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教育的未來:政策與實踐

師資教育的未來:政策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師資教育
  • 教師發展
  • 教育政策
  • 教育改革
  • 未來教育
  • 教師培訓
  • 教育實踐
  • 教育創新
  • 高等教育
  • 教育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從事師資教育研究的力作,探討內容涉及標準本位師資教育、教育實習政策執行、實習輔導教師培育、師資培育機構評鑑、專業發展學校標準建構、大學與中小學夥伴關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等重要議題,提供瞭重建師資教育的思路。本書的觀點,不僅有助於決策者製定革新的師資教育政策,而且對於大學及中小學參與師資教育亦具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孫誌麟

  現職:
  國立颱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係教授

  教學經曆:
  國立颱北教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淡江大學專、兼任助理教授 、
  國立東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颱北縣秀朗國小、颱北市木柵國小教師

  行政經曆:
  國立颱北師範學院教育實習組組長、教育部高教司科員、編輯、專員、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科員、颱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人力規劃課課員 

  學術專長:
  教育政策與評鑑、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績效與教育公平、學校經營與管理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護的圖書簡介,與您提供的書名《師資教育的未來:政策與實踐》毫無關聯。 --- 深藍的呼喚:全球海洋生態係統的演變、危機與可持續管理 圖書簡介 【引言:蔚藍星球的脈搏】 地球,這顆“藍色星球”,其生命的搖籃和最大的生態係統——海洋,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挑戰。本書不僅僅是對海洋科學知識的匯編,更是一部深入探索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生態係統動態變化及其在人類社會與經濟活動中所扮演關鍵角色的綜閤性著作。從冰冷的極地深海熱泉到陽光普照的熱帶珊瑚礁,從廣闊的遠洋水域到受汙染的近岸河口,我們試圖描繪齣一幅宏大而精微的海洋生態圖景,並著重探討如何在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和人類壓力下,實現有效的生態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 【第一部分: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宏偉版圖】 本書的開篇將引導讀者進入海洋生命形態的奇妙世界。我們將係統梳理海洋生物從微生物到巨型哺乳動物的分類學特徵、生態位和地理分布。 一、微觀世界的基石:浮遊生物生態學 深入分析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在全球碳循環和食物網中的基礎作用。探討特定區域(如北大西洋的“海洋沙漠”)的初級生産力限製因素,以及微塑料對浮遊生物生理功能的影響機製。詳細介紹矽藻、甲藻等關鍵浮遊生物類群的形態適應性,以及它們對海洋酸化的敏感性。 二、生態係統的工程師:棲息地的構建與維護 重點剖析幾種至關重要的海洋棲息地類型及其生物多樣性熱點。珊瑚礁,作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其物種密度和共生關係將被細緻考察,尤其是對白化事件的生態響應機製。紅樹林和海草床,作為重要的碳匯和海岸保護屏障,其在營養物質過濾和幼魚庇護方麵的功能將得到強調。對於深海生態係統,如冷泉和熱液噴口群落,我們將探討極端環境下的生命適應策略和獨特的生物化學過程。 三、大型生物的遷徙與連通性 聚焦海洋哺乳動物、大型魚類和海龜的全球遷徙路綫。通過衛星追蹤和聲學生物學數據,展示不同物種如何利用洋流和溫度梯度進行繁殖和覓食。討論種群遺傳學在界定海洋保護區範圍和識彆關鍵生物走廊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驅動變化的壓力:人類世的海洋】 本部分將聚焦於當前對海洋生態係統構成最大威脅的人為驅動力,並輔以詳實的案例研究來量化這些影響的嚴重性。 一、氣候變化與海洋物理化學的重塑 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是多維度的。我們將詳細分析海洋變暖如何導緻物種地理分布的北移或深潛(“熱力學逃逸”),以及對生物繁殖周期的乾擾。重點闡述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 OA)對鈣化生物(如翼足類、蛤類和珊瑚蟲)骨骼形成的影響,並利用化學模型預測未來幾十年關鍵生態係統的pH值變化情景。 二、過度捕撈與食物網的底層邏輯破壞 超越單純的漁獲量統計,本書將深入探討捕撈強度、捕撈方式(如底拖網)對非目標物種(兼捕)的生態後果,以及對目標種群年齡結構和遺傳多樣性的影響。引入“漁業驅動的生態係統模型”(Fisheries Ecosystem Models, FEMs),模擬移除頂級掠食者後,整個食物網自下而上的連鎖反應(Trophic Cascades)。 三、汙染的無形之手:化學與塑料危機 詳細考察不同類型的海洋汙染物。化學汙染物部分涵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和新興汙染物如藥物殘留物的生物富集路徑。塑料汙染部分,除瞭關注宏觀塑料的纏繞危害外,更側重於微塑料和納米塑料在食物鏈中的吸收、轉運及對水生生物生理機能(如免疫和內分泌係統)的潛在毒理學效應。 【第三部分:邁嚮韌性的未來:保護、治理與創新實踐】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和前沿的保護策略,旨在建立一個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海洋未來。 一、基於生態係統的管理(EBM)與保護地網絡 係統評估海洋保護區(MPAs)的有效性,強調其在“保護有效性”(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和“網絡連通性”方麵的設計原則。介紹如何將生態係統過程(如營養物質流動、物種連接性)納入MPA的設計藍圖,而非僅僅基於行政邊界。探討“禁漁區”(No-Take Zones)在恢復生物量和遺傳多樣性方麵的實證效果。 二、氣候適應性保護:藍碳與生態修復 深入探討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藍碳”生態係統(紅樹林、鹽沼、海草床)在固碳方麵的卓越能力將被詳細分析其生態經濟價值。同時,對珊瑚礁的“輔助適應性管理”(Assisted Evolution)和人工礁石建設等前沿生態修復技術進行批判性評估,權衡其生態風險與潛在效益。 三、全球治理與跨界閤作的挑戰 分析《生物多樣性公約》和聯閤國《海洋法公約》框架下,高水平海域(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ABNJ)的治理睏境。探討如何通過國際閤作機製,加強對深海采礦、深海生物遺傳資源(BBNJ)的監管,並促進科學數據共享與透明度,以應對海洋資源管理的全球性挑戰。 【結語:重塑人類與海洋的關係】 本書最後總結道,保護海洋不僅是環境議題,更是人類福祉、糧食安全和氣候穩定的核心議題。它呼籲科學傢、政策製定者、産業界和公眾建立起一種全新的、基於敬畏和科學認知的夥伴關係,共同守護這片廣闊而脆弱的蔚藍傢園。 --- 目標讀者: 海洋生物學傢、生態保護專傢、環境政策製定者、海洋資源管理人員,以及所有對全球生態危機和可持續發展議題感興趣的專業人士與公眾。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緒論  聚焦師資教育政策與實踐的研究  1
壹、師資教育政策研究的開啓  2
貳、師資教育政策研究版圖  3
參、師資教育政策研究的概念模式  6
肆、本書的結構  7

第一章  標準本位師資教育政策的探討  11
壹、前言  12
貳、標準本位教師教育的形成背景  14
參、標準本位教師教育的意涵與特徵  16
肆、標準本位與能力本位師資教育的差異  18
伍、標準本位師資教育政策在颱灣的實踐  22
陸、標準本位師資教育政策的省思  34
柒、結語  37

第二章  師資培育機構評鑑製度的省思  39
壹、前言  40
貳、美國視野:以NCATE師資培育機構認可製度為例  41
參、颱灣經驗:解讀師資培育機構評鑑製度  54
肆、問題分析與因應對策  62
伍、結語  70

第三章  教育實習政策執行力的檢視  71
壹、前言  72
貳、教育政策執行力  74
參、教育實習政策  78
肆、教育實習政策執行力的評估  83
伍、結語  88

第四章  實習輔導教師培育方案的設計  89
壹、前言  90
貳、實習輔導教師培育的政策背景  92
參、實習輔導教師的職責與角色  93
肆、實習輔導教師培育的概念模式  96
伍、進一步思索的實習輔導教師培育議題  111
陸、結語  116

第五章  專業發展學校標準的建構  117
壹、前言  118
貳、專業發展學校的起源  119
參、專業發展學校的目的與特性  121
肆、專業發展學校的標準  123
伍、專業發展學校標準建構  127
陸、結語  136

第六章  大學與中小學夥伴關係的發展  137
壹、前言  138
貳、大學與中小學夥伴關係的源起  139
參、大學與中小學夥伴關係的概念  142
肆、大學與中小學夥伴關係的類型  145
伍、大學與中小學夥伴關係的曆程  153
陸、大學與中小學夥伴關係的效益  156
柒、大學與中小學夥伴關係的問題  160
捌、結語  165

第七章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實踐  167
壹、前言  168
貳、專業學習社群的源起  169
參、專業學習社群的意義  170
肆、專業學習社群的特徵  175
伍、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  179
陸、專業學習社群的動態發展  182
柒、結語  186

第八章  師資教育政策與實踐的展望  189
壹、前言  190
貳、確立標準本位師資教育政策  191
參、健全師資培育機構評鑑製度  196
肆、提高教育實習政策執行績效  200
伍、實施實習輔導教師培育方案  203
陸、善用專業發展學校評估標準  207
柒、發展大學與中小學夥伴關係  209
捌、促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  214
玖、結語  218
參考文獻  219
壹、中文部分  220
貳、英文部分  228
附錄  237
附錄一  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  238
附錄二  大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作業要點  257
附錄三  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教育實習作業原則  259
附錄四  99年度中小學教師辦理專業學習社群注意事項  264

圖書序言

  自1979年的《師範教育法》到1994年的《師資培育法》,曆經瞭15年,而《師資培育法》公佈實施迄今,亦有15年的時間;同樣的15年,卻有著不一樣的結果與意義。前一個15年,師資培育體製從一元、封閉模式走嚮多元、開放模式,改變瞭大學與中小學,也改變瞭整個教育係統。後一個15年,雖然在相同的製度實踐下,卻也産生許多的問題與睏境,例如:師資人力供需失調、師資素質下降的疑慮等。邁嚮未來,下一個15年,颱灣的師資教育將何去何從?

  師資教育的改革,在世界各個國傢或地區雖然有著不同的理念與政策,但目標均在於提高專業、確保品質、追求卓越,以促進教育的永續發展。颱灣的師資教育已進入一個跨越數量思維、力求專業與優質的新時代,如何進一步建構更為強而有力的政策,展現全麵有效的實踐行動,乃是當前社會發展與教育革新的必然要求。

  教育政策與實踐連結不夠緊密,甚至産生落差或斷裂,形成兩個不同的世界,長期以來一直睏擾著教育界。師資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是以,師資教育研究必須著重政策麵與實踐麵的連結,同步提升教師素質,從而增進學生學習成就。本書聚焦於師資教育的政策與實踐,分析社會變遷下師資教育的實際發展與趨勢,選擇師資培育、機構評鑑、教育實習、專業發展等重要議題,進行政策層次與實踐層次的探究,並討論其未來的展望。

  科學傢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說:「睏難中蘊藏著機會。」颱灣的師資教育雖然處於前所未見的危機中,但在危機中必能找到轉變與發展的機會。《師資教育的未來:政策與實踐》這本書,代錶作者對師資教育的理解與行動,希冀透過更有係統、更整全的研究,能夠為颱灣的師資教育帶來新的希望與未來。

  最後,感謝學富文化事有限公司於雪祥發行人的慨允齣版,謝謝蔡福根總編輯的協助,以及張維修助理的編輯與校對,讓本書能如期齣版,可以與更多人分享。本書提供瞭重建師資教育的思路,不僅可供決策者製定師資教育政策之參考,大學及中小學教育工作者亦可從中獲得啓發。書中如有疏漏,尚請不吝斧正。

孫誌麟   於新店市中央新村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師資教育的未來:政策與實踐》這本書名,我並沒有抱持著太大的期待,畢竟「政策」和「實踐」這樣的組閤,有時候聽起來總是有點官方、有點遙遠。但我翻開瞭幾頁後,發現書中的觀點非常有啟發性,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許多過去被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尤其對書中探討如何讓師資培育更具「前瞻性」的內容感到興趣。我們的孩子未來將麵對的世界,跟我們現在所知的可能截然不同,他們需要具備的技能、思維方式,都跟過去有很大的差異。那麼,我們現在的師資培育,是否已經做好瞭準備?是否能培養齣能夠引導學生適應、創新、甚至創造未來的老師?書中對於「政策」的分析,也讓我看到,原來推動師資教育的改革,背後牽涉到那麼多複雜的層麵,從法規的修訂到資源的分配,都需要周全的考量。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更深入地瞭解,颱灣的師資教育,究竟麵臨著哪些關鍵的挑戰,以及我們又該如何透過更有效、更有智慧的政策與實踐,為我們的下一代,培育齣最適閤的教育者。

评分

這本《師資教育的未來:政策與實踐》,說實話,我一開始真的有點猶豫要不要入手。畢竟「政策」兩個字聽起來就讓人聯想到一堆官方報告和法律條文,可能比較枯燥乏味。但我後來想想,師資培育畢竟是政府大力推動的政策,如果我們這些身處其中的老師不瞭解,又怎麼能跟得上腳步呢?而且,「實踐」這個詞又讓我覺得,也許它會帶來一些新鮮的觀點,不隻是紙上談兵。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提到如何讓師培課程更貼近真實的教學現場?現在的師培,很多時候都讓我覺得像是紙上談兵,學到的東西跟實際教起來還是有落差。還有,對於一些在偏鄉或特殊教育領域的教師,他們需要的專業支持和培訓,是不是也會在書中有詳細的探討?畢竟,不是所有老師都待在都市裡,也不是所有學生都一樣。我很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打開一扇窗,看到更多元的師資需求和培育模式,讓我們知道,即使在不同的環境下,我們都能找到適閤自己的成長路徑。

评分

哇,拿到這本《師資教育的未來:政策與實踐》,我整個眼睛都亮瞭!身為一個在教育現場打滾多年的老師,總是覺得我們國傢的師資培育體係,嗯… 有點老舊,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也跟不上孩子們的需求。書名聽起來就很有份量,讓人期待它能好好地剖析現在的問題,然後提齣一些真正可行、能夠引領我們走嚮更美好未來的方嚮。尤其「政策」與「實踐」這兩個詞,代錶它不隻是空談理論,而是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我很好奇,它會怎麼探討我們現在麵臨的幾個大挑戰,像是少子化對師資需求的影響、數位時代下教師應具備的新技能、教師的專業發展如何更在地化、以及如何吸引更多優秀人纔投入教育行列。畢竟,老師的素質絕對是影響下一代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師資培育能跟上腳步,那我們的孩子纔有希望。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甚至是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我們知道「未來」的師資教育,到底長什麼樣子,而我們又該朝哪個方嚮努力。這本書感覺就像是一盞明燈,希望能照亮颱灣師資教育的迷航。

评分

我最近在看《師資教育的未來:政策與實踐》,這本書真的是讓我對颱灣的教育生態有更深的體悟。身為一位常常在旁觀和學習的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覺得師資培育是整個教育體係中最關鍵的環節。一個國傢教育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培養齣來的老師。書名中的「政策」讓我聯想到政府層麵的規劃與資源投入,而「實踐」則讓我想到如何在課堂中、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將這些政策落實。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論述。現在的教育環境變化太快瞭,老師需要不斷學習新知,更新教學方法。但很多時候,這種學習都是零散的、被動的。我期待這本書能提齣一些係統性的、更具前瞻性的師資專業發展模式,讓老師們能夠持續精進,跟上時代的腳步,並且真正地引導學生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本書或許能提供我們一個重要的參考方嚮,讓我們知道如何為下一代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评分

拿到《師資教育的未來:政策與實踐》這本書,我第一個想法是:終於有東西可以好好聊聊瞭!我們現在的教育現場,很多問題都源於師資培育齣瞭狀況。例如,為什麼很多年輕老師剛進職場就想逃跑?是不是因為我們的師培體係沒有教會他們如何應對真正的挑戰?又或者,為什麼有些老師的教學方法跟不上時代,學生聽瞭都快睡著?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像在幫我們發聲,提齣這些令人睏擾的問題,並試圖找齣解決方案。我特別好奇,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翻轉教室」或是「素養導嚮教學」這些新趨勢,對師資培育提齣瞭什麼樣的要求?現在的學生,需要的不再隻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考,還有協作的精神。這些都需要老師有非常不一樣的教學準備。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策略,告訴我們如何透過政策的調整和實踐的創新,來培養齣真正能引導學生麵對未來挑戰的老師,那真的是太棒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