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害犯罪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二版)

性侵害犯罪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性侵害
  • 性侵犯
  • 犯罪防治
  • 臨床心理學
  • 法醫學
  • 性心理學
  • 性犯罪
  • 受害者
  • 預防
  • 實務應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根據現化婦女基金會及颱灣刑事警察局的統計,發現性侵害犯罪的犯罪指數有逐漸攀升的趨勢,而近年來,類似「陳進興事件」的事件幾乎日日可聞,實令婦女同胞聞之色變,人人自危,不敢夜齣!性犯罪的嚴重性己成為颱灣治安的一大隱憂,也廣受社會各階層的強烈關心與注意。因此,該如何處置這些性侵害犯罪加害人,乃成為社會、司法、與精神醫學上相當重要的問題。

  本書所含括的內容有:性侵害犯罪防治的曆史沿革、法規、流行病學;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的危險因素、緻因、犯罪行為與治療理論,以及先進各國的各種特殊檢查、診斷與作法,相信能讓初學者學習到整套完整的鑑定、評估與治療模式,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性侵害犯罪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二版)》內容的圖書簡介: --- 書名:《刑法學原理與中國刑法分則疑難問題精析》 第一部分:刑法學原理的係統構建與理論前沿探索 本書緻力於為讀者構建一個嚴謹、係統且富有現代前沿視野的刑法學原理框架。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刑法學理論必須與時俱進,不僅要深刻理解古典刑法學的基石,更要積極迴應當代社會治理的復雜需求。 第一章 刑法秩序的價值基礎與功能定位: 本章深入剖析瞭刑法在現代國傢治理體係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從刑法謙抑性原則的哲學淵源入手,探討其在法治國傢建設中的實踐意義。重點討論瞭刑法作為“最後手段”的理論證成,以及在社會轉型期,刑法邊界如何進行科學劃定。此外,本章還引入瞭比較刑法學的視角,對比分析瞭大陸法係與英美法係在刑法價值取嚮上的異同,旨在幫助讀者超越單一的法律文化視野,形成更為宏觀的價值判斷能力。特彆關注瞭數字社會背景下,傳統刑法價值(如法益保護)如何麵臨新的挑戰與重塑。 第二章 犯罪構成的三階層理論的深化與批判: 三階層理論作為大陸法係刑法學的基礎模型,其生命力在於其解釋力與適用性。本書並未停留在簡單介紹,而是深入探討瞭各階層要素在復雜案件中的彈性邊界。 在構成要件層麵,我們詳盡分析瞭行為概念的演變,尤其聚焦於不作為犯的認定標準——不僅考察保證人地位的法理基礎,更結閤最新司法解釋,細緻區分瞭純正不作為犯與不真正不作為犯在證明結構上的差異。針對結果犯的歸責問題,本書引入瞭“相當因果關係”與“風險實現理論”的融閤路徑,詳細論述瞭偏離風險的例外情況。 在違法性層麵,我們摒棄瞭傳統教材中對正當防衛的僵化理解,著重闡釋瞭“不法侵害的現實性”與“防衛限度”的動態平衡。針對緊急避險,本書重點剖析瞭其作為阻卻責任事由的可能性及其在當代社會衝突中的適用睏境。 在罪責層麵,本書對責任能力、故意與過失的認識論基礎進行瞭深刻反思。針對故意,我們探討瞭“認識因素”與“意誌因素”在蓋然性認知下的復雜互動,並引入瞭認知神經科學在判斷犯罪人主觀狀態方麵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討其對傳統主觀要件的衝擊。 第三章 共同犯罪理論的精細化解構: 共同犯罪是實踐中認定難度極高的領域。本書從教唆犯與幫助犯的“犯罪意圖共同性”要求齣發,逐步深入到共謀理論的司法實踐。我們詳細辨析瞭“概括的共同故意”與“片麵的共同故意”在不同法域中的適用差異。對於實行行為的界定,本書結閤近十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典型案例,重點梳理瞭“工具人”理論和“教唆既遂”的認定標準,力求提供一套既符閤罪責刑法的基本邏輯,又具有強大解釋力的共同犯罪學說。 第二部分:中國刑法分則的疑難問題精析與實務進路 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中國刑法分則中爭議最大、法律適用最不統一的重點條文,旨在通過理論穿透,指導實務操作。 第四章 侵犯生命健康權利罪的邊界厘清: 本章深入剖析瞭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緻人死亡罪的界限。通過對“死亡結果發生”的風險預見程度的細緻劃分,結閤犯罪未遂與中止的認定標準,為處理“積極不作為緻人死亡”提供瞭清晰的論證路徑。此外,安樂死與幫助自殺在我國刑法框架下的定性問題,也進行瞭審慎的探討,強調瞭對生命倫理的尊重與刑法介入的必要剋製。 第五章 侵犯財産犯罪的“非接觸性”挑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盜竊罪、詐騙罪的傳統範疇受到瞭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盜竊罪部分,本書重點分析瞭“電子數據”或“虛擬財産”是否構成刑法意義上的“有價值的財物”。我們結閤瞭司法解釋對“秘密竊取”行為的最新界定,詳細論述瞭通過技術手段竊取他人登錄權限或數據包的行為如何精準地落入盜竊罪的射程。 在詐騙罪部分,本書將分析重點放在瞭“虛構事實”與“隱瞞真相”的界限,以及對被害人“認識錯誤”與“處分財産”之間因果關係的認定。尤其關注瞭新型網絡傳銷、刷單返利等新型犯罪模式,提煉瞭識彆其詐騙本質的關鍵要素,避免將純粹的民事違約行為誤納入刑罰圈套。 第六章 職務犯罪與經濟犯罪的交叉地帶辨析: 本章著重處理瞭貪汙賄賂犯罪與金融犯罪的銜接問題。 貪汙罪中,對“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標準進行瞭重新審視,強調瞭對職務行為的本質剖析,而非僅僅停留在資金流嚮。 受賄罪方麵,本書對“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範圍進行瞭嚴格限定,特彆探討瞭“特定利益”與“一般性職權便利”之間的區分標準。 金融犯罪部分,則聚焦於非法集資的“非法性”與“社會性危害程度”的判斷。詳細解析瞭集資型犯罪中,如何區分構成非法經營罪、集資詐騙罪以及單純的民間藉貸糾紛,重點分析瞭“非法性”的本質——即是否具有公權力瑕疵或超越法定權限的吸收公眾存款行為。 第七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擴張與限縮: 本章對放火、爆炸等傳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實施方式進行瞭現代化解讀。重點分析瞭危險駕駛行為中,何時應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非簡單的交通肇事罪。我們深入研究瞭“間接故意”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適用,強調瞭行為人對“不特定多數人生命財産安全遭受危險”的認知和容忍程度,是判斷罪名升級的關鍵。 --- 本書特色: 1. 理論與實務的深度耦閤: 每一理論分析後,均附帶數例最高法院或經典判例的深度剖析,確保理論的落地性。 2. 前沿視角引入: 融閤瞭大數據、人工智能、生命倫理等新興領域對傳統刑法學的衝擊與重塑。 3. 邏輯嚴密性: 全書遵循嚴謹的刑法學分析框架,為法律專業人士提供紮實的思維工具,而非簡單的法律條文匯編。 適用對象: 刑法學專業研究生、法學院本科高年級學生、司法考試備考人員、檢察官、法官及資深律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煌智

  學曆

  1.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流行病學組博士
  2.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3.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流行病學班結業
  4.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係醫學士

  現職
  1.高雄市立凱鏇醫院院長室顧問醫師/教授(部定)
  2.颱灣身心健康促進學會理事長(2017-2020)
  3.衛生福利部、高雄市、颱北市傢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會議委員
  4.高雄市心理健康促進會委員
  5.颱灣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
  6.颱灣精神醫學會傢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學術委員會召集人

  經曆
  1.高雄市立凱鏇醫院成人精神科、社區精神科醫師兼科主任/副院長、代理院長
  2.美和科技大學健康照護研究所前閤聘教授(部定)
  3.颱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2011-2015)
  4.內政部及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傢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諮詢委員
  6.高雄醫學大學、輔英科技大學兼任講師(部定)
  7.國立高雄海專學生輔導中心兼任心理輔導講師
  8.義守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部定)
  9.颱灣精神醫學會通訊總編輯
  10.颱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專科醫師甄審委員會委員(2008-2017)
  11.颱灣傢庭暴力暨性侵害處遇協會理事
  12.法務部專傢諮詢資料庫諮詢顧問
  13.颱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
  14.曾經多次前往美加等國進行性暴、傢暴防治與社區精神醫學考察

文榮光

  學曆

  1.國立颱灣大學醫學院醫學係學士
  2.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人類學研修

  現職
  文心診所(原文榮光精神科診所) 院長

  經曆
  1.財團法人颱灣省私立高雄仁愛之傢附設慈惠醫院院長
  2.長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3.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4.財團法人火鳳凰基金會董事長
  5.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係主任(2003/7-2004/12)
  6.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1994/11-2003/6)
  7.颱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2001/8-2004/12)
  8.颱灣性教育協會理事長(1999/5-2001/4)
  9.高雄醫學院醫學社會學係主任(1990/8-1993/7)
  10.私立高雄仁愛之傢附設慈惠醫院院長(1990/8-1993/7)
  11.高雄醫學院醫學係精神科教授(1990/7-1994/10)
  12.高雄醫學院醫學係精神科副教授(1982/8-1990/6)
  13.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1981/8-1990/7)
  14.颱灣大學醫學院醫學係精神科講師(1978/8-1980/7)
  15.颱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1978/8-1979/7)

硃怡潔

  學曆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係學士

  經曆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文榮光精神科係主任研究助理(2004/2-2004/12)

瀋勝昂

  學曆

  1.美國喬治亞州EMORY大學心理學(臨床組)博士
  2.颱灣大學心理研究(臨床組)碩士
  3.颱灣大學心理學係學士

  現職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係教授

  經曆
  1.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係(所)助理教授、副教授
  2.高雄醫學大學心理係講師
  3.高雄醫學大學傢庭醫學科(兼)、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兼)
  4.高雄醫學大學學生心理諮商中心諮商老師(兼)

林明傑

  學曆

  1.密西根州立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博士
  2.密西根州立大學諮商學研究所碩士
  3.密西根州立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
  4.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係學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係暨研究所教授

  經曆
  1. Total Health Counseling Center傢暴犯暨性罪犯諮商實習生
  2.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社工員
  3.颱灣更生保護會高雄少年中途之傢少輔員
  4.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高雄縣傢扶中心兒童保護組社工員

林耿樟

  學曆

  1.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2.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係學士

  現職
  1.高雄市立凱鏇醫院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兼科主任
  2.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經曆
  1.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
  2.颱北縣靜養精神專科醫院臨床心理師(1996/7-1998/12)

孫鳳卿

  學曆

  1.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
  2.高雄醫學大學護理係

  現職
  高雄市立聯閤醫院護理科主任

  經曆
  1.高雄市立民生醫院、中醫醫院護理科主任
  2.高雄市立凱鏇醫院護理科副主任(2003/9)
  3.教育部部定講師(2002)
  4.輔英科技大學講師(2002)
  5.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講師(2003-迄今)
  6.高雄醫學大學臨床助理教授(2003-迄今)
  7.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師(2003-迄今)
  8.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醫院MICU護士
  9.高雄市市立大同醫院急診護理長、護理督導
  10.內政部漁業署漁船乾部訓練中心講師
  11.高高屏地區緊急救護技術員訓練講師
  12.高雄市衛生局健康照護網社區「健康管理師」

陳若璋

  學曆

  1.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
  2.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輔導諮商碩士
  3.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士

  現職
  國立東華大學教授(退休)

  經曆
  1.國立東華大學臨床與諮商心理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2.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3.署立玉裏醫院兼任心理師
  4.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1987/8-2003/1)
  5.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主任(1994/8-1997/1)
  6.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97/1-1997/2)
  7.國立清華大學諮商心中主任(1987/8-1995/7)
  8.美國聖伊莉莎白醫院住院心理師(1990/9-1991/8)
  9.國立颱灣大學心理係副教授(1985/8-1987/7)

陳筱萍

  學曆

  1.高雄市師範大學輔導及諮商博士
  2.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3.中原大學心理係學士

  現職
  樂安醫院臨床心理師

  經曆
  1.高雄市立凱鏇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
  2.高雄市立凱鏇醫院臨床心理科資深臨床心理師
  3.高雄醫學大學兼任臨床助理教授
  4.颱灣傢庭暴力暨性侵害犯罪處遇協會理事
  5.高雄市社會局兒童福利中心心理輔導員

湯淑慧

  學曆

  1.中原大學心理學係
  2.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現職
  高雄市立凱鏇醫院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

  經曆
  1.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1989/9-1999/6)
  2.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監事
  3.高雄市立聯閤醫院性騷擾及性彆歧視防治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劉素華

  學曆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係學士

  現職
  高雄市立凱鏇醫院社會工作室主任

  經曆
  1.高雄市立凱鏇醫院社會工作師
  2.行政院衛生署雲林醫院社會工作員(1996/1-2000/5)
  3.南投縣生命綫協會社會工作員(1994/6-1996/1)

蔡景宏

  學曆

  1.樹德科技大學性學研究所博士
  2.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3.美國測謊學會性侵害犯罪應用技術結業
  4.美國費城測謊學校結業暨美國測謊學會認證
  5.國防醫學院醫學係醫學士

  現職
  1.高雄市立凱鏇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
  2.樹德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經曆
  1.國軍高雄海軍總醫院精神科主任
  2.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3.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係兼任講師(部定)
  4.颱灣高雄監獄妨害性自主罪診療評估小組委員
  5.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傢庭暴力及性侵害犯罪防治中心諮詢委員
  6.颱灣精神醫學會傢暴暨性侵害犯罪防治學術委員會委員
  7.美國賓州大學進修暨美國測謊學會認證訓練(2002/8-2003/7)
  8.颱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受訓醫師(1998/1-1998)
  9.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總醫師(1997/1-1997/12)
  10.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1994/8-1996/12)
  11.國軍北投精神專科醫院住院醫師(1993/8-1994/7)

鄭添成

  學曆

  1.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
  2.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
  3.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係理學士

  現職
  1.士林地方檢查署觀護人
  2.法務部調部辦事觀護人
  3.性侵害加害人身心治療及輔導教育評估(2002/9-迄今)
  4.法務部颱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觀護人(1998/9-迄今)

  經曆
  1.英國劍橋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2.德國馬普研究院外國暨國際刑法研究所訪問學者
  3.法務部颱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觀護人
  4.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會刊編輯
  5.行政院國傢科學委員會、衛生署管製藥品管理局專案研究助理

龍佛衛

  學曆

  1.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2.國立國防醫學院醫學係醫學士

  現職
  迦樂醫院院長

  經曆
  1.颱北市立聯閤醫院鬆德院區院長
  2.國軍高雄總醫院醫務部主任兼精神科主任
  3.高雄醫學大學兼任教授(部定)
  4.颱灣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
  5.颱灣精神醫學會傢性暴學術委員會召集人
  6.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後研究
  7.著有數十篇學術著作論文

薛剋利

  學曆

  1.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係
  2.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

  現職
  1.文鳳診所院長
  2.颱灣性教育學會理事
  3.教育部性彆平等教育師資

  經曆
  1.法務部矯正署高雄監獄訪害性自主罪收容人治療評估小組委員
  2.衛生署精神疾病強製鑑定強製社區治療審查委員
  3.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係急性病房主任
  4.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係主治醫師
  5.高雄縣政府衛生局性侵害犯罪加害人治療評估小組委員
  6.颱灣精神醫學會傢暴暨性侵害防治學術委員會委員
  7.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1994/6-1995/6)
  8.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1995/7-1997/6)
  9.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總住院醫師(1997/7-1998/6)
  10.中華民國性教育協會理事(2001/5-2003/5)

編者簡介

周煌智

  學曆

  1.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流行病學組博士
  2.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3.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流行病學班結業
  4.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係醫學士

  現職
  1.高雄市立凱鏇醫院院長室顧問醫師/教授(部定)
  2.颱灣身心健康促進學會理事長(2017-2020)
  3.衛生福利部、高雄市、颱北市傢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會議委員
  4.高雄市心理健康促進會委員
  5.颱灣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
  6.颱灣精神醫學會傢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學術委員會召集人

  經曆
  1.高雄市立凱鏇醫院成人精神科、社區精神科醫師兼科主任/副院長、代理院長
  2.美和科技大學健康照護研究所前閤聘教授(部定)
  3.颱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2011-2015)
  4.內政部及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傢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諮詢委員
  6.高雄醫學大學、輔英科技大學兼任講師(部定)
  7.國立高雄海專學生輔導中心兼任心理輔導講師
  8.義守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部定)
  9.颱灣精神醫學會通訊總編輯
  10.颱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專科醫師甄審委員會委員(2008-2017)
  11.颱灣傢庭暴力暨性侵害處遇協會理事
  12.法務部專傢諮詢資料庫諮詢顧問
  13.颱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
  14.曾經多次前往美加等國進行性暴、傢暴防治與社區精神醫學考察

文榮光

  學曆

  1.國立颱灣大學醫學院醫學係學士
  2.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人類學研修

  現職
  文心診所(原文榮光精神科診所) 院長

  經曆
  1.財團法人颱灣省私立高雄仁愛之傢附設慈惠醫院院長
  2.長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3.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4.財團法人火鳳凰基金會董事長
  5.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係主任(2003/7-2004/12)
  6.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1994/11-2003/6)
  7.颱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2001/8-2004/12)
  8.颱灣性教育協會理事長(1999/5-2001/4)
  9.高雄醫學院醫學社會學係主任(1990/8-1993/7)
  10.私立高雄仁愛之傢附設慈惠醫院院長(1990/8-1993/7)
  11.高雄醫學院醫學係精神科教授(1990/7-1994/10)
  12.高雄醫學院醫學係精神科副教授(1982/8-1990/6)
  13.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1981/8-1990/7)
  14.颱灣大學醫學院醫學係精神科講師(1978/8-1980/7)
  15.颱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1978/8-1979/7)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性侵害犯罪防治簡介
第二章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規對性侵害犯罪的定義及其立法沿革
第三章 性侵害犯罪流行病學
第四章 性侵害犯罪危險因素與緻因
第五章 性侵害犯罪行為與治療理論
第六章 性侵害犯罪循環路徑
第七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再犯危險評估量錶的說明與運用
第八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的檢查診斷與分類學
第九章 測謊技術在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的評估與運用
第十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的特殊檢查--陰莖膨脹測量儀
第十一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治療的評估鑑定原則
第十二章 特殊性偏好--亂倫(incest)與戀童癥(Pedophilia)
第十三章 女性性侵害犯罪加害人
第十四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防治的標準作業程序
第十五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的藥物治療
第十六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獄內治療
第十七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社區處遇
第十八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的社區監督
第十九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診治時常見的阻抗處理
第二十章 性侵害犯罪被害人的創傷與治療
第二十一章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之處遇-國內外現行主要製度評述
第二十二章 美國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的治療模式實地考察
第二十三章 科技設備監控運用於我國社區處遇可行性評述
第二十四章 性侵害犯罪研究現況、研究方法與未來趨勢
第二十五章 性侵害犯罪治療與研究倫理及限製保密原則
 

圖書序言



周煌智


  從十餘年前開始踏入司法精神醫學的領域沒多久,就因為刑法的修訂,其中的法條規定:『性侵害犯罪加害人非經診療不得假釋』,因此,就開始進入監獄從事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的診療工作。由於生平從未接觸這項業務,精神科專科醫師養成教育也缺乏這類的訓練,因此,進到監獄是靠著摸索、嘗試錯誤在進行,由於性侵害犯罪的診療是一種屬於囑託性質的強製診療(mandatory treatment),加上這類個案的人格特質與獄中治療情境不理想的影響,治療常常是在喊「啪啦肯」(黑道中bargaining的一種)中進行診療,加上本身缺乏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的『專業訓練』,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常充滿著挫摺感!因為,治療不應該是這樣的,特彆是身為一個專業人員,又怎能像一個無頭蒼蠅般地來去監獄,卻又不能提齣一套理論與治療模式呢?因此,當時就興起應該要建立理論與治療規範的想法!

  由於一個機會的偶然,高雄市立凱鏇醫院、國軍北投醫院組團與內政部性暴防治中心蔡故執行秘書正道、陳若璋教授、林明傑助理教授(當時在美讀書)一起前往美國參觀、考察,並在後來的幾年,凱鏇團隊總共前往美、加、英三國考察瞭三次,除瞭帶迴來國外的經驗外,也藉著內政部所舉辦的幾次國際研討會認真的吸收新知,並在治療經驗的纍積上也逐漸讓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的診療製度化;逐漸地,凱鏇團隊的治療開始贏得瞭口碑,然而,各種治療理論與課程、還有標準化作業程序則都分散在各個團隊成員手中,缺乏有係統地整閤,因此,在使命感的驅使下終於催生瞭這本書。

  這本書的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瞭,包括所有的作者、醫院長官、我的師長、內政部、衛生署、法務部與高雄市傢庭暴力及性暴力防治中心的幫忙、社會工作科代主任張莉馨、蘇靜君護理長提供相關資料、助理欣欣、詩佩、琇馨、宜興細心校稿以及我的傢人的體恤,使得本書得以完成,在此再次的感謝他們!

圖書試讀

摘要
 
本章主要的重點在點齣性侵害犯罪問題的嚴重性,透過瞭解颱灣性侵害犯罪防治的緣由,及加害人的特性,進而深入瞭解性侵害犯罪防治的理論、治療模式、所需的工具、操作規範、研究方法、治療與研究倫理以及各種實務經驗。一般說來,性侵害犯罪防治從業人員所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與工作倫理皆涵蓋在本書當中,值得一讀!
 
關鍵詞
 
性侵害犯罪防治
 
根據颱灣刑事警察局統計民國70年至80年報案強(輪)姦案件,每年平均約為497件。近十年來性犯罪則有增加的趨勢,根據現代婦女基金會統計民國76年至85年的報案強(輪)姦案件,每年平均約為863件。而在民國86年至92年,根據颱灣刑事警察局的統計每年平均約為1,953件,足足增加瞭一倍多。同時,性侵害犯罪的指數更是逐漸攀升,從民國84年的100至民國92年為止已達215,足足增加瞭一倍多,性侵害犯罪加害嫌疑人數更從民國80年的678人增加至民國92年的2,311人,足足增加瞭近四倍之多﹗可見其嚴重性。近年來,類似「士林之狼」的事件,幾乎日日可聞。「彭婉如事件」、「陳進興事件」,更是令婦女同胞聞之色變,人人自危,不敢夜齣,無法免於恐懼的自由!引起立法、司法、監所、社會服務機構及心理衛生學傢注意的犯罪行為。性犯罪的嚴重性已成為颱灣治安的一大隱憂,而廣受社會各階層的強烈關心與注意。因此,如何處置這些性侵害犯罪加害人乃成為相當重要的社會、司法與精神醫學問題。然而,由於性侵害犯罪的診療是一種屬於囑託性質的強製診療(mandatory treatment),加上這類個案的人格特質與治療情境不良的影響,因此完善的立法就變得相當重要。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就像是我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走齣迷茫。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於性侵犯犯罪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新聞報道和一些零碎的社會討論中,感覺那是一個遙遠而模糊的角落,充滿瞭恐懼和不解。然而,《性侵害犯罪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二版)》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為我揭開瞭這個復雜議題的麵紗。我被書中對犯罪成因的深入剖析深深吸引,從個體心理因素到社會文化影響,再到係統性問題的探討,每一個層麵都得到瞭細緻的梳理。特彆是關於權力不對等、性彆刻闆印象以及社會結構性暴力如何滋生性侵犯的論述,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書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極具啓發性,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理論如何在現實中落地,以及不同情境下受害者可能麵臨的睏境和施暴者可能的心理動機。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對性侵犯犯罪的認知深度,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一種更為敏感和批判性的視角,讓我開始關注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社會問題,並思考如何從更宏觀的層麵去構建一個更安全的社會環境。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防治”二字的強調,它不僅僅關注犯罪本身,更著眼於如何預防,如何乾預,如何幫助受害者康復,這是一份充滿希望和力量的學術探索。

评分

《性侵害犯罪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二版)》帶給我的體驗,就像在黑暗中點亮瞭一盞燈,讓我看到瞭前所未有的清晰。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在於它將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閤,讓那些看似高深的學術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被書中詳盡的案例分析所吸引,這些案例來自真實的臨床實踐,生動地展現瞭性侵犯犯罪的復雜性,以及受害者在遭受侵害後的心理曆程。書中對於不同類型性侵犯的界定,如強製性交、性騷擾、戀童癖等,以及它們各自的發生機製和影響,都進行瞭清晰的闡述。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風險評估”和“預防策略”的內容,它不僅分析瞭高風險人群的特徵,還提齣瞭多種針對性的乾預措施,包括教育、法律、心理治療等。這讓我意識到,性侵犯防治並非易事,需要多方麵的協同努力。這本書的內容邏輯清晰,結構嚴謹,即使是對這個領域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在閱讀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從中學習到瞭許多關於如何識彆潛在風險、如何與受害者溝通、如何尋求專業幫助等實用知識,這對於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以及在潛在的社會工作中發揮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是一種由睏惑到清晰,由模糊到具體的轉變過程。《性侵害犯罪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二版)》在敘述上,既有宏觀的理論框架,也有微觀的臨床細節,這種結閤讓我對性侵犯犯罪有瞭全方位的認識。書中對性侵犯犯罪的定義、分類、成因以及對社會和個體的深遠影響,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司法程序”和“法律乾預”的詳細介紹,它讓我瞭解瞭在性侵犯案件中,法律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以及受害者在尋求法律援助時可能麵臨的挑戰。書中關於“證據收集”、“證人保護”以及“量刑標準”等內容,都極具參考價值。同時,書中也並未迴避性侵犯犯罪的復雜性和棘手性,它坦誠地討論瞭“假報案”的可能性,以及在司法實踐中如何平衡保護受害者和保障被告人權利的問題。這種全麵而辯證的視角,讓我對性侵犯犯罪防治工作有瞭更客觀、更深入的理解。我從書中學習到瞭許多關於如何辨彆信息、如何分析案例、如何進行理性判斷的思維方式,這不僅僅是對性侵犯犯罪領域的認知深化,更是一種提升我整體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徑。這本書像是一位博學的導師,引導我一步步走嚮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

翻開《性侵害犯罪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二版)》,我仿佛進入瞭一個全新的專業領域,學習的過程既充滿瞭挑戰,也帶來瞭巨大的收獲。我一直對心理學和犯罪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但關於性侵犯犯罪的係統性學習,這本書無疑是我的第一步。它以紮實的理論基礎為支撐,係統地介紹瞭性侵犯犯罪的各種類型、特點以及背後的心理機製。書中對施暴者心理的剖析,如權力需求、控製欲、反社會人格等,讓我對這一復雜群體有瞭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對受害者心理創傷的闡述,如PTSD、抑鬱、焦慮等,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性侵犯對個體造成的毀滅性影響。我特彆贊賞書中關於“臨床實務應用”的部分,它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指導,為心理谘詢師、社工、警察等專業人士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例如,書中關於如何進行受害者訪談、如何提供心理支持、如何進行危機乾預等內容,都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我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閱讀這些章節,也讓我對如何更好地支持身邊可能遭遇不幸的人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語言清晰、邏輯嚴謹,即使涉及復雜的專業術語,也能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圖錶得到很好的解釋,這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它讓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增強瞭我的社會責任感。

评分

讀完《性侵害犯罪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二版)》,我感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思考動力,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過往的認知盲區,並勇敢地去麵對那些不願觸碰的陰影。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乎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關於犯罪行為的羅列,更是一場關於人性、權力、社會結構的深刻剖析。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性彆權力動態”的討論所吸引,它讓我清晰地認識到,性侵犯犯罪並非孤立的事件,而是根植於社會結構中長期存在的性彆不平等和權力濫用。書中對父權製、男性沙文主義以及社會文化中對女性的物化和貶低現象的批判性分析,讓我幡然醒悟,原來許多習以為常的觀念,實際上都在為性侵犯的發生埋下隱患。當我看到書中關於“受害者歸罪”的討論,以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為什麼不反抗”的疑問時,我感同身受,因為這些都是我曾經也模糊的睏惑。這本書通過詳細的案例和科學的研究,有力地駁斥瞭這些偏見,讓我明白受害者遭受侵犯的責任在於施暴者,而不在於受害者自身的行為或選擇。這種顛覆性的認知,對我來說是一種解放,也讓我更加堅定地想要為構建一個更公正、更平等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本書是一麵鏡子,照齣瞭社會的問題,也照齣瞭我自身的成長空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