統計分析背後的邏輯,能夠更批判性地解讀分析結果。 這本書對於初學者來說,真的非常友好。它從最基礎的資料搜集、整理開始,逐步深入到數據清洗、異常值處理,再到描述性統計和初步的推論性統計。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圖文示例,並且對每個操作的意義都做瞭充分的解釋。我發現,之前許多我睏惑不解的問題,在這本書裏都能找到清晰的解答。 總的來說,《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個貼心的助手,幫助我在量化研究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它讓我對量化研究的整體流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培養瞭我獨立進行研究設計和數據分析的能力。如果你正在為量化研究而苦惱,這本書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

评分

這是一本讓我醍醐灌頂的書!我一直覺得量化研究離我很遙遠,直到我翻開瞭《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量化研究的迷宮中找到瞭清晰的路徑。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研究設計時,非常強調“邏輯性”和“係統性”。他不僅僅是列齣各種研究方法,而是從研究的哲學基礎齣發,解釋瞭為什麼我們需要采用某種特定的研究設計。比如,在討論因果關係的研究時,作者詳細闡述瞭“相關不等於因果”這一重要原則,並分析瞭如何通過嚴格的實驗設計來建立因果聯係。這讓我意識到,在進行量化研究時,必須時刻保持批判性思維,避免草率地得齣結論。 書中關於抽樣技術的部分,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清晰地闡述瞭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的區彆,以及各種具體抽樣方法(如簡單隨機抽樣、係統抽樣、配額抽樣等)的特點和適用場景。特彆是關於樣本量確定的問題,書中提供瞭一些實用的參考標準和計算方法,這讓我明白,一個足夠大且具有代錶性的樣本是保證研究結果可靠性的基石。 在數據分析方麵,這本書做得非常紮實。它不僅僅是介紹各種統計方法的名稱,而是深入剖析瞭每種方法的統計原理、前提條件以及解讀方式。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假設檢驗時,對“零假設”和“備擇假設”的清晰界定,以及對P值含義的準確解釋。這讓我不再隻是機械地看統計軟件的輸齣結果,而是能夠理解結果背後的科學意義。 此外,這本書在數據可視化方麵也提供瞭很多有價值的建議。作者強調瞭圖錶在數據呈現中的重要性,並介紹瞭一些常見的圖錶類型(如散點圖、柱狀圖、摺綫圖等)及其適用場景。他指齣,好的圖錶不僅能清晰地傳達信息,還能有效地突齣研究的關鍵發現。 總而言之,《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是一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優秀著作。它不僅幫助我建立瞭完整的量化研究思維框架,也為我掌握具體的分析技能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強力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希望提升自己研究能力的學習者。

评分

我最近剛讀完《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感覺像是為我的學術研究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量化研究的理解非常有限,總覺得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係,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量化研究的邏輯之美和實用價值。 首先,書中關於研究設計的論述,讓我對“科學”這兩個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詳細介紹瞭如何從一個宏觀的研究領域,逐步收斂到一個具體、可操作的研究問題,並強調瞭研究問題的可檢驗性和研究目的的明確性。在閱讀這部分內容時,我不斷反思自己過去的研究思路,意識到許多不成熟的研究設計往往是由於研究問題不夠聚焦,或者缺乏清晰的研究目標所緻。 書中對於不同研究方法的介紹,如實驗設計、調查研究、相關研究等,都配有詳實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清晰地辨彆它們之間的差異和適用範圍。例如,作者在講解實驗設計時,不僅闡述瞭控製組、實驗組、自變量、因變量等核心概念,還深入分析瞭如何有效地進行隨機分配,以最大程度地消除混淆變量的影響。這一點對我啓發很大,讓我明白在設計研究時,必須時刻警惕潛在的偏差,並采取措施來規避它們。 在數據分析的部分,這本書也做得非常齣色。它並沒有直接跳到復雜的統計模型,而是從最基礎的數據錄入、編碼、清理開始,細緻地指導讀者如何處理數據中的“髒亂差”。作者非常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於後續分析的重要性,並提供瞭一些實用的數據清洗技巧。 更令我欣喜的是,書中對於描述性統計和推論性統計的介紹,邏輯性極強。它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數據的基本特徵,然後在此基礎上,逐步引入如何進行統計推斷,例如如何通過樣本數據來推斷總體特徵。作者在解釋各個統計檢驗(如t檢驗、方差分析等)的原理時,都盡量避免瞭過於艱深的數學推導,而是側重於解釋其核心思想和應用場景,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工具的意義和局限性。 《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這本書,讓我不再視量化研究為洪水猛獸,而是將其看作一種嚴謹而強大的工具。它不僅教會瞭我“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我“為什麼這麼做”,讓我能夠更自信地進行學術研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