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之歌(增訂版)

廚房之歌(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做得一手好菜,無論在哪一種日子中都會帶來真正的愉快,
  所以,我總是悠然地在廚房裡輕哼快樂曲調。
  那些生活中的歌,是「手」與「心」的合聲;
  是母親與我、我與女兒家事傳承的重唱。
 
  這幾年,透過多本暢銷書籍、演講、媒體專訪,蔡穎卿的教養理念逐漸為大眾知曉,她也成為許多身處沉重競爭壓力的父母請益的對象。然而她始終堅信,教育是一天天積累而成的力量與影響,她不是「教養專家」,也無法歸納出明確的方法,但她願意再次分享那從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力量。
  
  廚事,是蔡穎卿從小的迷戀。和母親一起在廚房工作,聆聽母親的殷殷叮嚀,是她領受教誨最多的時候;而這些幸福的叮嚀,在蔡穎卿建立自己的家庭,走入廚房之後,也以她自己的嗓音,喃喃低吟在與女兒們的生活之間。所以這本《廚房之歌》,是蔡穎卿與母親、與女兒家事傳承的重唱。書中,蔡穎卿以一道道自成一派的料理,與許多圍繞著料理的小故事,編織出她所珍愛的生活面貌,也傳達出她所信仰的家庭愛。
  
  細細品味,自能從中看出「方法」,得到「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蔡穎卿


  1961年生於台東縣成功鎮,成大中文系畢業。目前專事於生活工作的教學與分享,期待能透過書籍、專欄、部落格及習作,與大家共創安靜、穩定的生活,並從中探尋工作與生命成長的美好連結。另著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我的工作是母親》、《漫步生活--我的女權領悟》、《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與洪蘭合著)等書。

圖書目錄

序 藏在鍋底的功課 鄧美玲 
自序 愛的合聲
增訂版序   

1.廚房之歌 
2.奶奶的大餐盤 
3.壽司與我

食譜:壽司捲  食譜:蒜頭蒸魚
4.果園裡的家宴  食譜:香橙雞翼  食譜:奇異果牛小排
5.異國的「家鄉廚房」

食譜:海鮮珠寶盒 
食譜:紅白蘿蔔豬小排
6.旭蟹  食譜:蕃茄牛肉杯
7.飛來的種子會開花——我與食譜  食譜:蚵醋 
8. 我的餐具  食譜:生鮭親子丼
9.生病了更要好好吃飯  食譜:鹹魚蒸鮮魚  食譜:蒟蒻甘露煮  食譜:蜂蜜山藥 
10.五月粽
11.帝國飯店與我  12.從吃飯到開餐廳
 
食譜:蘿蔔魚 
13走過「味自慢」  食譜:中捲奶油飯  食譜:雞絲沙拉 
14. 餐桌的故事
15.料理的感性與理性 食譜:鰻魚蛋豆腐 
16.廚房裡的耶誕味  食譜:松露巧克力樹
17.市場見聞錄  食譜:紫蘇飯糰 
18.東方飯店  食譜:泰式炒牛肉  食譜:香茅貽貝 
19.香甜酸辣話「宋丹」 食譜:宋丹

食譜:葡萄柚鮮蝦杯 
20.記一場兒童餐會  食譜:南瓜卡布湯  食譜:迷迭香大餅 
21.胡椒米  食譜:迷迭香蜂蜜雞 
22.說牛舌  食譜:洋蔥牛舌湯  食譜:翠玉苦瓜牛小排 
23.義大利美食Polenta
 
食譜:羊排玉米餅 
24.超級侍者  食譜:茄子細麵 
25.韓國泡菜的故事  食譜:泡菜炒苦瓜  食譜:韓式可麗餅 
26.台東龍蝦  食譜:泰式咖哩龍蝦  食譜:鮮蝦雜炊 
27.洗碗樂
28.寶寶蛤蜊粥  食譜:寶寶蛤蜊粥  食譜:豆腐漢堡 
29.馬鈴薯,愛跳舞 
30.孩子與食物  食譜:炸乳酪餛飩 
31.永遠開張的親子廚房  食譜:鮭魚蓮子飯  食譜:蝦如何
32. 在廚房裡輕哼的食物歲時歌


後記  食譜:納豆烤年糕 
增訂版後記

圖書序言

五月粽
 
五月底,工作室上完「廚房之歌」課後,有位學員問我可不可以教他們包粽子,她特別提到,不知道該準備哪些材料,所需的材料又該做哪些前置處理才對。我看著其他人也有同感,對我來說都像小妹妹或女兒一樣的困惑臉龐,想起這幾年來,學員們雖總宣稱他們的年齡並沒有比我小很多,但如果以平均年齡差一輪來看,真正的差別也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與支持或認同這改變背後大幅扭轉的價值觀。
 
我曾不只一次告訴學員們說,家事這件事真奇怪,你得一直做到其中的工法與工序都變成身體的記憶才能停止日常的練習;就像游泳、騎腳踏車、開車或打球,還沒有心領神會到得心應手之前,絕不能停。可喜的是,只要肯練習到足以掌握,也許一生也不會忘記了!
 
在四、五十年前,遇年節而外買食品應節的,是家境小康但自己不會做,又沒有幫傭可以代勞,只好以買代做。離現在更近一點的二、三十年前,外賣鎖定的消費群已更為廣眾了。不會做的仍是一大部份,沒有時間做、不想做,與相信自己做的沒有商家做的來得美味的,也足佔其半。這些改變使生活中飲食製作的技藝傳承越來越難得,日常生活的參與變成體驗。而包粽子又是應節食品中相較更難的一項,於是更集中到商業的供應路線去。
 
以食物應景,原本有季節、地理與社會人文的幾個要素在其中,但商業製作取代家製之後,許多食物失去合時應節的意義,只剩下某些重視自家風味的家庭,珍惜不厭麻煩也可以是一種愛的價值。
 
我母親是旗山人,旗山有月桃,所以我們從小就喜歡吃、也學母親做月桃葉白米粽。米浸泡過後瀝乾只調上一點點的鹽,鹹味要淡到不引起任何注意,只不讓米與餡的味道有太大的反差,口舌和緩。母親承襲外公外婆的飲食習慣,喜好由烹飪而產生的香味,許多人以為這是以油爆炒而來的香,但以更科學的角度來說,留得住的香味,多半是在適當溫度之下轉化而成,因此,我們家的餡是靠滷與慢炒來的。滷的是豬的三層肉,同炒的則有紅蔥頭、蝦米與乾魷魚。餡中還有從生鹹蛋中去蛋清取出的蛋黃。不用現成的蛋黃,不只怕用到再製品,也怕蛋黃因此質地乾燥,而且吸收了庫存冰箱的各種雜味。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