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馬斯的民主理論

哈伯馬斯的民主理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從法律理論的觀點來反思,顯示了民主過程的核心要素在於審議政治的程序性。
  —哈伯馬斯


  哈伯馬斯的民主理論包括公共領域、公民社會以及審議民主,而以溝通理論貫串之。本書凝聚了數個科技部的專題研究計畫,以及一個把這些專題研究統整在一起的專書寫作計畫——「哈伯馬斯的民主理論」,如今我們把這些努力濃縮呈現於本書。

  距離哈伯馬斯誓言要完成的現代性計畫,倏乎已過了四十年,民主之路完成了嗎?哈伯馬斯回顧現代性時曾經這樣說過,現代性的自我理解,其特徵不僅在於理論上的「自我意識」,面對所有傳統的自我批判態度,同時也包括「自我決定」與「自我實現」的道德及倫理思想。現代性還在前進,全球化浪潮也還在持續,民主的挑戰不僅僅是規範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更是需要直接面對具體的政治實踐爭議,特別是身處於高度全球化互動的今日,網路訊息快速傳遞、電子媒體高度發展、經濟相依互賴與交通往來密切。如何從現代性的遺緒中,繼續發揮理性的力量,或許是後期哈伯馬斯這些攸關民主、正義、全球化等宏觀政治思想,還能給我們的啟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瑞祺


  現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學歷:英國劍穚大學國王學院社會暨政治學博士
  專長:西方現代社會政治理論、全球化、現代與後現代
  著作:與本書相關的作品(不含單篇論文)

  《歐美歷史唯物主義新論:柯亨、艾爾斯特和哈伯馬斯論歷史唯物主義》(台北:允晨文化,2016)。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邁向後實證主義和後經驗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集》(台北:碩亞,2012) 。
  Recent Interpretations of Karl Marx’s Social Theory,Frankfurt:Peter Lang,2006
  《社會理論與社會世界》(北京:北大,2005)。
  (主編)《溝通、批判和實踐》(台北:允晨,2010) 。
  (主編)《人文社會科學的邏輯》(台北:松慧,2005)。

陳閔翔

  現職: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博士

  經歷: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專長:當代政治哲學、民主理論、憲法、法理學

  榮譽:
  教育部100學年度第1學期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績優獎
  政大第一屆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政治學門首獎

  台灣法學會2010年度法學博士論文獎
  台灣政治學會2008年會政治哲學最佳論文獎
 

圖書目錄


前言
 
公共領域
一、公共領域的系譜
二、公共領域的形成條件
三、公共領域的結構特徵
四、公共領域之後:延伸與應用
 
公民社會
一、公民社會與民主
二、civil society:概念分析
三、哈伯馬斯論公民社會
四、結論
 
審議民主
一、審議民主再探
二、審議民主的重構與意涵
三、審議民主的拓深與實踐
四、審議民主的批評與檢討
 
結語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前言
 
民主不只是一種政府的形式,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相互溝通經驗的生活模式。—杜威
 
從法律理論的觀點來反思,就顯示民主過程的核心要素在於審議政治的程序性。—哈伯馬斯
 
一、民主與現代性
 
觀諸當代歐美社會政治哲學領域, 哈伯馬斯(Jürgen Habermas, 1929—),無疑是目前世界上碩果僅存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已屆高齡八十九的哈伯馬斯,由於研究興趣及學術領域橫跨哲學(知識論、科學哲學、法政哲學等等)、語言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與宗教等等,其理論影響力遍及東西方,因
 
而有「世界性力量哈伯馬斯」的美譽(Outhwaite, 2010: 19;黃瑞祺,2010:9)。
 
檢視哈伯馬斯的思想要旨,其理論建構蘊含著對「現代性」(modernity)政治社會的思考與辯護。若進一步回顧他的理論特徵,我們可明顯看到他的三個階段的發展:第一階段:「認知人類學階段」,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末,主要在結合哲學、社會學和人類學,將知識(knowledge)和興趣(interest)結合起來,奠定其跨學科分析的知識論基礎。第二階段:「溝通理論階段」,自七十年代開始到八十年代中,歷經語言學轉向(linguistic turn),展開言語行為的普遍分析。
 
在這個階段,哈伯馬斯不僅透過批判馬克思主義重建批判理論,並結合社會理論、語言行為理論、道德理論和語言學,形塑一套縝密的溝通理論,作為其現代性思想的核心理論。第三階段:「法律政治理論階段」,九十年代以後,哈伯馬斯深入法律與民主的理論領域,運用先前的理論觀點展開權利體系的正當性、審議政治的程序理性分析,並對於現實世界的現象及發展,包括全球化、民族與差異問題、歐洲文化的自我認同等現代性自我理解,均有系統地提出他的規範性陳述與反省。
 
眾所周知,完成「溝通理論」的建構之後,晚近哈伯馬斯最大的學術貢獻之一即是從「論辯」(discourse)倫理學重構了一套完整的法政哲學體系:主張以溝通理性與公共領域為基礎,而轉化出的「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成為矯正選舉式民主或補強議會政治的參與式民主理論先驅。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後期哈伯馬斯所重建的法政哲學體系及其民主學說,已使得他的「現代性工程」或「後形上學思想計畫」,有了具體的制度性論證。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