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虛文字丙編選讀

殷虛文字丙編選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硃歧祥
圖書標籤:
  • 殷墟文字
  • 甲骨文
  • 文字學
  • 古文字
  • 曆史
  • 考古學
  • 中國古代史
  • 商朝
  • 文獻
  • 金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中央研究院自1928年至1937年在河南安陽殷墟進行十五次的科學發掘,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在第十三次挖掘YH127坑,齣土有字甲骨17804號。這坑甲骨先發布在中研院史語所齣版的《殷虛文字乙編》。其後由張秉權經拼兌重編輯,1972年完成《殷虛文字丙編》上中下三輯六冊總632版較完整的龜甲。這一批綴甲是全麵瞭解甲骨文、學習通讀甲骨文的最佳讀本和教材。

  本《選讀》是一部供讀者進入甲骨蔔辭世界和殷商文明的導讀作品。

  本書撰述的目的,是在於推廣正確的閱讀殷商甲骨文的方法。書中透過選取《殷虛文字丙編》中208版有代錶性的甲骨蔔辭,針對其中選辭的刻寫位置、釋文內容、辭例的理解、蔔辭與蔔辭間的關係,逐一解說通讀甲骨文的方法。每版甲骨先列選辭釋文,並附按語說明,不強調艱澀的考字論證,盡量以通俗的行文,幫助讀者釐清蔔辭的正確內容和殷商文明的特殊麵嚮。釋讀選辭之後,再附列原拓片的重點放大圖片,供讀者參考。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殷墟文字丙編選讀》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盡描述其內容,但不包含原書的任何具體信息,力求自然、專業: --- 寰宇古文明探微:甲骨文研究新視野 一部深度挖掘上古文明肌理的學術力作 圖書定位: 本書並非對任何既有古文字匯編的直接選注或導讀,而是一部聚焦於特定曆史時期、特定書寫載體研究的綜閤性學術專著。它以開創性的視角和嚴謹的考據方法,旨在為讀者勾勒齣公元前第二個韆年中華文明的核心圖景,尤其側重於其早期權力結構、宗教信仰與社會實踐的文字形態學研究。 核心主題: 本書的核心關切在於,如何從齣土的、具有極高曆史文獻價值的早期銘文材料中,提煉齣關於特定王朝中晚期社會運作的精微信息。它拒絕淺嘗輒止的文化介紹,而是深入探究符號的生成、演變及其在特定禮儀和行政係統中的功能性。 第一捲:符號的形製與流變——早期書寫體係的結構分析 本捲著重於對早期刻寫文字的形態學進行基礎性、係統性的梳理。不同於以往僅僅關注字形考證的傳統路徑,本書采用一種交叉學科的方法,結閤考古學、社會人類學及語言學理論,對構成該書寫體係的基本語素進行分類和歸納。 形體分類學探索: 書中詳盡剖析瞭不同刻寫媒介(如骨、甲、陶、青銅器)對字形筆畫和結構所産生的物理約束與審美選擇。特彆關注瞭“同形異義”現象在早期語境下的歧義消解機製。 詞匯的社會功能定位: 重點辨識並解讀瞭一批在日常記錄中齣現頻率極高,但傳統釋讀體係中常被忽視的特定概念詞匯(如關於祭祀等級、戰爭動員、農事周期、天文觀測的術語)。這些詞匯的精準釋讀,為重建當時的社會等級和知識體係提供瞭關鍵的語言學支撐。 句法結構的早期模型: 探討瞭早期語序和句法連接的規律性,試圖構建一個初步的、可操作的“早期書寫語法模型”,以期更準確地把握銘文敘事的邏輯綫索和修辭傾嚮。 第二捲:儀式、權力與占蔔的文本學——銘文的語境重構 這一部分是本書最具原創性的內容之一,它將注意力從單個文字的釋讀轉嚮瞭文本的整體功能性。作者堅持認為,理解這些早期文本,必須將其置於其誕生的特定儀式場域中進行考察。 神諭的結構與限製: 深入分析瞭與“占蔔行為”直接相關的文本序列。這不僅僅是對占蔔問題的記錄,更是對“神人溝通”過程的儀式化建構。書中細緻描繪瞭提問、貞問者、貞兆的對應關係,並探討瞭這些記錄如何服務於統治集團的閤法性論證。 王權與國傢機器的文字顯影: 考察瞭涉及戰爭、狩獵、田獵等重大政治事件的銘文。通過對這些文本的對比研究,作者揭示瞭早期國傢機構中,信息流轉、決策過程的文本化痕跡。例如,如何通過對“遣”、“伐”、“獲”等動詞的使用頻率和修飾語的選擇,來量化評估一次政治行動的規模和意義。 時間的書寫與曆法的雛形: 探討瞭如何從一係列涉及日月星辰的觀測記錄中,分辨齣早期曆法係統(如乾支紀年法在特定環境下的應用)的初步形態,以及這些“時間概念”如何在農業生産和政治規劃中發揮作用。 第三捲:跨域比較與學術方法論的反思 本書的收官部分,將研究視野從特定材料內部的精細分析,拓展到更廣闊的古文字研究範疇,並對當前研究中存在的範式提齣批判性反思。 與同期地緣文化文本的參照係構建: 本捲嘗試性地將本研究對象中的核心概念(如“天命”、“祖先崇拜”、“祭祀獻納”)與同期近鄰區域齣土的、風格迥異的早期文字係統進行比較研究。目的在於明確本研究材料在東亞古文明網絡中的獨特地位及其文化傳播路徑。 數字人文在古文字研究中的潛力挖掘: 提齣瞭一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模式識彆、網絡分析)來處理海量早期字形數據的研究方法論建議。這並非實際操作指南,而是對未來十年該領域發展方嚮的學術展望,鼓勵研究者突破傳統田野調查的局限。 後學批判與研究的邊界: 嚴肅探討瞭當前學界在解讀“意義模糊”或“語境缺失”的銘文時可能陷入的過度解讀陷阱,強調瞭在缺乏直接旁證時,保持審慎、基於文本內在邏輯的必要性。 本書特色: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方法論的穿透力”與“文本的深度還原性”。它不依賴於對前人既定成果的簡單復述,而是提供瞭一套全新的認知框架,引導讀者跳齣傳統釋讀的窠臼,以更具動態性和係統性的眼光,重新審視那一遙遠而關鍵的文明節點所留下的珍貴文字遺産。 適閤讀者: 古文字學、曆史學、考古學、宗教學、以及所有對中華文明起源有深度探究興趣的學者與高階學生。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硃歧祥


  颱灣大學中文學士、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職颱灣東海大學中文係教授。研究領域為古文字學、中國近代學術。

  學術專著:
  《殷虛文字丙編選讀》、《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讀本》、《亦古亦今之學─古文字與近代學術論稿》、《釋古疑今─甲骨文、金文、陶文、簡文存疑論叢》、《甲骨文詞譜》五冊、《硃歧祥學術文存》、《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論稿》、《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校釋》、《圖形與文字─殷金文研究》、《甲骨文字學》、《甲骨文讀本》、《甲骨文研究—中國古文字與文化論稿》、《周原甲骨研究》、《王國維學術研究》、《甲骨學論叢》、《殷墟蔔辭句法論稿-對貞蔔辭句型變異研究》、《甲骨四堂論文選集》、《殷墟甲骨文字通釋稿》、《中山國史彝銘考》。

  經歷:
  颱灣中國文字學會理事長、韓國世界漢字學會分區會長、澳門漢字學會副會長、天津南開大學中文係訪問學人、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訪問學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人、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訪問學人、河南安陽師範學院客座教授、香港珠海學院中文係交換教授、安徽大學文學院講座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南京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中心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漢字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及中心顧問、浙江大學周有光語言文字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鄭州大學漢字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顧問、韓國首爾明知大學東亞研究所講座教授。
 

圖書目錄

序        I
凡例        1

《丙編》上輯(一)        1
選讀版號:1、3、5、7、8、12、26、28、39、41、45、47、49、51、55、57、59、65、76、78、80、81、83、86、88、90。

《丙編》上輯(二)        69
選讀版號:96、98、100、102、104、110、112、114、116、117、120、121、122、123、124、128、130、132、134、135、136、139、141、143、145、147、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9、160、161、163、165、167、169、171、172、174、175、177、178、179、182、184、187、189、190。

《丙編》中輯(一)        211
選讀版號:197、198、199、200、201、203、205、206、207、211、217、219、221、223、227、229、233、235、237、239、241、243、247、249、251、255、257、259、261、263、264、265、267、271、275、278、280、282、284、293、300。

《丙編》中輯(二)        325
選讀版號:302、303、304、307、309、311、313、316、317、319、321、323、326、328、330、334、340、342、345、349、351、353、354、356、360、373、377、381、385、386、390、392、393、394、398、409。

《丙編》下輯(一)        413
選讀版號:411、413、420、423、425、427、431、436、440、442、448、450、452、454、455、457、463、467、469、471、473、485、492、498、500、508、512。

《丙編》下輯(二)        479
選讀版號:513、514、515、517、519、521、522、523、527、531、533、540、546、548、549、555、558、559、564、589、605、607、612、613。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1518718
  • 規格:平裝 / 539頁 / 19 x 26 x 2.6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對這類古文字的接觸其實不算太深入,一直都是抱著一種“仰望”的態度。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很親切的口吻,把那些深奧的甲骨文知識掰開瞭、揉碎瞭講給我們聽。作者在解讀每一個字形時,都會追溯它的源頭和演變過程,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推理,真的讓人茅塞頓開。我印象最深的是對某個特定符號的探討,作者用瞭很多對比的案例,把抽象的圖形變成瞭可以理解的故事,讓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古人是如何觀察世界、並用這種原始的文字係統記錄下來的。這種敘述節奏的處理非常高明,它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照顧到瞭非專業讀者的接受程度,沒有讓人在閱讀過程中産生強烈的挫敗感,反而會激發齣更強的好奇心去探索更多。

评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的沒話說,用料很實在,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厚實感和年代感一下子就抓住瞭我。內頁的排版也挺講究的,字體大小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讀起來很舒服,即使是看久瞭也不會覺得眼睛特彆纍。尤其是那個銅版紙的質感,把那些古代的紋理和細節都襯托得很清晰,看得齣來齣版社在細節上是下瞭不少功夫的。我記得我拿到手的時候,還特意放在陽光下看瞭看,那種油墨的質感和紙張的紋理搭配起來,簡直就是一件工藝品。對於我們這些老派的讀者來說,這種實體書的體驗是電子書永遠替代不瞭的,每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那種紙張與指尖摩擦的沙沙聲,就是最好的背景音樂。這本《殷虛文字丙編選讀》在外形上就給瞭我一個非常好的開端,讓我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光是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那種沉穩的氣質是很多新齣版的書籍所不具備的。

评分

這本書的選材角度非常獨到,它似乎不滿足於僅僅羅列齣那些文字符號,而是更側重於構建一個“語境”。每一次對一個字或詞組的分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將其置入到當時的社會背景、祭祀活動乃至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去考察。這種“情境化”的解讀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文字的生命力。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單純地在“認字”,而是在“考古”,試圖去還原那個三韆多年前的商代世界。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蔔辭記錄的場景描述,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現場感撲麵而來,讓人不禁要思考,當時的人們在刻下這些符號時,內心是懷著怎樣的敬畏或期待?這種將文字視為曆史切片而非單純符號集閤的視角,是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地方,它提升瞭閱讀的層次。

评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也體現在它的參考價值上,對於我個人而言,它更像是一部工具書和入門指南的完美結閤體。當我需要查閱或確認某些與商周文明相關的概念時,這本書的結構清晰,索引係統也做得相當到位,能夠很快定位到我需要的部分。但它又遠超普通工具書的範疇,因為它在提供信息的同時,還教會瞭我一套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曆史觀。比如,它如何區分不同時期的風格差異,或者如何通過局部殘片推測整體意義,這些方法論的示範價值極高。對於想要在甲骨文領域做進一步鑽研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非常可靠的基石,它既提供瞭紮實的基礎材料,又指明瞭未來探索的方嚮,是一種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優秀讀物。

评分

就閱讀體驗而言,這本書的學術密度控製得非常好,沒有那種堆砌辭藻或生硬的術語塞滿頁麵的情況。相反,它在關鍵的知識點上,會用非常精準且凝練的語言進行闡述,留給讀者足夠的思考空間。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一兩句話,不是因為難懂,而是因為那句話所蘊含的信息量太大瞭,需要時間去消化和咀嚼。而且,作者在行文中偶爾流露齣的那種對古代文明的敬重與熱愛,也很有感染力,讓人感覺作者是帶著感情在做研究的,而不是冷冰冰地做學問。這種溫度感,是很多純粹的學術著作所缺乏的,它讓閱讀過程變得更像是一場與智者的深度交流,而不是單嚮的知識灌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