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

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總擔心自己想得不夠多,愛得不夠深?
其實一切都是因為,那是「我的」孩子啊。


你被「理想父母」的形象綁架瞭嗎!?
放棄完美,纔能真正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

  孩子從我們而來,卻不屬於我們。
  父母的目標,不是當完美的父母,也不是讓孩子成為理想的孩子。
  不理想,纔是真實。在孩子最真實的日常樣貌中,藏著教養的契機。

  當孩子把你口中的「道理」當耳邊風←→信任是需要培養的
  當孩子對你的「日常關懷」毫無感覺←→多少愛纔「夠用」?
  當孩子每天都有事要「申訴」←→你眼中的小事不是小事
  當孩子跟你說「這不公平」←→公平不是一種絕對
  是給孩子自由?還是限製?←→彆被一時的「假自由」迷惑
  當孩子被批評不禮貌←→是禮貌,還是權力關係?
  當孩子對事情的看法與你不同←→保有孩子自己詮釋世界的權利

  生活就是一連串選擇的結果總閤,也是無法走迴頭路的旅程,身為孩子的人生旅伴,我們該如何讓孩子越走越開心、越走越獨立?

  身為親子思辨專傢的羅怡君,在這本書裏,以冷靜不失溫柔的視角,直探親子關係的本質,並對大人拋齣驚人的建言:彆急著給予,沒有人是理想的父母,夠好就好。陪伴孩子,纔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陪孩子學習選擇,孩子最終就能做齣屬於自己的選擇。

名人推薦

  ◎王政忠(南投縣爽文國中老師、作傢)撰推薦序。
  ◎徐玫怡(暢銷圖文作傢)、彭菊仙(暢銷親子教養書作傢)、羅文嘉(水牛書店社長/作傢)、蘇明進(老ㄙㄨ老師),感動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怡君


  曾任職於奧美公關、三立電視及美商3M颱灣子公司,扮演行銷公關、媒體企劃與企業溝通之角色;三年前離開職場,專心享受親職生活並從事寫作、演講活動。

  喜歡說話,勝於寫字;喜歡冒險,多過安定。

  比孩子還喜歡問「為什麼」,尤其針對那些被社會、被學校、被大傢習慣禁止的事;比以往更關心社會時事,認為隻有「共好」,孩子纔能真正地幸福快樂。
  期待所有的大人因為孩子無私的愛,也有勇氣改變生活,讓自己越變越好。

  著有《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

  【FB粉絲團】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www.facebook.com/KayandAmber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羅怡君: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list/Kaylo
  【未來Family數位專欄】羅怡君:gfamily.cwgv.com.tw/monograph_author/index/9177
  【Udn鳴人堂】opinion.udn.com/opinion/search/wacow

內頁繪圖

妹妹

  (公立國小三年級學生)
 

圖書目錄

【推薦序】請走在孩子身邊  王政忠    009
【自序】愛平凡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責任  013

第一章 建立獨一無二的價值觀──我要成為什麼樣的母親
孩子,你可以既獨立又依賴    024
我們是彆人眼中美好的風景嗎?    031
彆為瞭「想要」,而忽略「必要」    039
人生很寬闊,不急著「專精」    044
彆輕易定義孩子    052
世上沒有一個是理想的孩子    059
保留孩子詮釋世界的權利,就是對世界最大的溫柔    065
因為是你,孩子纔放心脆弱    073

第二章 每個決定都關乎如何選擇
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的「選擇設計師」    080
讓孩子決定交什麼朋友    089
感興趣的,未必就是天賦    095
是協助孩子,還是藉機控製    100
觀看事情的角度,是可以選擇的    105
有些事,其實父母彆無選擇    113
讓孩子作決定就是自由嗎?    122

第三章 開啓對話的鑰匙──尊重與同理
藉由重要的小事,展現真正的尊重    130
跟孩子說真話的溝通藝術    135
為何你的孩子「不講道理」    142
「用說的都不聽」的背後真相    147
守規矩反而會吃虧,怎麼辦?    153
什麼是真正的禮貌?    158
用禮貌傳遞正麵訊息    164

第四章 環境給我們的教養挑戰
反悔,可以嗎?    172
說一套做一套的生活教育    178
有比較纔有進步嗎?    184
從輸贏中,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191
媽!我覺得不公平    197
孩子,你不必那麼完美    202
用Line溝通的後遺癥    209

第五章 永無止盡的學習之路
不同的孩子,就有不同的成功標準    216
是學習?還是「集點活動」?    222
彆急著給,當「夠好的媽」就已足夠    228
我隻能跟妳一起傷心    233
誰說一定要笑?哭也很有力量    239
轉換身分,讓孩子學習接受批評    244
彆讓「有用」毀瞭閱讀的樂趣    252
她隻是不知道她辦得到    261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請走在孩子身邊
◎王政忠(南投縣爽文國中老師、作傢)


  怡君媽媽是個知名的部落客及專欄作傢,許多人以為怡君很會說道理,就我看來,她更擅長說故事。因為很多道理她還沒說,聽完她描繪的生動有意思的故事後,你就懂瞭。這是一個很棒的方式,根據我在國中教學現場二十年的經驗,我敢保證,如果不是這種方式,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在你的故事(很八股的那種)還沒說完時,就翻白眼拿齣手機在滑瞭。

  這本書大概就是這種方式寫成的──用有意思的故事說天下的父母其實都懂,但未必能真心接納的道理。尤其是:減法的道理。

  比如說:減去「視角遺傳」吧!

  彆再習慣性地以自己的視覺角度去評斷孩子與你肯定不會完全相同的視覺角度。我經常在傢長或教師場次的演講中做一個實驗,我會拿齣一張兩麵圖樣或顔色不同的紙,一麵朝我,一麵朝聽眾(甚至就請他坐著迴答我)地問:「你看見什麼?」當聽眾說齣顔色或圖案,我就會疑惑地說齣:「咦?可是我看的不是這樣唉!」他會說:「可是我看的就是這樣啊!」我會堅持:「可是我看的是這樣!」然後聽眾就會說:「那是因為你跟我看的角度和高度不一樣啊!」我就會停頓,然後迴他:「對啊!就是因為這樣啊!你有多少次這樣評斷瞭你的孩子?」

  現實世界或者職場環境,或許角度或高度的不同,會被認定與你的能力與智慧是正相關的,然後你也隻能摸著鼻子為瞭五鬥米摺腰閉嘴。但在孩子的世界──在你與孩子的世界,不同就是不同,沒有什麼高低立判,就隻是不同而已。

  要不你蹲下來跟他同一個高度,走到他身邊去,跟他同一個角度;要不拉把凳子讓他墊著腳跟你同一個高度,然後摟著他跟他同一個角度。或者,輪流交換角度高度。

  你得先聽見,纔會真正看見;看見,纔會真正遇見;遇見瞭,彼此的生命纔有交互作用的可能。

  我說的是:你與你的孩子,生命與生命交互作用的可能。

  當你無法以相同角度與高度,去看待孩子與你的視角勢必不同的必然,那麼你與你的孩子生命中那麼美好的應然,就會失之交臂。

  這是我聽到的第一個道理。

  接著是:減去「立場世襲」吧!

  彆再過度替你的孩子決定或者過濾他該知道或者不該知道的訊息瞭,當然,那種十八禁的不在此限。我總是記得我剛剛接任訓導工作的時候(那是二十年前的事瞭),我是個剛從師範大學畢業的菜鳥實習老師,沒有人教我怎麼成為一個訓導人員,我所有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就來自於我自己是國中生時被管理的經驗,衣服該紮進去要紮進去,頭發該理短要理短等等,然後我就發現我在每天的追趕跑跳碰中纍得半死,而我的學生就跟當年鬼靈精怪的我一樣,以捉弄我、跑給我追、躲給我找為樂。直到有一天,我氣喘籲籲地逮住一個學生,因為她的製服下擺又露齣來,她看著我,然後問我:「老師,你不纍嗎?」

  我是很纍。更纍的是:我這樣纍的意義究竟何在?我的學生因為我的纍(或淚)又獲得什麼好處?

  於是我換個角度想:當年我最不喜歡我的老師的思維模式及外顯行為有哪些?比較起來,我更不喜歡的是他的思維還是行為?

  然後我再換個角度想:當年的我,有沒有想過我的老師如果能懂我什麼就好瞭?或者願意試著懂我就好瞭!

  那之後,我試著讓自己接近後麵的那個老師。

  更之後,我發現,我漸漸成為學生願意接近的那個老師,而且,越來越多。

  父母,何嘗不是如此?

  這個世界並不是無菌室,不是喝多瞭比菲多或者吃瞭龍根菌,你的孩子就會在你的羽翼下長成像大樹一樣高;你也曾經教過你的孩子騎腳踏車,當孩子學會瞭,你就會放手,但如果你一直不放手,你不會知道孩子學會瞭沒有;成為扶翼的風,讓孩子試著鼓動翅膀,彆成為溫室植栽的那個盆,讓孩子在直徑十二公分的圓框裏,以為自己就是全世界。

  彆走在我前麵,我不一定跟隨;彆走在我後麵,我不一定帶領;請走在我身邊,成為我的夥伴。

  僅以卡謬的話,註解怡君老師教會我的第二個減法道理。

  第三個是……喔,不該視角遺傳或者立場世襲,你要不要自己來看看?

自序

愛平凡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責任


  暫時

  我隻是你暫時的天使  無法變為你的神
  我隻是暫時擋住風雨  而非能使喚什麼
  我隻是暫時充當嚮導  事實上路並不清楚

  雖然我有時忘記這些都是暫時

  妳暫時是個孩子
  讓我暫時變成母親
  也許妳暫時不會知道
  或許是我假裝妳不知道

  鍾聲不在午夜十二點  在什麼時候呢?

  等你知道一切都是暫時的那刻
  纔能瞭解暫時的永恆之意
  關於人生
  我隻能這樣暫時迴答妳

  孩子長越大,母親這個角色我當得越謙虛。

  還沒成為母親的我,一直認為「教齣優秀的好孩子」是教養的目的、是評鑑母親角色的重要項目,也是替孩子成年前應該做好的基礎準備。然而過去幾年下來纍積的生活試驗,我發現自己的轉變能力未必切換得比孩子快,調整彈性也不像孩子般柔軟強韌;我甚至做不到跟孩子一樣無條件付齣不問收獲……

過去的成功經驗早已不適用於未來社會,資訊平颱的建立打破各種能力的界綫,如果我們無法「教給」孩子什麼,那麼老天到底賦予父母什麼重要意義?

  有個寓言故事是這樣的:一位富翁到一個小島上度假,在海邊散步時迎麵走來一位漁夫,手裏拿根釣竿和幾條魚,心情看起來非常愉快。富翁跟他聊瞭起來,他開心地說:「今天真是好運氣,一下釣到好多條魚,不但晚上可以加菜,還能賣掉賺點錢呢。」

  富翁說:「既然這樣,為什麼你不租條小船,每天多釣點魚,賣更多錢呢?」

  「然後呢?」漁夫問。

  「然後存錢買艘自己的船,齣海撈更多魚,賣更多錢啊。」

  「有這麼多錢之後要做什麼呢?」漁夫有點納悶。

  「就可以買座小島悠閑地度假啊。」富翁得意地說。

  「可是我現在每天就已經在悠閑度假瞭呀!」

  這個故事不斷在我心中發酵,當初希望孩子優秀成功,那個定義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彆人呢?希望孩子追求幸福快樂,會不會也和富翁一樣繞瞭這麼一圈,但其實孩子從小就已經擁有瞭呢?

  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我們也認為每個孩子都是老天獨一無二的傑作,那麼孩子來到這世上時,本身就已經帶著「答案」。我們麵對一張空白的考捲會去作答,但是麵對答案捲時,沒人會想「修改」答案,而是去瞭解學習「為什麼」是這個答案。同樣迴到教養上,我們做父母的自學功課,就是盡力維持答案原貌,並積極地協助孩子瞭解為什麼,並學會覺察自己的特質和使用方法。

  為瞭弄懂這張「答案捲」,我成為一位名符其實的「傢長自學生」:積極蒐集各方資訊、接觸各類教育思想,打破以往學習框架,開始翻閱以往從未涉獵的書籍……沒想到原本為瞭尋找解方的思辨之旅,也意外地成為認識自我的神奇旅程──不隻孩子獨一無二而已,當初那份屬於我的「獨一無二」又是什麼呢?

  我帶著不同的思維和孩子一邊生活一邊思考、一起爭辯一起討論、一會兒興奮一會兒挫摺……我在每天無數個選擇中掙紮進退,也在很多嘗試裏拿捏細節,許多夜裏我輾轉難眠、自問自答,試煉自己是否誠實麵對各種情緒,而不被好聽的藉口理由濛騙過關,時時提醒自己韆萬彆以愛為名,作瞭自私的決定。

  或許孩子也感受到些什麼。有天我無意聽見她告訴同學很喜歡當我的女兒,我纔知道原來這就是我尋覓的答案:孩子無條件地愛著平凡但獨一無二的父母,而我們隻要也做到這點就可以瞭。

  接下來的日子,任務逐漸變得清晰,我的自學方嚮也開始調整:拋開自己已有的框架和限製,專心地無條件地愛我的平凡孩子。

  無條件的愛並不容易做到,這本書裏記錄著許多的自我覺察和挑戰。很多時候我們搖擺不定,是因為想得不夠誠實清楚,然而一旦豁然開朗,就能找到屬於自己和孩子的專屬北極星,我們不再擔心路途過程如何地麯摺遙遠,因為那都是我們攜手並進的旅程風景。
 

圖書試讀

孩子,你可以既獨立又依賴
 
孩子莫名其妙鬧彆扭
 
最近妹妹有些怪裏怪氣。
 
明明可以自己在房間裏睡覺,最近半夜又偷溜迴我床上;前陣子喜歡自己躲起來看書,頂多不讓我知道書名,但現在隻要我一齣現在她視綫裏,立刻就把書闔上放旁邊;不論開口跟她聊些什麼,都故意說反話,非要搞得母女倆鬧彆扭纔善罷甘休。
 
一嚮自律體貼的她到底是哪根筋不對瞭?學校裏沒特彆的事情發生,傢庭生活也很平靜,這看起來越來越獨立的孩子,到底心裏起瞭什麼變化呢?然而這事兒急也沒用,孩子可能醞釀什麼想法還不願溝通,或是沒準備好麵對情緒,我隻好暫時按兵不動,心裏天真想著說不定過陣子也就沒事。
 
一兩個禮拜之後情況不見好轉,但有些蛛絲馬跡漸漸浮現齣來:
 
「媽,我要去洗澡瞭。」妹妹喊我。
 
「喔,好啊,快去洗洗齣來吃水果。」正在迴一封電子郵件,我頭也沒抬。
 
過瞭幾分鍾按下送齣鍵,冷不防地瞄見她站在我的眼角餘光裏。
 
「妳怎麼還在這裏?到底要乾嘛啦?」
 
「妳可以進來陪我嗎?我可以自己洗,但我想要妳在外麵跟我聊天。」妹妹邊說邊看著我。
 
我將差點脫口而齣的拒絕吞下肚,就在一兩秒間轉瞭個念頭,妹妹自從會自己洗澡後很少開口「邀請」,不妨聽聽她想說什麼,以免總是「敵暗我明」。奇怪的是,明知道我在門外頭守著,妹妹卻意興闌珊地沒開幾次口,一場澡十分鍾洗完,走齣來時我想替她擦擦身體,也是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
 
迴溯情緒的源頭
 
「到底怎麼啦?最近妳跟以前很不一樣瞭,有什麼事是我可以知道的嗎?還是我的小女孩長大瞭,不願意什麼事都跟媽媽說瞭嗎?」我故作輕鬆、瀟灑地開口,天知道我心裏根本不是這樣。
 
「纔不是哩,妳每次都亂猜!」妹妹突然大聲反駁,我真覺得莫名其妙,那不然到底是怎麼樣嘛!
 
我保持沉默,一邊努力壓抑著怒氣,一邊迴想方纔那些話到底齣瞭什麼問題:是「不一樣」?還是「長大瞭」?還是我假設她不想跟我說的想法惹她委屈?突然之間,腦袋裏浮現前些日子的種種跡象,我好像知道「那種感覺瞭」!
 
等妹妹穿完衣服,我一把大大地抱住她,故意靠著她的頭不看她的眼睛,兩個人先這樣搖啊搖,然後我在耳邊告訴她:
 
「啊,媽媽猜猜看妳在想什麼,猜對的話就拍我的背兩下,猜錯的話拍一下,我們玩這個遊戲好不好?」妹妹點點頭,沒有拒絕。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