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高明而道中庸:《尚書》天人視角下的儒家本色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極高明而道中庸:《尚書》天人視角下的儒家本色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白象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8/03/01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4-1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以天為根,以人為本,敬天卻不輕人,重人卻不離天,正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

  ◎初一十五的月亮不一樣,本書對傳統的解讀和大眾也不一樣。內容有趣,有料,有洞見,儒家也因此變得可敬,可愛,更可親。

  ◎傳統=儒家=愚忠+愚孝+迂腐+落伍?No!No!No!本書直搗儒家根柢,上溯最高源頭,凸顯儒家敬天愛人的承擔精神:因為敬天,所以自重自愛;因為敬天,所以敬人愛人。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極高明而道中庸,才是原汁原味的儒家精神所在

  熊十力〈讀經示要〉有言:「後之人,欲尋儒家血脈,不得不注意於斯經。然儒學淵源,固當求之《書》。」作為孔子傳道、授業、解惑素材的《尚書》,對孔子思想的影響絕不能小覷。

  《尚書》儘管高舉天命的大旗,其真實內涵應是「以天為根,以人為本」,敬天卻不輕人,重人卻不離天,天人之間保有微妙的平衡,正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聖王賢相以「代天牧民」解讀「天命」,天命加身的意義,因此遠非大權在握的傲慢,而是任重道遠的承擔。

  通過《尚書》天人觀的視野,理應是傳統士人以天人兩界的中介承擔,自覺地成為社會的良知,以躬身力行成為改造社會的中堅力量,那才是儒家的本色。

  天人問題是中國長青哲學(Perennial Philosophy)的長青議題,一部中國哲學史的議題可以說是繞著天人關係所展開的一場精神的冒險史。然而,「天人問題言者多,難免陳說累贅,諸義纏繞,讀者望之生畏。黃博士慧心獨運,實能出新義於陳說,鎔裁成體。」(國立清華大學 楊儒賓教授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敏警


  本名黃靖雅。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北京大學哲學博士。三十歲以前討厭孔子,憎惡儒家;經歷了人生的磨折之後,終於轉身覷見《論語》的大智慧。此後一路向前,直抵儒家根源,在古老的《尚書》裡找到先聖先賢的精神原鄉。今生最大的願望,是反哺深受滋養的儒家經典,為中華文化發聲。
 
極高明而道中庸:《尚書》天人視角下的儒家本色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楊儒賓教授序 
自序 

緒論 
一、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
二、上溯敬天傳統的源頭

第一章/尚書中的「天」與「人」 
第一節 「天」的定義  
一、自然天──五行
二、主宰天──皇天上帝
三、義理天──生之大本與道德根源
四、餘論──疑天的問號
第二節 「民」的別義 
一、統治階層
二、天之元子

第二章/天與人的互動 
第一節 天人的關係 
一、天與聖王
二、天與良佐
三、小結──天人關係綜論
第二節 天與人的交通  
一、天如何知人
二、人如何通天
第三節 禮天的象徵與意義 
一、敬天
二、恤祀
三、敬天法祖的質變

第三章/天人合德 
第一節 天監厥德,用集大命 
一、天命靡常
二、天命有德
第二節 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一、允迪厥德
二、建用皇極
三、小結

第四章/德惟善政 
第一節 元后作民父母 
一、安民則惠
二、知人則哲
第二節 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一、天工人其代之
二、明德慎罰
三、不虐無告,不廢困窮

第五章/《尚書》天人觀對先秦諸子的影響 
第一節 儒家的內聖與外王 
一、外王──任天者定
二、內聖──盡人合天
第二節 墨家的兼愛與非攻 
一、尊天事鬼以非攻
二、摩頂放踵利天下
結語/《尚書》天人觀對當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緒論
 
雅斯貝斯曾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提出一個著名的論斷:「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並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證諸中外文明史,雅氏的說法的確一語中的地點出了一個饒具意味的現象:儘管時代在不斷進步,但每到轉折的重大關卡,人類最後還是會回頭尋根,從軸心時代的思想寶藏中開挖出新的能量。海德格便指出:不論是否認同柏拉圖,整個西方哲學史其實都只是從正面或反面為柏拉圖作注腳而已。
 
套用海德格的說法,也許我們也可以如此表述:不論是站在儒學的對立面或同一面,整部中國哲學史,也只是歷代思想家與先秦儒學,乃至孔子對話的註腳而已。
 
清末以前,儒學作為中華文化主流的地位少有動搖。民國成立之後,儒學先是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國貧民弱的罪魁禍首,幾乎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爾後隨著兩岸分治,儒學也經歷了迥異的待遇。
 
儒家傳統的忠孝節義,曾經隨著二、三百年前漢人先祖渡海來台,在民間以各種形式傳播。六○年代,官方的大力提倡源於反制彼岸文革對傳統文化的打壓,企圖維繫、乃至壯大儒家的命脈於海角一隅。台灣作為「復興基地」,不只意謂著政權的復興,更有文化復興的寓意在。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台灣進行了數十年之後,隨著政黨輪替,意識型態的翻轉,傳統儒學被貼上大中國的標籤,遭受前所未有的冷遇。
 
反觀海峽對岸,儒家先是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打作封建的餘孽,爾後卻在改革開放之後的八十年代,乘著國學熱的浪潮風風光光地重新站上檯面,披掛著中國經濟崛起之後文化復興的厚望。平心而論,不論是彼岸熱烈回歸的新浪潮,或是此岸的排擠邊緣化,儒學應不應該重新站上舞臺,從而發揮應有的功效,全繫於儒學的真精神能否被清楚認識。

圖書試讀

None

極高明而道中庸:《尚書》天人視角下的儒家本色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極高明而道中庸:《尚書》天人視角下的儒家本色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極高明而道中庸:《尚書》天人視角下的儒家本色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極高明而道中庸:《尚書》天人視角下的儒家本色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