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思想(二版)

歷史與思想(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三十八年來《歷史與思想》不斷重印,
是我的著作中流傳最廣而且持續最久的一部,
在我個人的學術生命中具有極不尋常的意義。
──余英時(中央研究院院士、2006年克魯格獎(Kluge Prize)得主

  從1970年到1976年余英時教授先後發表了〈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等文,開啟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解釋與新視野。這些文章收集在1976年出版的《歷史與思想》一書中,此後年年再刷,影響深遠。

  【新版】《歷史與思想》特別收入余英時教授為讀者撰寫的〈新版序〉

  《歷史與思想》共收錄17篇文章,主要論題有:
  1. 討論中國(專制)政治傳統和反智論的關係
  2. 從內在理路的觀點解釋明清思想變遷的問題
  3. 討論歷史知識的性質及有關史學的一般問題
  4. 對紅樓夢這部小說提出新的看法,並檢討紅學考證運動得失
  5. 評析探討西方古典時代的人文思潮
  6. 文藝復興與人文思潮的關係,以及現代工業文明的精神基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余英時


  中央研究院院士,1930年生。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師從錢穆先生、楊聯陞先生。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著作等身,作育英才無數。2006年獲頒有「人文學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獎(Kluge Prize)。

圖書目錄

新版序
自序

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與匯流(一九七五)
「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餘論(一九七六)
唐、宋、明三帝老子注中之治術發微(一九七六)
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宋明儒學中智識主義的傳統(一九七〇)
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一九七五)
略論清代儒學的新動向──《論戴震與章學誠》自序(一九七五)
章實齋與柯靈烏的歷史思想──中西歷史哲學的一點比較(一九五七)
一個人文主義的歷史觀──介紹柯靈烏的歷史哲學(一九五六)
史學、史家與時代──新亞書院研究所、新亞書院文學院聯合舉辦中國文化講座第二講紀錄(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日)(一九七三)
關於中國歷史特質的一些看法──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在新亞書院「中國文化學會」的講演(一九七三)
西方古典時代之人文思想(一九六〇)
文藝復興與人文思潮(一九五九)
工業文明之精神基礎(一九五八)
近代紅學的發展與紅學革命──一個學術史的分析(一九七四)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香港中文大學十週年校慶講座(一九七三)
關於紅樓夢的作者和思想問題(一九七四)
陳寅恪先生論再生緣書後(一九五八)


圖書序言

第一章
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與匯流
 
一  引言
中國的政治傳統中一向瀰漫著一層反智的氣氛;我們如果用「自古已然,於今為烈」這句成語來形容它,真是再恰當不過了。但是首先我們要說明什麼叫做「反智」。
 
「反智論」是譯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譯做「反智識主義」。「反智論」並非一種學說、一套理論,而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跡可尋,並不限於政治的領域。中國雖然沒有「反智論」這個名詞,但「反智」的現象則一直是存在的。因為這個現象可以說普遍地存在於一切文化之中,中國自然不是例外。研究這一現象的學者都感到不易給「反智論」下一個清晰的定義,不過一般地說,「反智論」可以分為兩個互相關係的部份:一是對於「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懷疑,認為「智性」及由「智性」而來的知識學問對人生皆有害而無益。抱著這種態度的人我們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論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論者」和「反理性論者」(anti-rationalist)一方面頗相牽纏,而另一方面又有分別。神學史和哲學史上頗不乏反理性(reason)之士,此在西方即所謂徒恃理性不足以認識「上帝」或「真理」;而在佛家,即所謂恃分別智不能證真如。所以一般地說,反理性論者只是對「理性」的使用際限有所保留,並非完全拋棄「理性」。「智性」在通常的用法中則涵義較「理性」為廣,並可以包括「理性」;反理性論者之不必然是反智性論者,其道理是顯而易見的。至於這兩者之間容易牽混不分,則是因為反智論者往往喜援引反理性者的思想學說以自重。例如尼采、柏格森、詹姆土(WilliamJames)諸人的反理性論,便常成為政治和社會上反智運動的思想武器。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