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平裝版)(二版)

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平裝版)(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明清文學
  • 西南敘事
  • 文學研究
  • 文化研究
  • 民族文學
  • 邊疆文學
  • 曆史地理
  • 西南地區
  • 文學史
  • 少數民族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首開將「西南」帶入中國文學研究領域,具有學術前瞻性的難得之作。
  ◎「西南」作為方法,意義不僅在於史地實證研究,更能捕捉書寫者麵對西南復雜的經驗和反應。


  在明清文學中,「西南」正是文化、政治、戰爭、美學、地理、民族、性彆等諸多問題的輻輳交點。從外地到此的文人,以不同的方式處理自然與人文景觀所帶來的陌生感,他們的作品深切結閤文化的衝擊與交流,錶現齣復雜的美學、情感與思想特色,亦關乎近代中國的地理學熱度、思想的發展與新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在文學審美、情感深度、曆史意識、文化體認乃至對世界的認知等等方麵,明清文人的西南敘事提供瞭一個因其邊緣性而益顯鋒利的切入點。

  全書共分為三編,第一編〈情感與世界〉描述明清文人麵嚮西南、所展現的幽微心事以及世界觀。第二編〈戰爭與統治〉聚焦明清官員的戍守西南的紀實,包括明代田汝成《炎徼紀實》和清初田雯《黔書》等。第三編《性彆、曆史與文化多音》則偏嚮傳統說部逸史,思考西南敍事——不論是人物列傳或是野史傳奇——衍生的過程。

  作者鬍曉真帶領讀者從誌╱治書中,窺見文人的情感張力和教化美俗的淑世理想;對少數民族的描述在「獵奇」中,也同時領略齣明清時人的「好奇」之心:既是對「蠻荒闢土」的探索,也是一種「神秘仙境」的想像;既是自我開放,也是麵嚮外在的世界觀。本書以「文學感知」揭櫫,精彩呈現「西南」在明清敘事中的政治性(戰亂、治理)、文化性(教化)、社會性(禮儀、性彆),乃至人文性(情感、詩意和美感),堪稱具有學術前瞻性的難得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鬍曉真


  颱灣大學外文係學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比較文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係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研究領域主要為明清敘事文學、明清婦女文學,以及清末民初文學。曾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奬,國傢科學委員會吳大猷先生紀念奬,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專書奬。著有《纔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2003)與《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傢的轉型現象》(2011);編有《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2001)、《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2011,與王鴻泰閤編)等,另著有多篇學術論文。
 

圖書目錄

序文  寫在華夏邊緣╱王德威
自序
導論
第一編 情感與世界──西南敘事的內嚮與外嚮詮釋
第一章 從峒中跳月到天下輿圖
第二章 旅行、獵奇與禮學考古
第二編 戰爭與統治──官員視野的政治暴力與個人美感
第三章 炎徼與我鄉
第四章 治理之書與審美經驗
第三編 性彆與曆史──明清與當代的交錯視域
第五章 前有奢香後良玉
第六章 華夏忠臣遭遇邊域倮蟲
第七章 代結論:徵、流、寓
徵引書目
索引
 

圖書序言

序文

寫在華夏邊緣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係暨比較文學係講座教授)


  鬍曉真博士新著《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以晚期中華帝國為範疇,介紹西南地區的漢語文學書寫。所謂西南,泛指滇、黔、湘、桂交會處,並旁及川、藏一帶。這一地區山川地勢多變,民族文化復雜,相對於中原,一嚮被視為蠻夷之鄉。漢代《史記》首見對西南夷的記述,清代則以「改土歸流」政策將西南納入行政體係。韆百年來,西南是被討伐、懷柔、教化的對象,也是被探勘、記錄、想像的目標。尤其明清兩代,來往西南的官吏過客商旅頻繁,留下大量文字紀錄,成為研究中央與邊陲關係的重要資料。

  以往的西南研究多半著重在曆史輿地或邊政采風等方麵,對於文學中的西南描述鮮少做齣觀察,更不論作品中所透露的想像境界和情懷。《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應是近年首開先例之作。鬍曉真開宗明義,指齣「西南」作為方法,意義不僅在於史地實證研究,更攸關一種喻意係統和感覺結構的呈現。文學未必總能提齣信而有徵的議論,但卻更能捕捉一代又一代書寫者麵對西南復雜的經驗和反應。更何況鬍曉真所定義的文學,並不局限於二十世紀以來的狹義解釋。她認為文學不僅是詩歌、小說、戲麯、筆記;文學也涵蓋文字書帛所構成的龐大銘記書寫脈絡。從這樣的角度觀之,史傳、誌書、奏議等文章之學,也一樣透露層層興觀群怨的軌跡。同理,鬍曉真將她的研究重點置於敘事,著眼的不僅是稗官野史,也更是種種文類所構成的意義脈絡。甚或是以西南為坐標,審時觀世、銘刻人我關係的文化邏輯。

  《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共分為三編,充分顯示以上鬍曉真對於「西南」、「文學」、「敘事」的觀點。第一編〈情感與世界〉描述明清文人麵嚮西南所展現的幽微心事以及世界觀。鬍以清初文人陸次雲《峒溪縴誌》和陳鼎的《滇黔土司婚禮記》為例,探討這些中原文人涉足苗疆後情感經驗的解放或重組。不論跳月狂歡或嫁娶婚儀,苗寨風情讓這些文人或興世外桃源的嚮往,或有禮失求諸野的感嘆。但在搜奇誌異的描述之下,陸、陳也企圖做齣認識論層次的辯證。兩人作品一以「誌」、一以「記」為名,暗示史傳敘事的嚮度。在中華帝國晚期疆域與視野不斷擴大的時刻,他們筆下的西南一方麵從異鄉延伸齣異域、異族、與異國的想像,一方麵也成為個人心靈圖像虛實交織的倒影。兩者都透露瞭文學早期現代性的綫索。

  第二編〈戰爭與統治〉聚焦明清官員的戍守西南的紀實,包括明代田汝成《炎徼紀聞》和清初田雯《黔書》等。在這裏,徵戰與羈縻,鎮壓與收編成為敘事主軸,明清之際帝國中樞與邊疆的緊張狀態,由此得見一斑。但鬍曉真指齣,這些戍邊官員不僅沿用瞭傳統史論形式注記他們的徵伐、治理經驗,行有餘力,他們也觀察山川風物、俚俗民情。他們是戍邊官吏,但也是徵人過客,也因此他們筆下的情與景形成微妙張力。甚至在約定俗成的政治論述裏,他們的文采陡然綻放,仿佛寫在國境邊緣,他們的思維和修辭也有瞭流變餘地。在此之上,鬍曉真又介紹兩人的故鄉書寫。兩相對照,文本記實與地緣想像你來我往,形成奇妙互動。異鄉與故鄉何者更為「真實」,其實有待辨證。

  第三編〈性彆、曆史與文化多音〉則偏嚮傳統說部逸史,思考西南敘事—不論是人物列傳或是野史傳奇—衍生的過程。這是鬍曉真的本行所在,看得齣來更為得心應手。她處理西南傳奇女英雄奢香形象的崛起與轉化,同時觀察這一奇女子傳說與國族寓言的消長關係。論性彆與地方及帝國曆史相互對話,這是絕佳範例。更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的兩部小說,夏敬渠的《野叟曝言》和屠紳的《蟫史》。前者在儒傢沙文主義大纛下引入怪力亂神因素;男女嚴防甚至以奇詭的性(彆)幻想為前提。後者則以蟲螝作為隱喻,既貶抑蠻夷非我族類,卻又不乏自我嘲諷的意圖,所形成的「倮蟲」世界觀為中國敘事所僅見。西南位在華與夷、正統與玄怪摺衝的焦點,也因此占據瞭發聲位置。

  本書另有第七章〈徵、流、寓〉,以近年所發現明代《大理古佚書鈔》三書為起點,思考「雲南無史」現象,以及邊疆文明麵對中原正朔的慘烈曆史。此三冊佚書的失而復得如此傳奇,當然引起真僞之辨。但鬍曉真更要強調的是,真僞與否,有關西南敘事的流失或再現本身,已經點齣曆史或考古論述所隱藏的種種被改寫、禁毀、重刊、甚至僞造的動機和欲望。不論追本溯源或是節外生枝,帝國末期西南敘事的隱與顯都足以說明過去六百年來,這一地區作為政治、族群、文化衝突的書寫與權力關係。

圖書試讀

第三章 炎徼與我鄉(摘錄)
 
如何將近代中國放在東亞乃至世界的脈絡中重新思考,乃是近年來文史學者緻力的重點。在此一學術思潮中,「中國與周邊」以及「中央與邊陲」的觀念都不再不證自明,多元視角以及互為主體則成為觀察與思考的主綫。相對於中心,纔有瞭周邊或邊陲的概念,其間不但必然存在我他的緊張關係,甚至牽涉集體或個人的,以及實質或象徵的衝突與暴力。以此思考為背景,可由兩個關懷點齣發來進行討論,一是派任或貶謫帝國邊緣地區的中華官員,如何以徵服者、統治者、旅遊者的多重眼光,理解並錶現他的聞見經曆;一是卸任官員或地方文人,如何齣於地域認同與鄉土意識,重新感知並記錄他的人文情懷。離鄉與歸鄉的眼光,看似背道而馳,其實乃一體兩麵,都是在莽蒼中尋找自我、安定感情的努力。在第二章中,我們曾藉用「自我書寫的民族誌」這個概念,討論清初文人陳鼎以迴憶錄形式撰寫的《滇黔土司婚禮記》,發掘其中敘事者私人經驗與邊疆社會文化的交錯,以及敘事者如何透過這一書寫過程迴眸其自我以及自身文化背景。本章將繼續藉此概念,探索應屬「紀實」的文類,是否仍可能是一種自我書寫。換言之,「故實」的考論,不無可能盡是「故事」的講述。本章所論,擇定一個兼有以上兩種身分、經驗與視野的個案,以期由此輻輳點為中心,對中心與邊緣、離鄉與歸鄉的敘事做較全麵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對明清曆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研究者,尤其關注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角落。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平裝版)(二版)》時,簡直像是發現瞭新大陸!“西南敘事”這個詞組本身就充滿瞭探索的意味。一直以來,我對明清文學的理解,似乎都集中在那些大傢耳熟能詳的作傢和作品上,但總覺得少瞭些什麼。西南地區,那片神秘而富饒的土地,它的文學圖景究竟是怎樣的?書中是否會涉及到那些在史書中筆墨不多,但在地方文化中卻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文人群體?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這些作品的語言特色、審美旨趣,甚至是它們與當地社會、政治、宗教之間的復雜聯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作者是如何構建起“西南敘事”的理論框架,以及如何通過具體的文本分析,為我們勾勒齣一幅生動鮮活的明清西南文學地圖。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地域差異性提供瞭寶貴的學術資源。

评分

我是一名大學文學專業的學生,正在尋找能夠拓展我學術視野的參考書。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瞭解到《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平裝版)(二版)》這本書。對於“西南敘事”這個概念,我感到非常新穎和吸引人。我們通常學習的明清文學,往往側重於官場文化、士大夫情懷,或者江南的雅緻生活。然而,中國地域遼闊,文化多樣,西南地區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區域,其文學創作肯定有著獨特的麵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係統性的研究,梳理明清時期西南地區的文學史料,分析其獨特的文學傳統、創作風格和主題思想。例如,作者是如何界定“西南”的地理和文化範圍?書中又會涉及哪些具體的文本和作者?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這些“西南敘事”與當時全國性的文學思潮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它們是如何在邊疆與內地、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的。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我理解中國古代文學多元格局的鑰匙。

评分

拿到這本《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平裝版)(二版)》後,我第一感覺是它比我想象的要厚實不少,拿在手裏很有分量。雖然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一些章節的標題,就足以讓我感受到作者在選題和研究上的嚴謹與深度。我一直覺得,文學作品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其本身的藝術價值,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時代印記和地域特色。“西南敘事”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引人遐思的空間。西南,這個在中國曆史地理格局中總是顯得有些邊緣卻又至關重要的區域,在明清時期是如何被文學所描繪和建構的?是那些遠赴邊疆的士人留下的遊記、詩歌,還是當地文人以方言、民俗為底色的創作?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西南敘事”的邊界,又是如何通過文本分析,揭示齣隱藏在字裏行間的地域文化基因。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明清文學的全貌,打破瞭單一的中心敘事,展現瞭中國文學的多元性與豐富性。我期待在書中找到那些鮮為人知卻又飽含生命力的文學珍寶。

评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南人,我對傢鄉的曆史文化一直有著深厚的感情,尤其是文學方麵。從小聽慣瞭傢鄉的方言,看慣瞭傢鄉的山水,但總覺得在文學作品中,傢鄉的形象似乎總是被籠統地描述,缺乏一種細緻入微的刻畫。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平裝版)(二版)》時,內心是無比激動的。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在明清時期,我的傢鄉是如何被文人墨客所描繪的。是怎樣的山水風情,怎樣的民俗習慣,怎樣的社會變遷,被他們用文字記錄下來?我好奇書中是否會提到一些我熟悉的地名、人物,或者是那些流傳在我傢鄉的故事,是如何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得以體現的。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文學,更是關於我的根,我的文化。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更深刻地理解傢鄉的過去,以及傢鄉文化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孕育和發展的。

评分

這本書我真是期待瞭很久,自從在豆瓣上看到它的介紹,就一直關注著,終於等來瞭平裝二版!我本身就對明清時期的文學作品情有獨鍾,特彆是那些能夠展現地方風情和社會百態的作品。而“西南敘事”這個方嚮,更是讓我覺得眼前一亮。一直以來,我們對明清文學的認知,似乎更多地集中在江南或者北方的一些中心城市,對於西南地區,總覺得有些模糊和陌生。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很好奇,那些身處邊陲的文人們,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的筆下又會流淌齣怎樣的故事?是依舊帶著文人的清雅,還是因為地域的特殊而多瞭幾分粗獷與野性?作者是如何梳理和解讀這些不同於主流的敘事風格的?我特彆想知道,書裏會不會有一些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作傢和作品,能夠讓我大開眼界。而且,平裝版的價格也更加親民,這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擁有。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明清時期西南那片土地上傳遞齣來的獨特文化氣息和文學魅力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