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嚮行為支持(附光碟)

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嚮行為支持(附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特殊教育
  • 正嚮行為支持
  • 行為管理
  • 學生行為
  • 課堂管理
  • 教育心理學
  • 特殊兒童
  • 乾預策略
  • 教學方法
  • 光盤資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於2016年正式通過,特殊教育工作者應運用正嚮行為支持(PBS)的理念因應特殊教育學生的行為問題,也期待落實2013年《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的新規定。國內坊間相關主題的書籍雖然不少,但本書主要是在說明特殊教育學會所通過的「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三級預防工作流程圖」,並詳述其理論背景和實施方法,其所介紹的執行程序、工作錶單和範例都有經過公聽程序和試用過程,應該是國內在正嚮行為支持(PBS)的書籍中最具本土化與實證性的。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理論與技術」以及「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介入處理實例」,特彆是在第二篇蒐集瞭特殊教育學校、國小、國中和高中階段之實施案例,期待由案例敘明工作流程和工具錶格資料之使用和詮釋,讓正嚮行為支持(PBS)的理念更易落實。
 
行為管理與特殊教育:構建積極學習環境的實踐指南 本書聚焦於當前特殊教育領域中,如何通過科學、係統的方法來理解、預測並積極引導學生的行為,從而最大化其學習潛力與社會適應能力。 本書並非側重於對特定障礙類彆的教學策略,而是提供一套跨越所有特殊需求群體的、以人為本的行為支持框架——正嚮行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PBS)的深度應用指南。 本書的編寫旨在為一綫教師、特殊教育協調員、學校心理學傢以及相關治療師提供一套即取即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工具箱。我們深知,行為問題並非孤立存在,它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産物。因此,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支持”而非“懲罰”,強調通過環境改造、技能教授和強化積極行為,來減少挑戰性行為的發生頻率和強度。 第一部分:理解行為的ABC——基礎理論與評估 本部分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引導我們如何科學地看待和分析學生的行為。 第一章:特殊教育背景下的行為觀轉變 我們首先探討瞭傳統行為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並引入瞭功能性行為評估(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FBA)的核心思想。行為的發生總是有其“功能”或“目的”的,理解這個功能是設計有效乾預措施的前提。本章詳細闡述瞭行為的四個主要功能:逃避/避免、獲取關注、獲取有形物品/活動,以及自我刺激/感官輸入。 第二章:行為數據采集與基綫分析 有效的乾預必須建立在準確的數據之上。本章詳細介紹瞭多種直接觀察數據收集方法,包括事件記錄(ABC記錄)、持續時間記錄、頻率記錄和間隔抽樣法。我們提供瞭詳細的錶格模闆和操作指南,確保數據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基綫數據分析部分,教會讀者如何解讀圖錶,識彆行為的模式、觸發因素(前因)和強化因素(後果),從而形成清晰的假設性功能陳述。 第三章:環境因素的剖析 行為不是憑空産生的。本章深入分析瞭物理環境、課程設計、教學活動安排以及人際互動模式如何無意中“強化”或“誘發”挑戰性行為。讀者將學習如何進行“環境掃描”,識彆那些可能導緻學生挫敗感或過度刺激的環境變量,並提齣初步的預防性調整建議。 第二部分:構建支持係統——正嚮行為支持(PBS)框架的應用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係統地介紹瞭PBS的三層支持模型:普遍性、針對性和密集性支持。 第四章:一級支持:全校範圍的文化構建(Tier 1: Universal Interventions) 成功的行為支持始於一個積極、可預測、結構化的學習環境。本章探討瞭如何為全體學生建立清晰、明確、正嚮的行為期望(如“三至五條核心價值觀”),並通過持續的教授和練習來內化這些期望。我們詳細介紹瞭“視覺化支持係統”的創建,包括日程錶、過渡提示和社交故事在日常教學中的整閤應用,強調預防勝於補救。 第五章:二級支持:高風險學生的早期乾預(Tier 2: Targeted Interventions) 對於有輕度至中度行為挑戰的學生,需要提供更集中的支持。本章介紹瞭小組形式的技能教授,如教授替代技能(Replacement Behaviors)和應對策略。重點內容包括: 社交技能小組訓練: 針對性地教授如何請求休息、如何進行恰當的請求或拒絕。 反應性策略的引入: 教授教師如何在行為發生時,冷靜、一緻地迴應,以避免無意中強化瞭不良行為。 自我管理技能的初步培養: 如何引導學生識彆自己的情緒狀態(如使用情緒量錶)。 第六章:三級支持:個體化行為支持計劃(Tier 3: Intensive Individualized Support) 對於那些具有嚴重或持續挑戰性行為的學生,需要高度個體化的乾預。本章詳述瞭如何根據FBA的結果,製定個性化的行為支持計劃(Behavior Support Plan, BSP)。BSP的組成要素詳盡講解如下: 1. 前因策略(Antecedent Strategies): 如何係統性地修改環境和活動,使行為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例如,提供選擇權、調整任務難度、增加提示)。 2. 教學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明確教授替代行為和功能性溝通技能。重點講解“功能性溝通訓練”(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FCT)。 3. 後果策略(Consequence Strategies): 詳細說明如何一緻地強化目標替代行為,並如何處理目標挑戰性行為(確保處理方式不提供其原有的功能性強化)。 第三部分:技能的教授與工具的實操 本部分提供具體的操作技巧和教學方法,確保理論能夠順利轉化為課堂實踐。 第七章:教授替代行為與技能彌補 挑戰性行為往往是學生缺乏適當溝通或應對技能的替代錶達方式。本章側重於教授那些能滿足相同行為功能的、更具適應性的技能。我們區分瞭“替代行為”和“自我調控技能”,並提供瞭教授“請求休息/幫助”和“使用替代性感官輸入”的腳本和步驟。 第八章:強化策略的精確設計與實施 強化的有效性取決於其時效性、強度和個體化程度。本章深入探討瞭基於興趣的強化物識彆,不同類型的強化時間錶(連續到比例的轉變),以及如何利用“行為契約”來提高學生的動機和責任感。同時,本章也討論瞭“差異化強化”(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的幾種主要類型(DRI, DRO, DRA)的實操細節。 第九章:危機乾預的原則與界限 盡管目標是預防,但仍需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本章強調瞭危機乾預的首要原則:確保所有人的安全。它討論瞭在不涉及專業安全脫離技術(如限製性措施)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采取的降級(de-escalation)技巧,包括語言降級、空間調整和提供時間空間。本章嚴格界定瞭在學校環境中,限製性或強製性乾預措施的使用規範與倫理考量。 第四部分:協作、評估與持續改進 行為支持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持續的監測和團隊協作。 第十章:跨專業閤作:傢庭、學校與社區的橋梁 有效的行為支持計劃必須具有一緻性。本章指導讀者如何有效地與傢長溝通FBA的結果和BSP的內容,確保傢庭環境中的支持策略與學校保持一緻。同時,討論瞭如何與其他專業人員(如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協調,確保技能教授的融閤性。 第十一章:監控效果與計劃調整 如何判斷一個行為支持計劃是否奏效?本章迴歸到數據分析。我們將指導讀者如何定期審閱進展圖錶,識彆何時需要進行“程序性調整”(即微調強化物或提示密度),以及何時需要啓動更高級彆的乾預。強調“反應性數據收集”在評估乾預效果中的關鍵作用。 結語:邁嚮包容性的教育未來 本書總結瞭正嚮行為支持的哲學基礎——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和成功的潛力。通過係統的評估、積極的預防和有針對性的教學,我們可以將挑戰性的行為轉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最終實現所有學生在最少限製的環境中獲得最大成長的目標。 --- 本書內容豐富,結構嚴謹,理論深度與操作性兼備,旨在為所有緻力於特殊教育的專業人士提供堅實可靠的實踐指導。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理論與技術
第 一 章 緒論:正嚮行為支持(洪儷瑜)
第 二 章 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架構(林迺超、袁銀娟、翁素珍、洪儷瑜)
第 三 章 初級預防(何美慧)
第 四 章 次級預防:行為界定與測量(吳佩芳)
第 五 章 次級預防:功能評量(田凱倩)
第 六 章 次級預防:形成假設與行為功能介入方案(陳佩玉)
第 七 章 次級預防:處理策略(田凱倩)
第 八 章 次級預防:危機處理(吳佩芳)
第 九 章 次級預防:成效評估(陳佩玉)
第 十 章 三級預防(洪儷瑜、曾瑞蓉、謝佳真)
第十一章 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專業倫理(鳳華)

第二篇 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介入處理實例
第十二章 實例一:颱中特殊教育學校正嚮行為支持小組十年的發展曆程與成果(王誌全、吳雅萍、楊善知、鳳華)
第十三章 實例二:南區三校建構全校性三級預防係統之經驗分享(何美慧、吳佩芳、郭勇佐、黃萃涵、康琮富)
第十四章 實例三:國小資源班ADHD學生「拒絕進教室行為」(廖芳玫、詹韆慧)
第十五章 實例四:國小資源班ADHD學生「離座乾擾行為」(林慧茵、鳳華)
第十六章 實例五:國中資源班ADHD學生「課堂乾擾行為」(廖芳玫、陳婉萍、蘇芷瑩)
第十七章 實例六:高職特教班自閉癥學生「離開教室及校園行為」(王若權、翁素珍、謝秀圓)
第十八章 實例七:高職特教學校自閉癥學生「嗅覺刺激行為」(廖莉婷、郭佑慈、鳳華)
第十九章 實例八:高職特教學校智能障礙學生「以行為契約建立自我管理技能」(楊善知、鳳華)
索引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光碟目次

架構

01.附件A: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三級預防概念圖
02.附件B: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三級預防工作流程圖

倫理
03.附件C: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倫理守則

工作錶單
04.附件一:學生基本錶現與環境適配性檢核錶(G通用版)
05.附件一:學生基本錶現與環境適配性檢核錶(S1學前版)
06.附件一:學生基本錶現與環境適配性檢核錶(S2特殊學校版)
07.附件一:學生基本錶現與環境適配性檢核錶(S3齣席睏難/上學睏難版)
08.附件二: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策略錶(G通用版)
09.附件二: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策略錶(S1學前版)
10.附件二: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策略錶(S2特殊學校版)
11.附件二: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策略錶(S3齣席睏難/上學睏難版)
12.附件三-A:有效的功能行為評量:功能評量檢核錶(教師及行政人員版)
13.附件三-B:功能行為訪談錶(簡版)
14.附件三-C:功能行為訪談錶
15.附件四-A:行為動機評量錶(Motivation Assessment Scale, MAS)
16.附件四-B:行為動機評量錶
17.附件五-A:行為前後事件紀錄錶(A版)
18.附件五-B:行為前後事件紀錄錶(B版)
19.附件六-A:次級預防介入策略錶(空錶)
20.附件六-B:次級預防介入策略參考錶
21.附件七:危機處理計畫錶
 

圖書序言

理事長序

  「行為問題」還是「問題行為」?這兩者字麵上的差異看似不大,但其背後理念卻差異甚大,也深深影響特殊教育教師與相關工作者在麵對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時的專業倫理和介入策略之選擇。

  《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嚮行為支持》一書之編寫緣自於2013年10月,由洪儷瑜教授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或本會)第23屆理監事會議時所提齣,當時國內發生瞭多起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及其後續處理的相關爭議事件,希望學會能凝聚共識,就此議題錶示學術界的立場和期許。本會曆經近五年、前後三屆理監事,終於確定以正嚮行為支持理念推動「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

  在此,首先要感謝第23屆理事長張正芬教授及該屆理監事們,決議籌組行為工作小組進行「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並委託洪儷瑜教授、張蓓莉教授、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林幸颱教授為工作小組成員,代錶學會進行草擬工作。2013年11月,工作小組提齣草案,並透過各分區會員大會進行意見調查,感謝當時的工作人員翁素珍老師和林迺超老師之義務幫忙,兩位以實務工作者的角色參與「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架構」及「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之撰寫與修正。其次,要感謝第24屆理事長張昇鵬教授及該屆理監事們,繼續支持工作小組之提案,將草擬之架構、流程和專業倫理進行北、中、南區的試辦計畫,此階段也陸續有國內的新進學者加入工作小組,包括:颱北教育大學的陳佩玉教授、彰化師範大學的田凱倩教授,以及高雄師範大學的吳佩芳教授,與洪儷瑜教授、張蓓莉教授、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搭配,共同執行三區的試辦計畫,颱灣師範大學博士班學生袁銀娟老師也義務幫忙北區的試辦工作和三區之協調工作。

  「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經2016年11月第24屆會員代錶大會討論通過,為本學會認可特殊教育工作者應遵循的文件,除此之外,並期待特教界多利用依正嚮行為支持理念所修訂的「三級預防概念圖」及建議的工作流程,以提升特殊教育工作者處理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的能力。為瞭讓本會會員或特殊教育工作者更能瞭解守則和流程背後的理念,第24屆理監事會通過由學會齣資,請工作小組和參與成員撰寫書籍,書中有許多理論、執行技術的說明和運用實例,並交由心理齣版社齣版,編輯事宜則全權委託行為工作小組,其中,翁素珍老師、林迺超老師和袁銀娟老師仍持續幫忙工作小組有關書籍的編輯工作。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篇章,第一篇「理論與技術」係由洪儷瑜教授、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陳佩玉教授、田凱倩教授及吳佩芳教授分章節完成,各章節的內容除瞭相關的知識之外,均搭配本學會所通過之「三級預防概念圖」和工作流程之錶格進行說明,算是一本實用手冊。第二篇「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介入處理實例」,包括瞭特殊教育學校、國小、國中和高中階段之實際案例,係由104學年度參與試辦計畫的七所學校之特教教師與協助督導的翁素珍老師及廖芳玫老師撰寫。他們透過學校真實案例的分享,並敘明工作流程和所使用的相關工具錶格,這讓本學會推動的正嚮行為支持之流程更易懂,對特殊教育工作者更具親切性和可行性。

  當特殊教育學生有行為問題時,如何積極去瞭解問題背後可能的原因,根據資料做預防和因應的決策,在此的「積極性」、「預防性」和「以資料為本」是正嚮行為支持的基本原則,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能。

  我們期待本書對特殊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本實用手冊,不論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之專業錶現或執行法定的工作,大傢都能用實證有效的方法,以正嚮的態度與有係統的程序去引導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之改變,更期待大傢可以用更積極的、預防的、科學的方法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教育與生活品質。

  最後,本書之齣版還是要感謝學會理事洪儷瑜教授、張蓓莉教授、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義務完成這項長達五年的任務,以及前後兩任理事長張正芬教授、張昇鵬教授持續的支持,而心理齣版社在前任理事長張昇鵬教授的協調下,提供本學會有利的齣版條件,以及林敬堯總編輯協助齣版,特此緻謝。

曾世傑 教授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第25屆理事長
2018年2月

主編序(代序)

復雜的事不能簡單做──管理行為如此,推動理念也如此


  國內教師在處理特殊教育學生行為問題的方式經常引起爭議,例如:媒體報導教師不當綑綁特殊教育學生、教師不當處罰特殊教育學生、教師告學生等,很多閤格的特教教師對於特殊教育學生的行為處理仍停留在後果處理,甚至不顧特殊教育專業倫理,公開陳述自己運用嫌惡方式處置特殊教育學生的事蹟,或毫無考慮的就把學生的疾患特徵作為轉至更隔離的安置之理由。身為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者,實不忍特殊教育工作被少數教師如此破壞,也不忍看到這些特殊教育教師在專業上未能跟上時代而不自覺,在大環境未能提醒特殊教育教師閤理的專業升級時,會讓特殊教育工作齣現劣幣趨逐良幣的危機。

  基於相信每位教師的用心,僅是因為技窮纔會對學生實施嫌惡處罰,而教師齣現不當行為也可能是齣自於溝通求助的功能,以及在2012年前後處理的案例是齣自於專業研究最多的縣市,除瞭憂心特殊教育學生因教師缺乏專業而導緻受教權嚴重受損之危機,也感到光靠師資培育大學的授課或學術研究可能是不夠的,因此於2012第22屆理監事會最後一次會議提齣提案,希望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正視此問題,以捍衛特殊教育專業品質,重申特殊教育專業的重要。

  接續的第23屆理監事會為此提案做齣決議,委託我和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張蓓莉教授、林幸颱教授等理監事成立一個行為工作小組(以下簡稱本小組),針對這個問題提齣解決策略送理監事會議決。本小組曆經五年、前後三屆理監事會,於會員代錶大會進行瞭兩次錶決、兩次公開調查、兩次理監事會議決,纔正式完成這份工作。第一次在第23屆第一年的年會同意本小組的工作計畫,超過九成會員代錶同意此工作計畫;第二次在第24屆第二年的年會通過本小組所擬訂的「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三級預防概念圖」、「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三級預防工作流程圖」,以及七個工作錶單作為處理守則,另訂定「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獲得全數會員代錶同意,作為學會的正式主張,並將相關文件公開於學會網站公告所有會員。

  為求獲得最多不同的意見,本小組在工作期間召開過兩次公聽會,第一次是在2014年針對本小組建立的架構階段,將草擬的「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論理」邀請特殊教育教師、教師會和傢長會代錶錶示意見,與會代錶們均錶示認同本工作之精神,並根據草案提供意見;第二次是在公開諮詢的階段,於2014年年底分區代錶會議針對「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三級預防概念圖」、「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三級預防工作流程圖」(以下簡稱處理架構)作為工作守則,以及「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論理」進行意見蒐集,並使用問捲調查未來推動之意見,其中91%的會員代錶同意學會推動「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之工作,87%的會員代錶同意處理守則所擬之三級架構與專業倫理,並肯定此工作之助益。本小組為瞭爭取工作所需奧援,因此在第24屆理監事會提齣兩次提案:第一次是審核辦理試辦工作計畫,為瞭讓所擬訂之架構、流程和錶單確實符閤國內各類的特殊教育工作,請學會同意進行試辦工作計畫並協助申請經費支援,之後理監事會同意本小組進行試辦工作,並協助申請補助經費,第24屆張昇鵬理事長雖然未申請到經費補助,但仍同意各區的試辦計畫,並給予可能的資源支持。最後一次參與本小組草擬架構試辦的教師們也在學會的年會發錶,獲得很多迴響,與會的理監事和特殊教育工作者都期待這一份可以當作全國處理特殊教育學生行為問題的指引。本小組為瞭提供處理架構更多的參考資訊,同意閤著讓學會把工作成果齣版成書正式發行,因此第二次是嚮理監事會提齣由學會齣版專書的建議,徵求學會理監事同意齣版本小組所撰寫的工作手冊,並同意由學會補助稿費且與齣版社洽商齣版事宜。經過上述的層層程序,本書纔得以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的名義正式齣版。

  本小組所擬訂的處理架構乃依據正嚮行為支持(positive behavioral support,簡稱PBS)的理念,其在2000年即引進國內,之前國內在功能行為評量與功能性介入早已有專業訓練、技術、本土研究和相關課程,甚至在2012年也在《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中有相關的規定,但這些似乎未能引導現場的特殊教育教師正確處理特殊教育學生的行為問題,所以由學會齣麵提齣這個架構和工作倫理,就代錶瞭全國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都應以正嚮行為支持之理念和技術為基本工作守則。學會推動此處理架構不僅不限於書麵,也不限於專傢的意見,而希望有更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一起響應,建構一個所有特殊教育工作者都願意去遵守的工作守則和倫理,纔是本小組真正努力的目標。基於此,本小組將正嚮行為支持的理念透過公開、民主和專業組織的機製,提供最本土化的技術和工作程序,而本書的齣版即希望此架構之工作理念、執行程序和技術,以及不同場域實施之成果作更完整的傳達。

  本書分為兩個篇章,第一篇為「理論與技術」,共有十一章,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章「緒論:正嚮行為支持」、第二章「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架構」,以及第十一章「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專業倫理」等三章,主要在說明本小組如何將正嚮行為支持的理念和技術轉化成特殊教育學生行為問題之架構、國外相關專業組織所提齣之規定,以及處理問題應有的專業倫理等整體性的背景知識。缺乏理論和專業倫理的技術運用容易淪為匠氣或僵化,特殊教育教師在麵對學生的問題時如何兼顧專業和學生需求,此三章的內容是後麵三級預防技術各章節的基礎。第三章到第十章則是依據本小組所擬訂的「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三級預防工作流程圖」的重點所撰寫的,每章分述初級、次級、三級預防的理念和技術,而預防與介入所需之行為評量、功能行為評量、行為功能介入方案、處理策略、危機策略、成效評估等,這些技術都放在次級預防階段說明,可見次級預防與介入是PBS三級預防架構之重點,也是本小組期待閤格的特殊教育教師都應該具備的知能。三級預防與介入所需之技術多與次級預防雷同。本書的三級預防和介入工作都以學會所通過之工作流程和工作錶單作為主要內容說明,期待本書作為未來推廣此三級預防的處理架構之參考書籍。至於第三級的預防與介入工作,本小組期待特殊教育教師須經過更進一步的培訓和考核通過纔適閤擔任,其訓練需要更多的理論與實務的學習,並非所有閤格的特殊教育教師可被期待具備的,期待各縣市政府或特殊教育學校都應該儲備這樣的專業人員,纔能應付所有特殊教育學生的需求。另外,本書第十章也介紹部分縣市運作的範例。

  第二篇是「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介入處理實例」,共有八章介紹實例。實例一、二係以學校為單位介紹實施的經驗分享,尤其是實例一颱中特殊教育學校的十年發展曆程之分享,足以為國內特殊教育學校推動之參考;實例三至八則是以學生為單位說明PBS的實施,包括國小、國中和高中等階段,安置類型包括資源班、特教班和特教學校,案例的學生類型包括ADHD、自閉癥和智能障礙,目標行為類型包括拒絕進教室、乾擾、離座或離開教室、嗅覺刺激行為,以及積極預防的訓練自我管理技能,案例之多元可提供教師多元的學習經驗。這些實例的作者都是參與本小組試辦計畫之工作坊的教師,或是本小組成員長期指導的教師在工作上所遇到的實際學生案例,而多數教師在工作坊的實作或指導下,也進行功能評量並提供功能性介入或成效評估。除瞭這些實例外,第一篇的第十章也提供瞭三級介入之案例說明。期待透過實例讓學習者更瞭解本書第一部分所介紹的技術如何落實在各種不同學生、不同問題的行為需求上。

  國內坊間相關主題的書籍不少,本書與它們最大的差異是在本書所介紹的程序與工作錶單如前文所述,都是經過公開程序和各級學校試用所得,參與的作者之多,有高達26位學者或實務教師,應該是最具本土化、最能適用於各級學校使用的。有些錶單在試用期間因階段彆或安置型態不同,相關的概念也因情境差異而修改描述,有些學者認為畫蛇添足,但基於試用期間來自不少教師反應單一錶格不適閤該教育單位,最後以教師需求為主要考量,因此如果讀者認為錶格齣現重復或雷同之處,尚請見諒。另外,有關的專有名詞和程序也都是本書全體作者討論所得之共識,為瞭降低讀者在翻譯名詞和使用程序之混淆,本書作者群前後開瞭9次會議和7次電子郵件討論,針對名詞如行為問題和標的行為、negative reinforcement翻譯為消極增強或負增強、repertoire翻譯為項目或目錄、De-escalation翻譯為緩和或消除對立,以及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的中文翻譯是功能行為評量等,小組間有多次的討論,有共識的就統一,沒有共識和意義差不多的就並存,所以讀者看到本書最後的索引,若齣現兩個名詞的就代錶國內學者沒有共識,但兩個名詞都有在使用。本書所有作者在多次的溝通、交換各自的意見後,期待本書能為教師建立一個可以遵循的說法,降低教師的混淆,有助於未來推廣PBS及本處理架構之運用。颱灣特殊教育專業常見類似的問題,不同學者的用詞或對文字之詮釋紛歧導緻教師或各縣市之睏擾,鑑定工作即是一例,雖然是同一個鑑定標準,但是學者的詮釋差異導緻一國多製,本小組願意花這麼多時間,不斷溝通和建立共識,並由學會通過,即是為瞭避免重蹈覆轍,並期待為颱灣特殊教育界建立一個有利於推動工作的模式。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後來加入本小組的三位年輕學者:颱北教育大學的陳佩玉教授、彰化師範大學的田凱倩教授,以及高雄師範大學的吳佩芳教授,他們在試辦工作期間即受邀參加,增添本小組的人力資源,除瞭讓試辦工作更順利之外,他們也參與撰寫本書,增加本書作者群的多元性並加速工作的完成。本書第一部分的作者包括颱灣不同世代的學者,也分布在不同區域,能反映不同區域的需求。另外,學會自願加入本小組的工作人員翁素珍老師、林迺超老師和袁銀娟老師除瞭協助本小組工作完成任務之外,並將本小組的所有會議紀錄整理協助完成第二章,三位花瞭整個暑假進行所有文件和本書稿件之校對,以及不同意見之整理與調查,還有協助實例之格式統一和修改,讓全書不因作者過多而不一緻,其功不可沒。

  其次,要感謝學會的三屆理事長:張正芬教授、張昇鵬教授、曾世傑教授,各屆理事長都有其原定任內應要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張正芬理事長和曾世傑理事長任內要辦理縣市評鑑,張昇鵬理事長要辦理學會與日韓建立閤作關係,在完全信任下全力支持本小組的運作,以及在張正芬理事長任內,秘書和其博士班學生持續支持,未因卸任而中止。最後,要感謝本小組成員: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張蓓莉教授,完全義務的參與本工作,支持我無限期的延伸工作項目和期間,其無私的奉獻,並與後來加入的年輕學者和小組誌工共同溝通討論、閤作完成本書。

  行為問題的處理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復雜的事應該沒有簡便的方法,特殊教育學生行為問題不是缺乏有效的方法,而是很難簡便快速的解決。推動PBS提升特殊教育工作品質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期待本書能傳遞給所有特殊教育工作者,一個慢慢可以找迴自己專業信心、專業品質的途徑。簡單不一定是最省時省力的方法,麻煩復雜也不一定是最費時費力的方法,看到特殊教育教師的成就感、特殊教育學生的參與學習、特教班級氣氛的改變,一階段、一階段逐步改善,不管是半年、一年,對特殊教育學生或特殊教育教師的生涯而言都是值得的。如果大傢還是想要有簡便的方式,我的建議是好好重視初級預防、好好規劃班級管理、好好落實IEP的適性目標和教育,這應該是最簡單的瞭。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係
洪儷瑜 教授
謹筆於博愛樓
2017年12月18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拿到《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嚮行為支持(附光碟)》這本書時,心裏是帶著一絲懷疑的,因為市麵上關於特殊教育的書籍很多,但真正能打動我、並且能讓我覺得“有用”的卻不常見。但這本書,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它用非常清晰、係統的語言,把復雜的正嚮行為支持理論,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和操作的步驟。 最讓我贊賞的是,這本書沒有將特殊教育視為一種“補救”或“特殊化”的教育,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教育。它強調的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發展節奏,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理解和支持這種獨特性,而不是試圖將其“標準化”。光碟中的許多範例,都展現瞭這一點,老師們如何因材施教,如何發掘孩子的閃光點,這讓我深感溫暖和受到鼓舞。這本書,絕對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份寶貴財富。

评分

閱讀《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嚮行為支持(附光碟)》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充滿人性關懷和科學依據的框架。它不是教我們如何“馴服”孩子,而是幫助我們理解和支持他們,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書中的正嚮行為支持(PBS)理念,強調的是一種整體性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它鼓勵我們關注孩子的優勢,而不是僅僅盯著他們的不足。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團隊閤作”的論述。特殊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傢庭、學校、專業人士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協作至關重要。這本書清晰地闡述瞭如何建立這樣一個多方參與的閤作模式,讓大傢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光碟中的一些案例,也展示瞭不同專業人員如何配閤,為孩子提供一緻性的支持,這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本書讓我看到,教育孩子,尤其是特殊需求的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有愛的、有支持的、並且有策略的整體環境。

评分

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它強調的“預防”和“積極建立”。我以前可能更多地關注於“事後處理”,但《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嚮行為支持》讓我明白,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提前做好鋪墊,營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很多行為問題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書裏介紹瞭許多關於環境改造、教學策略調整、以及如何教授孩子替代性技能的內容。比如,如何設計清晰的視覺提示,如何提供選擇,如何用積極的語言進行溝通等等。這些方法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需要智慧和耐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裏關於“技能教學”的章節。很多時候,孩子齣現不當行為,是因為他們缺乏正確的錶達方式或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本書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方法,教我們如何一步步地教會孩子這些“替代性技能”,讓他們能夠用更恰當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不僅僅是解決眼前的行為問題,更是長遠的、賦權孩子的教育。光碟中的示範案例,讓我看到老師們如何耐心地引導孩子,一步步建立自信,這讓我非常感動,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

评分

我必須說,《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嚮行為支持(附光碟)》這本書的內容,真的是我近期閱讀中最具實踐指導意義的一本。它並非那種空泛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步驟。尤其是書中的“情境乾預”和“後果管理”的討論,讓我對自己過去在處理孩子行為時的一些誤區有瞭清晰的認識。比如,過去我可能更傾嚮於在問題行為發生後進行糾正,而這本書則教我如何提前預判,如何通過調整環境或教學來預防問題的發生。 讓我特彆受用的是書裏關於“強化策略”的運用。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錶揚,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類型和時機的強化,如何更有效地塑造和維持孩子的積極行為。光碟中的情景模擬,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看到老師們如何根據孩子的反應,靈活調整強化策略,這一點非常關鍵。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從行為的“源頭”入手,而不是僅僅處理“結果”,這是一種更積極、更具成效的教育方式。

评分

最近拜讀瞭《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嚮行為支持(附光碟)》這本書,真的感覺像挖到寶藏一樣!身為一個在教育現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師,麵對形形色色的孩子,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行為問題的處理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個大難題。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及時雨,給我指明瞭一個新的方嚮。書中的許多理念都顛覆瞭我以往的認知,不再是簡單粗暴地“糾正”或“懲罰”,而是深入到行為的根本原因,理解孩子背後的需求和動機。 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識彆行為功能”的部分。以前我們可能隻看到孩子錶麵的行為,比如哭鬧、攻擊、拒絕,然後就想方設法阻止它。但這本書教我們去思考:這個行為是為瞭什麼?是為瞭獲得關注?逃避不喜歡的任務?還是為瞭某種感官刺激?這個思考過程就像一個偵探,需要細緻的觀察和分析。書裏提供的工具和案例都很實用,讓我學到瞭如何用一種更係統、更有策略的方式去解讀孩子的行為信號。配閤附帶的光碟,裏麵的影片演示更是直觀,那些實際操作的技巧,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可以在教室裏、在傢中應用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