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新詩與小說選讀

現代文學:新詩與小說選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欣濼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籍以現代文學中新詩及小說為主,共分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鄉土寫實」,讓學生了解臺灣周遭社會環境與人生發展的深度聯繫。
  第二單元「女性主義」,探討女性細膩的內在。
  第三單元「現代與後現代主義」,導引學生了解現代與後現代主義。
  第四單元「魔幻數位」,藉由科技導入生活,探討生活或生命的改變。
  每單元均有「知性時間」、「寫作引導」、「活動與作業」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欣濼


  學歷: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
  現職: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系副教授

向麗頻

  學歷:東海大學中文所博士
  現職: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系副教授

陳文豪

  學歷: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
  現職: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系助理教授

陸冠州

  學歷: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
  現職: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系助理教授

圖書目錄

編者序

第一單元  鄉土寫實
陳義芝—雨水臺灣
零雨—太平洋
顏敏如—開羅事件
洪醒夫—吾土

第二單元  女性主義
蓉子—我的粧鏡是一隻弓背的貓
顏艾琳—探測一朵蘭花的心意
童真—穿過荒野的女
李昂—永恆的場域

第三單元  現代與後現代主義
羅青—吃西瓜的六種方法
鴻鴻—超級馬利
黃凡—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
林宜澐—惡魚

第四單元  魔幻數位
蘇紹連—獸
蘇紹連—從真紙到電紙的詩旅──我的超文本詩創作
張經宏—出不來的遊戲
張耀升—縫

 

圖書序言

編者序

  需要為研發之母,本書籍的產生是做為本校(文藻外語大學)大一國文教材使用,由應用華語文系四位教師編纂而成。大一國文課程分成「現代文學(一)」已於2017 年出版《文藻──現代散文悅讀與舒寫》兩冊,如今《現代文學:新詩與小說選讀》,在諸位同仁努力下也即將問世。

  識者或問,坊間已有不少新詩和小說選文或讀本,為何還需要自編教材呢?其理由有二,一是基於教學時程的考量,以一學期18週每週2小時課時計,在分量上分成四單元,每單元依主題選列四篇作品(新詩、小說各兩篇),共計16篇作品。其二,服膺本校大一國文學習目標,本科目學習目標有以下四點:1.能辨別新詩與小說文體形式及特點。2.能運用新詩與小說形式特點,提升文學寫作能力。3.具備對現代文學中新詩與小說發展學理性的基本認識。4.透過閱讀新詩與小說作品,能掌握其內涵與生命互感的意義。依此學習目標,建構本書編寫框架。

  新詩和小說看似兩種極端的文類,細忖之實有其共同點,即反映時代意義及受文藝思潮影響的色彩鮮明。因此編輯群經討論後,決定以「鄉土寫實」、「女性主義、「現代與後現代主義」、「魔幻數位」做為本書四大主題。第一單元「鄉土寫實」,讓學生了解臺灣周遭社會環境與人生發展的深度聯繫;第二單元「女性主義」,探討女性細膩的內在及自我定位的演變;第三單元「現代與後現代主義」,導引學生了解現代與後現代主義文藝特色;第四單元「魔幻數位」,藉由科技導入生活,探討生活或生命的改變。每一單元的框架有「教學目標」、「知性時間」、「閱讀文本(含作者介紹)」、「問題與討論」、「寫作引導」、「活動與作業」、「延伸閱讀」、「相關影片」等八大項。

  為了訓練學生思辨及表述能力,每單元均設計了豐富、具開放性的「問題與討論」及「活動與作業」,教師可視上課時程或學生特質,選擇適切的問題與作業,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享、報告或寫作。

  關於本書主題、文本的選擇,即使編者有其主張,然文學世界浩如宇宙燦若繁星,豈是管窺一隅能窮盡?因此不足、不周勢必存在,望識者諒解,如蒙賜教更不勝銘感。又,本書曾獲教育部「106 年度技專校院教學創新先導計畫」經費補助出版,在此致謝。

圖書試讀

第一單元 鄉土寫實
 
教學目標

 
(一)閱讀陳義之〈雨水臺灣〉、零雨〈太平洋〉、顏敏如〈開羅事件〉、洪醒夫〈吾土〉,使學生瞭解鄉土、寫實作品的特點與內容。
 
(二)透過本單元使學生學習從多元視角觀察各地風土人情,並增進對社會環境的關懷與反思。
 
知性時間
 
在討論本單元「鄉土和寫實」選讀作品之前,我們先介紹「鄉土和寫實」主題知識:
 
(一) 「鄉土和文學」是什麼樣的分類概念?
 
文類的定義是個複雜的問題, 「鄉土和寫實」包含哪些作品?是有可以討論的地方。如果以線性歷史的角度來觀察1949年之後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可以說上世紀50、60年代是「現代主義」盛行時期,70年代是「鄉土文學」盛行時期,80年代之後進入「後現代主義」時期。各期文學思潮的流變是對應臺灣內部及外部環境的改變;換言之,臺灣現代文學對應臺灣社會現實的變遷,烙有不同的時代印記。
 
這樣的斷代分析有其理據,有助於我們掌握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但是,我們仍應注意同一時期文學思潮交融、重疊的現象。即以「鄉土文學」而言,70年代之後,臺灣面臨激變的國際局勢,加上內部有政治、經濟諸多因素,文學的視角「回歸鄉土」,重新關注臺灣這塊土地, 「鄉土文學」因是而興。
 
「鄉土文學」,主要是反映社會現實。早期題材常選擇農村的小人物為典型,以批判社會的現實問題,後來又有以漁民、工人為題材的作品。「鄉土文學」既要反映現實,就要求所寫的現實是真實的,因此, 「鄉土主義」與「寫實主義」匯流成為「鄉土寫實主義」。「鄉土」與「寫實」因而併合為「鄉土寫實」──這一具有文類意味的語彙。
 
(二) 「鄉土和寫實」文學視野與定義的新變
 
走過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紛爭, 「鄉土和寫實」文學有了更多變化的可能。概而言之,作家在臺灣逐漸擁有更大的表現空間,能自主、機智地在作品中處理與政治意識的關係,或是或非,或正或反,或遠或近,不一而足。是以「鄉土和寫實」文學已試圖或成功跳出從一個端點到另一個端點的窠臼, 「鄉土和寫實」文學的邊界漸漸有無窮的彈性,具有開放、多元、雜揉的特色。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