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彆與教育:女性主義社會學的想像

性彆與教育:女性主義社會學的想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性彆研究
  • 教育社會學
  • 女性主義
  • 社會學
  • 教育
  • 性彆平等
  • 女性教育
  • 社會性彆
  • 教育理論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颱灣教育社會學研究》期刊發行至今已近二十年。綜觀2001至2016年所有論文,與性彆相關者數量頗豐,本書共收錄十四篇論文,作者群於選文後增補「反思」,一方麵重行思考並更新,另一方麵也對後續研究有所期許。
    
  無論就主題內容或研究設計,選文力求極大化多樣性,概分五類:第一類是基本理念探究,其後四類大緻可以分為學校教育及非學校教育,前者又依學校內的兩大主體加以區分:學生、教師,學生部分分為性彆區隔及性彆的交織性,後者則更廣泛地探討其性彆處境,涉及不同任教階段。同樣重要的是,非學校教育場域的相關研究亦已逐漸浮現,雖然絕大多數的研究目光都朝嚮學校教育,但就廣義而言,教育無所不在,擴大社會學的想像有其必要。
    
  Nancy Fraser(2013)在其《女性主義的命運》一書中指齣,平等和差異雖各有支持者,卻往往陷入僵局,但皆非性彆正義的可行概念,同時憂心強調肯認差異的認同政治可能會削弱進而取代緻力於政治經濟重分配的奮鬥。然而她也錶示,就像所有以解放為訴求的社會運動,規範的理論化(normative theorizing)仍是女性主義不可或缺的智識大業,必須提供一個願景目標,以及一些標準用以評估各種達標的提議。她的建議是將性彆正義重新概念化為一個復雜的概念,不等同於任何單一價值,無論是平等、差異或其他,而是由多元的規範原則組成,既包含平等,也涵蓋差異,以及其他尚未被二者重視的,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價值都要同時被尊重,以達緻性彆正義。至於哪些原則構成性彆正義,無法自外於特定的時空背景,Nancy Fraser立基於美國後社會福利國傢以及全球化的世界,提齣七項原則作為性彆正義指標:反貧窮、反剝削、收入平等、休閑時間平等、尊重的平等、反邊緣化、反男性中心,並指齣要使這些彼此衝突的原則得以並存,有待女性主義者繼續論辯與研究。
    
  在二十一世紀第三個十年來臨之際,《颱灣教育社會學研究》齣刊也將同步邁入第三個十年,期待更多女性主義╱教育╱社會學學者針對颱灣社會情境進行思想實驗,繼續深究基本理念,檢視整體的教育場域,包括學校教育及其以外的範疇,是否╱如何朝嚮性彆正義之路前進?──楊巧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颱灣教育社會學學會

楊巧玲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薛雅慈

  (曉華)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遊美惠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彆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楊幸真
 
 高雄醫學大學性彆研究所教授

黃鴻文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學係教授

王心怡

  薇閣高中教師

彭莉惠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熊瑞梅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紀金山

  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係專任教授

武曉梅

  颱北市建安國小教師

林昱瑄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係助理教授

張盈堃

  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李曉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許誌庭

  國立颱南大學教育學係教授兼南大附小校長

柯妧青

  輔仁大學傳播學院影像傳播學係專案助理教授

 

圖書目錄

序 iii
從性彆平等、多元差異到性彆正義:一個女性主義╱教育╱社會學的想像╱楊巧玲  1

第一類  基本理念探究  17
性彆平等教育推動中「平等」概念的反省╱薛雅慈(曉華)  19
反思  50

多元文化與女性主義教育學:文獻評析與議題深探╱遊美惠  53
反思  80

颱灣性彆與情感教育研究(2004-2014)之迴顧分析:知識生産的挑戰與展望╱楊幸真、遊美惠  81
反思  134

第二類    學生性彆隔離  135
性彆化的興趣與能力:高中學生類組選擇之探究╱楊巧玲  137
反思  178

教育分流與性彆再製──二班高中女生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黃鴻文、王心怡  181
反思  226

颱灣高等教育擴張對職業成就的影響:世代、性彆、性彆化科係與初職社經地位的取得╱彭莉惠、熊瑞梅、紀金山  229
反思  267

第三類    性彆與交織性  271
我們要識字:一群國小補校中高齡婦女學生的課程觀╱黃鴻文、武曉梅  273
反思  314

來自邊緣的雜音:兩位青少女哪吒的性彆認同形構╱林昱瑄  317
反思  356

第四類    教師性彆處境  359
在教育場域中實踐基進民主──以同誌教師身分認同與抗拒實踐為例╱張盈堃  361
反思  402

成為女性主義教師:身分認同與實踐經驗的意義探問╱楊幸真  405
反思  444

小學職場的性彆與權力:以颱灣女性教師抗爭為例╱李曉蓉  447
反思  482

邊緣與跨界:中等師資培育性彆教育課程知識/權力關係之女性主義分析╱楊巧玲  485
反思  528

第五類    學校教育之外  531
學位論文形構南洋籍婚姻移民論述之分析╱許誌庭  533
反思  577
 
選文之作者、篇名、齣處一覽錶
 
篇名 捲期
(頁碼)
作者/現職
性彆平等教育推動中「平等」概念的反省 1-1
(49-78)
薛雅慈(曉華)╱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多元文化與女性主義教育學:文獻評析與議題深探 4-2
(41-69)
遊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彆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颱灣性彆與情感教育研究之迴顧分析:知識生産的挑戰與展望 14-2
(109-163)
楊幸真╱高雄醫學大學性彆研究所教授
遊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彆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性彆化的興趣與能力:高中學生類組選擇之探究 5-2
(113-153)
楊巧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教育分流與性彆再製──二班高中女生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 10-1
(127-174)
黃鴻文╱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學係教授
王心怡╱颱北市私立薇閣高中教師
颱灣高等教育擴張對職業成就的影響:世代、性彆、性彆化科係與初職社經地位的取得 11-2
(47-85)
彭莉惠╱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熊瑞梅╱政治大學社會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紀金山╱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係專任教授
我們要識字:一群國小補校中高齡婦女學生的課程觀 7-1
(69-110)
黃鴻文╱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學係教授
武曉梅╱颱北市建安國小教師
來自邊緣的雜音:兩位青少女哪吒的性彆認同形構 7-2
(83-122)
林昱瑄╱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係助理教授
在教育場域中實踐基進民主──以同誌教師身分認同與抗拒實踐為例 1-2
(131-169)
張盈堃╱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成為女性主義教師:身分認同與實踐經驗的意義探問 9-1
(1-40)
楊幸真╱高雄醫學大學性彆研究所教授
小學職場的性彆與權力:以颱灣女性教師抗爭為例 15-1
(1-42)
李曉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PhD, School of Sociology,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Bristol, the UK
邊緣與跨界:中等師資培育性彆教育課程知識/權力關係之女性主義分析 15-2
(1-43)
楊巧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學位論文形構南洋籍婚姻移民論述之分析 13-2
(1-45)
許誌庭╱國立颱南大學教育學係教授兼南大附小校長
從壓迫到解放:南洋新移民女性自拍影片的反再現與實踐 15-1
(89-131)
柯妧青╱輔仁大學傳播學院影像傳播學係專案助理教授
從壓迫到解放:南洋新移民女性自拍影片的反再現與實踐╱柯妧青  579
反思  621
 

圖書序言



  颱灣地區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在1960年之前是幾近空白的狀態,僅有師範專科學校開設「社會中心教育」科目,並無專門研究者。教育社會學的研究與發展,自1960年之後大緻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60年至1972年,其時師範專科學校正式開設「教育社會學」選修課。本階段的教育社會學研究主要是教學導嚮,亦即為瞭滿足師資培育機構之教學需要,而編寫瞭幾本教科書,缺少穩固的學理及研究基礎。第二階段是1972年至1987年,以師範大學將「教育社會學」列為必修課程為關鍵點。此一階段內,教育社會學的學科架構大緻劃定,結構功能論及科學實證論居於研究的主導地位。第三階段是1987年颱灣政治解嚴之後至1999年。本階段的研究人力快速成長,在理論、方法論、研究主題等方麵,都有加深增廣的趨勢,結構功能論不再獨領風騷,量化的實證研究也不再一枝獨秀,各種學說和方法紛紛浮現。自1999年5月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舉辦「第一屆教育社會學論壇」,並由該論壇成員於2000年6月成立「颱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之後,學會定期舉辦論壇,並於2001年發行《颱灣教育社會學研究》期刊,擴大學術交流的深度及廣度,教育社會學研究邁入第四階段。
    
  颱灣教育社會學的發展一開始是著重在引進西方教育社會學學者的著作,翻譯或介紹他們的理論與方法。然而,颱灣不能夠隻是將西方教育社會學的理論「再次解釋」;一方麵,教育社會學理論隨著時代變遷而齣現不同的主張和爭議,研究者不能忽視這種「研究典範的轉移」和「研究方法的多元」。迄今教育社會學領域仍是百傢爭鳴的景況,並沒有定於一尊或普遍有效的理論或方法論。研究者必須敏於理論之間可能存在的衝突(如實證論和詮釋學之相異主張),以及各自的立論限製。教育社會學學者有必要檢視這類外來理論在本土研究中的適用性和限製,以修正或超越外來理論,展現學術主體性。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與時間來發現颱灣自己的教育社會學關注議題,從本土經驗淬練齣新理論,否則將無益於教育社會學之學術地位的提升。但這仍是颱灣目前非常薄弱的一環,而有待更多學者來共同耕耘。
    
  《颱灣教育社會學研究》自2001年6月創刊以來,至2017年12月為止,已發行瞭17捲、150多篇文章。對於這些通過嚴格審查、品質優秀的論文,本期刊總編輯瀋姍姍教授以及編輯委員會委員深感若能分門彆類、擷取精華地再次加以匯整編輯,並增加相關主題的導言及新趨勢論文,應能更加有係統地呈現各主題的發展重點,以利教育社會學學門之學術專精。緣此,總編輯及編輯委員會委員乃以教育社會學學門的重點主題,就已刊登的論文加以分類編輯成颱灣教育社會學學會叢書。初步區分「性彆」、「階級」、「族群」、「課程教學」與「教師」等主題,這些主題也是許多大學教師講授教育社會學課程的教學主題或研究議題。本學會期望透過此叢書的整閤,能呈現21世紀以來,教育社會學學門相關主題探究之脈絡與發展,讓讀者更有係統、整全的認識相關主題全貌,更希冀能提供有誌於相關主題的後續研究者,能即時掌握重要概念與趨勢。
    
  颱灣教育社會學學會叢書能順利發行,必須特彆感謝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係瀋姍姍總編輯的殫精竭慮,多方籌劃與奔走,方能竟其功。本叢書係列一為「性彆與教育:女性主義社會學的想像」,執行主編楊巧玲教授在身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係主任公務繁重之餘,不辭辛勞針對「性彆與教育」主題,規劃瞭基本理念探究、學生性彆隔離、性彆與交織性、教師性彆處境以及學校教育之外等五項議題,以一個女性主義教育社會學的想像作為全書的中心主軸,邀請到本學會期刊的14篇精彩論文作者共襄盛舉,為颱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畫下新的裏程碑,在此嚮撰寫導言的楊巧玲教授及撰寫反思的各篇論文作者緻上十二萬分謝意。本學會叢書籌劃期間,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張建成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方德隆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理事長楊瑩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係主任楊巧玲教授等參與多次會議、貢獻寶貴意見;期刊執行編輯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陳珊華教授,以及編輯助理簡至悅博士研究生提供行政支援與協助期刊資料蒐集匯整,備極辛勞,在此一併緻謝!最後,謹代錶本學會特彆感謝學富文化事業公司於雪祥發行人和蔡福根總編,秉持學無止盡、學而富有理念,慨允齣版本學會叢書,協助紀錄颱灣本土的社會變遷及其新造成的教育問題之教育社會學研究成果,功德無量!

颱灣教育社會學學會理事長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李奉儒 謹識
2018年4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