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2015年6月齣版瞭《《論語》怎麼讀 怎麼讀《論語》》之後,深覺傳統思想的核心,不外乎儒、道兩傢。如果要深化儒傢思想的精義,原本應當先寫孟子,再寫對門的老子。不過,轉念一想,時下的年輕人,願意撥點時間來瞭解孔子,便已經相當優秀瞭,很難奢望他們再對孟子也同樣感到興趣。畢竟孔子說話還算是簡潔扼要,孟子就有些流於長篇大論,恐怕很難讓人有耐心好好去研讀他。
有鑑於此,老子《道德經》終究不過五韆餘言而已,老子說話也比孔子簡短有力多瞭,相較於孟子,老子肯定更加容易吸引年輕人的目光。更何況儒、道兩傢的宗主,本就是孔、老二人。能讓年輕人在進入職場之前,即對儒、道兩傢的道德智慧,有相當程度的瞭解,相信對於他們在工作場域中的錶現,必定會有難以想像的助益。
年輕人對於傳統經典的閱讀,最大的睏難,或許並不在文字的障礙上;反倒是經典的根本要旨,纔是他們最大的迷惑。畢竟東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正在於智慧與知識的分彆。西方的教育,重在幫助人成就知識;東方的教育,則重在幫助人成就智慧。而中國傳統經典的精采處,正在「智慧」二字。能充分掌握「道德智慧」內在本具的特性,纔足以無礙地深入這些原典。否則,繼續用學習「經驗知識」的態度來對治儒、道思想,那是絕對無法相應的。因此,本書的齣版,乃期望年輕人在研讀《老子》之初,即能先建立好相關的基本觀念,這也正是〈耕耘篇〉的首要目標。觀念清楚瞭,再詳參各傢的註解,相信必定能時有所悟。其次,本書義理上的闡釋,深受王淮先生《老子探義》的啓發最多,這是付梓之前,首先必須誠懇點齣的,是為序。
吳銘宏謹識於義守大學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