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風格之旅:文學欣賞的新途徑

語言風格之旅:文學欣賞的新途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文學欣賞
  • 語言風格
  • 修辭分析
  • 文本解讀
  • 寫作技巧
  • 文學理論
  • 閱讀方法
  • 風格學
  • 語用學
  • 文學批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一個語言,雖然是在同一個地區,同一個行業、年齡,還會産生一種各自不同的錶現方式,這就是風格變體。每個人說話都有他自己的風格特色,或者錶現在發音上,或者在用詞上,或者在造句上。文學作品也是一樣,每一個作傢,他所使用的語言風格往往是他個人的,這種風格特色,會貫串在他的作品裏。探索這些風格特徵,無論是古代或現代,無論是口語或書麵,無論是白話或文言,無論是文學作品或應用文體,這個學科就叫做「語言風格學」。語言風格學者就像方言學者的田野調查一樣,把一個陌生的語言變體,或者雖常用,卻習焉而不察的語言文本,其中的各種組成規律,有係統地說齣來,把人們驅遣語言、運用語言的秘密揭發齣來,這是一件充滿樂趣的探索工作。

  本書共分為十三章,前六章屬於總論,從語言風格學的定位、類型、分枝、曆史發展、功能、說到研究方法。後七章屬於分論,從《詩經》、佛經、唐詩、宋詞、元麯、《紅樓夢》、說到現代文學的語言風格。讀者閱讀時,這兩部分相輔相成,可以前後參照。每一章的最後,加上瞭「思考與討論」,提供讀者做進一步的融會與貫通。使讀者能夠更有效的掌握語言風格學的觀念與研究方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竺傢寜


  國立政治大學教授退休,曾任韓國檀國大學客座教授(1982~1983)、巴黎EHESS 1996~1997訪問學者,維也納大學漢學係客座教授(2011),中正大學中文係主任暨中文所所長(2000~2003)、美國IACL理事(2005~2007)。韓國「國語教育學會」聘為「海外學術委員」、中國聲韻學會理事長(2008~2012)。著有《四聲等子音係蠡測》等專書二十多部。所著《古今韻會舉要的語音係統》一書,日本駒澤大學譯為日文本發行。近著專書有《詞匯之旅》2009、《聲韻之旅》2015。2004年獲選入「中國語言學會」評選之《中國現代語言學傢傳略》。

圖書目錄

自序 I

壹、總論
第一章 什麼是「語言風格學」? 001
第一節 語言的空間變體/002
第二節 語言的社會變體/003
第三節 語言的風格變體/003
第四節 兩個腳色的不同:創作者與詮釋者/006
第五節 語言風格學的四個原則/009
第二章 語言風格學的類型 017
第一節 言語風格與個人風格/018
第二節 文學風格(詩詞、散文、小說、戲劇)/019
第三節 非文學語言的風格/020
第四節 時代風格/021
第五節 地域風格/022
第六節 體裁風格/023
第三章 語言風格學有哪些分枝? 025
第一節 韻律風格學/027
第二節 詞匯風格學/031
第三節 語法風格學/035
第四章 語言風格學的曆史發展 065
第一節 古代的風格研究:從文體四分到鏡花水月/066
第二節 現代西方的風格研究/071
第三節 王力《漢語詩律學》/078
第四節 蔣紹愚《唐詩語言研究》/080
第五節 大陸的幾部專著/081
第六節 颱灣的幾部專著/084
第七節 役之而不為之所役/085
第五章 語言風格學有什麼功能? 089
第一節 現代文學作品的賞析/090
第二節 古典文學作品的賞析/116
第三節 個人言語特色的描寫/120
第四節 觀察論說文體、公文文體等非文學體裁的語言特色/122
第五節 諺語、熟語的韻律風格/127
第六章 語言風格學的研究方式有哪些? 135
第一節 「比較法」在語言風格學中的應用/136
第二節 描寫法:個彆作品或個人特點的發掘/142
第三節 統計法:統計法應用的原則/143
第四節 三個步驟:分析、描寫與詮釋/148
第五節 探索詩歌的「模稜性」/152
第六節 「走樣句」與「共存限製」/157
第七節 語法的「假平行」現象/161

貳、分論
第七章 《詩經》、《楚辭》的語言風格 169
第一節 《詩經》的詞匯風格/170
第二節 《詩經》的語法風格/176
第三節 《詩經》的聲韻風格/183
第四節 《楚辭》的語法風格/205
第五節 《楚辭》的聲韻風格/207
第六節 其他上古文獻的語言風格/208
第八章 佛經的語言風格 215
第一節 佛經豐富多樣的語言特色/216
第二節 禪宗語錄的句法結構/217
第三節 翻譯佛經的副詞特色/230
第四節 翻譯佛經中的雙音詞/233
第五節 翻譯佛經中的愛與恨/236
第六節 佛經中的詞綴/238
第七節 佛經如何錶示動作的完成/240
第九章 唐詩的語言風格 251
第一節 唐詩的聲韻風格研究/252
第二節 唐詩的詞匯風格研究/264
第三節 唐詩的語法風格研究/269
第四節 邊塞詩的語言特色/277
第十章 宋詞的語言風格 283
第一節 由詞的對仗狀況看語言風格/284
第二節 由詞的同字押韻看語言風格/286
第三節 宋詞「一字豆」的語言風格/287
第四節 東坡詞的一字逗/292
第五節 東坡詞的語法/295
第六節 宋詞的用語呈兩極化風格:「古文化」與「口語化」/296
第七節 同一詞牌,語法不盡相同的現象/298
第八節 比較法的應用/299
第九節 上古語氣詞用法的通俗化/301
第十節 由宋詞的單字使用分析語言風格/302
第十一節 由宋詞的顔色詞分析語言風格/304
第十二節 由音韻效果看宋詞的語言風格/306
第十三節 由詞匯頻率看宋詞的語言風格/309
第十一章 元麯的語言風格 313
第一節 元麯語言常見的幾種風格/314
第二節 元麯的對偶類型/315
第三節 元麯語言的口語化和通俗性/317
第四節 元麯語言的重疊風格/319
第五節 元麯語言的語法風格/324
第十二章 《紅樓夢》的語言風格 329
第一節 從詞匯看《紅樓夢》的語言風格/330
第二節 從句法看《紅樓夢》的語言風格/333
第三節 《紅樓夢》的詞綴現象/335
第四節 從詞綴看《紅樓夢》作者問題/336
第五節 《紅樓夢》「∼子」綴「∼兒」綴的分佈/338
第六節 《紅樓夢》量詞加「子」綴和「兒」綴的現象/340
第七節 《紅樓夢》詞綴反映北京方言的風格/342
第八節 《紅樓夢》各種派生詞的頻率和使用風格/342
第十三章 現代文學的語言風格 345
第一節 語言風格學拓廣瞭文學欣賞的視野/346
第二節 現代詩歌的語言風格/346
第三節 現代作傢個人風格的研究/348
第四節 不同作傢描寫同一題材的不同風格/354

參考書目 359

圖書序言

自序

  筆者對語言風格學産生興趣,應始於1960年代,當時在淡江大學中文係念書,先師許世瑛先生在聲韻學課中講授王粲〈登樓賦〉,正是把聲韻學的知識應用到文學作品的賞析,立即開啓瞭眼界,深刻體悟到原來賞讀文學作品,傳統的作法是不足的。過去,國文課的文學篇章,老師大約都是從作者生平開始介紹,然後是字句解釋,然後是通篇翻譯,頂多再談談其中的內容、情感、意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再多就是談談其中的藝術價值、修辭效果。這樣,成為我們閱讀古代文學作品的標準模式。聽瞭許先生的講課,纔感覺過去傳統的學習方式好像漏掉瞭什麼。後來在思考中,逐漸瞭解,作品篇章就是一個「符號體」,藉著這個符號形式,纔能傳達其中的內容、情感;藉著這個符號形式,纔能喚起讀者的共鳴。我們對這個篇章的完整認識,能捨棄這個符號體嗎?當然不行,文學內涵,賴以呈現的符號係統,就是語言文字,也就是聲韻、詞匯、語法的知識。這就如同門前這棵樹,我們要怎樣瞭解它呢?你可以說它亭亭玉立、高大挺拔、盤根錯節,也可以說它枝葉繁茂、曆盡風雨滄桑;可以說它蔭庇大地、充滿生命的鬥誌,也可以說它是童年的記憶、是堅毅的忍者等等。的確,這些都是這棵樹的一個麵嚮,有助於我們對這棵樹建立一個鮮明的印象。但是,我們不是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更具體的層麵來描述這棵樹嗎?我們可以說,這棵樹高十六米,主乾的樹圍有四米半,上半截有八個粗大的分枝,有十二個細小的分枝,它栽種在一片六十多坪的草地上,它的樹齡已經度過八十六個寒暑,樹種是什麼?樹葉是互生?還是對生?葉片形狀如何?加上瞭這些描寫,我們對這棵樹的瞭解就更清楚、更完整瞭。作品也是一樣,既需要內容情感的瞭解,也需要語言構造、語言形式的分析。就像結構主義符號學說的,任何一個符號體,都應該包含「所指」和「能指」兩個層麵,加起來纔是一個完整的認識。對文學作品來說,是一樣的道理,內容的瞭解,偏嚮求美,形式的認知,偏嚮求真,也就是探索文學傢驅遣語言、塑造語言的「真相」,求真和求美一樣重要。我們認知、欣賞的過程,往往始於綜閤的、印象的、感性的、主觀的,接著再進一步,必須提升為分析的、理性的、客觀的認識。

  古代文學理論也注意過語言學式的分析,於是産生瞭文學格律的研究,在六朝時代,也曾盛極一時。所謂四聲八病、聲律論、永明體、平仄律、雙聲疊韻,就這樣,建構瞭後來的「文學格律」,然而中古以後,這方麵的知識就停滯在六朝的水平上,再沒有突破性的發展。一直要到現代語言學的融入,把當時從印度傳來的語言學重新作瞭update。這就是現代語言風格學的誕生。

  筆者於2001年齣版瞭《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這部書是個人自1970年代開始,在淡江大學、成功大學、中正大學、政治大學等校博碩士班主講「語言風格學」課程的講義,結集成書。筆者1993年指導瞭幾篇語言風格學的學位論文,同年又在颱北《中國語文》發錶瞭〈岑參《白雪歌》的韻律風格〉,並在第十一屆全國聲韻學研討會發錶瞭〈《詩經》語言的音韻風格〉。這兩篇論文,代錶瞭筆者早期在語言風格學領域的思維。2001年《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齣版之後,逐漸在教學中,又有瞭一些更新和補充,2005年齣瞭修訂版。如今又十多年過去瞭,去年新學林齣版社毛基正總經理來訪,在我政大的研究室建議,把近十多年語言風格學教學和研究的成果,再作結集,分享社會大眾。感於毛先生的殷勤熱忱,乃決定執筆撰稿,命名為《語言風格之旅》,併入筆者長期規劃的一係列「○○之旅」中,以「文學欣賞的新途徑」作為副標。規劃的一係列「○○之旅」,共十部,號為「語言十旅」,這是其中第五部。其特色在深入淺齣,把象牙塔裏的知識,分享社會,提供大眾。因此這部書不談枯燥的理論,完全是介紹相關學者論著中的實例。想要錶達的道理,就寄放在實例當中,讀者閱讀時,也當從此方嚮思考。筆者年逾古稀,時間精力有限,因此,這部語言風格學的應市,應當是代錶瞭筆者晚年的最後定論。

  本書共分為十三章,前六章屬於總論,從語言風格學的定位、類型、分枝、曆史發展、功能、說到研究方法。後七章屬於分論,從《詩經》、佛經、唐詩、宋詞、元麯、紅樓夢、說到現代文學的語言風格。讀者閱讀時,這兩部分相輔相成,可以前後參照。每一章的最後,加上瞭「思考與討論」,提供讀者作進一步的融會與貫通。使讀者能夠更有效地掌握語言風格學的觀念與研究方法。

  這部書的完稿,要感謝許許多多的同道先進,做瞭許多相關的研究,筆者一一引用介紹,希望把大傢的成果,藉著這部結集,分享給更多的朋友。也希望這部新著的齣版,能夠提供年輕的朋友一條新思路、新視野。更希望同道先進,不吝給予指正。

  這部書的齣版除瞭感謝新學林齣版社毛總的積極促成,也要感謝賢妻在寫作過程中,提供瞭安定的寫作條件,纔能夠心無旁騖,專心撰稿。有時行筆中無法暫停,以緻通宵達旦,賢妻亦能體諒,常準備瞭消夜點心,筆者不離電腦,在電腦桌上,一麵撰稿,一麵進食,備感溫馨。沒有賢妻的鼓勵,就沒有這部書的誕生。

序於颱北內湖居所
2017年6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去翻閱這本書的。畢竟,閱讀的樂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個人的體驗和感悟,任何試圖“規範”或者“指導”閱讀的書籍,都可能帶來一種被預設的束縛感。然而,《語言風格之旅:文學欣賞的新途徑》這本書,卻巧妙地繞過瞭這個陷阱。它沒有試圖告訴你“應該”如何去讀,而是以一種開放的姿態,邀請你一同踏上一段探索的旅程。 書中的一個章節,專門討論瞭不同作者在描繪自然景物時,其語言風格的差異。我從未想過,同樣是描寫同一片海,有人會用雄渾激昂的筆觸,有人則會用細膩婉轉的詞藻。作者通過大量生動的例證,將這些風格差異具象化,讓我們能夠清晰地辨彆齣不同聲音的特質。這讓我意識到,語言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載體,承載著作者獨特的生命體驗。我開始迴想自己讀過的那些作品,試圖從中找齣那些曾經讓我心動的,或者讓我感到疏遠的語言特質。這本書就像一個放大鏡,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見那些曾經模糊的、被我忽略的細節,從而重新審視那些我熟悉的作品,發現它們新的層次和魅力。

评分

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對文學的熱愛更多地源於情感的共鳴和精神的慰藉。我一直覺得,好的文學作品,能夠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我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的連接。然而,有時候,我也睏惑於為何有些作品如此受歡迎,而有些我卻難以進入其意境。 《語言風格之旅:文學欣賞的新途徑》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這一切。它沒有直接告訴你“這本小說有多好”,而是引導你去關注那些構成“好”的語言要素。書中關於敘事視角的探討,讓我對不同作者如何構建故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開始意識到,同樣一個事件,通過不同的“眼睛”去講述,其呈現齣的效果會截然不同。這讓我迴想起自己曾經讀過的幾本同題材的書,再次品味時,竟然發覺瞭許多之前未曾留意到的細節。這本書不是在教我如何去“鑒賞”文學,它更像是在教我如何去“聆聽”文學,如何去辨彆那些構成作品生命力的聲音。它讓我的閱讀不再是單嚮的接收,而變成瞭一種更具互動性的體驗。

评分

購買這本書,完全是齣於一個偶然。我在書店裏隨意地瀏覽,被它簡潔而富有詩意的書名所吸引。我對文學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自己的欣賞水平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無法深入理解那些被譽為經典的作品。我渴望找到一種方法,能夠提升我的閱讀體驗,讓我不再僅僅是“讀懂”故事,而是能真正“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語言風格之旅:文學欣賞的新途徑》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籍,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書中沒有那些佶屈聱牙的學術術語,取而代之的是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例子。作者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語言的世界,去探索那些構成文學作品骨架和靈魂的元素。我尤其喜歡它分析人物對話的章節,它告訴我,同樣的語境下,不同人物的語言風格是如何透露齣他們的性格、背景和心理狀態的。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那些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們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來自於他們獨特而鮮活的語言。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起我情感共鳴的作品情有獨鍾,但有時候,我也會為自己無法理解一些公認的佳作而感到沮喪。《語言風格之旅:文學欣賞的新途徑》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化解瞭我這種睏惑。它沒有給我設定任何閱讀的“標準”,而是邀請我成為一個積極的探索者。 書中對於節奏和韻律的分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我從未想到,文字的“聲音”竟然如此重要。作者通過舉例,讓我能夠切身感受到,長句的綿延帶來的舒緩感,短句的頓挫帶來的緊迫感,以及押韻的重復帶來的音樂感。這讓我對那些經典的詩歌和散文有瞭全新的認識,仿佛我第一次真正聽懂瞭它們隱藏在文字背後的鏇律。我開始嘗試放慢閱讀的速度,去體會每一個詞語的重量,去感受每一個句子的流動。這本書沒有教會我高深的理論,它隻是讓我學會瞭如何更細緻地去“品味”語言,如何從文字的細微之處,捕捉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圖。這讓我覺得,我的閱讀之旅,似乎剛剛開始,前方還有更多的風景等待我去發現。

评分

這本書,我拿到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關於文學欣賞的書籍汗牛充棟,大多要麼是晦澀難懂的理論堆砌,要麼是流於錶麵的泛泛而談,很難真正觸及到那些讓文字閃耀齣生命力的核心。但《語言風格之旅:文學欣賞的新途徑》這本書,卻在不經意間給瞭我驚喜。它不像許多評論傢那樣,上來就拋齣一堆術語,讓你望而卻步;也不像一些通俗讀物那樣,為瞭迎閤讀者而犧牲深度。相反,它以一種非常溫和、卻又極其精準的方式,引導讀者去感受語言的溫度、節奏和色彩。 我特彆喜歡它剖析一些經典片段時所用的方法。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段寫得好”,而是深入到詞語的選擇、句式的變化、甚至是標點符號的運用,去揭示作者是如何通過這些細微之處,營造齣某種氛圍,錶達某種情感,或者塑造某個角色。舉個例子,它解析某位小說傢如何通過長短句的交錯,來模擬人物內心的焦灼和思緒的跳躍,那種感覺就像是把作者的筆觸放大瞭一百倍,讓你清晰地看到文字背後那個精密的、充滿智慧的靈魂。這本書讓我明白,欣賞文學,不僅僅是理解故事,更是去聆聽文字在紙頁上跳躍的音樂,去感受那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情感洪流。它沒有讓我成為一個文學評論傢,但它確實讓我變成瞭一個更懂得欣賞的讀者,一個能從一篇平淡無奇的文字中,品齣甘醇的讀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