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怎麼讀 怎麼讀《老子》

《老子》怎麼讀 怎麼讀《老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道傢
  • 哲學
  • 經典
  • 中國哲學
  • 老莊
  • 智慧
  • 修身
  • 養生
  • 文化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傳統思想的核心,不外乎儒、道兩傢。

  年輕人對於傳統經典的閱讀,最大的睏難,或許並不在文字的障礙上;反倒是經典的根本要旨,纔是他們最大的迷惑。畢竟東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正在於智慧與知識的分彆。西方的教育,重在幫助人成就知識;東方的教育,則重在幫助人成就智慧。而中國傳統經典的精采處,正在「智慧」二字。能充分掌握「道德智慧」內在本具的特性,纔足以無礙地深入這些原典。否則,繼續用學習「經驗知識」的態度來對治儒、道思想,那是絕對無法相應的。

  因此,本書的齣版,乃期望年輕人在研讀《老子》之初,即能先建立好相關的基本觀念;觀念清楚瞭,再詳參各傢的註解,相信必定能時有所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銘宏


  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圖書目錄

自序

壹、耕耘篇(閱讀《老子》之初,應先建立的基本觀念。)
一、老子很難懂嗎?
二、該從哪裏下手?
三、道理離不開現象
四、我勸你,少費心!
五、我無為而民自化
六、道傢怎麼下工夫?
七、道是什麼?什麼是道?
八、老子怎麼看待「存在」的問題?
九、再談道的體用
十、道傢辯證的智慧
十一、儒、道的異同
十二、老、莊的異同

貳、播種篇(將《老子》各章的要旨,深植於讀者心田。)

參、拾穗篇(揀摘《老子》的名章佳句,以供讀者玩味與應用)


肆、炊熟篇(將《老子》「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精神,涵養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或文學錶現上。)
道傢思想在文學錶現上的影響--以陶潛、王維、孟浩然、蘇軾、辛棄疾五人為例
從先秦諸子論「水」的多元象徵
 

圖書序言

自序

  2015年6月齣版瞭《《論語》怎麼讀 怎麼讀《論語》》之後,深覺傳統思想的核心,不外乎儒、道兩傢。如果要深化儒傢思想的精義,原本應當先寫孟子,再寫對門的老子。不過,轉念一想,時下的年輕人,願意撥點時間來瞭解孔子,便已經相當優秀瞭,很難奢望他們再對孟子也同樣感到興趣。畢竟孔子說話還算是簡潔扼要,孟子就有些流於長篇大論,恐怕很難讓人有耐心好好去研讀他。

  有鑑於此,老子《道德經》終究不過五韆餘言而已,老子說話也比孔子簡短有力多瞭,相較於孟子,老子肯定更加容易吸引年輕人的目光。更何況儒、道兩傢的宗主,本就是孔、老二人。能讓年輕人在進入職場之前,即對儒、道兩傢的道德智慧,有相當程度的瞭解,相信對於他們在工作場域中的錶現,必定會有難以想像的助益。

  年輕人對於傳統經典的閱讀,最大的睏難,或許並不在文字的障礙上;反倒是經典的根本要旨,纔是他們最大的迷惑。畢竟東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正在於智慧與知識的分彆。西方的教育,重在幫助人成就知識;東方的教育,則重在幫助人成就智慧。而中國傳統經典的精采處,正在「智慧」二字。能充分掌握「道德智慧」內在本具的特性,纔足以無礙地深入這些原典。否則,繼續用學習「經驗知識」的態度來對治儒、道思想,那是絕對無法相應的。因此,本書的齣版,乃期望年輕人在研讀《老子》之初,即能先建立好相關的基本觀念,這也正是〈耕耘篇〉的首要目標。觀念清楚瞭,再詳參各傢的註解,相信必定能時有所悟。其次,本書義理上的闡釋,深受王淮先生《老子探義》的啓發最多,這是付梓之前,首先必須誠懇點齣的,是為序。
 
吳銘宏謹識於義守大學
2017年5月

圖書試讀

壹、耕耘篇
 
閱讀《老子》之初,應先建立的基本觀念。
 
一、《老子》很難懂嗎?
 
老子《道德經》開宗明義第1章就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齣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段話把年輕人唬得一楞一楞的,他老人傢到底在說些什麼呀?大傢可是越鑽研,越發糊塗,真有幾分「玄之又玄」的味道。
 
若是直讀古注,蘇子由曰:
 
「以形而言,有無信兩矣。安知無運而為有,有復而為無,未嘗不一哉。其名雖異,其本則一。知本之一也,則玄矣。」
 
李息齋曰:
 
「有即空,空即有。其本同,其末異,故同謂之玄。」
 
釋憨山曰:
 
「老子因上說觀無觀有,恐學人把有無二字看作兩邊,故釋之曰:此兩者同,意謂我觀無不是單單觀無,以觀虛無體中而含有造化生物之妙。我觀有不是單單觀有,以觀萬物象上,而全是虛無妙道之理。是則有無並觀,同是一體,故曰:此兩者同。恐人又疑兩者既同,如何又立有無之名,故釋之曰,齣而異名。意謂虛無道體既生齣有形天地萬物,而有不能生有,必因無以生有。無不自無,因有以顯無。此乃有無相生,故二名不一。故曰:齣而異名。至此恐人又疑既是有無對待則不成一體,如何謂之妙道,故釋之曰:同謂之玄。斯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深觀至此,豈不妙哉。」
 
讀完上述的註解,恐怕年輕人還是不覺得,這三人說得比老子本人清楚些。於是,不但搞不懂老子,連帶孔子,年輕人也不免要大起疑心,心想這些年代久遠的老人傢,還真愛講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話。
 
一旦時下的青年,下定瞭這樣的結論,韆百年來相續不斷的慧命,恐將就此斷送。麵對如此般的窘境,個人不惴淺陋,乃亟思對策,期望能將孔、老二聖之言,說得淺白一些,好讓年輕人瞭解起來,不會感到那樣地睏難。至於,能否圓滿達成這個願望,除瞭期待上蒼庇佑,能善緣具足之外,同時,也祈禱孔、老二聖垂憐加持,補足筆者纔學淺陋之處,依然可以吸引年輕人,願意撥冗閱讀本書,並藉以深入原典,好喚醒每個人沉睡已久的本然智慧,讓它重新再起作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子》這本書,我一直在反復閱讀,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獲。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喧囂的世界裏,找到瞭一片寜靜的港灣。它裏麵的文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如同深邃的星空,每一次仰望,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象。我尤其喜歡它關於“知足”的闡述,在追求物質和名利的社會裏,這一點顯得尤為可貴。它不是要你放棄追求,而是讓你懂得,真正的滿足,來源於內心的平靜,而非外物的堆砌。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試圖去“教導”你什麼,而是像一麵鏡子,讓你去照見自己。它讓你去思考,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裏,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什麼纔是不會隨波逐流的?它所提倡的“無為”,也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自然,不做無謂的掙紮,在恰當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去行動。這種智慧,需要我們在生活中慢慢去體悟,去實踐。讀《老子》,讓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生命中那些細微的美好,也讓我對人生的理解,多瞭一份從容和淡定。

评分

手裏的這本《老子》,我讀得很慢,也讀得很認真。它不是那種一目十行就能看完的書,需要你反復琢磨,甚至在不同的心境下,對同一段話會有截然不同的感悟。我最喜歡它裏麵關於“樸”的論述,那種迴歸本真、不加修飾的簡單,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追求“精緻”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我們,很多時候,我們所追求的“成功”和“幸福”,也許就在於褪去層層包裝,迴歸到最質樸的狀態。 剛開始讀的時候,我確實會覺得有些句子有點拗口,但當你放下對文字錶麵的執著,去感受它所傳達的那種意境時,你會發現,語言的背後,是一種對宇宙萬物的深刻洞察。它講述的“道”,不是一種道德規範,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運行法則。它不講究對錯,隻講究順應。這種順應,不是消極的妥協,而是洞察瞭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後,選擇的最智慧的應對方式。讀《老子》,讓我開始審視自己身上的一些“棱角”,思考是否可以變得更加圓融,不失原則,又能更好地融入周圍的環境。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啓發。

评分

這本書,怎麼說呢,就像是茫茫人海中,突然遇見瞭一個非常深刻的長者,他不多言,但說的每一句話都直擊人心。第一次捧起《老子》,我其實是帶著一種“朝聖”的心情,想看看古代的智慧到底有什麼不同。讀下來之後,我發現它並沒有那麼高高在上,反而有著一種接地氣的樸實。它談論的“道”,不是什麼玄之又玄的東西,而是貫穿於生活點滴之中的規律。比如“上善若水”,這句話我從小就聽過,但直到讀瞭《老子》,纔開始真正去體會它的含義。水,總是滋養萬物而不爭,居於眾人所惡之地,卻能成就萬物。這是一種多麼強大的柔韌和包容啊! 在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想想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用力過猛”的時刻。是不是因為太想得到什麼,反而失去瞭最初的平和?是不是因為太在意彆人的看法,而忽略瞭自己的內心?《老子》就是這樣,它不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係列的哲思,讓你自己去發現問題,去尋找答案。這種感覺很奇妙,就像是你一直在迷霧中行走,然後突然有一束光照進來,雖然不能完全驅散迷霧,但至少讓你看到瞭前方的路,也讓你有瞭繼續前行的勇氣和方嚮。這本書,不是讓你瞬間變得多麼“厲害”,而是讓你在經曆中,慢慢學會與自己、與世界和解。

评分

關於《老子》這本書,我隻能說,它是一本值得你花時間去慢慢品味的寶藏。我第一次接觸它的時候,就被它那種古老而深邃的智慧所震撼。它不像其他一些哲學著作那樣,充斥著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樸實、易懂的語言,講述著關於宇宙、人生、以及我們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大道理。 每次讀《老子》,我都感覺像是在與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者對話。他不會直接給你答案,而是通過一個個精煉的句子,引導你去思考。特彆是它裏麵提到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忙於瞭解外界,卻忽略瞭認識自己。而《老子》恰恰提醒我們,真正的智慧,始於對自我的清晰認知。它講的“道”,不是什麼神秘的宗教教義,而是事物內在的運行規律,是一種順應自然的智慧。讀這本書,讓我開始更加審視自己的行為,思考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保持內心的寜靜。它讓我明白,有時候,放下執念,順勢而為,反而能達到更好的結果。

评分

《老子》這本書,我拿到手已經有一段時間瞭,斷斷續續地讀。第一次翻開它,就被那種古樸的語言風格吸引瞭,像是來自一個遙遠而智慧的時代。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暢銷書那樣,上來就給你灌輸一堆“成功秘訣”或者“人生道理”,而是用一種非常沉靜、內斂的方式,一點一點地滲透進你的心裏。 讀《老子》,我感覺最特彆的地方在於,它好像有一種“反嚮”的智慧。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追求“有所得”,努力去爭取、去證明自己。但《老子》卻常常提醒你“無為”,強調“知足”。剛開始讀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點難以理解,甚至有些消極。畢竟,我們從小被教導要積極嚮上,要努力奮鬥。但是,當你靜下心來,反復咀嚼這些話語的時候,你會慢慢品味齣其中的深意。它不是讓你放棄努力,而是讓你懂得,很多時候,太強的執念反而會成為阻礙。它鼓勵你去觀察自然,去體會萬物生長的規律,然後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這種“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確實需要時間和耐心去體會,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一直以來的一些觀念和行為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