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組成的博雅教育,英文為Liberal arts education,原是拉丁文artes liberales,是西方最早訓練全人的通識教育,包括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文理課程。北醫通識教育中心與它附屬的人文藝術中心所負擔起的任務,尤其是後者強調的人文與藝術,主要功能就是培養颱北醫學大學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可廣泛稱為「文化素養」(cultural literacy)。
文化素養一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學者赫許(E.D. Hirsch Jr.)名著《文化素養》(Cultural Literacy: 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 1987)一書而成為傢曉戶傳的名詞。赫許的literacy(素養),是指一個國傢或社會中,每人所共有或共享的知識,藉著人們共知事物,社會成員得以相互溝通、彼此認同。
人性無知的惡,還要加上漢娜.鄂蘭(Hannah Arent)人類盲從的「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從渾沌無知到被意識形態操縱的社會裏,人類藉教育與知識傳授,控製人的成長成熟。德國國傢社會主義産生的納粹黨,日本軍隊侵略的大屠殺,中國紅衛兵的狂熱暴行,背後就是知識的操縱,也就是傅柯說的:「知識産生權力,權力操縱控製。」(knowledge generates power, power manipulates)。
所以赫許在《文化素養》的最後一章,列齣數百個美國文化素養必須學習的關鍵詞,後來更寫有兩本專著,《我們需要的學校:為何付諸闕如》(The School We Need: And Why We Don’t Have Them, 1996),以啓濛運動及浪漫主義闡明人的價值與人文求索,另一本則是《為何知識那麼要緊:自失敗的教育理論拯救孩子》(Why Knowledge Matters: Rescuing Our Children From Failed Educational Theories,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