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文學論叢(九)

颱灣文學論叢(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文學
  • 文學研究
  • 文化研究
  • 颱灣研究
  • 文學史
  • 當代文學
  • 比較文學
  • 人文學科
  • 學術著作
  • 文學評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颱灣文學論叢》創刊於2009年,每年發行一輯,為清華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曆屆博碩士論文優秀篇章經審查、修改後之集結。從原住民文學、古典文學、日治時期文學到當代文學,包含颱灣文學之本體研究、跨文化流動研究及區域比較研究。本論叢除展現本所學生研究興趣及成果以就教於學術先進之外,也期待與其它人文社會領域之青年研究者切磋與對話。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  「讓文學堅定我們的立場」
   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李癸雲
1  「官報紙」的笑聲:析論《漢文颱灣日日新報》諧謔敘事的民情   世態
   碩士生 李蕙君
2  先聲與異聲:趙可式的學思辯證與生死探索
   碩士生 黃勝群
3  嘉南大圳與農校的誕生:《KANO》中的農業精神論述
   碩士生 劉紋綜
4  作傢符號的産製:以達悟族作傢夏曼.藍波安為分析對象
   碩士生 劉姵均
5  李喬短篇小說中與政治權力反抗之相關作品評析
   碩士生 蔡寬義
6  女性航海夢:論曾玲《一個颱灣女孩的航海日記》中傢的意義
   碩士生 謝慧靜

 

圖書序言



「讓文學堅定我們的立場」


  時序進入2018年鞦鼕,年底的一場九閤一地方選舉,加上十項公投案,讓颱灣社會喧囂不已,各種政治立場與民意傾嚮彼此角力競逐。選舉結果與公投意嚮齣爐後,並未停止喧囂,眾人繼續在各式媒體、社群網站錶達雀躍、挫敗、感謝、失望、反省等不同情緒。讓我們先放下選舉,細想在這言論自由、媒介多元的時代,「民意」的錶達絕不限於政治層麵,文學與文學研究當然可以是另一種「政見」,應該讓一篇篇論述精闢的研究觀點發聲,如果選票難以成就社會美好願景,就讓文學堅定我們的立場。

  本所畢業生又匯聚瞭一係列的精彩論文,持續開發新的研究議題、深化颱灣文學內涵。這六篇論文分彆簡介如下:李蕙君的〈「官報紙」的笑聲:析論《漢文颱灣日日新報》諧謔敘事的民情世態〉,極富創意的以《漢文颱灣日日新報》裏的諧謔敘事作為研究對象,除瞭從中觀察日治初期的民情世態,更能探嚮傳統文人應對殖民國策的幽微心境;黃勝群的〈先聲與異聲:趙可式的學思辯證與生死探索〉能發現並探討颱灣文學史裏較受忽視的護理散文,以趙可式早期散文《一個護士的碎記》為中心,輔以實地訪談,整理齣作傢小傳、文學經曆、書寫麵嚮和文本寓意,曾獲颱灣文學館「2018年颱灣文學傑齣碩士論文奬」;劉紋綜的〈嘉南大圳與農校的誕生:《KANO》中的農業精神論述〉選擇颱灣電影《KANO》作為觀察農業精神敘事與颱灣殖民地社會史的對象,能在大眾文化之外,拓深電影意象的意義詮釋;劉姵均的〈作傢符號的産製:以達悟族作傢夏曼 藍波安為分析對象〉關注的是「復數作傢意象」,以夏曼.藍波安為分析焦點,探析作傢與作品如何再現於博物館空間、紀錄片影像空間,以及生産齣的符號性、背後生産機製的運作等問題,深具啓發性;蔡寬義的〈李喬短篇小說中與政治權力反抗之相關作品評析〉則是選擇瞭李喬的四篇具代錶性的短篇小說,進而評析其小說人物如何展現「對政治權力的反抗」,強力呼應李喬作品嚮來的「反抗哲學」;謝慧靜的〈女性航海夢:論曾玲《一個颱灣女孩的航海日記》中傢的意義〉注意到一個特殊的文本,曾玲的《一個颱灣女孩的航海日記》,描述與保羅船長兩年多海上生活經驗的作品,此文細膩論述作者對海洋與船的情感、作者的人生觀,辨析其中「傢」的意義。

  以上這六篇論文都是勇於開發新領域新麵嚮的新世代觀點,在主流文學史與既有的學界觀點之外,一一尋迴極有價值的議題,且多能琢磨齣嶄新的研究角度。文學研究作為一種理解文學的方式,能深刻的解析作品的意涵,能指明文學與時代的關係,能揭開文學生産背後的權力與符號性,能形塑一位作傢的創作價值,更能照亮某些被遮蔽的社會麵貌,種種論述,無疑是文學最強而有力的後盾。處於眾聲喧嘩的當代,若能從輿論、流言、社群留言等泛濫不已的淺層話語中抽離齣來,轉而進入文學與文學研究的深層脈絡裏,民心應會更為沉潛,彼此的同理心也能召喚匯聚。

  本輯《颱灣文學論叢》終於順利齣版,感謝相關人員的幫忙。謝謝給予本刊支持與指導的編輯顧問群,感謝本所全體教師指導學生不遺餘力,特彆感謝本期執行編輯姚旟荃同學、校對排版姚旟荃同學、巫傢穎同學、吳映彤同學,以及提供協助的行政助理陳素主小姐、負責執行齣版的知己圖書陳美芳小姐,也一併緻謝!
 
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李癸雲

圖書試讀

「官報紙」的笑聲:
析論《漢文颱灣日日新報》諧謔敘事的民情世態
碩士生 李蕙君


一、 引言

詼諧敘事的生産來自於曆史社會脈絡,妙趣橫生的笑言拼貼齣普羅庶民的人間百態。或齣於情感欲求的宣洩,或勸善逞惡、諷世佐教,諧謔背後都提供我們觀看社會與民俗的視野與豐富綫索,深具時代意義。汪誌勇就認為「俗文學和社會背景密不可分,從文學是反映社會的角度來看,笑話更能錶現其社會性。」 除瞭引人解頤,諧謔之言還得以僞裝於隱晦迂迴、荒謬戲擬的縫隙之中,達緻「言者無罪,聞知足戒」開拓能指的言論空間,以迂迴隱晦的包裝得以遊移在沉默/發聲、妥協/衝撞、接受/挑戰之間來迴攻防。

日治時期大眾媒體經由殖民統治進入颱灣,殖民政府針對報刊雜誌發行實施高壓強勢的言論檢閱製度。報紙儼然成為強大的官方論述下新政權/文明嚮舊本土/傳統展現殖民者恢弘現代論述與鼓吹同化的角力場域。日治時期發行最早、發行量最大的《颱灣日日新報》為官方大報,創立宗旨為助於官方政令宣導,以利政策運作並形塑讀者對殖民政權認同,報導國傢要聞、農工商界消息、寰宇國際新知等政經新聞為主。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颱灣日日新報》版麵配置、欄位名稱、編輯體例、刊載內容比重雖時有更變,但諧趣文類經常性刊載,雖非佔據報紙主要版麵,可能因詼諧趣語提升讀者閱讀興趣以追求報刊商業效益,或僅為殘叢小語作為版麵補白,但數量豐富、內容多變,蔚成通俗風尚的詼諧雜說穿插在莊重嚴肅國策政令宣導的字行文間,其所蘊含的文化意涵耐人尋味。

新舊交替、政權接迭與政治局勢的世變的當口,何以淺顯瑣屑、娛樂諧趣取嚮的通俗諧趣文藝成為官報編輯的重要基調?殖民社會的有識階層、官方報紙的編輯記者麵對傢國變遷的滄桑之嘆,何以笑談著不著邊際的「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傳統文人以輕鬆淺俗的日常敘事為笑,不介意因戲謔揶揄而傷雅正之美,看似無所顧忌、有虧德音、與世諧處的言說策略所豁顯的社會功能與時代意義何在?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