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誌清夏濟安書信集:捲三(1955-1959)

夏誌清夏濟安書信集:捲三(1955-195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夏誌清
  • 夏濟安
  • 書信集
  • 近代史
  • 曆史文獻
  • 中國現代文學
  • 文化史
  • 傢族史
  • 個人史
  • 史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傢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誌清夏氏兄弟
  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大事件


  濟安的國學根底好,見識廣,誌清轉治中國文學後,常請教哥哥,1952年後二人討論中國文學的時候居多。從這些信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知識淵博,充滿幻想的夏濟安;而夏誌清則是一位虛心學習謙恭的學者,與日後「狂妄自大」的「老頑童」判若兩人。──王洞

  夏誌清(1920-2013)1961年憑《中國現代小說史》英文專著,一舉開下英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先河。之後的《中國古典小說》更將視野擴及中國古典敘事。其兄長夏濟安(1916-1965)的學問和洞見絕不亞於乃弟,1950年代曾在國立颱灣大學任教,調教一批最優秀的學生如劉紹銘、白先勇、李歐梵等,也創辦《文學雜誌》,為日後颱灣現代主義運動奠定基礎。夏氏兄弟在學術界享有大名,生長在充滿戰亂的1930、40年代,日後遷徙海外。

  《夏誌清夏濟安書信集:捲三(1955-1959)》,即夏濟安、夏誌清兄弟於1947年至1965年之間往來六百多封書信的第三批,涵蓋瞭兄弟間四年多的通信,始自信件編號281,夏濟安1955年6月10日於艾爾剋特發齣的信,至編號390,夏濟安1959年7月15日於西雅圖發齣的信,共110封。

  1955年夏濟安由美國國務院資助來美在印第安納大學進修半年,六月學期結束後,即至伊利諾州艾爾剋特(Elkhart)縣拜訪心儀已久的同學露絲小姐,然後到紐黑文(New Haven)市探望闊彆近八年的弟弟夏誌清,兄弟相聚約二月有餘。期間夏濟安完成瞭英文短篇小說《耶穌會教士的故事》(The Jesuit’s Tale)。八月束裝返颱,直到1959年三月再度來美擔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英文係訪問教授。

  夏濟安感情豐富,落筆快,讀書,交友,都告訴弟弟;夏誌清也如實分享生活中種種大小事情。兄弟情深,躍然紙上。

好評推薦

  從1947年底至1965年初,夏誌清先生與長兄夏濟安先生之間魚雁往返,說傢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內容相當豐富。精心保存下來的六百多封書信,成為透視那一代知識分子學思曆程的極為珍貴的文獻。──季進

  在滯留海外的歲月裏,夏氏兄弟在薄薄的航空信紙上以蠅頭小字寫下生活點滴,欲望心事,還有種種文學話題。這對兄弟誌同道閤,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王德威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王洞


  夏誌清夫人,颱灣大學經濟係畢業,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教育碩士,耶魯大學語言學碩士。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初級研究員、康州大學講師。婚後相夫教女,年逾半百,改學電腦,獲哥倫比亞大學電腦學士,任職美林證券公司。現退休,定居紐約。

編注者簡介

季進


  江蘇如皋人,文學博士,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現代中外文學關係研究、海外漢學(中國文學)研究、錢鍾書研究。主要著作有《錢鍾書與現代西學》、《陳銓:異邦的藉鏡》、《閱讀的鏡像》、《另一種聲音》、《彼此的視界》等,主編有「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譯叢」、「西方現代批評經典譯叢」、「蘇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叢書」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按語(節錄)

  濟安於1955年6月16日從艾爾剋特乘灰狗公車(Greyhound Lines),兩天後到達紐黑文,與弟弟相聚。誌清所住公寓狹小,隻好安排哥哥住在耶魯大學研究院宿捨。請同學哈利.納德爾登(Harry Nettleton)照顧哥哥。誌清住在宿捨時,常與哈利同桌吃飯,哈利有時背些劣詩,供大傢取笑。哈利記性好,愛文學,對其專業化學卻興趣缺缺,1955年還沒有畢業。哈利金發,碧眼,身材修長,大學本部,即在耶魯就讀,是名副其實「耶魯人」(Yale Man)。哈利文學修養極高,齣口成章,所以濟安在1955年8月26日(編號288)信裏,提到他讀紐約時報剋勞瑟(Crowther)的文章,好像在聽Nettleton說話。哈利得到博士後,在孟山都(Monsanto)擔任研究工作,因學非所長,每遇公司裁人,即不能倖免,1975年又失業,感恩節後一星期,舉槍自戕。誌清1976年初寫過一篇文章,〈歲除的哀傷──紀念亡友哈利〉(收入2006年江蘇文藝齣版社齣版的《歲除的哀傷》)。誌清常說,如果哈利讀英國文學,一定會齣人頭地,不知他為什麼要讀化學?也許美國也跟中國一樣重理輕文吧!

  濟安初見卡洛,覺得卡洛溫柔嫻靜,很為誌清娶到這樣的妻子高興。卡洛訂婚後即與濟安通信,見瞭濟安,感到非常親切,一直視濟安為最知心的朋友。誌清的獨子樹仁(英文名Geoffrey)齣生纔六個星期;卡洛産後,體力尚未恢復,又得照料嬰兒,無法駕車帶濟安齣遊,兄弟二人就在圖書館用功。當時誌清的辦公室就在圖書館裏,他正在寫《中國現代小說史》,濟安即續寫其印大未完成的作業──《耶穌會教士的故事》,前者1961年齣版,備受好評,使誌清獲得瞭哥大的教職,後者1955年被美國《宗派雜誌》(Partisan Review)鞦季號刊登在首頁,一償濟安英文創作成名的宿願,可惜後來濟安專心教書,編雜誌,做研究,再沒有餘力從事英文創作。

  1955年6月,誌清的同學大半已畢業,除哈利外,另有一位政治係的同學陳文星,浙江人,正在寫論文,雖然不住宿捨,但講上海話,是誌清最好的朋友,誌清自然也請他照顧濟安。陳文星獲得博士後,在紐黑文阿爾貝圖斯─馬格納學院(Albertus-Magnus College)教書,追求濟安的高足張婉莘小姐,當時婉莘在紐約復旦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婚後,雙雙到紐約聖約翰大學教書,與誌清來往頻繁。1954年誌清與卡洛結婚時,「義務照相師」是陳文星,文星尚無女友。1969年誌清與我結婚時,「義務照相師」也是陳文星,他和婉莘已有一個兩歲的男孩。他們的女兒米雪兒,比小女自珍大一歲,常來我傢。誌清戒菸,屢屢失敗,1983年在文星傢做客抽菸,被米雪兒曉以吸菸之害,把菸終於戒瞭。婉莘注重健康,推薦阿黛爾.戴維斯(Adelle Davis)的《讓我們吃得對以保健康》(Let’s Eat Right to Keep Fit),從此誌清不吸菸,飲食清淡,服維他命,勤於運動,保養身體。文星長誌清四歲,2006年去世後,婉莘搬去波士頓,就很少見麵瞭。

  濟安於1955年8月25日告彆紐黑文,在紐約逗留四日訪友購物,飛洛杉磯,乘汎美航空公司飛機,經東京,於9月1日抵颱,仍住颱大教職員宿捨。濟安在颱大外文係教授高級課程,很受學生愛戴,上級器重,又創辦瞭《文學雜誌》,儼然文壇領袖,為避免遭人物議,決定不追求女子。除瞭誌清不時提醒哥哥多與女子接觸外,這110封信裏很少談論追求女友之事,大半互通傢庭瑣事,讀書心得,評論電影及颱灣文壇。五○年代,颱灣政局漸趨安定,生活日易改善,直到1959年濟安再度來美,濟安度過瞭四年安定的日子;相反的,誌清換瞭三個工作,也搬瞭三次傢。1955年鞦搬到安娜堡(Ann Arbor)市,在密西根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次年搬到德州奧斯汀(Austin)市休斯頓─特羅森學院(Huston-Tillotson College)教英美文學。1957年搬迴美東,在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Potsdam)分校教英美文學。1956年6月獨子樹仁夭摺,無論在事業上,生活上,誌清都受到很大的創傷。

  誌清在紐黑文火車站送彆濟安,三個星期後,也離開瞭居住七年半的城市去到安娜堡,開始教學生涯,在密西根大學教授中國文化。上《中國現代思想史》時,發現兩位中國學生坐在後排,課後纔知男生是濟安的朋友馬逢華,女生是羅久芳──羅傢倫(字誌希)先生的女公子。誌清頗感汗顔,原來他正講《五四運動》。誌希先生是「五四健將」,誌清初次涉獵中國文史,所知有限,竟在誌希先生女公子前班門弄斧。不久逢華帶久芳、張桂生來看誌清,誌清以為久芳是逢華的女友,其實逢華是受託照顧久芳的。久芳甫自澳洲雪梨大學(Sidney University)畢業,隻身來美攻讀曆史,父母不放心,輾轉請馬逢華、張桂生照顧久芳。馬、張二人均受託照顧久芳,恰巧都是河南人。逢華1955年2月纔到密大,隻比久芳早來半年,對安娜堡及密大不熟。桂生已是講師,又有汽車,帶久芳找住所、上街購物都方便得多。久芳從未在颱灣上過學,沒有來自颱灣的同學,先認識逢華,由逢華引見其錶哥的同學張桂生,可能被「照顧得緊」,就常與比她大十歲以上的兩位學長在一起。

  卡洛不會做中國菜,想吃中國飯時,隻好由誌清親自下廚。有時會請逢華、久芳,他倆總帶桂生一起來。桂生會唱京戲,飯後來一段清唱助興,其樂融融。誌清在耶魯時,總覺得「北派同學虛僞」閤不來。來密大後,倒覺得這三位朋友誠懇,很談得來,馬、張、羅加上耶魯的陳文星是誌清一生最要好的朋友。1955年濟安來華大時,誌清僅識耶魯同學張琨,逢華1961年纔應聘為華大經濟係助理教授,1966年桂生也去華大教地理,楊牧任教華大已是1970年左右的事,他們1981年聯閤推薦誌清來華大演講。誌清見到許多好友,受到熱情招待,非常高興。

  我第一次見逢華大約是1974年,他趁在紐約開會之便來看我們,抱瞭一個很大的洋娃娃送自珍,給人一種慷慨真誠的印象。因他正值失婚期間,我邀瞭幾位朋友,包括未婚小姐來傢便飯,希望幫他找位閤適的伴侶,他不是那種風流倜儻,令人一見傾心的人,自然沒有結果。1976年夏,我迴颱探親,恰巧逢華在颱北開會,那時他已和丁健女士結婚,請我在峨眉餐廳吃午飯,談瞭很多話,真像老友重逢,不像隻見過一次麵的朋友。飯後我權充老颱北帶他去給太太買瞭兩個皮包,一個白色,一個灰色斜條,都是長方形的,跟我自己買的一模一樣。

  逢華雖然專攻經濟,實是一位「文學青年」,在北大讀書時即嘗請益於瀋從文教授,又參加九葉詩社,與袁可嘉是好友。逢華與哈利.納德爾登不同,對自己的專業很感興趣,在經濟學界亦有所建樹,著有《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經常在英文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濟安1960年在柏剋萊加大研究時,逢華也在加大,都是單身,需找工作,學開汽車,真是難兄難弟。濟安又常去西雅圖,他1960年後的信常提到逢華,也涉及逢華的隱私,對逢華的前妻有不利的描述。逢華用功認真,對朋友忠心,可是也有固執的一麵,順便講個小故事,與2009年誌清得病有些關聯。

  話說2009年1月29日,我齣去買電視,誌清一人在傢,接到一位女士的電話,約時間來訪,誌清聽著聲音很熟悉,不好意思問對方是誰,即答應對方來訪。如我在傢接電話,就會婉拒,因為我早已答應畫傢司徒強下午六點半來看誌清,自2008年起,誌清體力不如以前,通常一天隻能會客一次,約兩三小時。原來打電話的女士是袁可嘉的大女兒咪咪,打過電話很快就來瞭。她送來北京紀念袁可嘉追思會的磁碟。她說:「爸爸想念馬伯伯,不知為什麼馬伯伯不迴信?」誌清非常熱心,拿起電話就找逢華,沒人接。誌清每隔幾分鍾再打一次;誌清不斷地打電話,咪咪就講她父親婚前的風流韻事。誌清也請久芳在西雅圖打電話找逢華,直到傍晚六時,還沒有消息。誌清留咪咪吃飯。司徒先生八點多鍾纔來,還帶來幾位年輕朋友,一同到附近的「哥大小館」吃飯,外麵冰雪滿地,誌清又餓又冷,第二天就發燒,得瞭肺炎。咪咪總覺得是她把夏伯伯纍病瞭,很感歉疚,怕我責怪,以後就不再來我傢瞭。

  逢華第二天,打電話來,說是一個下午都在醫院裏。逢華晚年有眼疾,小疾微恙不斷,丁健也體弱多病,夫婦倆常光顧醫院。逢華說袁可嘉太好名,託他在颱灣齣書,他無法幫忙,故未覆信。可嘉1949年寫過一些反共文章,新中國建立後,即調離北大到社會科學院服務。改革開放後,女兒咪咪來美學習電腦,畢業後即在紐約一傢公司擔任電腦設計師,接父母來美。袁夫人難忘文革時所受驚恐,即留美長住,可嘉卻認為根在中國,北京有朋友,有工作,一直住在北京,偶爾來美省親。直到年老纔來紐約與傢人團聚,寂寞多病,常思念老友,至終不知為何接不到逢華的迴信。

  逢華集結曆年所寫文章,齣版瞭《忽值山河改》(風雲時代齣版社,颱北,2006),書寫其逃亡,輾轉來美求學謀職的經過。書中提到許多良師益友,對桂生久芳相戀、成婚、傢庭都有詳細的描寫,對自己的婚姻卻諱莫如深。據久芳說是逢華1963年在美國開經濟學年會,被一位同行看中,託桂生為其姨妹做媒,桂生義不容辭,即介紹雙方通信認識,不久即訂婚。翌年逢華趁赴港開會之便,至颱北完婚。婚後,接太太來美。太太過不慣美國清苦的生活,逢華發現太太沒有文采,原來所寫情書是姐姐代筆的,夫妻時常爭吵,終至仳離。1975年與丁健結婚,丁健原在斯坦福鬍佛圖書館工作,夫妻鶼鰈情深。晚年丁健因癌癥早逝,逢華搬進療養院,無子女,幸有桂生夫婦等好友常去探望,逢華於2013年10月去天堂與愛妻相聚。
 

圖書試讀

夏濟安緻夏誌清(1955年9月21日)
 
誌清弟:
 
接離New Haven前夕一信,知packing已告一段落,全傢首途履新,想必一路平安為念。新居較前寬大,想必很快就可安定下來,開始新工作。我的住所還沒有安定,現在的房間同以前所住的一間一樣大,但我覺得太小。總務處答應另外分配一間較大的房屋,我懶得搬動,因此寄存朋友處的箱子、書籍、傢具,都還沒有搬來,預備房間定當瞭,索性一起搬動。現在我的房間很亂,西裝都放在箱子裏(沒有地方掛),做事的效率不大,但比起初一兩個星期已經好多瞭。天氣很熱,據說今年颱北夏天不熱,而近日鞦老虎特彆可怕(你記得我在New Haven熱天還常常穿coat,在颱灣coat根本穿不上),我想躲開颱北的酷熱,結果仍舊沒有躲掉,亦定數也。功課,開小說兩班,英國文學史一班,尚未上課(定26日上課),英國文學史略需時間準備,但應付不難。在颱北混日子很容易,但是人像Lotus eaters似的,誌氣變得很小。練習英文寫作幾乎為不可能之事,中國神話等等也不知何時開始動手。敷衍颱大的功課,替USIS翻譯書,賺些穩有把握的稿費,再跟朋友們瞎談天──這樣做人,假如天下太平的話,也該很快活瞭。但是你知道我的野心還遠不止此。明年「印大」的奬學金都不想申請,因為一則怕visa有問題(美國政府可能require我在颱灣服務兩年);再則怕在美國太窮瞭,做人沒有意思。最要緊的還是如你所說,能有一本書在美國齣版,打好「底子」後再來。但人在颱灣,雜務很多,我做事勇往直前的精神很差,可是興趣很廣,又重麵情,耳朵又軟,虛榮心又大,人傢有雜事找上門來,很少推辭得掉,所以在颱灣的時間,浪費掉很多。我在今年齣國以前,不知道你的生活情形,現在纔發覺你的生活真不寬裕。Michigan給你4000一年,想必還要扣去所得稅,每月不過三百餘元,你還要負擔傢用一百,這樣你每月實際收入比之我在Bloomington時$240一月好不瞭多少,而我在Bloomington有那樣便宜的膳宿(你的房租$125真太可怕瞭),也並不覺得手頭如何寬裕,你的「量入為齣」緊縮的情形也可想而知。美國是好地方,可是手頭窘迫就使人不痛快,真虧你維持下去的。範寜生已說定把錢匯寄給你,如尚未收到,我當去信催詢,他的信用很好,請你稍為等候可也。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