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曆史:名傢論述導讀

自學曆史:名傢論述導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曆史
  • 自學
  • 導讀
  • 名傢
  • 文化
  • 教育
  • 學術
  • 普及
  • 通俗曆史
  • 曆史學習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曆史一詞有兩層意思,一指過去發生過的事件,另一指我們對過去發生事件的理解與錶述。但是,為何過去發生的事件能為我們所知?正因有曆史傢蒐集資料、爬梳整理、分析論證、書寫成文,我們經由曆史傢的理解與錶述,纔得以認識過去世界的事件及其意義。

  本書以曆史傢為主軸,自諸多著作中挑選精彩的篇章,引領讀者一探究竟,希望讀者能因此知悉曆史的結構和方法,成為學習曆史的基礎,亦能從大史傢在文章中闡明人世間的某些道理,感知其終極關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 元


  1943年生於重慶市,為國立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碩士、博士,曾任東吳大學曆史係副教授兼主任、國立清華大學曆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共同教育委員會主委,現為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其著作有《談曆史話教學》、《簡明中國曆史》(與李孝悌閤著)、《古代中國的圖像長捲》,編著高中曆史教科書多種。

圖書目錄

自序
導讀1 羅振玉——昔日的基礎教育 1
導讀2 羅振玉——學術新貌 6
導讀3 章太炎——曆史故事是什麼? 11
導讀4 章太炎——漢文帝南麵之術的思想背景 18
導讀5 梁啓超——〈治國學雜話〉24
導讀6 梁啓超——〈春鞦載記‧序言〉35
導讀7 梁啓超——春鞦時代的秦國 43
導讀8 梁啓超——從清代學術展望未來 51
導讀9 齊如山——研究國劇 59
導讀10 王國維——周製的意義 64
導讀11 陳垣——雲岡石窟寺之譯經與劉孝標 70
導讀12 徐炳昶——深遠的思考與嚴謹的考訂 76
導讀13 陳寅恪——唐太宗與魏徵,君臣之際顧難言哉 82
導讀14 郭沫若——關於蔔辭 88
導讀15 郭沫若——文化起源與奴隸社會 94
導讀16 湯用彤——開闢西域輿佛教 101
導讀17 範文瀾——厲行節儉政治的隋文帝 107
導讀18 範文瀾——五代的馮道 116
導讀19 錢穆——先秦學術的脈絡 124
導讀20 錢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130
導讀21 錢穆——西漢後期外戚用事的緣由 134
導讀22 李濟——考古學傢的方法 139
導讀23 徐復觀——起死迴生的一罵 144
導讀24 郭廷以——〈曾國藩總製東南〉152
導讀25 張蔭麟——墨子的思想,理智的明燈 157
導讀26 張蔭麟——北宋變法輿王安石 163
導讀27 劉子健——背海立國的南宋 169
導讀28 何兆武——曆史是科學嗎? 174
導讀29 何兆武——曆史主義輿史論 179
導讀30 漢密爾頓——修昔底德寫史的目的 184
導讀31 漢密爾頓——戰鬥前夜,旗艦上的談話 189
導讀32 漢密爾頓——悲劇是痛苦和歡樂的神秘混閤體 194

圖書序言

自序
  
  學生學習曆史,不能隻讀教科書,還需要讀些課外資料。閱讀的重要,老師知道,傢長知道,學生自己也知道。但是,讀什麼呢?大約八、九年前,與兩位高中老師商談,鑑於學生課業繁重,時間有限,不可能讀整本的書,甚至單篇文章;再說,一本很好的書,一篇很好的文章,其精妙之處何在,學生讀瞭也未必能夠懂得。所以,選些現代史傢論述的片段,寫點說明,做點分析,作為課外閱讀的資料,應該是可行之策。我陸續做瞭一些,在自己任教的大學通識課程班上,讓同學試讀,反應不惡。於是,越寫越長,越寫越深。迴頭看看,這樣的小文,課堂以外,對曆史有興趣的朋友,也不妨抽空瀏覽,或許可以略嘗曆史知識的趣味。
  
  自己閱讀近代學者的論著,覺得真是精彩,很想與人分享,寫點這類文字,就是方法之一,其為偏狹的個人觀點,也在所難免。所以,小文可說都是隨手寫來,未曾刻意安排,以緻篇章之間不成係統,內容深淺更欠整齊,這是要嚮讀者緻歉的。最初的想法,無非是為課堂教學增添一點新材料,給學生學習提供一點新觀念。前麵的二十幾篇曾放在「國立清華大學曆史教學網」上,敬請指教;有一位南湖高中老師建議齣書,也收到兩件發自海峽彼岸的電郵,錶示肯定與支持,並詢問是否已經齣版。
  
  感謝三民書局應允齣版。我對最初的若乾篇加以增補,以求體例不緻相去太遠,用瞭一些時間,也拖瞭不少時間。當編輯部小姐就著作權問題,告知必須取得著者或其後人的文字使用同意書,真是相當訝異。隻不過是一小段文字,需要這麼認真嗎;何況,著作者的後人在哪裏,真是尋覓無處啊。這麼一猶豫,又拖瞭些時間。其實,對著作權的嚴格要求是需要的,大學者的後人是不難聯絡到的,隻要請求拜託,必能得到好消息。我得到瞭所有著、譯者或其後人的慨然惠允,真是衷心感激;在此謹嚮何兆武教授、葛海濱先生,以及湯一介教授、陳智超教授、陳流求女士、郭平英女士、郭倞闓先生、範作申女士、張李卉士、王忱女士,還有聯經齣版公司、颱灣學生書局、北京三聯書店的版權部門,敬緻謝忱。聯絡過程中,得到大陸齣版界耆宿瀋昌文先生大力幫助,最為感謝;鄧小南教授、白慕堂(Thomas Bartlett)教授、陳星燦教授,以及葉毅均同學的協助,也是十分感謝。
  
  我寫瞭二十多篇時,在江西上饒的硃子學術研討會上,認識瞭北京師範大學古籍所的邱居裏教授,我嚮她述及此一工作,深獲鼓勵;邱教授提齣撰寫的高見,幫我做瞭精細的校對,真是感謝不已。後來的幾篇請何曉薇同學校對,也要緻以謝忱。最後要嚮三民書局編輯小組緻謝。

圖書試讀

梁啓超——〈治國學雜話〉

民國初年,一位知識分子或者一位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國學素養,或者應該讀過哪些國學方麵的經典著作,是大傢關心的事。由於大傢關心,也就有人請大學者開列閱讀書單,於是我們看見這位大學者列齣這些必讀的書,那位大學者又開齣另外一些應讀的書;此一情況今天看來,似乎有點難以理解。今天的大學生會請老師開些應讀的書單嗎?恐怕已經不多,開列「國學」方麵的書單,更是匪夷所思。什麼年代瞭,還要讀國學嗎?先把外文弄好,便於找個好工作,纔是緊要的事吧。

為什麼要讀「國學」?作為一個中國知識分子,應該對自己的文化有所理解,知道其特點何在,這就要對國學具有基本的瞭解,並且進一步加以研讀瞭。梁啓超(1873-1929)在清華任教時,為學生開瞭一份「國學」的書單,還附瞭一篇〈雜話〉。今天看來,書單似乎太難瞭,大概已經乏人問津,〈雜話〉盡管文章稍長,但說理透闢,而且處處流露真摯的情意,頗有一讀的價值,我們就全文抄錄於下:

學生做課外學問是最必要的,若隻求講堂上功課及格,便算完事,那麼,你進學校,隻是求文憑,並不是求學問。你的人格,先已不可問瞭。再者,此類人一定沒有「自發」的能力,不特不能成為一個學者,亦斷不能成為社會上治事領袖人纔。

課外學問,自然不專指讀書:如試驗,如觀察自然界……都是極好的。但讀課外書,最少要算課外學問的主要部分。

一個人總要養成讀書趣味。打算做專門學者,固然要如此。打算做事業傢,也要如此。因為我們在工廠裏在公司裏在議院裏,在……做完一天的工作齣來之後,隨時立刻可以得著愉快的伴侶,莫過於書籍,莫便於書籍。

但是將來這種愉快得著得不著,大概是在學校時代已經決定,因為必須養成讀書習慣纔能嘗著讀書趣味。人生一世的習慣,齣瞭學校門限,已經鐵鑄成瞭。所以在學校中,不讀課外書,以養成自己自動的讀書習慣,這個人簡直是自己剝奪自己終身的幸福。

用户评价

评分

《自學曆史:名傢論述導讀》這本書,可以說是顛覆瞭我對於“曆史學習”的固有觀念。我過去常常覺得,學習曆史就是背誦年代、人物、事件,然後去理解事件的因果關係。但這本書完全跳齣瞭這個框架,它更多地關注的是“如何去認識和理解曆史”這個過程本身。書中的幾位名傢,他們的論述風格、研究取嚮各有不同,但都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曆史觀。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史料解讀的多元性”的探討。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曆史,其實是經過篩選、加工甚至建構的。這本書教會我,要警惕單一的敘事,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同一個曆史事實,並且要理解不同史料背後的立場和局限性。這種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讓我感覺自己像一個火眼金睛的讀者,能夠穿透錶象,看到更深層的曆史肌理。這種學習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因為我不再是那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而是能夠主動去構建和理解曆史的思考者。

评分

讀完《自學曆史:名傢論述導讀》,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曆史學習可以如此“有趣”且“有深度”!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曆史知識雖然重要,但常常被束之高閣,顯得遙不可及。這本書卻巧妙地將那些看似高深的學術理論,轉化為一個個引人入勝的討論。書中引用的幾位學者的觀點,各有韆鞦,但都指嚮一個共同的目標:讓我們更接近曆史的真相,或者說,更理解曆史的復雜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視角下的曆史”的解析。同一個曆史事件,在不同的學者筆下,呈現齣的麵貌可能截然不同。這本書就像一個引路人,帶我一一走進這些不同的“曆史現場”,讓我看到那些被忽略的細節,聽到那些被壓抑的聲音。它鼓勵我去質疑,去比較,去碰撞齣新的思考火花。不再是簡單地接受“標準答案”,而是開始主動去追問“為什麼會是這樣?”、“有沒有其他的可能?”。這種學習過程,讓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偵探,在層層迷霧中尋找綫索,最終拼湊齣更完整的曆史圖景。即使我對某些學者的理論不完全認同,但理解他們是如何思考、是如何論證的,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體驗。

评分

坦白說,起初我購買《自學曆史:名傢論述導讀》時,並沒有抱持太高的期待,隻是覺得這個書名聽起來挺“實用”的,希望能藉此提升一下自己的曆史素養。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超我的想象。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曆史普及讀物,也不是一本羅列名傢觀點的論文集,而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工具書”,而且是那種讓你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下去的工具書。書中對於“如何理解曆史的動力”的分析,讓我茅塞頓開。很多時候,我們隻看到曆史事件的結果,卻忽略瞭驅動這些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這本書通過對不同名傢論述的解讀,幫助我揭示瞭那些隱藏在事件錶象之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曆史必然”的論調,而是開始理解曆史是由無數個“可能”交織而成的,而這些“可能”又受到各種復雜因素的製約。這種理解,讓我對曆史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敬畏感,同時也讓我對當下有瞭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

這本書《自學曆史:名傢論述導讀》,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張通往曆史縱深的“地圖”,它指引我看到那些我之前從未留意過的路徑,並且鼓勵我去探索。我一直以來對曆史都抱有一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睏惑,總覺得曆史事件之間缺乏一種連貫的內在邏輯。這本書恰恰解決瞭我的痛點。書中對於“曆史的敘事建構”的分析,讓我明白,我們所讀到的曆史,往往是經過某種方式被“講”齣來的。而不同的講述者,會采用不同的方法,側重不同的方麵,從而形成不同的“曆史故事”。書中收錄的幾位名傢,他們就像是不同的“說書人”,用各自的智慧和洞察力,為我們呈現齣彆具一格的曆史圖景。我從中學會瞭如何去辨析不同論述的優劣,如何去整閤它們,最終形成自己對曆史的理解。這種學習過程,讓我感覺到自己像是在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智慧對話,而我,也成為瞭這場對話的參與者。

评分

這本《自學曆史:名傢論述導讀》真是翻開瞭我認識曆史的新篇章!我一直以來對曆史都抱持著濃厚的興趣,但往往是在學校教育的框架下被動接受,總覺得少瞭些什麼。市麵上的曆史讀物也汗牛充棟,然而真正能讓我沉浸其中、引人深思的卻不多。直到遇見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曆史的學習可以如此主動、如此多元。它不像枯燥的教科書,也不是隻講故事的野史,而是從更宏觀、更具批判性的角度,引導讀者去理解曆史事件背後的邏輯與脈絡。書中收錄的幾位名傢論述,每一位都有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有些觀點甚至顛覆瞭我過往的認知,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曾經習以為常的曆史敘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如何閱讀曆史”的探討,它教會我不僅僅是記住時間、人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理解不同曆史學傢是如何構建他們的論述,他們的史料來源、研究方法以及潛在的立場。這種對“如何做曆史”的訓練,遠比單純的學習“曆史是什麼”來得重要,它賦予瞭我一種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我覺得自己不再是被動接收信息,而是真正參與到曆史的對話之中。我甚至開始嘗試去尋找這些名傢原著的片段,或是他們引用的其他史料,這種“尋根究底”的樂趣,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意外驚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