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十五講

邏輯學十五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波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邏輯學」於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問。
 
  古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年輕—朝氣蓬勃,滿是活力!
  更在人工智慧發展下,衍生許多新的研究領域。
 
  「邏輯學」常被誤解為是一堆難學的「技術」、一些無關痛癢的「雕蟲小技」。事實上,舉凡談話、閱讀、寫作、分析、歸納、思辨等,都需運用「邏輯」,是培養獨立思考、分析論證、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
 
  「邏輯學」幫我們從清楚、明確的概念出發,精確地發現問題所在,並把複雜理念轉化為一套有規律的操作模式,這套操作模式可重複、檢驗及有確定的結果,從而解決問題,這正是理性精神的體現和運用。
 
  本書舉例豐富,條理分明,循序漸進,先從歷來著名的邏輯學家、邏輯學定義講起,再逐一講述邏輯學概念,幫助讀者由淺入深理解邏輯學,學會準確推理、論證,辨別真假訊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 波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
 
  經 歷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佛光大學哲學系兼任客座教授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美國邁阿密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日本日本大學、東吳大學等校哲學系訪問研究或講學
 
  現 任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國際哲學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
  邏輯學、分析哲學
  
  著 作
  《邏輯學導論》、《邏輯學是什麽》、《邏輯哲學研究》、《邏輯哲學引論》、《奎因哲學研究—從邏輯和語言的觀點看》、《思維魔方:讓哲學家和數學家糾結的悖論》、《悖論研究》、《分析哲學—批評與建構》等
 
  譯 作
  John Arthur Passmore《哲學百年、新近哲學家》、Patrick J. Hurley《簡明邏輯學導論》、Georg Henrik von Wright《知識之樹》

圖書目錄

Chapter 1 天才值得我們敬仰——西方歷史上的邏輯學家
Chapter 2 彼,不兩可兩不可也——中國歷史上的邏輯學家
Chapter 3 為思維的野馬套上韁繩——什麼是邏輯學?
Chapter 4 「香格里拉」和「馬太效應」——詞項、概念和定義
Chapter 5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複合命題及其推理
Chapter 6 所有的金子都是閃光的——直言命題及其推理
Chapter 7 有的投票人贊成所有的候選人——量化命題及其推理
Chapter 8 太陽明天仍將從東方升起——歸納推理和歸納方法
Chapter 9 以嚴格性、精確性、系統性為目標——邏輯系統和後設邏輯
Chapter 10 換一個角度來思考⋯⋯ ——變異邏輯:一些另類系統
Chapter 11 你不可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所有的人——廣義模態邏輯
Chapter 12 意會:「說話聽聲,鑼鼓聽音」——自然語言邏輯
Chapter 13 且聽莊子大談「辯無勝」——論證的識別和建構
Chapter 14 以看似講理的方式——謬誤:有缺陷的推理
Chapter 15 一隻咬著自己尾巴亂轉的貓——悖論:思維的魔方

附錄一 邏輯學和理性精神
附錄二 邏輯:一個生長和變動的概念
附錄三 從人工智能看當代邏輯學的發展
附錄四 從《哲學邏輯手冊》(第二版)看當代邏輯的發展趨勢
主要參考書目和推薦讀物

圖書序言

初版自序
 
  撰寫本書時,我的考慮是:透過閱讀本書,使讀者對邏輯學有一個基本的輪廓性了解,又對其最基本的內容、方法和技能有較好的掌握,特別是激起讀者進一步學習邏輯學的興趣和欲望。基於這樣的考慮,我認為,本書既應該有足夠的資訊量,使讀者讀完本書確實有所收穫,又要避免過於專業艱深的內容,以免嚇跑一般讀者;本書應該盡可能寫得生動有趣,而不要一味折磨讀者的忍耐力;既然是「十五講」,就要適當保持講課的風格。而我所理解的講課風格,就是口語化風格和散文風格,允許適當的「閒筆」,例如:穿插、引申、離題、跑題,形散而神不散,從而使課堂顯得生動活潑,使文章顯得搖曳生姿。
 
  好在我有長期在北京大學開設通識選修課—「邏輯導論」的經驗,這門課程已經開設多年,似乎很受學生歡迎。每次開課,學校安排的是一百五十人教室,但想選課的,似乎總比能夠容納的多。課堂效果和學生反應都還不錯,課後必有的教學評估,學生給的分數和評價都還不低。令我感動的是,有一次選課時,有學生遞給我一張紙條,說她剛入燕園,就聽學長們說,邏輯導論是一門好課,因此,請我務必讓她選上這門課。
 
  學生對我教學的反應使我心堪慰,讓我覺得自己作為大學教師的職業角色至少是合格的。我希望,讀者對本書的反應也能夠使我感到欣慰,讓我覺得我作為作者(幾乎是半職業的)似乎也不是太差,所寫的書還能夠賣得出去,至少能夠讓相當數量的讀者讀後覺得滿意,當然,本書如有任何疏漏和錯誤,歡迎讀者不吝賜教,我將不勝感激。
 
  亞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求知是人之本性。」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是悠然於心的快樂,是難與人道的快樂。
 
陳波
2007 年5 月6 日於京郊博雅西園
 
修訂版自序
 
  《邏輯學十五講》已經出版多年,這期間,許多讀者寫信給我,對這本書給予充分肯定,說了不少好話;也從愛護的角度出發,不辭辛勞,幫我指出書中的一些錯訛之處,由於時間拖得很長,有些紀錄遺失了,我這裡僅列出幾位這樣做過的讀者姓名—唐永剛、王龍、胡一樂、葉志堅,並向他們表達真誠的謝意!
 
  決定出版《邏輯學十五講》的修訂版,我的博士生彭杉杉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審讀此書第一版,幫助找出其中可能的錯訛。在先前讀者來信和彭杉杉工作的基礎上,我對全書做了一次認真的修訂,盡可能改正了一切已經發現的錯訛,這是此次修訂的一項重要內容。另一項重要修訂,是在書末增加了四個附錄,它們都是我近年來在報刊上發表有關邏輯學的或長或短論文,並且都涉及對邏輯學的本性及其未來走向的整體理解。我當初寫作《邏輯學十五講》時,就為自己設定了兩個潛在目標:一是使讀者初步掌握最基本的邏輯知識和技能,二是替讀者描繪出邏輯學的整體形象,使其對邏輯學有一個輪廓性了解。我覺得,修訂版新增加的這四個附錄,是對本書前面內容的必要補充和擴展,有助於達成我當初為自己設定的第二個目標。
 
  感謝《邏輯學十五講》的所有讀者,希望修訂版仍然會得到讀者們的歡迎和關愛,也歡迎讀者們一如既往地幫助我找出修訂版中一切可能的錯訛之處。一旦核實,我會在下一次印刷時改正,謝謝!
 
陳波
2016 年1 月11 日於京西博雅西園

圖書試讀

Chapter 14 以看似講理的方式——謬誤:有缺陷的推理
 
對謬誤的研究有一個深遠的傳統,可以說肇始於邏輯之父——亞里斯多德。他的六篇邏輯著作集成《工具論》中,〈前分析篇〉討論了推理形式方面的謬誤,《修辭學》討論了講演中的謬誤,另有專論謬誤的〈辨謬篇〉,其中對謬誤作了初步分類,分析了13 種謬誤,提出了一些解決謬誤的方法。從此之後,在中古阿拉伯世界、歐洲中世紀一直到近代,謬誤論幾乎成為標準邏輯教科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中國先秦邏輯和古印度因明中,也有很多關於謬誤的研究,謬誤分別被稱為「悖」、「謬」、「虛」、「妄」、「過」等等。只是隨著現代數理邏輯的興起,謬誤論退居幕後,很少受到關注。但是,隨著上世紀60 至70 年代在邏輯教學領域開始的「非形式邏輯」或「批判性思維」運動的興起,隨著邏輯研究對人的實際認知過程和思維過程的日益關注,謬誤研究重新走上臺前,成為邏輯學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不同學科的眾多研究者介入或投身這一研究之中。這是因為,儘管我們的目標是追求真理,但是真理常常是在與謬誤的辯駁中成長起來的,因此,我們不得不關注謬誤。
 
一、謬誤和詭辯
 
所謂「謬誤」,通常指與真理相反的虛假的、錯誤的或荒謬的認識、命題或理論,這是其廣義;我們下面僅取其狹義,指在推理或論證過程中所犯的邏輯錯誤。從詞源上說,英語詞「fallacy」(謬誤)就是指「有缺陷的推理或論證」。前面說過,一個推理和論證要得出真實的結論,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前提真實,二是從前提能夠合乎邏輯地推出結論。但前提真實這個條件,涉及命題的實際內容,涉及語言、思想和世界的關係,是邏輯學管不了的。但前提和結論之間的邏輯關係,卻是邏輯學應該管也能夠管的。謬誤常常出現在前提與結論的邏輯關係上,它是指那些看似正確、具有某種心理的說服力,但經仔細分析之後卻發現其無效的推理或論證形式。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