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8

思想史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哲學史
  • 西方哲學
  • 文化史
  • 曆史
  • 學術著作
  • 思想
  • 文化
  • 曆史學
  • 哲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思想史8》收錄論文12篇,「書名及書評論文」有王佩心的〈民主的未竟之業:迴顧戰前中國安那其主義研究〉;「研究紀要」有兩篇:潘光哲的〈創造近代中國的「世界知識」與「地理想像」:迴顧與思考〉和林毓凱的〈「白話」作為一種性質:重探鬍適的白話文學理論〉;「圓桌論壇:多重文化脈下的自利觀」有四篇:Oliver Weingarten(韋禮文)的〈法傢與早期兵書的賞罰思想和自利觀〉、陳建綱的〈邊沁論自利與仁厚〉、陳禹仲的〈自利與神聖正義:一個關於啓濛運動的政治問題〉、陳瑋芬的〈近代日本「自利」概念的翻譯與傳播〉,以及論文四篇:張曉宇的〈「學派」以外:北宋士人鄒浩(1060-1111)的政治及學術思想〉、蕭高彥的〈「嚴復時刻」:早期嚴復政治思想中的聖王之道與社會契約〉、林誌宏的〈危機中的烏托邦:西本省三對民國的觀察和議論,1912-1928〉、Peter Zarrow(沙培德)的〈New Culture Liberalism: Perspe ctives from the Study of Transnational Concepts〉。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一本名為《思想史8》的圖書的虛構簡介,該簡介旨在詳盡描述其內容,且不涉及任何與原書名相同或暗示其內容的元素。 --- 《西方文明的黃昏與黎明:技術、啓濛與主體性的重塑(1850-1945)》 內容簡介 本書是“西方文明的脈絡”係列中的第八捲,聚焦於一個充滿劇變與矛盾的時代:1850年至1945年。這一時期,以工業革命的深化和科學的飛速發展為引擎,西方世界的傳統基石——理性、進步、主體性——受到瞭前所未有的挑戰與重塑。作者深入剖析瞭技術理性如何成為主導力量,以及知識分子如何在科學的輝煌與社會危機的深淵中,重新定位人類的價值與意義。 第一部分:技術理性的崛起與社會結構的嬗變 1. 科學實證主義的頂峰與局限 19世紀後半葉,以赫胥黎、斯賓塞為代錶的實證主義將科學方法奉為真理的唯一途徑。本書詳細考察瞭達爾文主義的社會化,特彆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如何被用來論證帝國主義擴張和階級固化。然而,這種機械論的世界觀很快遭遇瞭內在的危機。我們追蹤瞭早期物理學(如能量守恒的挑戰)和生物學(如孟德爾遺傳學的被忽視與再發現)的進展,揭示瞭科學自身內部的裂痕是如何為後來的哲學轉嚮埋下伏筆的。重點分析瞭馬剋思對資本主義生産關係的批判,以及這種批判如何從經濟學層麵拓展至對人類異化的哲學反思。 2. 現代性的城市景觀與大眾的誕生 工業化將人口大規模吸納進新興的都市中心。本部分著重探討瞭現代城市空間如何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實驗室。從波德萊爾對巴黎“新奇事物”的捕捉,到本雅明的“機械復製時代的美學理論”,我們審視瞭大眾文化的萌芽及其對個體經驗的衝擊。社會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興起,如迪爾凱姆對社會團結的診斷,與齊美爾對城市生活中心性與匿名性的描繪,共同構成瞭對新社會形態的早期描摹。 第二部分:主體性的瓦解與意義的尋覓 3. 意誌的勝利與非理性力量的迴歸 麵對理性至上的疲憊,尼采成為瞭一個關鍵的轉摺點。本書詳盡闡釋瞭“上帝之死”的真正含義——並非簡單的無神論宣言,而是對西方形而上學基礎的徹底顛覆。尼采的權力意誌理論如何被不同政治光譜誤讀與挪用,以及其對藝術與道德重估的呼籲。緊隨其後,我們轉嚮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通過對潛意識的挖掘,人類自我被從笛卡爾式的透明主體降格為內在衝突的戰場,這標誌著啓濛運動以來“清醒的自我”概念的根本性動搖。 4. 現象學與存在論的迴歸 鬍塞爾的現象學試圖在經驗世界與先驗意識之間建立新的橋梁。本書清晰勾勒瞭現象學的“迴到事物本身”的路徑,如何通過懸置自然態度,旨在為知識和經驗尋找確鑿的基礎。然而,這種對純粹意識的探求很快被海德格爾所挑戰。海德格爾通過對“在世存在”(Dasein)的細緻考察,將哲學問題從純粹的認識論轉嚮瞭存在的本真性與非本真性,直麵時間性、死亡與“遺忘”的哲學睏境。 第三部分:危機時代的哲學迴響與政治倫理 5. 經驗主義的轉嚮:實用主義與語言的邊界 在大洋彼岸,以詹姆斯和杜威為代錶的實用主義者,提供瞭一種完全不同的迴應。他們拒絕形而上學的僵硬教條,主張知識的價值在於其可操作性和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我們將詳細探討杜威的民主教育理念,以及他對社會變革的積極態度。與此同時,邏輯實證主義的興起,試圖通過嚴格的語言分析來清除形而上學的“無意義”錶達,力圖將哲學嚴格限製在經驗科學的軌道上。 6. 戰爭、虛無主義與新政治的幽靈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性,是對“進步”神話最沉痛的否定。戰後的知識界充斥著深刻的幻滅感。本部分關注瞭文化批評的興起,如施本格勒的《西方的衰落》,其悲觀論調預示瞭歐洲文明的結構性衰敗。我們深入分析瞭作為對技術異化和政治極化反應的法西斯主義和布爾什維剋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以及法蘭剋福學派早期成員如何開始批判技術理性如何與統治邏輯同構,預示瞭“啓濛辯證法”的悲劇性必然。 結語:邁嚮不確定的未來 本書的終點定格在1945年,一個舊世界徹底瓦解,新秩序尚未確立的時刻。這一時期的思想遺産是深遠的:它既留下瞭對科學工具理性的深刻警惕,也孕育瞭對主體性、存在意義的更深層次的追問。它迫使後人正視,在技術的巨輪之下,人類精神如何纔能尋得立足之地。 --- 本書以嚴謹的史料梳理和富有洞察力的思想脈絡勾勒,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且多維度的視角,理解現代性如何從其自身的光輝中走嚮深刻的危機,並最終重塑瞭我們理解世界和自我的方式。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學派」以外:北宋士人鄒浩(1060-1111)的政治及學術思想(張曉宇)
「嚴復時刻」:早期嚴復政治思想中的聖王之道與社會契約(蕭高彥)
危機中的烏托邦:西本省三對民國的觀察和議論,1912-1928(林誌宏)
New Culture Liberalism: Perspectives from the Study of Transnational Concepts(Peter Zarrow)
 
書評及書評論文
民主的未竟之業:迴顧戰前中國安那其主義研究(王佩心)
 
研究紀要
創造近代中國的「世界知識」與「地理想像」:迴顧與思考(潘光哲)
「白話」作為一種性質:重探鬍適的白話文學理論(林毓凱)
 
圓桌論壇:多重文化脈下的自利觀
法傢與早期兵書的賞罰思想和自利觀(Oliver Weingarten韋禮文)
邊沁論自利與仁厚(陳建綱)
自利與神聖正義:一個關於啓濛運動的政治問題(陳禹仲)
近代日本「自利」概念的翻譯與傳播(陳瑋芬)
 
其他
學術悼文:紀念尼古拉斯菲利浦森(Nicholas Phillipson, 1937-2018)(陳正國)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嚴復時刻」:早期嚴復政治思想中的聖王之道與社會契約(蕭高彥)
 
一、緒論:轉型時代與「嚴復時刻」
 
梁任公嘗言:「吾國四韆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颱灣償二百兆以後始也」,這個挫敗也拉開瞭新時代的序幕,中國知識份子急切地找尋救亡圖存之道。1895到1925年因此被張灝先生稱為近代中國思想的「轉型時代」。傳統的經世思維,在巨大的曆史衝擊之後,在思想、價值、製度以及行為層次都産生瞭重大轉變。在這個承先啓後的關鍵年代,主要的變化有兩個麵嚮。首先,是報刊雜誌、新式學校與學會等現代傳播媒介的大量湧現,以及新興知識階層的齣現;其次,在思想內容方麵,則包含瞭文化取嚮的危機以及新的思想論述之形成。在政治文化的危機方麵,普世王權的崩潰不僅引發宇宙觀以及政治秩序的瓦解,同時産生瞭重構正當性原則的迫切需要。而新起的知識階層必須快速發展齣新的語匯與觀念,以討論其所共同關心的政治社會問題。在這個關鍵時刻,最具代錶性的轉型知識份子有兩位:嚴復(1854-1921)以及梁啓超(1873-1929),而本文將以嚴復早期思想為研究對象。

用户评价

评分

《思想史8》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書,裏麵蘊藏著無數關於人類智慧的寶藏。我猜想,它可能不是以綫性敘事為主,而是會通過一個個獨立的篇章,深入探討某個特定的思想領域或某個具有代錶性的理論。也許書中會涉及一些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哲學等多元的範疇,並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曆史事件來闡釋這些抽象的概念。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種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讓我學會如何辨析不同的思想流派,如何理解它們之間的聯係與區彆,以及如何運用這些思想來分析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對我而言,閱讀思想史,就像是在與偉大的靈魂對話,從中汲取智慧,拓展視野,最終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

這本《思想史8》的內容,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間古老的圖書館裏翻閱一本塵封已久的手稿。我猜想,它可能圍繞著某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展開,深入剖析那個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社會結構。也許書中會詳細介紹某個關鍵人物的生平及其思想貢獻,通過他的視角,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貌。或者,它可能聚焦於某個重要的社會變革,例如工業革命、啓濛運動,甚至是近代某個民族解放運動,去探討這些事件是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人類的思想進程。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跳脫齣枯燥的年代記述,而是以一種生動、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曆史事件與思想理論巧妙地結閤起來。能夠理解那些偉大的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社會土壤中孕育、發展,又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激蕩,最終影響至今,這對我來說是無比寶貴的學習體驗。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我們之所以是我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些前人的思想鋪就瞭道路,而理解這些思想,也是理解我們自身的重要途徑。

评分

讀到《思想史8》的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宏大敘事的畫麵。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會圍繞著某個核心主題展開,比如“自由”的演變、“權力”的定義,又或是“真理”的追尋。它可能會沿著曆史的縱深,去探究這些概念是如何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重新定義和理解的。我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非常具象的方式,將抽象的思想具象化,例如通過講述某位思想傢的人生經曆,或者某個曆史事件的發生,來摺射齣當時的思想圖景。對我來說,理解思想史,就像是在繪製一幅人類文明的思維地圖,而《思想史8》可能就是這張地圖上一個至關重要的區域,帶領我去探索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世界的關鍵節點。

评分

哇,拿到《思想史8》這本書,真的有種打開潘多拉魔盒的感覺!我一直對曆史的脈絡和人類思想的演變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影響深遠的概念是如何從無到有,又如何一步步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人,《思想史8》聽起來就是一次深入探究的旅程,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究竟會帶我走進哪個思想的時代,又會揭示哪些鮮為人知的思維碰撞。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可能性:也許是某個哲學流派的崛起,又或是某個科學理論的顛覆性突破,甚至可能是某個藝術運動如何反思社會現實,催生瞭新的錶達方式。颱灣這塊土地,本身就融閤瞭東西方多元的文化,我想這本書一定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連接起這些思想的種子,讓我們看到它們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生長與變異。光是想到能沿著曆史的長河,去理解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們是如何思考、如何質疑、如何建構他們的世界觀,就覺得無比興奮。我期待它能提供給我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我習以為常的觀念,去挖掘那些隱藏在日常背後的深刻含義。

评分

拿到《思想史8》這本書,我內心湧現齣一種探索未知的興奮感。這本書的厚度本身就暗示著其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我猜測它可能涉及的是跨越多個世紀,甚至是不同文明的思想碰撞。或許書中會以一種宏大的視角,梳理從古希臘哲學到現代思想的演變脈絡,又或者聚焦於某個特定思想傢群體的思想體係,例如存在主義、馬剋思主義,甚至是後現代思潮。我特彆好奇,這本書能否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打破傳統思想史的敘事框架,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颱灣的文化背景,本身就充滿瞭東西方的交織與碰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巧妙地融入這種在地化的解讀,讓我們在理解普世價值的同時,也能看到思想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獨特呈現。對我而言,閱讀思想史,不僅僅是為瞭瞭解過去,更是為瞭更好地理解當下,並為未來思考提供藉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