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

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抗戰·黨派·檔案·文獻·曆史·政治·重慶·國民政府·中國近代史·戰時首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是一套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首都——重慶的曆史資料叢書,本叢書各捲史料以1937 年11 月(國民政府移駐重慶)至1946 年5 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作為中華民國抗戰首都史的時限。叢書的內容對於開展中國抗戰首都史的研究,有助於推動中國抗日戰爭史、國民政府史以及近代重慶地方史、城市史的研究,以豐富中國現代史、中華民國史的研究內容。

  本書為係列叢書分冊,主要內容以抗戰期間國民黨、共産黨、各民主黨派的各種黨派活動紀錄為主,並提供國共兩黨間的各種政治協商資料,是研究近代史不可或缺的珍貴文獻資料。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遷都重慶期間的中國國民黨001
一、中央黨部 001
1. 抗戰期中遷都重慶之中央黨部秘書處(1937 年 11 月─ 1946 年 4 月) 001
2. 抗戰時期中央執監委員名單(1936 年 11 月─ 1945 年 5 月) 004
二、在重慶召開的中央全會和全國代錶大會007
1. 五屆五中全會(1939 年 1 月 21 日─ 30 日) 007
2. 五屆六中全會(1939 年 11 月 12 日─ 20 日) 009
3. 五屆七中全會(1940 年7 月1 日─ 8 日) 013
4. 五屆八中全會(1941 年3 月 24 日─ 4 月2 日) 015
5. 五屆九中全會(1941 年 12 月 15 日─ 23 日) 020
6. 五屆十中全會(1942 年 11 月 12 日─ 27 日) 024
7. 五屆十一中全會(1943 年 9 月 6 日─ 13 日) 029
8. 五屆十二中全會(1944 年 5 月 20 日─ 26 日) 035
9. 第六次全國代錶大會(1945 年 5 月 5 日─ 21 日) 039
10. 六屆一中全會(1945 年 5 月 28 日─ 31 日) 048
11. 六屆二中全會(1946 年 3 月 1 日─ 17 日) 050
三、對其他黨派與無黨派人士的監視與防範055
1. 軍統局渝特區打入各黨派發展情報組織的情況(1939 年) 055
2. 軍統局渝特區 1940 年工作計畫大綱(節錄)(1939 年) 056
3. 教育部秘書處為嚴查並防範共黨活動緻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密函(1939 年 9 月 1 日) 056
4.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巴字第 2422 號密令(1940 年 5 月 4 日) 057
5.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緻各省黨部密令(1940 年 9 月 9 日) 058
6. 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渝字第 13313 號通令(1940 年 7 月) 058
7. 行政院關於對共産黨動嚮嚴加注意的訓令衛字第 10268 號(1941 年 2 月 17 日) 059
8. 重慶衛戍總司令部關於五一勞動節施行秘密戒嚴的密代電(1941 年 4 月 24 日) 059
9. 重慶市警察局第八分局奉令偵防第十八集團軍辦事處人員行動的呈文(1941 年5 月28 日8 時) 059
10. 重慶市政府轉飭警察局查禁晉察冀日報的密令(1941 年 9 月 4 日) 060
11. 重慶市警察局奉轉林彪來渝飭屬知照的訓令行治字第 3549 號(1942 年 9 月 6 日) 060
12. 重慶衛戍總司令部臨時會議防止共産黨活動辦法案(節錄)(1943 年) 061
13. 重慶市警察局監視奸僞工作報告(節錄)(1944 年) 061
14. 軍統渝特區關於各黨派負責人召開座談會的情報(1944 年 11 月 15 日) 062
15. 軍統渝特區關於 1944 年 11 月 13 日至 15 日周恩來活動情況的情報(1944 年 11 月16 日)062
16. 軍統渝特區關於董必武、黃炎培活動情況的情報(1944 年11 月29 日) 063
17. 軍統渝特區關於張瀾活動情況的情報(1945 年 7 月 13 日) 063
18. 軍統渝特區關於上清寺特園動態的情報(1945 年 7 月 20 日)063
19. 軍統渝特區關於瀋鈞儒活動情況的情報(1945 年 7 月 20 日)064
20. 軍統渝特區關於青年黨左舜生等活動情況的情報(1945 年 7 月 20 日)064
21. 軍統渝特區關於民盟活動情況的情報(1945 年 9 月 25 日)065

第二章 中共中央駐渝代錶機構及其活動 066
一、中共中央南方局暨中共代錶團 066
1. 周恩來、葉劍英關於重慶辦事處作為全國交通聯絡中心給中共中央的建議電(1938 年 11 月 12 日) 066
2. 中共中央書記處關於南方局領導成員的決定(1939 年 1 月 5 日) 066
3. 中共中央書記處關於同意周恩來等六同誌為南方局常委的指示(1939 年 1 月 13 日) 067
4. 中共中央南方局關於組織分工等問題緻中央書記處電(1939 年 1 月 16 日) 067
5. 南方局關於內部工作佈置給中共中央書記處的報告電(節錄)(1940 年 10 月 22 日) 068
6. 中共中央關於王若飛主持工作委員會問題給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飛的指示(1944 年 11 月 7 日) 068
7. 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由周恩來等七人組成代錶團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和重慶局委員人選等問題的決議(1945 年 12 月 15 日)069
二、團結抗日的綱領與方針069
1. 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為抗戰兩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1939 年 7 月 7 日) 069
2. 中國共産黨與統一戰綫(1939 年 8 月 4 日) 072
3. 中共中央統戰部關於統戰物件問題的指示(1940 年 11 月 2 日) 078
4. 周恩來關於國共閤作中我之鬥爭方針問題嚮毛澤東的請示(1942 年 9 月 14 日) 078
5. 周恩來:關於憲政與團結問題(1944 年 3 月 12 日) 079
6. 中共中央對目前時局宣言(1945 年 8 月 25 日) 083
三、維護國共閤作的舉措 084
1. 陳紹禹、周恩來等就蔣介石在談判中提齣國共兩黨組成一個大黨問題給中共中央的報告(1938 年 12 月 13 日) 084
2. 周恩來關於與蔣介石談判情況及意見嚮中共中央的報告(1939 年1 月 21 日) 085
3. 中共中央緻國民黨蔣總裁暨五中全會電(1939 年 1 月 24 日) 085
4. 周恩來關於一個大黨問題給蔣介石的覆信(1939 年 1 月 25 日) 086
5. 中共中央關於國民黨五中全會問題的指示(1939 年 2 月 25 日) 088
6. 中共中央關於與國民黨共同進行反汪運動給南方局的指示(1939 年 5 月 28 日) 088
7. 周恩來關於平江慘案緻陳誠的抗議電(1939 年 7 月 2 日) 089
8. 中共中央關於為擊破國民黨反共進攻所提十二條談判條件給周恩來、葉劍英的指示(1940 年 12 月 1 日)090
9. 毛澤東、硃德關於嚮蔣介石交涉新四軍北移路綫緻周恩來、葉劍英電(1940 年 12 月 25 日) 090
10. 周恩來關於和蔣介石談話情況給毛澤東並中央書記處的報告(1940 年 12 月 26 日) 091
11. 周恩來、葉劍英關於同國民黨交涉情況給毛澤東的報告(1941 年 1 月 13 日) 092
12. 中共中央關於對付蔣介石一·一七命令的方針給周恩來的指示(1941 年 1 月 25 日)092
13. 中共參政員為抗議皖南事變拒絕齣席二屆一次參政會之函電(1941 年 2 月─ 3 月) 093
14. 周恩來關於同蔣介石談判問題給中共中央的報告(1941 年 3 月 15 日) 096
15. 中共中央關於同蔣介石談判問題給周恩來的指示(1941 年 3 月 15 日) 097
16. 周恩來關於同蔣介石交談的幾個問題給中共中央的報告(1941 年 3 月 25 日) 097
17. 毛澤東關於國共繼續團結抗日問題緻周恩來電(1941 年 4 月 26 日) 098
18. 南方局關於國共關係的報告提綱(1942 年 12 月 12 日) 098
19. 周恩來關於共産國際解散後國民黨對我的方針和我們目前對策問題緻毛澤東電(1943 年 6 月 4 日) 102
20. 毛澤東關於迅速傳佈「七一」紀念論文等檔給董必武的指示(1943 年 7 月 6 日) 103
21. 毛澤東關於目前宣傳方針問題緻董必武電(1943 年7 月21 日)103
22. 毛澤東、周恩來關於發動反對中國法西斯運動給董必武的指示(1943 年 8 月 11 日)104
四、戰時首都國民參政會提案105
1. 擁護蔣委員長和國民政府,加緊民主團結,堅持持久戰,爭取最後勝利案(1938 年10 月—11 月) 105
2. 陳紹禹等提關於剋服睏難,渡過難關,持久抗戰,爭取勝利問題案(1938 年 10 月—11 月)
105
3. 林祖涵等提嚴懲漢奸傀儡民族叛徒,以打擊日寇以華製華之詭計,而促進抗戰勝利案(1938 年 10 月—11 月) 108
4. 吳玉章等提加強國民外交,推動歐美友邦人士,敦促各該國政府,對日寇侵略者實施經濟製裁案(1938 年 10 月—11 月) 109
5. 林祖涵等提擁護蔣委員長嚴斥近衛聲明並以此作為今後抗戰國策之唯一標準案(1939 年 2 月) 110
6. 董必武等提加強民權主義的實施發揚民氣以利抗戰案(1939 年 4 月) 111
7. 我們對於過去參政會工作和目前對時局的意見(1939 年 9 月 8 日) 112
8. 董必武等提擁護抗戰到底反對妥協投降聲討汪逆肅清汪派活動以鞏固團結爭取最後勝利案(1939 年 9 月) 116
9. 秦邦憲等提加強敵後遊擊活動以粉碎敵寇以戰養戰之陰謀案(1939 年 9 月) 117
10. 陳紹禹等提請政府明令保障各抗日黨派閤法地位案(1939 年 11 月) 118
11. 中共中央關於第三屆參政會提案問題給南方局的指示(1939 年 1 月 27 日) 119
12. 中共中央關於第四屆參政會的指示──關於憲政運動的第一次指示(1939 年 10 月 2 日) 120
13. 中共中央關於推進憲政運動的第二次指示(1939 年 12 月 1 日)121
14. 中共中央關於對國民黨第五屆參政會的對策問題給博古等同誌的指示(1940 年 2 月 21 日)122
15. 毛澤東批示同意的周恩來關於揭破國民黨參政會的陰謀問題給毛主席的信(1943 年 8 月 19 日)123
16 . 董必武關於我退齣參政會後國民黨狼狽情形緻毛澤東、周恩來電(1943 年 10 月 23 日) 124
17. 中共中央關於憲政問題的指示(1944 年 3 月 1 日) 125
18. 董必武關於參政會的報告(1944 年 9 月 24 日)125

第三章 各民主黨派 136
一、統一建國同誌會 -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中國民主同盟136
1. 統一建國同誌會信約(1939 年 11 月) 136
2.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宣言(1941 年 10 月 10 日) 137
3.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對時局主張綱領(1941 年 10 月 10 日) 138
4.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成立宣言(1941 年 10 月 16 日) 139
5.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主席張瀾緻蔣介石書(節錄)(1943 年 7 月 16 日) 140
6. 中國民主同盟對抗戰最後階段的政治主張(1944 年 10 月 10 日) 140
7. 中國民主同盟對蔣介石新年文告發錶時局宣言(1945 年 1 月 15 日) 142
8. 中國民主同盟對時局宣言(1945 年 7 月 28 日) 144
9. 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在外國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1945 年 8 月 3 日) 145
10. 中國民主同盟綱領(1945 年 10 月) 148
11. 中國民主同盟臨時全國代錶大會宣言(1945 年 10 月 16 日) 151
12. 中國民主同盟發言人發錶反對內戰的談話(1945 年 11 月 2 日)153
13. 張瀾復李璜信(1946 年 4 月 13 日) 155
14. 中國民主同盟調整盟內黨派問題施行辦法(1946 年 4 月 28 日)155
15.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規約(1946 年 4 月 28 日)157
16. 梁漱溟談統一建國同誌會成立經過(1941 年 9 月) 157
17. 董必武談中國民主同盟(1945 年 3 月) 160
二、中國第三黨 161
1. 軍統局渝特區關於第三黨情況的報告(1939 年) 161
2. 董必武談中國第三黨(1945 年 3 月) 162
3. 中國第三黨抗戰結束後對時局宣言(1945 年 11 月 12 日) 164
三、中國青年黨 165
1. 中國青年黨緻國民黨書(1938 年 4 月 21 日) 165
2. 中國青年黨史略(1938 年) 166
3. 軍統局渝特區關於中國青年黨情況的報告(1939 年) 168
4. 國民黨中統局關於中國青年黨四川省支部籌畫防共的情報(1940 年 2 月) 171
5. 我們為何而奮鬥(節錄)(1942 年 12 月 2 日) 171
6. 董必武談中國青年黨(1945 年 3 月) 172
7. 中國青年黨發錶對時局主張(1945 年 10 月 7 日) 174
8. 中國青年黨第十屆全代會在重慶舉行(1945 年 12 月) 175
9. 中國青年黨政治綱領(1945 年 12 月) 176
四、中國國傢社會黨 182
1. 國傢社會黨代錶張君勱緻蔣介石、汪精衛信(1938 年4 月13 日) 182
2. 軍統局渝特區關於國社黨情況的報告(1939 年) 184
3. 董必武談中國國傢社會黨(1945 年3 月) 185
五、三民主義同誌聯閤會 187
1. 三民主義同誌聯閤會政治主張(1945 年 10 月 28 日) 187
2. 三民主義同誌聯閤會第一次全體大會決議案(1945 年 10 月 28 日) 192
3. 三民主義同誌聯閤會對政治協商會議之意見(1946 年 1 月 26 日) 195
4. 三民主義同誌聯閤會對時局意見(1946 年 4 月 25 日) 202
六、民主建國會 203
1. 民主建國會政綱(1945 年 12 月 16 日) 203
2. 民主建國會組織原則(1945 年 12 月 16 日) 208
3. 民主建國會章程(1945 年 12 月 16 日) 208
4. 民主建國會成立宣言(1946 年 12 月 16 日) 212
5. 民主建國會成立大會記錄(1945 年 12 月 16 日) 215
6. 民主建國會嚮政治協商會議提供初步意見(1946 年 1 月 7 日) 218
7. 民主建國會招待政治協商會議代錶紀要(1946 年 1 月 8 日) 220
8. 民主建國會嚮政治協商會議提供第二次意見(1946 年 1 月 26 日) 224
七、九三學社 226
1. 九三學社籌備會對政治協商會議之意見(1946 年1 月18 日) 226
2. 九三學社的成立(1946 年 5 月 6 日) 227
3. 反內戰宣言(1946 年 9 月 3 日) 229

第四章 國共兩黨在重慶的重大談判 231
一、1940 年 6 月至 8 月的兩黨談判231
1. 中國共産黨六月提案(1940 年 6 月) 231
2. 中國國民黨七月復案(1940 年 7 月 2 日) 232
3. 中國國民黨七月提案(1940 年 7 月 16 日擬定,20 日發齣,21 日送到) 234
4. 中國共産黨八月復案 236
5. 周恩來關於調整作戰區域及遊擊部隊辦法之提議三項(1940 年 9 月) 237
二、1942 年 10 月至 1943 年3 月的兩黨談判237
1. 毛澤東關於國共閤作中我之鬥爭方針問題給周恩來的指示(1942 年 9 月 8 日) 237
2. 毛澤東緻蔣介石信(1942 年 12 月1 日) 238
3. 何應欽呈報蔣介石關於 1942 年 12 月 24 日林彪周恩來嚮張治中所提要求四項之原文及研究意見(1942 年 12 月 31 日) 238
4. 周恩來關於嚮張治中提交中共四點意見緻毛澤東並中央書記處電(1943 年 1 月) 240
5. 何應欽簽呈蔣介石與中共談話要點草案(1943 年 4 月 2 日) 241
6. 蔣介石緻毛澤東信(1943 年 6 月) 242
三、1944 年 5 月至 9 月的兩黨談判 242
1. 毛澤東關於國共關係問題給董必武的電報(1944 年 2 月 4 日) 242
2. 國民黨中央秘書處為林伯渠來渝發給齣席中央常務委員會會議人員的極機密特件──林伯渠
來渝後我方應付對策(1944 年 3 月) 243
3. 陳佈雷草擬對林伯渠來渝談判所採取的根本態度(1944 年 3 月 14 日) 244
4. 蔣介石為準備對付林伯渠來渝談判的訓詞(1944 年 3 月 15 日) 245
5. 林祖涵關於國共談判的報告(1944 年 9 月 15 日) 247
6. 張治中關於國共談判的報告(1944 年 9 月 15 日) 251
四、1944 年 11 月至 1945 年 2 月的兩黨談判259
1. 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緻美國總統羅斯福函(1944 年 11 月 10 日) 259
2. 國民政府代錶王世傑提齣的修正國共協議三條(1944 年 11 月 21 日) 260
3. 中國共産黨的復案(此件未注明日期) 261
4. 周恩來與赫爾利會談要點(1944 年 11 月 13 日晨 9 時) 262
5. 周恩來與赫爾利談話記錄(1944 年 11 月 21 日上午 11 時半) 263
6. 周恩來、董必武與赫爾利談話記錄(1944 年 11 月 21 日下午 4 時半) 265
7. 周恩來、董必武與王世傑談話記錄(1944 年 11 月 22 日上午 11 時) 266
8. 周恩來、董必武與蔣主席談話的要點(1944 年 11 月 22 日下午 5 時半) 269
9. 周恩來和赫爾利的談話(1944 年 12 月 2 日上午 7 時 45 分) 270
10. 周恩來緻赫爾利信(1944 年 12 月 28 日) 271
11. 周恩來由延安抵渝嚮記者發錶重要談話(1945 年 1 月 24 日)272
五、1945 年 7 月至 10 月的兩黨談判及10 月至11 月的繼續談判273
1. 中共與赴延六參政員會談記錄(1945 年 7 月 4 日)273
2. 蔣介石、毛澤東往來電文六件(1945 年 8 月) 274
3. 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1945 年 8 月 26 日) 276
4. 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離渝赴延迎接毛澤東時發錶的聲明(1945 年 8 月 27 日) 277
5. 毛澤東在重慶機場嚮記者的談話(1945 年 8 月 28 日) 277
6.《新華日報》關於蔣介石歡宴毛澤東的報導(1945 年 8 月 30 日) 278
7.1945 年 9 月 2 日至 10 月 5 日國共兩黨代錶談判實錄(節錄) 278
8. 中共中央關於毛澤東赴渝期間國共兩黨談判情況的通知(1945 年 9 月) 281
9. 蔣介石提齣對中共談判要點(1945 年 9 月 4 日) 282
10. 同國民黨談判期間中共中央與赴渝代錶團的往來電文(1945 年 9 月) 283
11. 國民黨對九月三日中共提案之復案(9 月 5 日) 286
12. 政府與中共代錶會談紀要(1945 年 10 月 10 日) 288
13. 中共中央關於雙十協定後我黨任務與方針的指示(1945 年 10 月 12 日) 290
14.《大公報》關於毛澤東飛返延安的報導(1945 年 10 月 12 日) 291
15. 雙十協定簽訂後國共雙方代錶繼續會談記錄(1945 年 10 月 20 日─ 11 月 17 日) 292
16. 雙十協定簽訂後政府與中共代錶繼續會談協定 310
17. 國共兩黨繼續談判期間中共中央與周恩來、王若飛往來電文(1945 年 10 月—11 月) 311
18. 王世傑日記摘抄(1945 年 8 月—11 月) 314
六、1945 年 12 月至 1946 年1 月的兩黨談判317
1. 中共中央給董必武、王若飛的指示(1945 年 12 月 1 日) 317
2. 中共代錶緻國民黨代錶信(節錄)(1945 年 12 月 27 日) 317
3. 國民黨政府代錶復文(1945 年 12 月 31 日) 318
4. 政府代錶與中共代錶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及恢復交通的協議(1946 年 1 月 5 日) 318
5. 政府代錶與中共代錶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及恢復交通的命令和聲明(1946 年 1 月 10 日) 319
6. 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通告(1946 年 1 月 10 日) 320
7. 政府代錶與中共代錶關於建立軍事調處執行部的協議(1946 年 1 月 10 日) 320
8. 三人會議就軍事調處執行部的組織機構問題緻蔣介石備忘錄(1946 年 1 月 10 日) 322
9. 行政院關於轉發軍委會在國共兩黨商定停止衝突恢復交通辦法後頒發的命令給重慶市政府的訓令(1946 年 1 月 15 日) 322
10. 重慶市參議會籲請國共兩黨停止內戰給重慶市政府的快郵代電(1946 年 2 月 11 日)323
11. 關於軍隊整編及統編中共部隊為國軍之基本方案(1946 年 2 月 25 日)324

第五章 政治協商會議 328
一、召開政協會議辦法和會員名單328
1. 行政院秘書處轉發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辦法及會員名單給重慶市政府函(1946 年 1 月 17 日)328
2. 政治協商會議分組人員名單(1946 年 1 月 16 日) 329
3. 政治協商會議綜閤委員會委員名單(1946 年 1 月 24 日) 330
4. 政協憲草審議委員會各方委員及會外專傢名單(1946 年2 月8 日) 330
二、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經過 331
1.《新華日報》關於政治協商會議開幕式的報導(1946 年 1 月 11 日)) 331
2. 蔣介石在政治協商會議開幕式上的開幕詞(1946 年 1 月 10 日) 332
3. 中國共産黨代錶周恩來在開幕式上緻詞(1946 年 1 月 10 日) 334
4. 中國民主同盟代錶張瀾在開幕式上緻詞(1946 年 1 月 10 日) 336
5. 中國青年黨代錶曾琦在開幕式上緻詞(1946 年 1 月 10 日) 337
6. 社會賢達代錶邵從恩在開幕式上緻詞(1946 年 1 月 10 日) 337
7. 政治協商會議決議案(1946 年 1 月 31 日通過) 339
8.《新華日報》關於政治協商會議閉幕式的報導(1946 年 2 月 1 日) 347
9. 蔣介石在政協會議閉幕式上的閉幕詞(1946 年 1 月 31 日) 348
10. 中國共産黨代錶周恩來在政協會議閉幕式上緻詞(1946 年 1 月 31 日)351
11. 中國民主同盟代錶張君勱在政協會議閉幕式上緻詞(1946 年 1 月 31 日)351
12. 中國青年黨代錶曾琦在政協會議閉幕式上緻詞(1946 年 1 月 31 日)352
13. 社會賢達代錶莫德惠在政協會議閉幕式上緻詞(1946 年 1 月 31 日)353
三、圍繞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發生的流血事件354
1.《新華日報》關於大批特務搗亂滄白堂政協會場的報導(1946 年 1 月 17 日) 354
2.《新華日報》關於大批特務再次搗亂滄白堂會場並施行恐嚇的報導(1946 年 1 月 18 日) 355
3.《新華日報》關於特務在滄白堂門前包圍毆打兩青年的報導(1946 年 1 月 19 日) 355
4.《新華日報》關於特務在滄白堂會場搗亂並亂扔石子傷人的報導(1946 年 1 月 20 日) 356
5.《新華日報》關於國民黨軍警憲特非法搜查政協代錶黃炎培住宅的報導(1946 年 1 月 27 日) 357
6. 軍統渝組就中共及民盟將舉行政協和平勝利大會給渝特區的情報(1946 年 2 月 6 日) 358
7. 國民黨重慶市黨部為對付慶祝大會特召開第 20 次臨時執委會會議記錄(1946 年 2 月 8 日) 358
8. 軍統渝組就中共及民盟在較場口召開慶祝政協勝利大會給渝特區的情報(1946 年 2 月 9 日) 360
9. 軍統渝組就市黨部緊急會議指示對付慶祝大會辦法給渝特區的情報(1946 年 2 月 9 日) 360
10. 軍統渝組就慶祝大會情形給渝特區的情報(一)(1946 年 2 月 10 日)360
11. 軍統渝組就慶祝大會情形給渝特區的情報(二)(1946 年 2 月 10 日)361
12. 軍統渝組就《民主報》散會號外給渝特區的情報(1946 年 2 月 10 日)362
13.《新華日報》關於特務、暴徒破壞陪都各界慶祝政協成功大會,毆打郭沫若、李公樸 等多人的報導(1946 年 2 月 11 日)363
14.《民主報》關於「較場口事件」中的受傷者的報導(1946 年 2 月 11 日) 364
15.《國民公報》關於陪都各界慶祝政協會議成功大會被暴徒搗亂經過的報導(1946 年 2 月 11 日)365
16. 陪都各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緊急啓事(1946 年 2 月 12 日)367
17. 陪都各界伸張正義聯閤會為較場口血案緊急啓事(1946 年 2 月 15 日)367
四、反對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撕毀政協決議368
1. 中共中央情報部關於國民黨各派係對政協反映及我之對策的指示(1946 年 2 月 6 日) 368
2. 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發言人就堅持政協會議一切決議發錶談話(1946 年 3 月 18 日) 369
3. 周恩來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關於國民黨二中全會的談話(1946 年 3 月 18 日) 369
4. 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就國民黨二中全會決議發錶談話(1946 年 3 月 20 日) 373

後記 375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近期閱讀瞭《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一書,被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史料深深吸引。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我們帶迴瞭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作為戰時首都的那些城市,以及在這些城市中活躍的各種政治力量。 書中對於各黨派活動細節的呈現,是我認為最精彩的部分。它不僅僅是概述性的介紹,而是通過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獻,比如會議紀要、政策文件、通信記錄等,讓我們可以非常具體地瞭解到,在那個特殊的曆史節點,不同的政治派彆是如何運作、如何錶達自己的主張,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産生聯係與影響的。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呈現齣的曆史的“肌理”。它不是將曆史事件簡單地陳述齣來,而是通過一份份具體的檔案,讓我們得以觸碰到那個時代最真實的一麵。我能夠感受到,在民族危難之際,各黨派在戰時首都的生存環境是多麼復雜,他們所麵臨的挑戰是多麼巨大,而他們所付齣的努力又是何等不易。 通過閱讀這些檔案,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能夠更加真切地理解到,為什麼戰時首都的政治環境如此關鍵,為什麼黨派活動在那段時期會如此密集和重要。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從更宏觀和更微觀的層麵,去理解中國近代史上的這段重要篇章。 總而言之,《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是一部嚴謹、翔實且富有洞察力的曆史著作。它以大量一手資料為支撐,為我們深入瞭解戰時首都的黨派活動提供瞭寶貴的視角,也讓我對那段曆史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最近讀瞭一本關於抗戰時期中國戰時首都的文獻集,書名是《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初翻這本書,就被其中收錄的各種原始資料所吸引。不同於一般的曆史敘述,這本書更像是把我們直接帶迴到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文獻片段,拼湊齣戰時首都的政治圖景,尤其是各黨派活動的細節。 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各黨派之間互動模式的呈現。它並非泛泛而談,而是通過具體的會議記錄、來往電報、甚至是黨派內部的政策討論,來展現不同政治力量如何在戰時首都的框架下,為瞭各自的立場和目標而努力。我能看到,即便在國傢麵臨外敵入侵的嚴峻形勢下,黨派之間的閤作與競爭也從未停止,它們以各自的方式,影響著戰時首都的政治走嚮和民生發展。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史料的豐富性和代錶性。它不僅僅收錄瞭官方層麵的文件,還涵蓋瞭一些非官方的、但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的文獻。這使得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去審視戰時首都的政治生態,不僅看到決策層的謀劃,也能感受到基層黨派活動的活力。這種多維度的展現,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現實。 通過閱讀這些文獻,我對自己對戰時首都的理解有瞭極大的深化。我不再局限於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能夠通過這些具體的檔案,去感受那個時代政治人物的思考,去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和麵臨的挑戰。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時代更深層次理解的大門。 總的來說,《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是一部內容翔實、史料珍貴的著作。它通過對黨派活動文獻的深入挖掘和呈現,為我們理解戰時首都的政治格局提供瞭寶貴的視角。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能夠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曆史的脈搏。

评分

我最近有幸讀到瞭一本關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首都的文獻閤集,書名是《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雖然我對這段曆史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這本書的觸角之廣、細節之深,還是讓我頗為震撼。它並非簡單羅列史料,而是將不同來源的檔案,特彆是涉及戰時首都各黨派活動的部分,精心編織在一起,構建瞭一幅立體生動的曆史畫捲。 在閱讀過程中,我尤其被那些珍貴的原始文獻所吸引。它們仿佛是來自遙遠年代的低語,直接嚮我訴說著那個動蕩歲月裏的故事。那些泛黃的紙張上,字跡工整或潦草,記錄著領導人之間的往來信函、黨派會議的決議、甚至是一些基層組織的工作報告。我能感受到字裏行間彌漫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也能體會到在民族危亡之際,不同政治力量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如何圍繞著戰時首都的建設與發展展開博弈。 這本書讓我對戰時首都的政治生態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原以為在共同抗日的旗幟下,各黨派會萬眾一心,但檔案文獻卻揭示瞭更復雜、更微妙的現實。書中詳細記載瞭國民黨、共産黨以及其他進步力量之間錯綜復雜的互動關係,既有閤作的篇章,也有摩擦的痕跡。這些內容並非簡單的褒貶,而是基於事實的呈現,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政治智慧與策略的博弈,以及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抉擇。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僅關注瞭高層的政治活動,還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社會層麵。書中引用瞭一些當時報刊雜誌的文章、民間團體發布的宣言,甚至是一些普通民眾的來信。這些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聲音,共同塑造瞭戰時首都多元而充滿活力的社會圖景。我能感受到,即便是戰火紛飛,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國傢未來的憂慮,以及各種思潮的碰撞,都在這些文獻中留下瞭不可磨滅的印記。 總而言之,《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是一部極具價值的史學著作。它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以精細的梳理為手段,為我們揭示瞭一個被曆史塵埃掩蓋的側麵。這本書不僅適閤對中國近代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更是研究這段時期政治、社會、黨派關係的學者們的寶貴參考。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信息,更是一種深入理解曆史復雜性的視角和能力。

评分

最近,我翻開瞭一本名為《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的書,這本身就是一部關於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特殊時期、一個特殊地理位置的深入探索。書中收錄的文獻,如同穿越時空的信使,將戰時首都那個動蕩年代的政治脈搏清晰地傳遞給我。 我對於書中關於各個政治派彆在戰時首都活動軌跡的描繪,給予瞭極高的評價。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而是通過大量原始檔案,生動地展現瞭在國傢生死存亡之際,不同政治力量如何在這個核心區域展開角逐、閤作與妥協。我看到瞭他們的戰略部署,聽到瞭他們的內部討論,甚至感受到瞭他們決策背後的種種考量。 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那些充滿時代印記的文獻本身。它們直接從曆史現場傳來,沒有經過過多的修飾,因此顯得格外真實和有力量。那些泛黃的紙張,那些或端莊或急促的筆跡,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那個年代的艱辛與決心,也讓我更加直觀地理解瞭戰時首都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義。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去中心化”的視角。它讓我們不僅僅關注到最高層的決策,更能深入到黨派在地方層麵、在具體活動中的運作。我從中看到瞭各黨派為瞭生存和發展所付齣的努力,看到瞭他們在資源有限、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是如何進行組織動員和政治博弈的。 總而言之,《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是一部以史料為基石,以黨派活動為切入點,全麵展現戰時首都政治生態的力作。它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曆史視野,讓我對那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

评分

我最近有幸翻閱瞭《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這本書,這本匯集瞭大量珍貴曆史文獻的著作,讓我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名本身就點明瞭其核心內容:聚焦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作為戰時首都的那些城市,以及其中各黨派所展開的復雜而多元的活動。 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非采用單一敘事,而是通過大量一手資料,為讀者搭建瞭一個觀察曆史的窗口。我仿佛能聽到那些在密室中進行的政治磋商,能看到那些在戰火中傳遞的指示和號召。書中對於各黨派,尤其是國民黨和共産黨,在戰時首都的運作模式、政策製定以及相互關係的描繪,都極為詳盡,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政治鬥爭的微妙之處。 它讓我理解到,在抗擊外敵的統一戰綫下,黨派之間的博弈和互動是如此的復雜。從政治主張的分歧,到實際工作中的摩擦,再到關鍵時刻的閤作,這些都體現在一份份檔案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並沒有迴避這些復雜性,而是以一種更加客觀和全麵的方式,將曆史的原貌呈現齣來,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辨析當時的政治格局。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一些細節的關注,比如某些黨派如何在戰時條件下開展組織工作,如何爭取民眾支持,如何處理與當地政府的關係等等。這些微觀的層麵,雖然不常齣現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中,卻能真實地反映齣黨派活動的具體實踐和挑戰,也因此讓那個時代的政治畫捲顯得更加生動和立體。 總體而言,《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黨派活動》是一部極其有分量的曆史文獻集。它為我們深入研究中國抗戰時期的政治史、黨派史提供瞭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也讓作為普通讀者的我,對那段充滿挑戰與變革的歲月有瞭更為立體和深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