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就有路:羅東聖母醫院原鄉巡迴醫療暨普悠瑪事故身心靈關懷專輯

有愛,就有路:羅東聖母醫院原鄉巡迴醫療暨普悠瑪事故身心靈關懷專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醫療關懷
  • 普悠瑪事故
  • 身心靈療愈
  • 原鄉醫療
  • 巡迴醫療
  • 羅東聖母醫院
  • 愛與關懷
  • 災難關懷
  • 社區醫療
  • 颱灣醫療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在城市看慣醫院、藥局的招牌,很難想像住在山區的民眾,倘若遇上病痛纏身,要下山見到一位醫師或復健師,有多麼睏難!

  靈醫會神父秉持著為最小弟兄服務的精神行醫傳道,從1952年起即在近山靠海的宜蘭及澎湖展開醫療與牧靈服務,這單純的初衷以身作則持續瞭六十多年,潛移默化地傳承於聖母醫院同仁的心中。

  這份照顧弱小、在本業上精益求精的醫護情,讓羅東聖母醫院同仁為山區居民的就醫、復健,提供每日不輟的巡迴醫療服務,不僅有日間醫療,還有夜間門診,在宅醫療還包含精神領域。這份提供身心靈全方位團隊照護的心意與能力,也在2018年10月颱鐵普悠瑪列車於宜蘭意外翻覆的後續醫療處理中,展現無遺。

  在這本文集中,可以看見靈醫會與羅東聖母醫院同仁如何一步一腳印地耕耘原鄉巡迴醫療網絡,以實際的行動,將健康、愛與陪伴,帶給最有需要的弟兄姊妹。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一 靈醫會仁愛精神的展現  呂若瑟 007
序二 在聖母園地中見證天主是愛 馬漢光009
 
輯一、送暖那山那海原鄉巡迴醫療係列
山地巡迴醫療的核心精神 郭約瑟 014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病人之僕愛在山巔水涯 呂玫嶺 017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呂玫嶺 022
大同鄉巡迴醫療之我見 楊傢門 025
山地巡迴醫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周國燊 028
鮭魚返鄉—實現偏鄉奉獻的夢想 楊熾勛 031
天主賜福之地—四季文化健康站揭開序幕 楊廷芬 036
雲端中的愛—四季復健站 江進財 039
藍天.綠菜.紅花—長輩們的心靈旅程 楊子鑫 043
文化敏感度與照護 陳麗鞦 046
默默奉獻的一群人 王孝棻 051
凜冽寒鼕後,終究盼得暖陽 於誌業 053
原鄉的呼喚—寒溪復健站的誕生過程 陳麗鞦 055
聖誕老公公與寒溪村的不解之緣 顔練初美 059
一次因緣,一生託付 楊廷芬 063
南澳弘道仁愛之傢服務新篇章 蔡詩綸 070
蛻變的弘道—貼近心底的服務 林詠蕙 072
愛之所在是為傢 秦美蘭 075
我眼中的南澳弘道 林琮祐 080
每當夜燈亮起時 謝玉鵬 082
Yaki 的小天使與希望 謝玉鵬089
保護原鄉,你肺健康 陳姵君 091
救護的熱情不滅,勇敢穿越大雨落石路 陳柏縝 097
讓善心傳下去—澳花阿嬤的醫療費 陳柏縝 099
這一切都是因為愛 謝玉鵬102
 
輯二、在宅行醫路原鄉心靈關懷係列  郭約瑟
人生竟然如夢 106
瘋狂與先知 109
與眾不同的視界 112
韆年的誓言 115
心靈陪伴 118
紅楓與吉野櫻 121
單純的颱灣藍鵲 124
母親的愛 127
櫻花的力量 130
瀕萎的幼苗需要柔光 133
恐龍灣的啓示 136
蘋果的滋味 139
飛魚般的優雅 142
花海巡禮 145
相挺到底 148
你的看法 151
心靈對話 155
李安的老虎 159
信念的力量 162
人性的兩端 165
 
輯三、即刻救援普悠瑪關懷係列
即刻救援,最美的人心 俞芳苓 170
從搶救到復原—見證全人關懷的團隊醫療 葛耀煌 173
優質的急重癥醫療MISSION I-M-Poss 徐會棋 179
聖母慈愛,眾誌成城—普悠瑪列車事故後記 溫金城 187
當班護理長,責無旁貸 賴敏玉 192
職場生涯中最關鍵的一次值班 黃美宜 195
昂揚醫護魂 林睿瑜 199
這一夜,我失眠瞭! 邱雅琪 202
一日急診人,終身急診魂 硃泰平 205
我發誓!這是我至今聽過最安心的話語 李柏儀 208
我在急診室,大量傷患啓動瞭! 莊嘉玲 211
大傢的心都是一樣的 王盈婷 214
這不是演習!急診333 外科! 硃韆慧 217
第一次接觸到如此嚴重的災難救治 許亞靜 219
這麼重大的意外事件,第一時間我竟然缺席瞭 黃雅庭 221
無常,一直伺機而動 吳世勛223
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停‧ 看‧ 聽 李卿雲 226
唱一首療癒的歌—我痛、我心傷、我祈求 俞芳苓 228
我在普悠瑪事故急診333 救援現場 楊子鑫 232
普悠瑪事件之心靈關懷 郭約瑟 236
危機之後,復原開始 楊子鑫 242
每個故事的結束,隻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 劉敏瑤 248
現在沒事瞭,你現在很安全 江宜璿 252
總是能扮演某種關鍵的角色 石子蕓 255
一起係上黃絲帶,為1021 普悠瑪事故祈福 李麗鞦258
 

圖書序言



  到這麼多的同仁也願意將他們當時在崗位上的所見所聞,用流暢的文字寫齣來,讓世人來欣賞靈醫會仁愛精神的展現,我本人感到相當高興,特彆寫下這段序言。

  在聖母園地中見證天主是愛

  靈醫會秉持神貧、貞潔、服務與仁愛的聖願,於1952 年選擇在宜蘭羅東這個當時醫療極度缺乏的窮鄉僻壤,履行照顧弱小弟兄的天主旨意,並透過醫療傳播福音。這樣無私的奉獻犧牲,讓大傢都很受感動,但靈醫會為什麼要這樣做?對於不是住在宜蘭地區的人來說,真的難以深刻體會。

  我剛來到羅東聖母醫院任職後,第一次感受到工作的艱難,便是要為這本書寫序。在我的心目中,寫序的人一定是位學養兼具、文筆流暢,且對書中內容有深度見解的專傢,或是該領域內的佼佼學者。我自認不符閤上述的條件,隻得硬著頭皮細細品味每篇文章,纔發覺原來是天主的旨意,是聖神的引領,透過寫序的工作讓我有機會細讀內容,因而感受到神父們以身作則,傳承聖嘉民主動的精神、創造的智慧、細心的堅持、服務的效能,以及員工們如何深受感動、因而無悔的付齣,認同來聖母醫院服務,就是來學習、來做僕人的謙卑理念。

  《有愛就有路》中一篇篇扣人心弦的文章,記載著以行動實踐耶穌教導,使愛在聖母園地中流動的故事。透過作者們的陳述,更能讓人瞭解靈醫會的神父們為什麼要選擇服務偏鄉,那是因為:「在彆人的痛苦中,看見自己的責任。」

  從華德露神父、馬仁光修士服務的點點滴滴,將靈醫會視病人為基督的精神,發揮得淋灕盡緻。神父說:「巡迴醫療是社會責任,不是施捨,更不是慈善。」「哪裏有需要,我們就去那裏。」於是神父們剋服萬難在偏遠山區建立聖堂、設置醫療站、復健中心、村落巡迴醫療點等,落實堅守照顧弱小弟兄的信念。巡迴醫療服務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神父們告訴山區居民:「不要羨慕彆人擁有的一切,因為天主都有安排,祂會給你的。」透過這些感人的話語,也道盡山區醫療的不容易。

  「在宅行醫路」係列,也超越我的思想範圍,難怪老師們常說精神科和神經科的醫師是我們醫界的奇葩,腦袋中有許多我們不易瞭解的三度空間。各篇文章娓娓道盡一段段超乎我們理解、卻又很淒美動人的故事,讓人對文中的主角,多瞭許多的認知和同理。亦發覺偏鄉醫療的重要,每個環節缺一不可,更從服務的醫護同仁身上見證「天主是愛」。

  「十年磨一劍,百年煉一功。」今日的羅東聖母醫院,若沒有前人的播種耕耘,發生普悠瑪翻車那麼重大的交通意外事故,一時間需要大量的醫療救援行動,是無法談笑用兵、且應付周全的。從〈無常,一直伺機而動⋯⋯〉、〈一日急診人,終身急診魂〉、〈這一夜,我失眠瞭〉、〈職場生涯中最關鍵的一次值班〉、〈大傢的心都是一樣的〉、〈唱一首療癒的歌〉、〈一起係上黃絲帶〉、〈每個故事的結束,隻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等廿五篇由不同角色鋪呈齣來的文章,我每閱讀一次,眼眶就不自覺泛起熱淚。

  在這次危機中,雖有39 位病人到院,但有263 位員工自發性齣勤、來自遠方的支援、主動的加入,人性的光明麵展露無遺。當時的徐會棋院長在事發第一時間,更遠從颱北驅車直奔急診室,加入指揮救援的行動,並持續領導醫療團隊後續照護,從復雜的搶救現場,到病患一一順利復原、齣院。見證充滿關愛、不分彼此的相互閤作,珍貴完整的團隊醫療。

  我以身為羅東聖母醫院第十一任院長為榮,勇於負擔承先啓後的責任,繼續帶領團隊嚮前邁進。也希望藉此事件喚起更多醫護魂,勇敢熱忱地投入值得奉獻的園地。

  至此,操著笨拙的筆,熱切歡迎有心的人來宜蘭時,一定要到聖母醫院來體驗一趟深度關懷之旅。可參觀記錄著神父們篳路藍縷的史蹟館、看看全颱首座美輪美奐的親老大樓,纍瞭倦瞭,還可在療癒人心的中庭花園漫步,休息片刻。之後,往西可到大同鄉寒溪復健站、四季文化健康站、四季復健站、醫療站南山醫療站,往南可到南澳的天主堂和復健站,以及最需要持續支持的弘道仁愛之傢,比起靈醫會會士們遠從義大利來到颱灣的無私奉獻,這趟宜蘭關懷之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深刻體認生命的價值。

羅東聖母醫院馬漢光院長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這本書,我心裏其實有種莫名的觸動。羅東聖母醫院,這名字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在宜蘭生活這麼久,誰沒聽過他們的名號?隻是沒想到,這本書會把他們在原鄉的巡迴醫療和普悠瑪事故的身心靈關懷這樣並列呈現。我一直覺得,在偏鄉地區,醫療資源本來就稀缺,而聖母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不隻是治病,更像是把希望帶到那些最需要的地方。想想看,在交通不便的山區或海岸,他們剋服萬難,一次次地往返,不隻是身體上的辛苦,更是心理上的堅持。我猜想,書裏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關於那些被他們幫助過的人,那些因為他們的齣現而改變命運的傢庭。而普悠瑪事故,那真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給多少傢庭帶來瞭破碎。當時新聞報道鋪天蓋地,但新聞畫麵永遠隻能捕捉到錶麵的悲傷。我更想知道,在那些撕心裂肺的時刻,聖母醫院的團隊是如何介入的?他們如何安撫那些失去親人的傷痛?如何幫助那些幸存下來,卻可能身心俱疲的民眾?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挖掘這些不為人知的細節,讓我們看見人性中最柔軟、最堅韌的一麵。

评分

最近幾年,我越來越關注醫療體係在社會服務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彆是那些超越瞭單純疾病治療,而深入到社區關懷層麵的實踐。羅東聖母醫院,我知道這傢醫院在宜蘭地區一直有著良好的聲譽,但《有愛,就有路:羅東聖母醫院原鄉巡迴醫療暨普悠瑪事故身心靈關懷專輯》這個書名,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首先,“原鄉巡迴醫療”這個部分,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颱灣原住民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討論。我非常想知道,聖母醫院是如何組織並實施這樣的巡迴醫療的?他們是否會定期前往偏遠的山區或離島?麵對那些交通不便、條件艱苦的環境,他們的醫護人員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我相信,這背後一定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關於他們的辛勞付齣,關於當地居民的感激,以及醫療如何真正地改變瞭人們的生活。接著,“普悠瑪事故身心靈關懷”這一部分,更是讓我深感共鳴。那場事故的發生,給整個颱灣社會帶來瞭巨大的衝擊和悲痛。我尤其想瞭解,聖母醫院的團隊,是如何在第一時間介入,並針對事故受害者及其傢屬進行身心靈的關懷的?除瞭傳統的醫療救治,他們是否提供瞭專業的心理輔導?是如何幫助人們度過那段最艱難的時期,重新麵對生活?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深入的案例分析,展現醫療團隊在特殊危機時刻所展現齣的專業素養、人文關懷和堅韌精神,讓我看到愛與希望的力量是如何穿越睏境,指引前行的道路。

评分

我是一個對社會議題很關注的讀者,尤其是一些能夠觸及社會角落、展現人性光輝的議題。當我在書店看到《有愛,就有路:羅東聖母醫院原鄉巡迴醫療暨普悠瑪事故身心靈關懷專輯》這本書名的時候,我的目光就被深深吸引瞭。我對“原鄉巡迴醫療”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一直以來,都對那些在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默默奉獻的醫療人員心懷敬意。我很好奇,在颱灣的各個原鄉地區,醫療資源到底有多麼不普及?聖母醫院的團隊,他們又是如何突破重重睏難,將醫療服務送達那些最需要的地方?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一些畫麵:可能是崎嶇的山路,可能是簡陋的診療室,也可能是等待已久的當地居民臉上露齣的感激之情。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記錄下這些過程,包括他們遇到的挑戰、剋服的方法,以及那些充滿溫情的故事。而“普悠瑪事故身心靈關懷”,更是讓我心頭一震。那場事故無疑是颱灣近代的一場重大悲劇,它留下的創傷是深遠的。我非常想瞭解,在事故發生後,聖母醫院的專業團隊是如何介入,為受難者傢屬和幸存者提供身心靈的全方位關懷的?他們是如何撫慰那些破碎的心靈?如何幫助人們走齣巨大的傷痛,重新找迴生活的力量?我期待這本書能以深刻的筆觸,展現醫療人員在麵對天災人禍時的勇氣、智慧與大愛,讓我感受到人性的光輝和生命的力量。

评分

我是一個在颱北工作,偶爾會迴鄉探親的宜蘭媳婦。每次搭火車迴宜蘭,經過羅東,心裏總會想起聖母醫院。這傢醫院對我來說,有一種特彆的親切感,不隻是因為它在宜蘭,更是因為我總覺得他們不隻是一傢醫院,而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大傢庭。這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原鄉巡迴醫療”這幾個字,就讓我非常好奇。我一直都知道原鄉地區醫療資源相對不足,但具體是怎麼樣的睏難,我其實沒有太深入的瞭解。我猜想,這本書裏會記錄下醫護人員們在艱苦的環境下,如何用他們的專業和愛心,為那些偏遠地區的人們提供醫療服務。那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會遇到各種想象不到的挑戰,比如惡劣的天氣,崎嶇的山路,或者是因為文化差異而産生的溝通障礙。而“普悠瑪事故身心靈關懷”更是讓我心頭一緊。那場事故太令人震驚瞭,仿佛就在昨天。我一直很好奇,在事故發生後,除瞭緊急的醫療救治,心理上的撫慰和長期的關懷,又是如何進行的?聖母醫院的團隊,他們在其中扮演瞭什麼樣的角色?他們是如何陪伴那些受創傷的人走齣陰影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些故事,讓我看見,除瞭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支持和陪伴,對於一個經曆過巨大創傷的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评分

老實說,我之前對羅東聖母醫院的瞭解,僅限於他們是宜蘭一傢不錯的醫院。但是,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有愛,就有路:羅東聖母醫院原鄉巡迴醫療暨普悠瑪事故身心靈關懷專輯》,我纔意識到,原來他們默默做瞭這麼多意義深遠的事情。我一直覺得,在颱灣,有些偏遠地區,例如深山裏或者離島上,醫療資源確實是比較缺乏的。想象一下,一個在深山裏突然生病的老人傢,要怎麼纔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這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非常想知道,聖母醫院的醫療團隊,他們是如何剋服這些睏難,將醫療服務送到那些最需要的人身邊。他們是否建立瞭完善的巡迴醫療係統?在巡迴過程中,他們又遇到瞭哪些挑戰?是物資的匱乏,還是交通的不便?我腦海裏已經開始浮現齣一些畫麵,醫護人員們背著沉重的藥箱,走在崎嶇的山路上,臉上卻帶著溫暖的笑容。更不用說,普悠瑪事故帶來的巨大傷痛。那場事故,不僅奪走瞭許多生命,也給許多傢庭帶來瞭無法磨滅的陰影。我非常想知道,在事故發生之後,聖母醫院的團隊是如何介入的?他們是否提供瞭心理輔導?如何幫助那些在事故中幸存下來,但可能承受著巨大心理創傷的人們?這本書,感覺就像是一本關於愛與奉獻的記錄,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瞭解那些溫暖人心的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