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論叢(九)

臺灣文學論叢(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臺灣文學論叢》創刊於2009年,每年發行一輯,為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歷屆博碩士論文優秀篇章經審查、修改後之集結。從原住民文學、古典文學、日治時期文學到當代文學,包含臺灣文學之本體研究、跨文化流動研究及區域比較研究。本論叢除展現本所學生研究興趣及成果以就教於學術先進之外,也期待與其它人文社會領域之青年研究者切磋與對話。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  「讓文學堅定我們的立場」
   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李癸雲
1  「官報紙」的笑聲:析論《漢文台灣日日新報》諧謔敘事的民情   世態
   碩士生 李蕙君
2  先聲與異聲:趙可式的學思辯證與生死探索
   碩士生 黃勝群
3  嘉南大圳與農校的誕生:《KANO》中的農業精神論述
   碩士生 劉紋綜
4  作家符號的產製:以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為分析對象
   碩士生 劉姵均
5  李喬短篇小說中與政治權力反抗之相關作品評析
   碩士生 蔡寬義
6  女性航海夢:論曾玲《一個臺灣女孩的航海日記》中家的意義
   碩士生 謝慧靜

 

圖書序言

「官報紙」的笑聲:
析論《漢文台灣日日新報》諧謔敘事的民情世態
碩士生 李蕙君


一、 引言

詼諧敘事的生產來自於歷史社會脈絡,妙趣橫生的笑言拼貼出普羅庶民的人間百態。或出於情感欲求的宣洩,或勸善逞惡、諷世佐教,諧謔背後都提供我們觀看社會與民俗的視野與豐富線索,深具時代意義。汪志勇就認為「俗文學和社會背景密不可分,從文學是反映社會的角度來看,笑話更能表現其社會性。」 除了引人解頤,諧謔之言還得以偽裝於隱晦迂迴、荒謬戲擬的縫隙之中,達致「言者無罪,聞知足戒」開拓能指的言論空間,以迂迴隱晦的包裝得以游移在沉默/發聲、妥協/衝撞、接受/挑戰之間來回攻防。

日治時期大眾媒體經由殖民統治進入台灣,殖民政府針對報刊雜誌發行實施高壓強勢的言論檢閱制度。報紙儼然成為強大的官方論述下新政權/文明向舊本土/傳統展現殖民者恢弘現代論述與鼓吹同化的角力場域。日治時期發行最早、發行量最大的《台灣日日新報》為官方大報,創立宗旨為助於官方政令宣導,以利政策運作並形塑讀者對殖民政權認同,報導國家要聞、農工商界消息、寰宇國際新知等政經新聞為主。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台灣日日新報》版面配置、欄位名稱、編輯體例、刊載內容比重雖時有更變,但諧趣文類經常性刊載,雖非佔據報紙主要版面,可能因詼諧趣語提升讀者閱讀興趣以追求報刊商業效益,或僅為殘叢小語作為版面補白,但數量豐富、內容多變,蔚成通俗風尚的詼諧雜說穿插在莊重嚴肅國策政令宣導的字行文間,其所蘊含的文化意涵耐人尋味。

新舊交替、政權接迭與政治局勢的世變的當口,何以淺顯瑣屑、娛樂諧趣取向的通俗諧趣文藝成為官報編輯的重要基調?殖民社會的有識階層、官方報紙的編輯記者面對家國變遷的滄桑之嘆,何以笑談著不著邊際的「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傳統文人以輕鬆淺俗的日常敘事為笑,不介意因戲謔揶揄而傷雅正之美,看似無所顧忌、有虧德音、與世諧處的言說策略所豁顯的社會功能與時代意義何在?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