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覃子豪到林燿德:臺灣當代詩論家

從覃子豪到林燿德:臺灣當代詩論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在後現代主義初興的1980年代,作者率先引介「後現代」入臺灣詩壇,為此連續寫了好幾篇論文,甚至出版專書《臺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被定位為臺灣詩壇後現代的燃燈者之一。而詩史、詩論與詩評是新詩研究的三塊主要領域,本書則屬於「詩論」所做的探究。

本書特色

  1.挑選出十位詩論家:包括覃子豪、林亨泰、羅門、洛夫、葉笛、杜國清、鍾玲、張漢良、簡政珍、林燿德等,分別在新詩的理論與批評方面多少都有所建樹,若干人的論述乍看之下雖似未具系統性,但確實也針對同一主張前後做出相當多的關注與發言,且渠等言論又具某種代表性(例如超現實主義、女性主義、都市詩學等),故值得予以探討。

  2.按照各詩論家的出生∕年歲依序編排:原有考慮依照其詩論或詩學出現順序編目,如此實暗含有「詩論史」寫作之企圖。但後來轉而一想,一來有些論述並非只在一個時間點出現,其前後甚至持續一段時期(如鍾玲的女性主義詩學),彼此之間也有重疊的現象;二來若只論其中十家,未免掛一漏萬,更難呈現一部完整面貌的詩論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孟樊


  本名陳俊榮。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博士。曾獲中國文藝獎章。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長期於傳播界任職,擔任報社副刊編輯、主筆,雜誌社主編與出版社總編輯,並於國內外各大報刊開設專欄長達十數年。後於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南華大學等校兼課,曾任佛光大學文學系暨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系主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訪問教授。出版有《我的音樂盒》、《旅遊寫真》、《戲擬詩》、《當代臺灣新詩理論》、《臺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文學史如何可能──臺灣新文學史論》、《臺灣中生代詩人論》……,包括詩集、散文集、文化評論、文學評論、學術論著與翻譯著作,凡三十餘冊。詩作收入兩岸各類詩選集,並入選九歌版《評論20家》、《評論30家》。
 

圖書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覃子豪的象徵主義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象徵主義表現論
第三節 象徵主義詩人論
第四節 結語

第二章 林亨泰的現代詩詩體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詩體的形式與內容
第三節 詩體的進化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羅門的後現代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後現代的繪圖與誤讀
第三節 後現代的肯定與否定
第四節 結語

第四章 洛夫的超現實主義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超現實主義的淵源及特質說
第三節 知性超現實主義及其詩評
第四節 結語

第五章 葉笛的傳記詩評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詩人生平的解讀
第三節 詩人理念的解讀
第四節 詩人環境的解讀
第五節 結語

第六章 杜國清的新即物主義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起源說
第三節 特徵論
第四節 詩作批評
第五節 結語

第七章 鍾玲的女性主義詩學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女性詩史
第三節 女性批評
第四節 結語

第八章 張漢良的新批評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語義學分析
第三節 張力詩學
第四節 結語

第九章 簡政珍的現象學詩學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理論的懸置
第三節 意識批評
第四節 空隙美學
第五節 結語

第十章 林燿德的都市詩學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都市的時代性
第三節 都市的文本性
第四節 都市的異地性
第五節 結語

附錄
共構的新詩美學——讀蕭蕭《後現代新詩美學》
引用書目

 

圖書序言

導論
 
一、是詩學、詩論或詩評?
 
在西方,詩學的發端,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詩學》(Poetics),該書被視為是西方第一部系統性的詩學論著;惟此所謂「詩學」,套用韋勒克(Rene Wellek)與華倫(Austin Warren)的說法,指的是研究文學的原理、範疇以及判斷標準 ,詩學研究的對象是「文學」而不只是詩而已 。或許正因為如此,所以韋勒克便建議用文學理論取代詩學一詞。依此,稱呼某人為詩學家,不如改稱他或她為文學理論家或文學批評家,恐怕來得更恰當些。
 
然而,本書研究的對象既是新詩,豈不正中下懷,乾脆援用「詩學」或「詩學家」(poeticist)一詞呢?確屬如此,在第七、九、十章,我分別探討了鍾玲、簡政珍與林燿德的女性主義詩學、現象學詩學與都市詩學,用的都是「詩學」一詞,事實上,這裡使用的「詩學」詞彙,除了研究對象是新詩外,其義亦雷同「詩論」――也就是文學理論。但由於詩學一詞容易使人聯想及一般的「文學理論」,在此毋寧逕呼詩論反而更為適當。
 
尤有甚者,文學理論(或詩論)又與文學批評(或詩評)息息相關,兩者甚至相互依存,也互為影響。韋勒克與華倫即指出,文學理論不包括文學批評或者文學批評中沒有文學理論,兩者都是難以想像的。而韋勒克認為,前者研究文學的原理、範疇、手法等,而後者則討論具體的文學作品。
 
以上韋勒克的說法,美國學者布瑞斯勒(Charles E. Bressler)有進一步類似的主張。他說,從傳統來看,文學批評家不是涉足理論批評(theroetical criticism)便是涉足實用批評(practical criticism):理論批評創制了有關文學(藝術)的性質與價值的理論、原則和宗旨;透過援引關於文學(藝術)的普遍美學和道德原則,理論批評為實用批評提供了必要的框架。實用批評――也稱為應用批評(applied criticism),則是將理論批評的理論和宗旨運用到某個特定的作品上,亦即實用批評家使用理論批評的理論和原則,以界定趣味的標準,並為一部特定的文學作品做出解釋、評價或辯護。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