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孩子讓我們更敏銳地直觀這世界文/番紅花,作傢
自從兩個孩子都上高中以後,我和孩子聊天的內容就越來越「大人化」瞭。例如,昨天晚上我和傢裏的高一新鮮人在餐桌上討論,如果能夠有機會和全球知名的天纔駭客唐鳳做VR連綫,要提齣哪些問題纔是既有深度、又有意思的?孩子說他最想發問,VR的發展,有一天能不能取代各種殘忍的動物實驗?唐鳳對紙本書可有特殊情感,平時喜歡讀哪一類的書籍?當青少年麵對無聲但逼人的網路霸淩時,唐鳳會提供什麼建議?
望著孩子正值青春的臉龐,吐齣來的話已不再稚氣天真,我強烈感受到那育兒時光的倏忽而過。因此,我是抱著多麼羨慕的心情,捧讀這本《遜媽咪交換日記》。蔚昀和淑婷的小男孩還不到六歲,在我心中,那可是個人育兒史上的黃金歲月;那時的孩子讓我纍也讓我笑,讓我哭也讓我醉,讓我氣也讓我歌,我心中漲滿瞭對孩子豐厚的愛。但另一方麵,因為上班壓力導緻的情緒爆炸,我也愧疚自己不是溫柔的好媽咪。我痛惡整個大環境對育兒媽咪的不友善,我為孩子反反覆覆的厭奶/厭食而焦慮不安……
新手媽媽的心情總是起起伏伏、有悶有憂。淑婷和蔚昀的交換日記,消化瞭挫摺,撫平瞭憤怒,交流瞭經驗,分享瞭信念。遜媽咪一點都不遜,她們在真誠的文字和落實的行動裏,為孩子建構瞭一座奇幻、睿智、童趣、溫暖的小宇宙。
媽媽是平凡的肉身,媽媽是戰鬥的靈魂,媽媽不用做到最好,媽媽已經夠好,每個媽媽都有遜掉落漆的時刻,但那並不影響媽媽擁有玫瑰色的眼睛,因為孩子使我們更敏銳的直觀這世界!真心接納自己是遜媽咪吧,那將是我們和孩子走得更寬闊的開始。
作者前言
當傢裏來瞭一個小王子 淑婷:
不知道妳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突然覺得他好像是來自外星的人種,像是ET、《來自星星的你》裏麵的都教授、或是法國作傢安東尼‧聖修伯裏筆下的《小王子》。
我啊,經常有這樣的感覺。最近一次是在吃晚餐時,當兒子問我:「媽媽,我們傢有到月亮上麵,對不對?」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瞪大眼睛,心想,真是不可思議啊,孩子的腦袋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呢?為什麼平平都是人,他就那麼有想像力,而我卻壓根不會想到這些事?
當然啦,我們可以說我們比較有知識或常識,因為我們受瞭教育,知道月亮離我們很遠,知道我們的傢沒辦法蓋那麼高,知道我們在大氣層外無法生存,除非坐到太空船裏,而要成為太空人,必須受很多訓練……
我們知道這一切。但是,在我們小的時候,當我們還沒有接觸到這一切知識、常識的時候,我們應該也曾經相信:人可以在月球上生活、人可以像鳥一樣飛行、傑剋的魔豆真的會長到天上、一頂帽子並不是一頂帽子,而是一條吃瞭大象的蛇……就像《小王子》的敘事者和小王子所相信的一樣。
當我們還沒有「地球化」
我們小時候曾經相信這些事,隻是當我們長大,就慢慢忘瞭這些事。《小王子》的敘事者也忘瞭,或者說,被迫遺忘,因為所有人都告訴他:「你畫的是一頂帽子啊,蛇和大象在哪?」直到他遇到瞭來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他纔想起瞭這些事,纔發現:「喔,原來也有人抱著和我一樣的想法,我不是孤獨的,我並不奇怪。就算我真的奇怪好瞭,也有人跟我一樣奇怪,所以沒什麼大不瞭的。」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每個人感受現實和麵對現實的方式都不同,這些差異和不同應該被尊重。」這樣的話我們常常聽到,但是當我們麵對的對象是小孩,似乎很容易忘記這句話。
比如說,當小孩因為穿脫衣服的順序和昨天不同而抓狂,或是衣服的顔色不是他今天所喜歡的而坐在地上大哭,又或者是爸媽想走的路和他想走的不一樣所以生氣,再不然就是「現在就要」的欲望無法得到滿足,於是尖叫踢腿……我們反射性地會認為他「不乖」、「不聽話」、「在鬧情緒」或是「在唱反調」,卻很少會想到,我們認為不重要的小事,其實對他來說是重要無比的大事。
是啊,仔細想想,我們不也會因為各種「小事」而抓狂?比如吃不到想吃的東西、找不到鑰匙或眼鏡、電腦當機、網路變慢,期待瞭很久的全傢齣遊因為臨時有事取消,明明很努力在做的事卻被人挑剔或嫌棄「怎麼那麼慢,怎麼那麼笨手笨腳」,臉書或報紙上某某人說瞭某些話,乃至於天氣不好、身體不舒服……我們不也會因為疲倦或不明原因而「奇檬子」不爽?我們不也會明明很纍瞭,卻捨不得睡?我們不也會挑食和不想整理房間?我們不也會耍脾氣?
其實,我們的許多特質都和小孩一樣。我們和他們一樣,都像是從彆的星星來到地球上的外星人,必須學習地球的各種規矩。隻是我們來得比他們早一點,「地球化」的程度比較深,知道怎麼壓抑自己的需求,知道怎麼用語言錶達自己的慾望,知道生活有苦有樂,也知道今天沒辦法穿自己喜歡的衣服,並不代錶以後就沒有機會穿瞭。
我們這些「老移民」本來應該對小孩這些初來乍到的「新移民」有多一點同理心、耐心和包容,然而我們「地球化」太久,早已忘瞭當個外星人是怎麼迴事。而且地球的事務如此繁忙(每天要上班工作、洗衣燒飯、麵對一些機車的人和機車的事),我們很多時候沒有時間去同理那些「新來的」,反倒會覺得他們不懂得「入境隨俗」(比如在公共場閤控製音量、剋製情緒,乖乖坐好不會一直跑來跑去……)是一種麻煩。
喚醒大人心中的小王子 我並不覺得,我們必須全力配閤、遷就小孩,創造一個地球與外星之間的「中途站」或「新地球人區」,因為這樣可能會讓他們更難融入地球的生活。但我也不想很強悍地說:「你是新來的你就要適應啊!這是『我們』的傢,你要守『我們』的規矩,配閤『我們』的作息,我們不會為瞭你改變生活習慣。」那樣子太霸道瞭,而且不允許任何對話、質疑、協調及改變的空間。也許,有人覺得他們的生活是完美的,不容任何協調及改變,但是,我不覺得我的生活是完美的,並且必須一成不變。
就像《小王子》的敘事者因為認識小王子,重新發現許多遺忘的美好,我也因為和兒子相處,發現瞭好多我遺忘的、與以前不知道的事(當然有好事也有壞事啦)。比如說,我可以為一件很小的事開心(我兒子會自己給麵包塗奶油瞭),也可以做一件很小的事讓兒子開心(我做飯給他吃,他就說:「媽媽,妳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媽~」),我不必像龍捲風霹靂啪啦地把事情做完,而是可以和兒子邊玩邊做,雖然慢一點,但是我們都可以享受過程。
在所有這些發現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兒子教會我去接受、去愛一個和我不一樣的人。我曾經是個超沒同理心、超不溫柔、超討厭小孩及人類的人。我對自己很嚴格,對其他人也很嚴格,我不知道什麼是脆弱。後來,因為人生中一連串慘痛的失敗經驗,我的戾氣及稜角慢慢被磨掉,但是我仍然不知道怎麼溫柔。
是兒子的齣生、兒子這個來自外星的小王子的到來,提醒瞭我狐狸與玫瑰的存在,喚醒瞭我心中的小王子。我想陪我的小王子慢慢長大,讓他知道,變成地球人不代錶拋棄所有外星人的氣質,而是結閤兩者,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我希望,有一天當兒子遇到他的小王子,他們也可以像我們一樣,討論房子會不會碰到月亮的事。
蔚昀
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孩子 蔚昀:
讀著你的信,我點頭如搗蒜啊!從孩子齣生那天起,我就認定他是來自外太空的訪客,所以需要花上好幾年,慢慢適應人類的軀體,練習四肢的運動,學習這個星球所使用的多種語言,這段過程,我們就是孩子最堅強的夥伴與後盾瞭。
兒子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就是「澄澄星球」(澄澄是他的小名)。從他兩歲前我們開始告訴他,他是如何在遙遠的星球眺望我們的傢庭,然後決定加入我們,來到「我們的星球」。
「澄澄星球有什麼呢?」我問,「有車、有很多玩具。」他迴答,看來都是他喜歡的東西,他立刻又接著說:「爸爸媽媽的星球有很多工作!」嗚嗚,我聽瞭都想哭,這個小外星人誤會瞭,如果可以,我也希望一直玩,而不是工作啊。
在說這個故事時,我們躺在床上,手指著上方,告訴他「澄澄星球」在天花闆之上,很遠很遠的外太空。不料他抬頭看到的是燈泡,從此他就認定那顆燈泡是「澄澄星球」,他以前就是住在那顆小小的燈泡裏。每當我們開燈關燈,他都會說:「澄澄星球打開瞭」、「澄澄星球關起來瞭」,接著傢裏其他燈泡,分彆成瞭媽媽星球、爸爸星球、狗狗星球、貓咪星球。
我不知道哪一天他會發現,其實他並非來自「澄澄星球」,也未曾住在燈泡裏,我希望即使他不再相信,也彆忘瞭這個故事。
總是帶來驚喜的孩子 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已經超過兩年,疲倦、厭煩的情緒不是沒有,但最強烈的情緒是「驚喜」。養一個孩子,看著他從躺著哇哇大哭,到能夠抬頭、翻身、坐起來,我記得當他六個月學習爬行時,沒什麼辦法能阻止他從各處朝我爬過來,有時邊哭邊爬,有時笑嘻嘻的爬,也可能正在玩耍著,突然抬頭看到我,就發齣驚喜的尖叫聲,立刻前進,預備到我身上又磨又蹭。
兩歲半的澄澄是個活蹦亂跳的幼兒,他樂於開口說話,會對忙著整理玩具的爸爸說:「謝謝爸爸整理。」拿著兩本書搖頭晃腦的分配說故事任務:「媽媽一本書,爸爸一本書。」我脫口而齣的話,他會立刻順著重說一次,我必須剋製自己,再生氣也不人身攻擊,不說孩子笨蠢醜,每天都對他說很多的愛。
每次我和兒子看著彼此眼睛認真聊天時,都會想到青少年時我們不理會爸媽,而等到成年後,我們說的話爸媽又聽不進去。我們與父母的對話,充斥著批評責怪質疑和嘲諷,用語言互相傷害。如果可以,我願意從頭和兒子一起學說話!
每天觀察兒子一舉一動,看著他與其他孩子一樣,不斷打破各種潛藏的社會生存規則。他能連續跑跳五六個小時,不斷的說話,維持興奮愉快的狀態,在各種場閤都可能突然尖叫、大笑或是唱歌,讓人感受到他每一天過得多精彩滿意,然而那不是地球人樂意看到的生活方式。
我喜歡這個孩子的「現狀」,也不希望未來有太多改變,但那會讓他成為班級與職場上的怪咖。我無法想像他幾年後坐在不舒適的課桌椅前,安靜的待上四十分鍾,然後玩十分鍾。或許他那時已經可以瞭,也或許他會像小荳荳一樣被委婉的退學。
無論如何,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孩子與成人是不同的生物,那麼設法當個真正瞭解孩子體能發展、思考邏輯的媽媽就很重要。我常常鼓勵自己,為瞭照顧好這個外星生物,一定要堅強,我堅強,他纔能勇敢,走過成長道路上的各種關卡與質疑,未來還有來自學校或各種體製的考驗,要有勇氣和孩子一起接受或是挺身對抗,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嚮孩子學習愛 我也知道,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有這段培養精神快樂的成長時光,很多孩子被迫離開父母,甚至被父母或照顧者虐待,他們對人類與人生的想像,可能因此有瞭缺憾。如果可以,我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是在沒有惡意、不被傷害的環境下成長,一直覺得幸福快樂,那應該會改變這個社會的未來。可惜我無力去照顧更多的孩子,我隻能希望,我傢的外星人長大後,能成為看到彆人心頭傷口的人,能成為勇於付齣愛的人。
因為他從齣生那一刻起,就不斷用盡方法告訴我,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太愛媽媽瞭。他看著我的眼神,彷彿我是他剛齣發不久的生命裏、小小的宇宙裏,最珍愛的寶貝,他會非常專注的凝視我的臉、手指、腳掌與胸部,那眼神讓我感受到無限的愛意,除瞭生下自己的母親,沒有人會如此視我為珍寶瞭。
我每天都會趁著更換衣服時,摸摸他的手與腳掌,撫摸他的脊椎,親吻他的耳朵和頭發,迴應他,他也是我最珍貴的寶物,有這樣一個人在自己的身旁真好。他讓我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這樣無邊無盡的去愛一個人,而且三十年前,我一定也曾那樣愛著我的母親,不是說我現在不愛瞭,而是我忘瞭這種赤裸錶達愛的方式。
這麼說來,這個孩子確實是宇宙賜給我的人生導師吧?在未來長長的日子裏,我們一定會有數不清的爭執、誤解、失望發生,隨著他年紀增長,模樣與說話的語調不再討喜可愛,我的耐心會減少,會覺得厭煩,但無論他長得多大瞭,依舊是現在這個孩子,帶給我許多學習成長與幸福,他沒有變,我一定要記得。
前陣子,我跟朋友開玩笑:「要害人就是叫他去生個小孩。」那個人就會邁入「一整天沒做什麼事,就糊裏糊塗地結束瞭」的人生。而且,那可不是快樂的虛度時間,是無奈的、被偷走的虛耗人生。
迴想當媽媽前的生活,真的很好,很快樂,絕對是天堂。可是啊,有孩子後,我們也隻能看見與孩子一起生活的好瞭(雙手一攤)。外星訪客不好相處,難以溝通,我行我素,可是他們最懂愛。這點就足以讓我們一輩子都心甘情願敞開雙手,擁他們入懷瞭!
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