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你現在握著的書是一本指引性的導論,教導學生一種不同類彆的曆史──一種由開放性問題與多項彼此競爭之詮釋所構成的曆史。《像史傢一般閱讀》之取徑,並非背誦人名與年代,而是教導學生如何思考。學生學習如何比較不同的闡述,如何質疑作者之動機,如何將曆史事件置於其所屬之時代脈絡之中,以及如何想像一個迥異於我們世界的主要流行之思維方式。這裏所提供的曆史不是為瞭昨天而存在的曆史。這是一種為培育學生麵對明天的曆史。
長久以來,許多國傢的曆史教導之構成,是讓學生精通一套事先製作完成、關於過去的敘事(a prefabricated narrative about the past)。一位大學史傢會創作一個國族曆史的敘事性闡述。這份敘事會獲得政府權威的核準,然後交至教師和孩子的手中。雖然成年人理解詮釋同樣事件有多重方式,但這被認為是大學層級曆史研究的角色。許多人以為,對學童而言,由彼此競爭的故事所構成的曆史會造成混淆與不安;青少年理應需要結構與次序;一套沒有問號的曆史乃是答案。
我們所住的世界大不相同。今天,一旦我們的學生離開學校,打開他們的智慧型手機與平闆電腦,逼麵而來的乃是眾多彼此競爭之觀點所構成令人頭昏目眩的雜音世界。充斥於學生臉書和推特即時訊息上的「新動態」混閤著半真半假與擺明的捏造。沒有圖書館員或學科專傢坐在我們學生旁邊協助他們分類處置這個雜亂的局麵。得由年輕人自己在要相信什麼和拒絕什麼之間做齣明智的抉擇。
在這樣的世界之中,沒有問號的曆史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要求學生讀教科書,然後在測驗中重復教科書的內容,近乎等於是要求遊泳的人學習在怒海中航行,但從不讓他們走齣涉水可過的池塘。我們曾經培育學生準備麵對的那個有序而穩定的世界已經消失瞭。然而,我們的教學法經常保持不變。因此,學生麵對連串而來的正反麵宣稱──這就是他們在校外麵對的世界──如同在一片訊息海洋之中,被嗆得喘不過氣來而渴望新鮮空氣,有什麼令人意外的呢?
《像史傢一般閱讀》的取徑乃是四分之一世紀研究發展的結果。我們開始這份工作時相當節製,隻在少數的中小學裏指引朝嚮一種不同的曆史教學方式。2008 年,我們將這個教學法擴展到舊金山地區的高中去實驗。這個實驗顯示使用我們方法的學生,不僅比在傳統教法的學生記得更多曆史,而且在閱讀理解上成果更好。今天我們的方法在全美以及127 個不同的國傢中通用。我們網站上免費提供的學程(http://sheg.standford.edu)已經被下載超過三百萬次。
這本書邀請你去思考一種不同的曆史教學方式。它幫助你教導學生批判性地閱讀史料,以及幫助學生問齣關於曆史證據性質的深入問題。它培養學生去處理的不僅是過去的復雜性,也包含現在的復雜性。這是一種麵對今天的曆史。這是一種麵嚮明天的曆史。
Sam Wineburg
瑪格麗特‧傑剋斯教育與曆史講座教授
史丹佛大學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