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大師的通識教育思想

哲學大師的通識教育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通識教育源自於西方,早期臺灣在八○年代推行時,大致循著美國大學曾實施的經驗發展:如「經典教育」、「核心課程」。由於「通識教育」一詞的概念,有著許多分歧與複雜的看法:常與博雅教育互通,甚有別於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若要發揮通識教育的意涵,必須先探本溯源、瞭解其脈絡。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指引,挑選十五位百年來的哲學大師,包括杜威(Dewey)、馬克思(Marx)、斯賓塞(Spencer)、芝加哥大學前校長赫欽斯(Hutchins),以及二十世紀哲學家阿多諾(Adorno)、赫斯特(Hirst)、哈伯瑪斯(Habermas)等人,從傳統古典與現代的對話中,探討博雅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辯證、通識教育觀的轉向、全球化下的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理念與模式,看當代的哲學家如何看待這些議題,本書是理解通識教育思想之最佳選擇書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通識在線


  提供華人社會通識教育一個溝通的平臺,內容廣博國內、外通識教育領域,見證大中華圈通識教育的歷史與改革,專家學者執筆撰稿,值得您訂閱的教育書籍

圖書目錄

序:期盼通識教育理論的本土論述
但昭偉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序:找尋高教深耕賴以植基的沃土─重溫哲學家的通識教育思想
王俊斌   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
博雅教育的兩種模式:Dewey 與Hutchins 在1936-37 的辯論及其遺緒
但昭偉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知識型式、課程領域與社會實踐在通識教育之論辯:以Paul Hirst 通識教育觀的轉向為例
蘇永明、簡成熙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
David Carr 對大學博雅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辯證
黃 藿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A. S. Neill 的教育理念與通識教育
郭實渝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退休研究員
由W. Klafki 教育理論之演變論全球化下的通識教育
朱啟華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批判理論知識觀及其對通識教育的啟示
張鍠焜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自律與順從─T. W. Adorno 的半教育理論與博雅教育
楊洲松   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Herbert Spencer 的通識教育理念之評述
鄭玉卿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教務長
從Jane Martin 的性別敏銳看女子教育與博雅教育
林麗珊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系暨研究所教授兼主任/所長
Martha Nussbaum 論人文涵養與「新」博雅教育
王俊斌   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兼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主任
從博雅教育到通識教育:Maritain 教育哲學中的自由意識與自我覺醒
何佳瑞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Michael Oakeshott 論大學教育的博雅特性
陳伊琳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圖書序言

但昭偉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I

時處美國經濟大蕭條、歐洲局勢緊張及亞洲日本侵華即將展開的大時代裡,R. M. Hutchins(1899-1977)於1936 出版了《美國高等教育》(Th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一書。書出時,Hutchins 是芝加哥大學在位七年的校長,時年僅37,正處英姿煥發、顧盼自雄的年紀。這本書的份量其實不重(原書僅119 頁),但由於Hutchins 的高姿態身分,又以尖銳嚴厲的口氣,高分貝的抨擊美國當時的高等教育,把美國高等教育說得幾近一文不值,也間接的將美國社會指責的體無完膚。如此的一本書,不免地引起時人的注意與討論。

在回應的文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John Dewey(1859-1952)的論述,他當時已經七十七歲,學術上的引領風騷、著作等身和德高望重,舉手投足都會引起學術界的注意。他在《社會疆界》(The Social Frontier)的雜誌中,先後在1936 年12 月及1937 年1月號發表了〈教育中的理性〉(Rationality in Education)及〈赫欽斯校長重建高等教育的提議〉(President Hutchins’ Proposals to Remake Higher Education),兩篇文章。他一方面質疑Hutchins教育主張所建基的預設,另一方面挑戰Hutchins 重建美國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方案。Hutchins 不甘示弱,在編輯的力邀下,隨即在1937 年2 月份的同本雜誌中為文反擊,以〈文法、修辭暨杜威先生〉(Grammar, Rhetoric, and Mr. Dewey)一文,系統地陳述Dewey對他的誤解及不實指控。由於Hutchins 反駁文章的態度看來有些粗魯及挑釁,Dewey 立即在1937 年3 月號的同本雜誌上撰文駁斥,在〈赫欽斯校長真的夠嚴肅嗎?〉(Was President Hutchins Serious?)一文中,Dewey 毫不留情面的重申他對Hutchins 的質疑,並指出Hutchins 替自己辯護的文字,只落實了Dewey 對他的指控。Dewey 和Hutchins 的交鋒發生在1936 年到1937 年,而之後的八年裡,兩人也繼續不斷的交手。

兩人之間的辯論在美國教育學術上,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筆墨官司。年輕的Hutchins 以而立之年的姿態,挑戰已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Dewey,在在的對照著Plato 對話錄中,年輕Socrates以恭謹的姿態,向已臻耄耋的辯者普羅泰格拉斯(Protagoras)挑戰。歷史的回顧,留下年輕Socrates 的柔軟身段和Hutchins 的外放賁張。哲人雖已遠,但直至今日,分別擁護這兩人的學者仍時有交鋒,兩人之餘韻猶存。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