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領航家正傳

歷史領航家正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拜紀傳體發達之所賜,數千年來許多精采的人物相繼躍然於史冊上。他們或開風氣之先河、或留後代之遺澤、或閃耀生命之熾芒、或埋首千古之事業……。孔子行誼垂訓百世、孔明妙計膾炙至今,即使像《說文解字》的許慎、《通典》作者的杜佑,透過他們的著作,我們都能清楚感應到一顆睿智深思、認真渴求的心靈在躍動著,更不用說是曹操那一世奸雄的形象、秋瑾愁煞人的悲傷,以及惠能本來無一物的豪情了。也許要用顧愷之的畫筆才描繪得出武則天一代女皇的威勢、鄭和站在艦首遠眺汪洋的眉宇、華佗把脈問診的專注,和周敦頤那謙沖不染的道貌。所幸司馬遷用他的文采,替我們留下了劉邦發跡的故事、白圭發財的傳奇。而同屬於太史公那個時代的張騫,雖然沒有向東打通前往福爾摩莎的水路,但最後鄭成功、劉銘傳還是相繼渡海來臺了……
  
  在這群賢畢至的二十篇介紹文字中,每人每事,都沿著歷史的軸線站立在他們所屬的時間座標上,讓歷史這條長河璀燦閃爍,直與天上銀河輝映,讓我輩足以遊目騁懷、暢敘幽情,與這些奇人結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季香


  學歷: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
  現職: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施忠賢

  學歷: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
  現職: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陳文豪

  學歷: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
  現職: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陸冠州

  學歷: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
  現職: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鄭國瑞

  學歷: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
  現職: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圖書目錄

歷史的航程/施忠賢
引領先秦子學之先河──孔子:《史記.孔子世家》/王季香
中國治生之祖──白圭:《史記‧貨殖列傳》/陸冠州
中國兵學鼻祖──孫武:《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施忠賢
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劉邦:《史記‧高祖本紀》/陳文豪
開創紀傳體之史家──司馬遷:《漢書‧司馬遷傳》/鄭國瑞
第一位推動中國與西方貿易的探險家──張騫:《漢書‧張騫傳》/陳文豪
中國第一部字典的作者──許慎:《後漢書‧許慎傳》/陳文豪
世界醫史上第一位使用麻醉藥的醫生──華佗:《後漢書‧華佗傳》/施忠賢
一世之奸雄──曹操:《魏書》/施忠賢
擘劃三國鼎立的政治家──諸葛亮:《三國志‧諸葛亮傳》/施忠賢
書聖──王羲之:《晉書‧王羲之傳》/鄭國瑞
一代畫聖──顧愷之:《晉書‧文苑傳》/鄭國瑞
開創典志體之史家──杜佑:《舊唐書‧杜佑傳》/陸冠州
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王季香
開創禪宗中國化的傳奇人物──六祖惠能:《六祖壇經》/施忠賢
宋代理學的開山人物──周敦頤:《宋史‧周敦頤傳》/陸冠州
中國第一位環遊世界的航海家──鄭和:《明史‧鄭和傳》/陸冠州
開臺聖王──鄭成功:《清史稿‧鄭成功傳》/鄭國瑞
臺灣現代化的推手──劉銘傳:《臺灣通史‧劉銘傳傳》/陳文豪

圖書序言

中國兵學鼻祖--孫武
 
【導讀】
 
本文有兩個孫子,一是孫武,一是孫臏,司馬遷對兩者的筆法一簡一詳,且使用一虛一實的手法,共同演繹了兵法的兩個層面。
   
傳文中對於孫武只側重單一片段的描寫,是畫龍點睛的筆法,藉由一個事件便勾勒出孫武「兵法」的輪廓。由於傳文中並未介紹孫武詳細的生平事蹟,以致於原為傳主的孫武(「孫子」)變得抽象,反倒是「兵法」成了真正的主角,傳主被虛位化了。
   
而孫武為吳王演示的兵法,也別有趣味,究其實,它連紙上談兵也夠不上,只是預示了兵法的一個「可能性」。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這一段演示出現了幾個對比。首先,兵法,有兵才講到用兵之法,但故事中無兵。用非兵之人而行兵法,對比一。戰爭突顯雄性陽剛,故事中卻擺出一群胭脂綺羅,以婦人而行男人之事,對比二。皇宮是宴樂之所,吳王也抱持愛色之心,但孫武卻硬將皇宮變為戰場,將紅顏當成死士,焚琴煮鶴,大煞風景,對比三。
   
但正因這樣的對比,這才讓兵法的可能性無限擴大了。如果兵法可以讓非戰鬥力變成最佳戰力、讓女人變成軍人(男人)、讓旖旎(繞指柔)變成肅殺(百鍊剛),那兵法簡直是點石成金的奇蹟了。孫武的這次演示的確可圈可點,從不可能之中反顯出兵法的無所不能,被譽為兵法始祖孫臏的故事則頗多事蹟情節,與孫武相比,是詳敘的筆法。孫臏的生命裏不只孫臏,更創造了一個「敵人」的角色──龎涓。因為有了敵人,所以故事裡發生的是實實在在的戰爭,從一開始龎涓的設計陷害,到最後孫臏終於致龎涓於死地,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規則赤裸裸地呈現。所以我們才說孫武只是一種演示,一種虛擬的演習。
   
作為一個刑餘之人,孫臏展示了「武」的至高心法:真正的屈人之兵不在於武力,而在於「法」,也就是胸中謀略。從他以下駟對上駟、以圍魏來救趙、以減竈來欺敵,每一次爭戰,他都不具優勢的武力,而一再以方法策略取勝。從這裏我們又得到這兩人之所以合傳的另一線索,原來孫臏便是孫武,其「臏」成其至「武」。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