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颱灣語言的分類與分區Ⅰ+颱灣語言地圖集Ⅱ(二冊套書)

颱灣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颱灣語言的分類與分區Ⅰ+颱灣語言地圖集Ⅱ(二冊套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語言
  • 社會語言學
  • 語言地理學
  • 颱灣研究
  • 方言學
  • 語言地圖
  • 語言分類
  • 語言分區
  • 颱灣文化
  • 語言變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颱灣語言學巨擘洪惟仁教授曆時三十餘年語言調查;
總閤語言學、方言學、社會學、地理學的跨領域研究成果,
獻給颱灣的土地與人民──

 
颱灣史上第一份,深入颱灣各地的語言調查總報告
《颱灣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隆重問世!

  ※附贈A2尺寸「颱灣語言分佈全圖」一張。

  本書為颱灣社會地理語言學傢洪惟仁自一九八五年起,曆經三十多年,上山下海深入颱灣各地,實際進行田野調查,並參照颱灣所有語言與方言調查報告及世界最先進的語言分類學與語言地理學理論,進行分析研究的總成果。

  本書分為二冊:第一冊《颱灣語言的分類與分區:理論與方法》闡述當代颱灣語言分類與區劃的理論與方法,並說明其語言分佈狀態;第二冊《颱灣語言地圖集》收錄一○五張彩色精美語言地圖,兼具宏觀與微觀,從各種角度與尺度,钜細靡遺地呈現颱灣所有語種的分類與分佈。一為理論一為實際,二冊互為錶裏,不可分離,閤稱《颱灣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Studies on Social Language Geographic of Taiwan)。

  ※本書共有二冊,附書盒。

  第一冊《颱灣語言的分類與分區:理論與方法》(簡稱 CRLT)為本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概念,針對「社會語言地理學」的意義、「語言地理學」、「地理語言學」的分科、語言分類與語言區劃的理論與方法,及颱灣語言分佈進行簡要說明,並附「颱灣語言分佈全圖」乙張做為參照。

  第二冊《颱灣語言地圖集》(簡稱LAT)為本計畫深入全颱灣各縣市、鄉鎮、村裏、聚落,針對所有颱灣現存的語言、方言進行調查或觀察、分析、研究,並做適當的語種分類與地理區劃,利用GIS電腦軟體ArcView繪製而成的彩色地圖集。按區劃層次,第二冊地圖集共繪製颱灣全圖5張,語言州圖7張,區圖21張、片圖52張,地方圖4張,縣市圖16張,共105張彩色精印地圖,並附詳盡的地圖標示說明、「颱灣語種分類係統錶」、「颱灣語言區劃係統錶」及參考資料。

本套書三大特色

  1.    本書為颱灣史上第一本語言地圖集及其研究專論,紀錄颱灣所有語言,包括閩南語、客語、南島語、華語及少數瀕危語言的分佈狀態。

  2.    本書為世界上最精密、最精細的全國性語言地圖集,精細程度達村裏以下的自然村。共105張不同尺度、裝載不同資訊量,以GIS精確定位、彩色精印的共時地圖。

  3.    本書為世界上極少數由調查到地圖繪製階段,均由個人一貫領導完成的語言地圖集,為颱灣首見、世界少見的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之成果。

  本研究成果不隻為語言學服務,也為其他的領域如曆史學、地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服務,或作為語言、文化、族群政策之製定、行政實務、法律判決、人文教育、深度旅遊之參考,可謂颱灣首見、世界罕見的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之頂尖成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惟仁 ANG Uijin


  1946年6月19日齣生於嘉義縣新港鄉,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博士。

  主要興趣為語言學與民間文學。研究領域涵蓋漢語、閩南語,專長社會語言學、地理語言學、音韻學、曆史語言學、閩南語文獻學、閩南語曆史音韻學、閩南語方言學、民間文學、民間歌謠等。論文百餘篇,編著專書五十餘冊。

  曾任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係專任副教授、教授,國立颱中教育大學颱灣語文學係教授兼創係主任,2011年屆齡退休,同時開始專心於本書的寫作。

  又任颱灣語文學會創會秘書長、第六、七屆會長;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颱語文摘》、《掖種》、《颱灣語文研究》等雜誌創刊總編輯。1993年至退休獲學術奬17種,2014年榮獲教育部本土語言傑齣貢獻奬。
 

圖書目錄

第一冊 《颱灣語言的分類與分區:理論與方法》 
Volume 1: Classific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of Languages in Taiwan: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例言(Notes on the Use of the Book)
序言(Forewords and Preface)
緒論(Introduction)
前言(Introduction)
語種分類(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 Varieties)
語言區劃(Language Regionalization)
語言區之認定與標示(Ident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Language Regions)
颱灣的語種分佈(Varieties and Distribution of Taiwan Languages)
英文節要(Summary of Introduction)
附錄(Appendices)
  【附錄1】參考書目(Bibliography)
  【附錄2】颱灣語言分佈全圖(Languages in Taiwan)
引得(index)
 
第二冊 《颱灣語言地圖集》
Volume 2: Language Atlas of Taiwan
 
例言(Notes on the Use of the Book)
序言(Forewords and Preface)
地圖編目(Titles and Serial Numbers of Maps)
地圖(Maps)
颱灣全圖(Maps of Taiwan)
州區片圖(Maps of Prefectures, Regions and Areas)
  B1 南島語州地圖(Austronesian Prefecture)
  B2 客語州地圖(Hakka Prefecture)
  B3 北閩州地圖(North Minnan Prefecture)
  B4 中閩州地圖(Central Minnan Prefecture)
  B5 南閩州地圖(South Minnan Prefecture)
  B6 澎湖州地圖(Penghu Prefecture)
  B7 花東州地圖(Hua-Tung Prefecture)
地方縣市圖(Maps of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r Cities)
  C1 北部地方語言地圖(North District)
  C2 中部地方語言地圖(Central District)
  C3 南部地方語言地圖(South District)
  C4 東部地方語言地圖(East District)

附錄(Appendices)
【附錄1】音標及音類說明(Phonetic Symbols and Characters of LAT)
【附錄2】颱灣語種分類係統錶(Table of Taxonomy of Language Varieties in Taiwan)
【附錄3】颱灣語言區劃係統錶(Table of Language Regionalization of Taiwan)
【附錄4】地圖標示基準(Norms of Map Labeling)
【附錄5】參考地圖(Maps for Reference)
 

圖書序言

自序(節錄)

  颱灣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言語社區,區內有3種漢語,15種南島語,1種日語客裏謳。各種語言的地理分佈以及語種之間的互動關係如何是語言學界、人文科學界、為政者以及一般知識分子關心的問題。本書就是為瞭滿足這些需求,應運而生的。

  颱灣的本土語言主要有兩個語係:漢語係和南島語係。南島語係現在共有15種語言,其下分為四十幾種方言;漢語係除華語為標準語外,又有閩南語和客語兩種不相通的語言,這兩個語言之下又各有幾種差異不小的方言,此外還有1種世界上唯一的日語客裏謳(參見LAT【附錄2】)。這些語種如何分佈以及語種之間如何互動是語言學上重要的研究課題。

  雖然颱灣語言、方言分佈的研究起源很早,小川尚義發錶〈颱灣言語分佈圖〉(1907)至今已經超過100年。可是一世紀以來,不但颱灣語種分佈的研究很少進展,在日本、中國都已經齣版大量語言地圖集(包括方言變體分佈地圖集或分區地圖集)的今天,颱灣尚未齣版任何一本語言地圖集,不能不說是颱灣語言學界的缺憾。

  近年來,地圖繪製,特彆是全國性、跨國性或全球性大格局的語言地圖集的齣版,已經成為世界語言學界的新潮流,尤其是後進的中國本來遠遠落在颱灣後麵,現在已經齣版瞭三套全國性的語言地圖集,颱灣自不能不急起直追。

  筆者自1985年起即開始自力進行颱灣的地理語言學調查。1988年起參加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龔煌城教授(1934-2010,2002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所主持的「颱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1988∼1997),前後進行9年的閩南語方言調查,收集瞭約30萬筆的閩南語方言語料,但部分錄音尚未整理,當然也還沒有利用來繪製變體分佈地圖,將來整理完成可以繪製大量的颱灣閩南語方言地圖。

  2002年起,筆者在國科會的資助下,進行瞭一個「颱灣閩南語方言地理學研究」計畫(2002∼2004),這個計畫的目的是根據我們的方言調查資料,進行閩南語方言的比較與分類,並繪製閩南語方言變體分佈圖。當我們在進行繪製全颱灣的變體分佈圖時,發現變體分佈圖應該可以和語言方言分區圖互相套疊,得到方言變體解釋上的方便,因此決定改變方嚮,先解決整個颱灣的語言、方言分佈,2005年獲得「颱灣地區語言方言分區與分佈調查」國科會補助(2005∼2007),擴大調查整個颱灣各語種的地理分佈。這三年的計畫使我們對整個颱灣的語言方言分佈有瞭大體的掌握,大部分地區的細密度達村裏層級,有些甚至細到自然村或部落。

  接下來的「颱灣語言地圖集繪製」計畫(2010∼2011),我們開始進行地圖繪製基礎工程的語種分類與地理區劃與文獻覆核,並下田野補缺漏調查。2011年筆者從國立颱中教育大學退休,連續獲得國科會「《颱灣語言地圖集》之寫作計畫」兩個年期的補助。這個計畫的目的是總結過去有關颱灣各個語言、方言的調查與研究成果,進行颱灣語言區劃地圖的繪製。本書是這些計畫的研究成果。

  這本地圖集的誕生最感謝兩位恩師。一位是引導我走入現代語言學大門、啓示我進行颱灣地理語言學研究的鍾露昇老師;另一位是把我提拔到學術殿堂,教導我作學術研究的龔煌城老師。

  當颱灣本土的漢語現代語言學還在萌芽期的1965年,我大學一年級,鍾露昇老師開始教我語音學、漢語音韻學、結構語言學,並且指導我進行田野調查。鍾老師是颱灣「地理語言學之父」(參「緒論」1.3.1.1.2節),雖然後來他到美國修博士學位,改行漢語教學,但是他那本《閩南語在颱灣的分佈》(1967)的調查報告卻像一顆地理語言學的種子,在我的心中埋藏瞭18年後,1985年發芽,我開始自力做瞭颱灣語言、方言分佈研究,後來發錶瞭《颱灣方言之旅》(1992)。

  但是這顆種子如果沒有得到良好的雨水滋潤,沒有充分的養分,沒有充足的陽光,可能一發芽就枯死瞭,彆說繼續成長、茁壯,變成一棵大樹。給我地理語言學的種子滋潤、施肥的恩師,就是龔煌城老師。1972年我剛從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纔當瞭幾天中學教師,就因言論入罪,直到1979年,唱瞭六年八個月的「綠島小夜麯」。重新進入社會之後,支持我的隻有傢人,我隻能靠筆桿子糊口,偷閑做些方言調查。1987年中研院張炎憲教授看到我幾篇颱灣方言研究的文章,聘請我去中央研究院田野研究室擔任兼任助理。就在那時候認識瞭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龔煌城教授。

  龔老師是知名的漢藏語言學泰鬥,雖然他本人並不研究閩南語,也不涉獵地理語言學,但是他認識到颱灣漢語方言調查的重要,因此特彆嚮國科會申請瞭一個「颱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進行颱灣地理方言學研究。從1988年起直到1996年計畫結束,前後九年,我一直擔任龔煌城教授的專任助理。在那個戒嚴時代,龔老師居然敢用一個政治更生人,讓我進行瞭全颱灣的閩南語方言調查,收集到極為豐富的語料;並且收我為徒,指導我進行語言研究。我所有的論文他都不吝賜教,甚至一字一句地過目、潤色。我從他那兒學到瞭嚴謹治學的態度。

  沒有鍾露昇老師的栽培,我不可能進語言學、方言學、地理語言學的大門;沒有龔煌城老師的提拔與指導,我沒有機會進入語言學的學術殿堂。當然,也不會有這本《颱灣語言地圖集》。我的感謝無法用言語道盡,容許我把這本地圖集獻給我的兩位永遠感念的恩師:鍾露昇老師和龔煌城老師。

  龔老師已於2010年9月1日仙逝,我相信他在天上也看得見他的學生今天嚮先生奉上第一份成果;鍾露昇老師今年90歲,但是身體健康,隱居在美國華盛頓州可美島(Camano Island)的日升園林(Sunrise Garden),過著神仙般的生活。直到最近,我還常常透過Skype跟他聊天。雖然他已經很久沒有做語言學研究瞭,但我寫的東西他都很樂意看。感謝他為本書所寫的文情並茂的「序」,給我很多鼓勵。鍾老師的哲嗣青萍當時在明誌技術大學當教授,我們常常一起喝酒、聊天。可惜,兩年前英年早逝。他在美國長大,英語幾乎是他的母語,本書的Summary of Introduction和兩篇序言的英文翻譯,主要是齣自他的手筆,感謝他。

  說到序言,我也要感謝另兩位地理語言學傢。一位是日本金澤大學退休教授岩田禮先生,他是日本最權威的漢語地理方言學傢(詳參CRLT「緒論」1.2.3節、1.5.2.3.4節對他的研究貢獻的介紹),他的兩本《漢語方言解釋地圖》(2009, 2011)帶動漢語地理方言學解釋性研究的風潮;另一位是美國漢語地理方言學傢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The Rutgers University)史皓元(Richard VanNess Simmons)教授,主要研究吳語地理方言學,他可能是唯一繪製吳語方言「芯樣」(core-sample of dialect)地圖的學者(詳參本書「緒論」1.2.3節、【參考地圖22】)。感謝兩位教授分彆用日文和英文為本書寫序,嚮國際介紹本書的價值與意義,使本書增加瞭許多光芒。

  這些序言,包括「自序」,2014年8月已經寫好準備齣版,但是後來我決定地圖全部重繪,緒論全部重寫,並且分為兩冊同時齣版,因此2018年定稿時,又得麻煩他們重新修改,他們也都很樂意配閤。實在非常抱歉與感謝。

  談起翻譯,除瞭鍾青萍教授的英譯之外,也要感謝東華大學李佩容教授及旅美四十幾年的捨妹洪淑卿的英文校正;感謝東華大學簡月真教授對岩田先生日文「序」的中譯;感謝潘科元先生對史皓元教授「史序」的翻譯;感謝韋煙竈教授和潘科元先生對地圖譯名、附錶英譯及地名羅馬字所做的校正。

  另外我必須感謝國傢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前身)長年的資助。從1988 年龔煌城教授主持的「颱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開始,直到2013年我主持的「《颱灣語言地圖集》寫作計畫」止,將近四分之一世紀,國科會不斷地給龔煌城教授和我有關颱灣地理語言學研究及其相關的颱灣閩南語社會方言學研究充足的研究補助,每年平均一百萬元左右,總金額超過兩韆萬元。沒有這些經費補助,我們再怎麼認真、怎麼苦乾,也不可能有《颱灣語言地圖集》的誕生。

  我還要感謝許多前輩的貢獻。「颱灣語言學之父」小川尚義無論是漢語比較語言學或颱灣閩南語、客語、南島語的調查研究,都不愧是現代語言學的開山祖師,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文獻。他繪製瞭第一張颱灣語言分佈圖(1907)和南島語分佈圖(1935),因此他也可以稱為「颱灣語言地理學之父」(參「緒論」1.3.2.1.1節);移川子之藏團隊對颱灣原住民部落細緻的調查(1935)為原住民的地理分佈留下精細的文獻(參「緒論」1.3.2.3.2節)。這些文獻,加上日治時代的人口普查資料(1901, 1928),雖然屬於族群調查或氏族調查(參「緒論」1.3.2.3.1節),但因為族群分佈和語言分佈有許多競閤之處,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比對現代語言分佈,我們可以追溯這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族群遷徙史,重建語言地理史。他們的貢獻永遠令人懷念。

  戰後的颱灣因為大中國思想彌漫,颱灣研究有一段很長、很深的斷層,至今還不能完全恢復它應有的學術地位;相反的,有些颱灣研究太濫情而缺乏科學精神和嚴謹的學術態度。但其中還是有很多學者默默地做他們認為應該做的方言學或地理方言學調查、研究。與地理語言學相關的有日本學者土田滋的南島語方言研究,李壬癸的南島語方言研究,鍾露昇的閩南語分佈研究以及美國留颱學生顧百裏的澎湖方言分佈研究。在這個時期從事颱灣地理方言學研究的一半是外國人,一半是颱灣學者。

  1990年颱灣民主化以後,颱灣研究得到解放,地理語言學獲得瞭發展的生機。李壬癸、林修澈團隊等的南島語分類或語言分佈的研究;鍾榮富、吳中傑等學者廣泛的客語方言研究,龔煌城團隊、洪惟仁團隊、張屏生團隊、蔔溫仁團隊、李仲民團隊、李香儀、莊文嶽、塗春景的地理方言學調查;鄭錦全團隊的傢戶語言調查等,都提供瞭颱灣語言地理學研究值得感謝的研究成果(詳參「緒論」1.3節「颱灣地理語言學研究迴顧」)。本研究有很多地方都是站在他們建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的。

  在本研究的過程中,我要特彆感謝土田滋教授、李壬癸院士以及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齊莉莎、張永利、鄧芳青等教授提供大量南島語研究資料,並且在有關南島語分類是否妥當的問題用email來迴討論或當麵賜教。在撰寫「颱灣語種分類係統錶」(【附錄2】)的過程中,李壬癸院士和李佩容、劉彩秀兩位教授在南島語方言特色的撰寫中提供大量意見,補足瞭我在南島語方言專業知識的不足,實在受益良多。但其中必然還有遺漏或錯誤,這些都必須由我負責。

  我也必須感謝「語言、地理、曆史跨領域工作坊」的與會學者給我很多的啓示。他們創造瞭很多跨領域研究成果(詳參「緒論」1.5.2.3.5節「 語言地理曆史跨領域研究」),尤其是韋煙竈、陳淑娟、許世融、葉高華等教授的研究對本研究幫助最多。

  還有很多方言學傢的單點或多點調查報告,一點一滴,都有幫助,因為資料太多,不遑枚舉,在此一併感謝,詳參CRLA「參考書目」。如果有漏列的重要參考著作,在此道歉,並請讀者賜告,以便再版時補正。

  還有陪我一起進行語言地理學研究的指導學生簡秀梅、張素蓉、塗文欽等所進行的區域地理語言學研究;在元智大學、颱中教育大學、颱灣師範大學、新竹教育大學、颱南大學修過我的比較音韻學、方言學、語言學概論等課程所做零星的調查報告。他們的報告不少是本地圖的參考資料。除瞭學位論文在緒論中有所介紹,其餘的報告,因為作者太多,不遑細錶,在此一併緻謝瞭。

  除此之外,我要感謝陪我一起做研究的所有助理。我特彆懷念的是龔老師計畫的兼任助理潘科元、許亮昇、許瑞芬、蔡錦雀、駱嘉鵬等,我的計畫專任助理潘科元、潘昱恒、簡佳敏、黃於珊、黃上輔、楊巽彰、張立君⋯⋯以及數不清人數的兼任助理。他們有的協助我進行田野調查、整理調查資料、文獻比對、校正錯誤,有的替我繪製各種語言地圖。尤其是簡佳敏當瞭四、五年助理,昱恒用他的車帶我走遍東颱灣,十分懷念;巽彰不但與我並肩作戰、堅持到底,在最後階段還幫我找齣一些錯誤,所有地圖全部重繪。巽彰和我同樣是完美主義者,不容許任何小錯或小瑕玼齣現在地圖上。縱然所有地圖都已經定稿,隻要發現瞭一點小錯或小瑕玼也必修之而後快。並不是修一張地圖便好,LAT 105張地圖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張修改,所有相關的、重疊的各層地圖都必須同時修正,甚至重繪。而他毫不厭煩,從無怨言。

  資料那麼龐大,颱灣的語言分佈這麼復雜,地圖又那麼多,而我們的人手又那麼少,研究團隊的辛苦與辛酸不是外人可以想像得到的。這本地圖集應該是大傢一起努力的結晶,我隻是一位從頭到尾堅守崗位的指揮官,無論他們參與時間的久暫、專任或兼任,我都感謝他們。

  最需要感謝的是受訪者,為瞭瞭解颱灣語言分佈的實況,我走遍全颱灣,訪問瞭無數的鄉鎮長、秘書、課長、村裏長、村裏乾事,地方議員或鄉、鎮民代錶,戶政事務所、警察派齣所,廟宇住持、廟公、廟婆、信徒,教堂牧師、神父以及在廟裏聊天的、路邊賣水果的阿公、阿婆、阿伯,或者被我突然叩門闖入的居傢老人。他們絕大部分都會親切地迴答諸如「你是哪裏人?」「哪裏長大的?」「有沒有長期住過其他的地方?」「你們鄉裏或村裏講些什麼話?」「年輕人還會不會講母語?」「說幾句母語給我聽!」等等問題(被拒絕或者被當成詐騙集團的事當然也碰過,尤其是我的助理或學生們,不過很少發生)。對於許許多多被我們騷擾的人們,我很抱歉。我所有對颱灣語言的瞭解就是這些無常之師教我的,感謝他們。

  如上文「緣起」所述這個地圖繪製專書寫作計畫從2011年到2013年,國科會給我兩年經費補助,2013年我去執行瞭一年的閩南地區調查計畫。此後直到LAT齣版以前我都沒有資格申請專書寫作計畫補助。從2014年八月至2018年底本書完稿,整整4年,沒有任何補助,地圖繪製所有費用包括助理費、調查研究費都要自掏腰包。感謝我的革命同誌樊邦弘資助我兩年助理費,也感謝幾個道友們分享一些資源給我(姑隱其名)。有瞭這些同誌、道友的支援,我的擔子減輕瞭一大半,精神也振作起來,否則真不知道能不能撐到最後。

  最後我要感謝愛妻黃美慈,在那個白色恐怖的時代,她敢嫁給我就該感謝。她不但是一位賢妻良母,勤儉持傢,讓我無後顧之憂,三十年多來,我常常齣田野,一齣門就是一、兩個星期,甚至一、兩個月,很少打電話迴傢報平安,她常說我「齣門敢那撲毋見,轉來敢那抾著」(齣門如遺失,迴傢如拾遺)。做為一個丈夫,真有一點虧欠。

  研究工作很忙,我沒有時間帶她去旅遊。為瞭彌補歉意,有時趁田野調查的機會,帶著她一起齣去。她雖然不會記音,但是社會方言學調查的時候,我們隨機抓受訪者,他就是有本事幫我們找來一堆人給我們訪問。有一次計畫去綠島進行社會方言學調查,我不巧重感冒瞭,她竟然帶瞭一隊元智學生,去綠島完成瞭調查任務。

  我常常齣國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有時帶她一起去,讓他到國外透透氣。我開會,她自己去逛街,各得其所。這也算是一魚兩吃,學術與傢庭兼顧吧?

  劉邦說過「為天下者不顧傢」,我從年少輕狂的時代就是一個自比劉邦,不太顧傢的人,給父母、兄弟惹瞭很多麻煩,讓他們操瞭很多心;結婚之後也沒有給妻兒過過富裕的日子。但是論真,我還不及劉邦夠英雄,我還有一點戀傢。傢人的支持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感謝我的父母、兄弟、妹妹和我的妻兒。
 
洪惟仁 於治言齋
2014年9月15日初稿
2018年7月30日重修

圖書試讀

1. 前言

1.1 語言學與地理學、社會學的跨領域學科

社會語言學研究語言變異(variation)在社會變項(social variables)上的分佈;地理語言學研究語言變異在地理空間上的分佈,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不同。社會語言學細分為「社會語言學」與「語言社會學」兩個分科,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不同;相應的,地理語言學也可以分細為「地理語言學」與「語言地理學」,雖然學者都知道這兩個分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不同,不過學界還沒有正式分科,也沒有固定的分科名稱。英文通稱為linguistic geography,比較新的名詞是Geolinguistics,如果隻限於方言,則稱為dialect geography。至於漢語名稱,中國通常叫「地理語言學」或「地理方言學」,日本通常叫「言語地理學」或「方言地理學」,颱灣「地理語言學」或「地理方言學」,「語言地理學」或「方言地理學」都可以叫,都是通名。本書既然主張分科,因此所有分科都希望給予一個名稱,並加以定義。

新的地理語言學把社會語言學的元素加入地理語言學,也可以細分為「社會地理語言學」或「社會語言地理學」兩個分科。所謂「社會語言地理學」把社會語言學或語言社會學的研究成果融入傳統「語言地理學」研究上,相對於傳統語言地理學是一種較新的研究取嚮。本書《颱灣語言地圖集》(Language Atlas of Taiwan,簡稱LAT)即根據「社會語言地理學」的理論繪製。

茲將上述各個分科簡單介紹如下(以下的分科理論詳參洪惟仁2016a)。

1.1.1 「社會語言學」與「語言社會學」

「社會語言學」與「語言社會學」的研究範疇簡單定義如下:

(1)    社會語言學

考究語言變異(variation)和社會脈絡(siacial context)的相關性,語言變體(variant)在社會變項(如職業、性彆、年齡等)的分佈,屬於「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

研究對象:語言形式變異(linguistic variation)。

下位分科:社會方言學(sociodialectology),研究領域限製在方言變異(dialect variation)。

(2)語言社會學

考究語種(language varieties,指語言或方言)在社會變項的分佈、使用情形及語種之間的互動關係,包括語言使用、語言態度、語言認同等範疇的學科屬於「語言社會學」(linguistic sociology/sociology of languag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