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中國文字:漢字的美麗圖像.形義演變全都錄(2版)

有趣的中國文字:漢字的美麗圖像.形義演變全都錄(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漢字
  • 中國文字
  • 文字學
  • 語言學
  • 書法
  • 漢字形義
  • 漢字演變
  • 文化
  • 曆史
  • 圖像漢字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學中文第一步,就是要認識中國文字。
  瞭解每個漢字的造字原理,從形、音、義的淺白、基礎入手,以圖像式、注音式、漢拼式,幫你打造堅實的漢字基礎,不再寫錯、認錯。

  漢字是世界上最特彆的文字,除瞭結構上有其獨特的麵貌之外,文字字形之間所隱含的文化意義,更是其他國傢文字所無法相比的。
漢字由圖像而來,所以在認識漢字時,應對「造字原理」先瞭解纔能提升及加強認字能力,瞭解瞭各部首、一筆一畫的原理及字義,就不容易認錯、寫錯,也間接提升識字能力。

  全書共分六章,包括天文、人文、動物、植物、器皿文物、其他等類彆,收錄約210字,每一字再輔以兩個字詞介紹及造句,並經由插畫的圖像,認識字形的造字初始及曆代文字演變,加上淺白的文字解說。不僅可藉此欣賞文字演變及字形之美,更可提升漢字識字量、加強語文能力、鑑賞漢字趣味,成為一本好讀、好看、好欣賞的中國文字書。
 
圖書簡介:奇妙的文字世界——從甲骨文到現代漢語的探索之旅 一、引言:文字的力量與魅力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基石,它以符號的形式承載著曆史的厚重、文化的精髓和思想的深度。對於一個擁有數韆年不間斷文字傳統的民族而言,文字不僅僅是記錄工具,更是一種藝術、一種哲學,一種維係民族精神血脈的紐帶。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深入探索一個與漢字截然不同的、卻同樣充滿生命力的文字體係——古埃及象形文字(Hieroglyphs)。我們將聚焦於這一古老文明的“聖書文字”,探究其獨特的視覺結構、復雜的書寫係統以及它如何摺射齣一個偉大文明的宗教信仰、社會結構與宇宙觀。 本書將完全避開對漢字起源、演變、結構(如六書)、字體流變(如甲骨文、金文、篆隸楷)及其美學特性的討論。我們的焦點將完全鎖定在尼羅河流域的輝煌遺産上。 二、第一部分:聖書文字的誕生與結構 1. 尼羅河畔的視覺圖景:象形文字的起源與環境 古代埃及的地理環境對他們的文字産生瞭決定性的影響。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塑造瞭埃及人對秩序與永恒的深刻理解。本部分將闡述象形文字誕生於公元前4韆年末的社會背景——從早王朝時期統一國傢的需要,到神廟祭祀與法老統治的儀式化要求。我們將分析早期文字材料,如陶器上的標記、石碑上的銘文,以及它們與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在發展路徑上的根本差異。 2. 形、音、義的交織:象形文字的分類係統 與側重於錶意和形音結閤的東方文字體係不同,古埃及象形文字構建瞭一套精妙的、融閤瞭錶意、錶音和限定符號的復雜係統。本章將詳細解析其核心組件: 錶意符號(Ideograms): 描繪實物的圖像,如太陽、鳥、人等。我們將探討這些圖像如何超越瞭單純的“畫圖”,而成為具有特定意義的符號。 音符(Phonograms): 這是理解象形文字的關鍵。我們將區分單輔音、雙輔音和三輔音符號。重點分析“語音價值”如何獨立於圖像本身的含義而存在,例如,一個“嘴巴”的圖形(r)如何隻代錶“r”的音值,而不是“嘴巴”這個詞。 限定詞(Determinatives): 這是古埃及文字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這些位於詞尾、不發音的符號,用於指示其前詞的詞義範疇(例如,錶示抽象概念、行走、液體或神祇)。我們將深入分析限定詞在消除同音異義詞歧義中的關鍵作用。 三、第二部分:書寫體式的演變與應用場景 文字的應用載體決定瞭其形態的變遷。古埃及文字並非單一的字體,而是根據書寫材料和場閤的不同,發展齣三種主要的書寫體式。 1. 紀念碑上的永恒之美:宏偉的聖書體(Hieroglyphs) 聖書體是裝飾性最強、最接近原始圖像的字體,主要用於神廟的牆壁、石棺和紀念性雕塑上。本章將著重分析聖書體的書寫方嚮——它可以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甚至垂直書寫。關鍵在於識彆“人或動物的朝嚮”,它們永遠麵嚮文字的起始端。我們將剖析這些銘文中的對稱性、排列的幾何美感以及雕刻技術如何保證銘文的持久性。 2. 紙莎草上的便捷之選:僧侶體(Hieratic) 隨著行政、文學和日常記錄需求的增加,精細雕刻的聖書體效率低下。僧侶體應運而生。它是在聖書體基礎上發展齣的一種手寫草體,筆畫連貫、形態簡化,主要使用蘆葦筆蘸墨水書寫在紙莎草紙上。我們將對比聖書體與僧侶體在同一詞匯上的形態差異,理解其“簡化”的邏輯——如何犧牲圖像的辨識度來換取書寫速度。 3. 俗世的記錄:世俗體(Demotic) 在古埃及晚期,為瞭更快速的商業交易和法律文書,僧侶體進一步簡化,演變為世俗體。世俗體已經高度抽象化,與原始的象形元素相去甚遠,更像一種連筆的速記符號。本部分將解釋世俗體在希臘-羅馬時期如何成為主要的官方和民間文字,以及它在羅塞塔石碑上所占據的獨特位置。 四、第三部分:超越文字的信仰與敘事 古埃及的文字與宗教、魔法實踐密不可分。它們被認為是“神之語言”(Medw Netjer),擁有真實的力量。 1. 銘文中的魔法與保護 我們將探討古埃及人如何利用文字的“賦形”力量。例如,為瞭避免在來世被“詛咒”或“被記載”去做某些事情,書吏會故意使用“截斷的限定詞”或修改書寫順序,以確保死者在冥界的安寜。我們會分析墓室銘文中對“荷魯斯之眼”和各種神祇名稱的拼寫,以及它們作為護身符的功能。 2. 文本的排列與敘事節奏 與漢字書法強調的綫性流動感不同,古埃及銘文的敘事節奏受限於建築或器物的錶麵。本章將展示書吏如何利用“文字的空隙”和“符號的對齊”來構建視覺上的平衡和層次感。例如,如何將重要的神祇名稱排列在更高的位置,或者如何將一段贊美詩“填充”到一塊石碑的特定區域內,形成一種獨特的“二維布局敘事”。 3. 消失的密碼:象形文字的失傳與重現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迴顧象形文字在羅馬帝國晚期逐漸被科普特字母取代的過程。我們將簡要介紹這種新的字母係統(它基於希臘字母並加入瞭六個世俗體符號)如何標誌著古埃及宗教和書寫傳統的終結。隨後,我們將概述從文藝復興時期到法國學者商博良(Champollion)的漫長研究曆程,以及羅塞塔石碑如何提供瞭解鎖這一失傳語言的“萬能鑰匙”。我們將側重於商博良如何通過對比希臘語、世俗體和聖書體,成功地證明瞭象形文字既是錶意的,也是錶音的這一革命性發現。 五、結論:永恒的圖像與沉默的輝煌 通過對古埃及象形文字這一完整體係的梳理,讀者將得以領略一種與東方文字邏輯完全不同的書寫哲學。這種文字的美麗在於其對具象世界的忠實描摹,其深度則在於其與神權政治和永生信仰的深度捆綁。它留給後世的,不僅是記錄,更是一部凝固在石頭上的、充滿神聖色彩的圖像史詩。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清晰、深入的視角,讓讀者能夠獨立解讀和欣賞這些古老的“神之語言”的獨特魅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鞦昭


  學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係學士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

  經曆:國小導師、高中國文教師
  僑委會海外華文巡迴教師
  國小語文教材主編
  國立颱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係副教授
 

圖書目錄

天文篇
日 / 02
春 / 03
旦 / 04
月 / 05
明 / 06
東 / 07
星 / 08
天 / 09
氣 / 10
雨 / 11
雪 / 12
雲 / 13
電 / 14
雷 / 15
水 / 16
冰 / 17
川 / 18
州 / 19
洲 / 19
泉 / 20
永 / 21
迴 / 22
山 / 23
丘 / 24
石 / 25
榖 / 26
土 / 27
金 / 28
田 / 29
火 / 30
災 / 31
灰 / 32
炊 / 33
陽 / 34
赤 / 35

人文篇
人 / 38
大 / 39
身 / 40
夾 / 41
夫 / 42
奔 / 43
立 / 44
並 / 45
比 / 46
北 / 47
從 / 48
交 / 49
化 / 50
眾 / 51
囚 / 52
坐 / 53
巫 / 54
屍 / 55
死 / 56
欠 / 57
休 / 58
仙 / 59
舞 / 60
流 / 61
兇 / 62
光 / 63
先 / 64
鬥 / 65
鬼 / 66
父 / 67
孝 / 68
女 / 69
妥 / 70
母 / 71
妻 / 72
帚 / 73
兒 / 74
子 / 75
孕 / 76
爪 / 77
爭 / 78
舀 / 79
臽 / 80
受 / 81
采 / 82
手 / 83
又 / 84
有 / 85
左 / 86
右 / 87
友 / 88
耳 / 89
取 / 90
筆 / 91
書 / 92
對 / 93
共 / 94
供 / 95
拱 / 96
弄 / 97
攵 / 98
敎 / 99
育 / 100
力 / 101
男 / 102
止 / 103
正 / 104
步 / 105
足 / 106
走 / 107
齣 / 108
去 / 109
目 / 110
眉 / 111
首 / 112
頁 / 113
看 / 114
見 / 115
牙 / 116
齒 / 117
口 / 118
言 / 119
君 / 120
告 / 121
甘 / 122
舌 / 123
自 / 124
麵 / 125
心 / 126
愛 / 127
憂 / 128
發 / 129
肉 / 130
肩 / 131
骨 / 132
胃 / 133

動物篇
虎 / 136
龍 / 137
象 / 138
鹿 / 139
豬 / 140
貓 / 141
牛 / 142
馬 / 143
羊 / 144
羔 / 145
犬 / 146
蟲 / 147
蛇 / 148
虹 / 149
角 / 150
兔 / 151
魚 / 152
鼠 / 153
龜 / 154
易 / 155
鳥 / 156
烏 / 157
隹 / 158
集 / 159
雀 / 160
飛 / 161
燕 / 162
毛 / 163
羽 / 164
習 / 165

植物篇
木 / 168
林 / 169
巢 / 170
片 / 171
果 / 172
麥 / 173
禾 / 174
生 / 175
草 / 176
苗 / 177
瓜 / 178
竹 / 179
米 / 180
葉 / 181

器皿文物篇
貝 / 184
買 / 185
賣 / 186
舟 / 187
車 / 188
冊 / 189
典 / 190
京 / 191
高 / 192
國 / 193
皿 / 194
血 / 195
益 / 196
戈 / 197
斤 / 198
弓 / 199
刀 / 200
工 / 201
兵 / 202
酒 / 203
豆 / 204
豐 / 205
閤 / 206
門 / 207
戶 / 208
傢 / 209
宮 / 210
穴 / 211
窮 / 212
井 / 213
巾 / 214
衣 / 215
絲 / 216
網 / 217
鼓 / 218
樂 / 219
喜 / 220
食 / 221

其他
玉 / 224
文 / 225
上 / 226
下 / 227
小 / 228
央 / 229
分 / 230
貧 / 231
公 / 232
行 / 233
道 / 234
德 / 235
凹 / 236
凸 / 237
年 / 238
齊 / 239
示 / 240
森 / 241
品 / 242
晶 / 243
轟 / 244
 

圖書序言



  中國文字有其獨特性,除瞭文字結構之外,其字形之間隱含著深厚的文化意義。

  過去幾年,常到國小輔導語文教學,發現學童在學習漢字上有兩個現象,一個是對生字學習不感興趣,一個是容易寫錯字,這兩個現象,基本上就是在教師講解漢字時,未能對造字原理多做解釋。例如:通「緝」、編「輯」,學生常把「緝」和「輯」寫錯,如果瞭解字義,就不會寫錯瞭,因為「通緝」是把人犯抓到,要繩之以法,所以是「糸」部,而編輯是把文稿如車軌般地條理編纂起來,當然是「車」部瞭。如果從文字的字形上去瞭解字義,不但容易瞭解,也容易記誦。這樣學習有效率,而且不容易寫錯字瞭。

  其次,圖象是一種容易記憶的方法,能在教學文字時,運用圖畫解說,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於是不揣愚昧,為幫助初學漢字者從圖象中開始學習,於是把過去所學的文字學基礎,編寫一本《有趣的中國文字》,希望藉著圖形和字義,加強漢字學習。隻是事情想著容易,做著難。一開始就麵臨兩個問題,一個是漢字有五、六萬個字,哪些字是有趣味的,又是常用的;找到瞭兩百多個常用字以後,又麵臨對字意解釋的睏難,因為漢字已有三韆年曆史,時代久遠,形聲字在字義解釋上,總有些牽強,所以停停寫寫也用瞭五、六年。直到2002 年,終於在宋信瑤、張昊辰幫忙整理資料,以及陳偉文在服兵役之前挑燈夜戰地幫忙畫圖,纔寫完這本書,等到排好版之後,還請同仁林政華教授

  幫做瞭最後的校閱,纔在大傢的期待下,齣版瞭這本《有趣的中國文字》。

  本書把漢字的字形,先用圖畫方式呈現,再加上文字演進中的字形,此外,同時介紹字形相似的字,例如學習「爪」字,就把「抓」、「爬」一起學習瞭。總之,希望把難學的漢字,透過圖畫輕易地認識它,記住它。

  本書齣版後,經過十幾刷,受到讀者的喜愛,特彆是海外學習中文的學生,他們喜歡從圖畫中,看到漢字造字過程,也喜歡從相關字中,增加識字量。

  2017 年五南圖書公司希望本書可以改版,把圖畫錶現得更加有趣味,於是重新找瞭插畫者,以活潑色彩,並且帶點童趣的畫法,把中國文字以更輕鬆的呈現在讀者麵前。這次改版中,很感謝好友鬍曉英老師對本書做瞭仔細的校對,讓本書可以更清晰完美的呈現在讀者麵前。

  本人過去從事語文教育工作,在教導學生認識漢字時,

  總是從字音、字形上去解釋字義,在講解漢字結構及字義之

  後,發現越是瞭解漢字造字原理,越是對祖先們造字的智慧,十分佩服。 如今,以新的麵貌呈現在讀者麵前,希望學習者從圖畫中更容易學會漢字,同時也藉由漢字,學習到中華文化的精義。
 
羅鞦昭 謹識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對漢字充滿瞭好奇,覺得它們不僅僅是符號,更是承載著韆年文化的藝術品。這本書的標題《有趣的中國文字:漢字的美麗圖像.形義演變全都錄(2版)》就深深地吸引瞭我,讓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翻開書,我立刻被那些精心繪製的漢字演變圖所震撼。從最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隸書、楷書,每一個字都仿佛穿越時空而來,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作者的講解深入淺齣,沒有枯燥的說教,而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復雜的字源和演變過程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常見漢字的溯源分析,比如“山”、“水”、“人”這些最基礎的字,原來它們最初的形態是如此的直觀形象,充滿瞭自然的韻味。而隨著曆史的變遷,它們又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我們今天熟悉的模樣,這其中的邏輯和智慧,真的讓我拍案叫絕。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文字的知識,更是一次關於中國古代哲學、社會生活和審美情趣的深度體驗。我感覺自己不僅在學習漢字,更是在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的生活,理解他們的思想。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评分

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看到瞭中國文字那令人驚嘆的生命力和藝術魅力。我一直對曆史很感興趣,但很多時候,曆史的敘述往往顯得有些枯燥乏味。而這本書,通過漢字這個獨特的視角,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中國的大門。書中對不同時期漢字字體的演變,不僅僅是文字形態的改變,更是社會、經濟、文化變遷的縮影。例如,小篆的規整統一,反映瞭秦朝統一文字的決心;隸書的簡便實用,則與當時的公文需求和書寫便捷性息息相關。作者的講解,將這些文字的演變與曆史事件、社會生活緊密聯係起來,讓我在學習漢字的同時,也對中國曆史有瞭更生動、更全麵的瞭解。書中還涉及瞭許多有趣的典故和傳說,例如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以及一些漢字在曆史長河中産生的誤讀和演變,都充滿瞭趣味性。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將學術性、趣味性和曆史性完美結閤的書籍,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

要說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它對漢字“圖像性”的深刻挖掘。我一直覺得漢字很美,但直到讀瞭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美”從何而來。作者用瞭大量的篇幅,係統地梳理瞭漢字從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法的演變過程,並配以大量的實例,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漢字博物館。每一個字,在最初的時候,都像是一幅小小的圖畫,直觀地描繪著事物的樣子。比如,那個“日”字,一開始就是圓圓的太陽,上麵還有一點光芒;“月”字則是彎彎的月牙;“馬”字更是活靈活現的奔馬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圖像逐漸簡化、抽象,但其核心的“形”和“意”卻始終得到傳承。書中對形聲字的分析尤其精彩,作者展示瞭聲旁和形旁是如何巧妙地結閤,既保留瞭原有的意思,又賦予瞭新的讀音,這種創造性的智慧,不得不令人贊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漢字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字體係,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邏輯美學,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智慧和創造力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比較嚴肅的學術著作,但實際上,它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這本書的“有趣”二字,絕非浪得虛名!作者在介紹漢字演變的同時,巧妙地融入瞭大量的曆史故事、傳說以及古代的社會風俗,讓整個閱讀過程變得如同聽評書一般引人入勝。比如,在講到“射”這個字時,書中不僅展示瞭它從箭矢和弓箭組閤的演變過程,還穿插瞭古代射禮的詳細介紹,讓我瞭解到古人對這項技藝的重視程度以及其中蘊含的禮儀規範。再比如,書中對“傢”字的演變分析,讓我看到瞭古代人們對房屋、牲畜以及傢庭成員的細緻描繪,從中可以窺見古人淳樸的生活圖景。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對每一個字的形態變化都做瞭詳盡的闡述,並配以精美的插圖,使得文字的“形”與“義”之間的關聯變得一目瞭然。我發現,很多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漢字,它們背後都隱藏著一段豐富多彩的故事,這種“頓悟”的感覺,真是太美妙瞭!這本書讓我對漢字颳目相看,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2版”名副其實,它在內容上無疑進行瞭精心的打磨和充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漢字“形”與“義”的演變關係時所展現齣的嚴謹與創新。以往閱讀一些關於漢字的書籍,常常會覺得它們要麼過於注重字形的美感,要麼僅僅停留在字源的簡單介紹。但這本書,它真正做到瞭“形義演變全都錄”。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每一個漢字從古至今的字形變化,更深入地剖析瞭這些變化背後所蘊含的意義演變,以及這種演變與社會文化、思想觀念的緊密聯係。例如,書中對“君”字的演變分析,從最初的“君臨天下”的權威形象,到後來在不同朝代所賦予的不同含義,讓我看到瞭文字意義的動態性和復雜性。再者,書中在對各個字體進行介紹時,也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字體所帶來的風格差異以及它們在曆史發展中的作用。這種深入骨髓的講解,讓我對漢字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切的體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