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與孔子的美育思想探析:由席勒對康德的批判談起

席勒與孔子的美育思想探析:由席勒對康德的批判談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席勒
  • 孔子
  • 美育
  • 康德
  • 比較哲學
  • 文化研究
  • 德國哲學
  • 中國哲學
  • 思想史
  • 審美理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論述康德與席勒兩人之論辯,並指齣席勒論美之觀點如何與孔子之美育思想相映發。席勒從康德的感性與理性之二元對立作齣發,以道德之美來彌補理性和感性的鴻溝。

  道德美的行為看起來不依循規則,因本身已渾然忘卻規則,就像齣乎本能一樣,輕而易舉完成道德義務,此種透過美育所完成的人格氣質,已類於孔子所謂的「隨心所欲不踰矩」的人格最高境界。由此可見中西方對美育思想之旨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宗澤


  經曆: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兼任講師、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著作:
  1. 期刊論文 譯作兩篇,各為〈前指乎?反指乎?論道德經首章中的兩個其字〉及〈道德底再現?汪暉與中國現代性底倫理〉;另自撰兩篇,各為〈王國維與席勒美學〉及〈蔡元培思想中的德國資源〉。
  2. 專書論著為《席勒與孔子的美育思想探析──由席勒對康德的批判談起》。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問題緣起
二、章節安排

第二章 席勒美學之基本架構
一、美的客觀概念
二、「自由寓於現象之中」之涵意
三、美底錶象之客觀根據
四、「自然寓於技法之中」之涵義

第三章 優美的道德
一、一則故事
二、康德情理二分之倫理學
三、席勒人性學觀點
四、優美的道德

第四章 席勒美學與孔子美育之比較
一、國人對於席勒美學之評論
二、席勒美學與孔子美育之比較

第五章 餘論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見此書書名,便覺其構思之精巧,選題之新穎。《席勒與孔子的美育思想探析:由席勒對康德的批判談起》,這一標題本身就傳遞齣一種非同尋常的學術野心。它不僅將我們帶入瞭席勒這位德國浪漫主義巨匠的美學世界,也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孔子在中國文化語境下所構建的美育理念。更具吸引力的是,作者將研究的切入點定在瞭“席勒對康德的批判”。康德的美學理論,特彆是其對“純粹理性”和“無功利性”的強調,是現代西方美學發展的重要基石。席勒在此基礎上提齣的“遊戲衝動”等概念,無疑是對康德理論的深刻反思與發展,充滿瞭對自由、情感與個體生命體驗的關注。將這一西方哲學史上的關鍵辯證過程,與東方聖賢孔子的美育思想進行對比與對話,這本身就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思想實驗。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運用席勒的批判視角,去解讀孔子“樂”的意義,去審視“詩、書、禮、樂”在塑造人格方麵的作用。孔子的“樂”是否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瞭席勒所追求的對壓抑性現實的超越,而席勒的“遊戲衝動”是否也能為理解孔子“樂”的教化功能提供新的解讀空間?這本書無疑是一座連接東西方思想的橋梁,一場跨越時空的智慧碰撞,我迫切地想要探索其中的奧秘。

评分

讀罷這本書的封麵,我的腦海中立刻湧現齣一幅宏大的學術圖景。它似乎不僅僅是簡單的哲學理論梳理,更像是某種文明對話的嘗試。席勒,他的名字總與激情、理想和對人性解放的追求聯係在一起。他的美育思想,強調通過藝術和審美來塑造完整的人格,擺脫物質的束縛,達到精神的自由。而孔子,那位“至聖先師”,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對“禮”和“樂”的重視,更是我們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兩者放在一起,而且是以“批判”為導火索,這讓我感到異常興奮。席勒對康德的批判,在我看來,是一種對純粹理性美的超越,是對情感在審美體驗中作用的重新肯定。這種批判精神,一旦與孔子“樂”的教化相結閤,會産生何等奇妙的化學反應?孔子的“樂”不僅僅是音樂,更是包含著秩序、和諧與道德的社會精神。席勒的“遊戲衝動”是否能為理解孔子的“樂”提供新的視角?反過來,孔子強調的“樂”的社會功能和德育意義,又是否能讓席勒的美育理論更加 grounded(落地),更具實踐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示作者深厚的哲學功底,能夠在一個宏大的理論框架內,細緻地分析席勒和孔子各自的美育精髓,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席勒對康德的批判這一獨特視角,找到他們之間潛在的聯係,甚至是思想的契閤點。這一定是一本需要反復咀嚼、細細品味的著作,它或許能為我們理解東西方教育智慧提供全新的路徑。

评分

單憑書名《席勒與孔子的美育思想探析:由席勒對康德的批判談起》,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學術雄心。這是一場宏大的跨文化對話,一場東西方哲學智慧的深度交融。席勒,作為德國古典哲學的巨擘,他的美育思想,充滿瞭對人性自由的呼喚,對情感與理性的辯證思考。他的“遊戲衝動”理論,以及對藝術在塑造完整人格方麵的獨特見解,一直以來都吸引著無數的學者。而孔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其“禮樂”思想中蘊含的深厚美育智慧,更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瑰寶。將這兩位偉大思想傢的美育理念並置,本身就極具挑戰性。更何況,研究的起點是“席勒對康德的批判”。康德關於“審美判斷的普遍性”和“無功利性”的論述,是西方美學史上的重要坐標。席勒在此基礎上的反思和突破,無疑為我們理解美的本質提供瞭更廣闊的視野。我非常期待作者如何將席勒對康德的批判性思維,巧妙地應用於分析孔子的美育思想。孔子強調的“樂”,其背後所蘊含的和諧、秩序與道德教化,是否能與席勒對自由情感的追求産生共鳴?席勒的“遊戲衝動”是否能為我們理解孔子“樂”的社會功能和個體發展提供新的注解?這本書就像一個思想的煉金爐,將兩種不同的文化基因熔於一爐,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最終提煉齣的智慧結晶。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就充滿瞭學術的厚重感,"席勒與孔子的美育思想探析:由席勒對康德的批判談起"。光是這個標題,就足以讓人對作者的學養和研究深度産生極高的期待。想象一下,席勒,那位德國浪漫主義的傑齣代錶,他的美育思想本身就充滿瞭對自由、情感與理性的深刻思考。而孔子,作為中國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禮樂”思想中蘊含的教化與審美意義,同樣是源遠流長的。將這兩位跨越時空、文化背景迥異的偉大思想傢並置,本身就是一種極具挑戰性和啓發性的嘗試。更何況,研究的切入點是“席勒對康德的批判”。康德的美學理論,特彆是關於“無功利性”的判斷,是現代美學史上的裏程碑。席勒在此基礎上提齣的“遊戲衝動”等概念,無疑是對康德理論的深化和拓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革命性的反思。那麼,當席勒的批判性思考遇上東方古老的孔子思想,會碰撞齣怎樣的火花?這本書是否能夠成功地搭建起一座跨文化的橋梁,讓我們看到席勒的美育理念在孔子那裏是否有某種共鳴,或者在被解讀時呈現齣新的維度?作者是否能巧妙地運用席勒對康德的批判邏輯,去審視孔子關於“樂”的教化,以及“詩、書、禮、樂”在培養人格方麵的作用?我非常好奇作者如何處理這種“橫嚮”和“縱嚮”的雙重比較,如何從西方哲學思辨的土壤中,挖掘齣與中國古典智慧相契閤的土壤,從而形成一種獨特而深刻的美育觀。這本書無疑會是一場智力上的冒險,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最終的發現和論證。

评分

這本《席勒與孔子的美育思想探析:由席勒對康德的批判談起》的書名,本身就勾勒齣一條極富吸引力的學術軌跡。它將我們從西方哲學史上的經典爭鳴,引嚮瞭東方智慧的深邃海洋。席勒,他以其對藝術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格完善的孜孜以求,在西方美學史上占據瞭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美育思想,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是對個體生命存在意義的追問。而孔子,這位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以及對“詩、書、禮、樂”的強調,構成瞭中國傳統教育的基石。讓我尤其好奇的是,“席勒對康德的批判”這個切入點。康德的審美判斷理論,特彆是對“無利害關係”的強調,一直是美學討論的焦點。席勒對此的質疑,以及他提齣的“美是自由感性”等觀點,無疑為我們理解美的本質開闢瞭新的維度。那麼,當席勒的這種批判性視角被用來審視孔子的美育思想時,會發生什麼?孔子所倡導的“樂”,是否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瞭席勒所追求的“遊戲衝動”和情感的解放?而孔子強調的“禮”,在席勒看來,是否又可能成為某種束縛,需要被“遊戲衝動”所消解?我猜測,作者在這本書中,不僅會梳理兩位思想傢各自的美育體係,更會通過一種“批判”的眼光,去發現他們之間意想不到的聯係,或者是在差異中找到共通的智慧。這無疑是一場橫跨時空的思想對話,一場東方與西方、理論與實踐的深刻碰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