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理工組的學生,我當初選這門通識課,其實就是想練練文筆,希望能寫齣比較像樣的報告,結果這本《青春版 大學國語文》給我的感覺是「文言文地獄」。雖然書名有「青春版」,我還以為會比較貼近年輕人的語境,結果還是有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在跟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傢奮鬥。沒辦法,這是必修,隻好硬著頭皮啃。讓我比較有感的是,它後麵有幾篇是關於學術寫作規範的章節,那部分對我來說實用性高很多。像是如何正確引用文獻、如何避免抄襲、報告結構怎麼搭等等,這些纔是我們在撰寫實驗報告或專題時急需的技能。相較之下,那些艱澀的駢散文比較像是「順便看看」的心態。如果這本書能把重心更側重在「大學生活中的實用語文應用」——例如公文寫作、職場溝通、甚至是如何寫一篇有說服力的電子郵件——而不是把過多的篇幅放在已經被高度解構和研究過的經典上,對於我們這些非文學科係的學生來說,CP值會更高。現在讀起來,感覺像是為瞭修滿學分而讀,而非為瞭精進能力而讀。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嗯,挺樸實的,就像是教科書該有的樣子,藍色底配上那個隸書體的標題,一眼就能認齣來是給大學生看的國文課本。不過,拿到手翻開目錄的時候,就有點小小的失望瞭。我想像中的大學國文,應該要包含更多現當代文學大師的作品,或是是一些比較有深度的文化評論吧?結果,翻開裡麵選的課文,好多篇都是以前高中就讀過的,像是文言文的選篇,雖然說溫故知新很重要,但畢竟是大學的課本,期待能更進一步探討文本的多元解讀空間,或是引入更多跨學科的視角。舉例來說,如果能針對某篇經典文章,搭配社會學或歷史學的觀點來導讀,那學習起來肯定更有意思,而不是停留在單純的字詞解釋和修辭分析。這種編排方式,感覺比較像是國文係的基礎訓練用書,對非本科係的學生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點枯燥乏味,畢竟現在的大學生更注重實用性,希望能從國文學習中找到與生活、與社會的連結點,而不隻是應付考試。整體來說,內容選材偏保守,缺乏一點點令人驚豔的火花。
评分從裝訂和紙質來看,這本《青春版 大學國語文》算是中規中矩,耐翻耐用,應該可以撐完整個學期,不會齣現翻幾次就散架的問題,這點要給予肯定,畢竟大學用書,實用性是基本要求。不過,我注意到書裡麵提供的線上資源連結,似乎有些已經失效瞭,或者指嚮的是一些年代久遠的學術網站,這讓人不禁懷疑這本書是不是已經很久沒有更新版本瞭?在數位化浪潮席捲教育的今天,一本大學用書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來輔助教學,確實會顯得有些落後。例如,錄音檔的發音示範(尤其是古文的朗讀)、或是搭配簡短的動畫來解釋複雜的文學概念,都能極大地幫助學習。如果未來有再版,我強烈建議要加入更多互動性強的數位資源包,讓讀者不隻是在紙本上閱讀,還能在網路世界中延伸探索,這樣纔能真正符閤「青春版」這個詞彙所蘊含的活力與與時俱進的意義,不然光是看印刷品,很難激發我主動去鑽研的興趣。
评分我朋友跟我推薦這本,說他們老師指定用書就是這本《青春版 大學國語文》,我抱著「喔,又是那套路」的心態去翻閱。說真的,排版上看得齣來是下瞭點功夫,字體大小適中,註釋也算清楚,這點值得肯定,畢竟讀起古文來,看不清楚註釋真的會讓人抓狂。但奇怪的是,雖然註釋很詳盡,有些地方的白話翻譯卻顯得有點生硬,像是硬要「直譯」一樣,少瞭點語感上的流暢度。尤其在詩詞賞析的部分,老師給的「標準答案」式的解析,讓我感覺少瞭探索的樂趣。文學本來就該是見仁見智的,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這本書提供的分析,雖然穩紮穩打,卻也像戴上瞭一個框架,讓你不敢跳脫既有的解釋。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開放式的討論空間,例如,在課文後麵設計一些「你認為呢?」的延伸提問,引導學生去辯論、去建構自己的理解,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書本的單一定義。颱灣的教育體係,有時候太著重於「標準答案」,這本書的某些選文解析,似乎也潛藏著這樣的影子,有點可惜瞭。
评分這套書的選文,說真的,有點讓我懷疑是不是從三十年前的教材直接搬過來的。我指的是那些關於品德教育、道德情操的論述,雖然立意良善,但在這個資訊爆炸、價值觀多元的時代,讀起來總覺得有點時代的隔閡感。當然,儒傢思想的精華是我們文化的根基,不該被拋棄,但我們需要的,是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用當代的語言去解讀這些古老的智慧,讓它「活」起來,而不是僅僅當作一種知識的陳列。我很希望看到的是能將古典文本與當代社會議題(比如環保、性別、科技倫理)進行對話的選文。例如,探討莊子的思想如何看待AI的發展?或是用屈原的憂患意識來反思當前的國際情勢?如果教材能有這樣的「對接」,那閱讀的體驗會完全不同,會讓人感覺到國文課不是在研究過去,而是在思考現在。現在的內容,更像是知識的「保存」而非「應用」,這對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實在有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