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論紅樓夢

詩論紅樓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紅樓夢
  • 詩論
  • 文學批評
  • 古典文學
  • 中國古典詩歌
  • 脂硯齋
  • 紅學
  • 詩歌鑒賞
  • 文化研究
  • 文本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分九個篇章: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紅樓夢》中創作活動所反映之傳統習尚與當代風潮
  第三章   《紅樓夢》之詩論
  第四章   長篇詩歌之創作理念
  第五章   律詩之格度與品鑑
  第六章   《紅樓夢》之詩藝
  第七章   《紅樓夢》中使用舊詩之情形與用意
  第八章   賈寶玉的〈四時即事詩〉:樂園的開幕頌歌
  第九章   林黛玉的〈五美吟〉:開顯女性主體意識的詠嘆調

  將《紅樓夢》中有關詩歌的創作加以整閤歸納並充分演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歐麗娟


  ◎學曆:
  颱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
  ◎任職:
  國立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
  ◎專長:
  唐代詩歌、紅樓夢
  ◎著作:
  《唐詩選注》、《杜詩意象論》、《曆代詩選注(隋唐捲)》、《大唐詩魁──李商隱詩選》、《唐詩的樂園意識》、《詩論紅樓夢》、《李商隱詩歌》、《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唐詩中的樂園意識(增訂版)》、《杜甫詩之意象研究(增訂版)》、《唐代詩歌與性彆研究——以杜甫為中心》、《唐詩新思路》、《大觀紅樓(綜論捲)》、《大觀紅樓(母神捲)》、《大觀紅樓(正金釵捲)》等。
 

圖書目錄

修訂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曹雪芹之詩作與風格
第二節 「詩讖」──命運之載體
 
第二章 《紅樓夢》中創作活動所反映之傳統習尚與當代風潮
第一節 結社吟詩
第二節 聯句──纔力均敵的集體創作
第三節 集句式酒令──彆齣心裁的百衲寶衣
第四節 限題限韻──因難見巧的遊戲藝術
第五節 戒字──避俗趨雅、以退為進之法
第六節 親友傳習的文字因緣

第三章 《紅樓夢》之詩論
第一節 詩歌創作的本質──虛構
第二節 創作工夫論
第三節 「真」與「新」的創作美學觀
第四節 詩歌的感發性質

第四章 長篇詩歌之創作理念
第一節 審題度式──切旨閤體的裁量
第二節 開篇起句──不避粗俗
第三節 謀篇布局──紆餘卓犖的奇正相生之妙
第四節 轉韻逗韻──流利飄蕩之情緻
第五節 篇終收結──本位收住法

第五章 律詩之格度與品鑑
第一節 律詩的基本規範
第二節 擷取「警句」的摘句式批評
第三節 「詩眼」──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
第四節 「背麵傅粉」的技法
第五節 結 語

第六章 《紅樓夢》之詩藝
第一節 「十三元」──纏綿悲戚的韻部
第二節 「翻案」──絕處逢生的策略

第七章 《紅樓夢》中使用舊詩之情形與用意
第一節 隨機觸發、因事引喻:品題抒感時的藉詩諭示
第二節 施行酒令、集句成趣:張冠李戴式的嶄新趣味
第三節 詩句剪裁、化用加工:奪胎換骨法的藝術交融
第四節 詩之精神、文之筆法:文類融通後的齣位之思
第五節 套用舊詩之特色

第八章 賈寶玉的〈四時即事詩〉:樂園的開幕頌歌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四時」結構的樂園意義
第三節 〈四時即事詩〉的其他特點與象徵意義
第四節 樂園的永恆化
第五節 結 語

第九章 林黛玉的〈五美吟〉:開顯女性主體意識的詠嘆調
第一節 詠史與詠懷的宣言
第二節 〈五美吟〉的形式與題材溯源
第三節 唐傳奇女性的取材與意義
第四節 〈五美吟〉的夏季性與翻案法
第五節 結 語

徵引書目
 

圖書序言



  年少讀《紅樓》,純粹是一種與文字邂逅的樂趣和得魚忘筌的耽湎,是個人世界裏辨認自我的私密印記與寂寞情感的小小滿足。而今置身在長空萬裏、江闊雲低的學術世界裏,讀《紅樓》已不再是一簾星月之下如夢沉酣的模糊私語,而是必須與真實人生對話、與客觀世界辯證的清聲朗誦。這樣一個從閉門造車、煮字自娛之遊賞玩興,到揖讓而升、以理服人之學術研究的轉嚮,錶麵上似乎僅僅隻是齣於學院開課之需要而引動的契機,實質上卻是由內在個體自我推嚮外在群體社會的生涯轉變所反映的必然結果;而當此一生涯轉變之契機被觸發之際,自然也就同時宣告瞭某種青春年代的一去不返。

  然而,對自己閱讀《紅樓夢》之性質的轉變有所覺察,並意識到這是一種人生歸趨或生命旨趣的改變之前,是不懂得依戀或感傷的。而且,就在這兩年推嚮外在群體世界的生涯中,展臂擁抱浩瀚的紅學乃是首要之務,此時古今中外紛至遝來的種種紅學研究成果已然令人應接不暇,又如何顧及生命潛流的探照和內在心魂的省思?一旦發現風景殊異、前方在望的時候,這纔猛然知曉輕舟已過萬重山。慶幸的是,在這過程中雖然一路遍觀紅學風起雲捲的氣象萬韆而不免驚心動魄,卻未曾惶惶然依傍潮流跨齣追風逐浪的腳步,結果反倒因此得以在隔岸靜觀的自持中,發現洶湧的漩渦之外還存在著一些有待開鑿的脈流,以個人有限的眼界瞻望之下,似乎尚未得見足夠的墾拓。於是見獵心喜之餘,遂不免伸手弄潮,涉足越過旁觀的門檻,效法野人獻曝之善意而將一愚之得貢獻齣來,以供學界之參酌取用。

  由於個人涵茹唐詩多年,詩歌早已成為個人生活與學術誌業的核心,以緻不斷隨著研究生涯而抉深拓廣,曆數形諸文字的成果,已有《杜詩意象論》、〈李賀詩曆代評論之分析〉、〈李商隱詩之神話錶現〉、〈李、杜「閑適詩」比較論〉、〈唐詩裏的失樂園─追憶中的開天盛世〉等等以個彆問題為主的顯微發潛的專一研究,也進行過《唐詩的樂園意識》、〈論唐詩中日、月意象之嬗變〉、〈唐詩中的桃花源主題─繼承、轉化與發揚〉這種以大範圍為觀照對象,而化零為整、抉脈結絡的宏觀探討。此外,在埋首學術性分析論述的同時,又從事《唐詩選注》、《李商隱詩選》、《李商隱詩歌》之類審旨辨義、析典探源的基礎工作,年深歲久之後,卻也逐漸積纍若乾心得。以此裝備悠遊於紅學瀚海之際,麵對《紅樓夢》中往往被過門不入的詩詞作品,竟時有登堂入室的心領神會之感。唐詩,也就因此成為個人契入《紅樓夢》的一個橋梁,一個引渡的接榫。

  而綜觀曆來紅學研究中有關詩詞歌賦之探討者,除瞭以注解典故意涵、辨明齣處來源和闡發人物性格命運為目的之著作(其中以蔡義江之《紅樓夢詩詞麯賦評注》為箇中翹楚)以外,其餘有關《紅樓夢》之詩論與詩歌藝術的研究,總不免令人心生雪泥鴻爪、零星偶現之感,往往驚鴻一瞥、稍縱即逝,雖各自不乏鏤金錯彩的可觀之處,終究如拆碎七寶樓颱,片磚隻瓦未足以成就體係。而事實上,曹雪芹在中國抒情傳統中的浸潤之深,對古典詩歌(尤其是唐詩)的偏嗜之切,都是其他小說作者所遠遠不能及的;在身兼優秀詩人的曹雪芹筆下,《紅樓夢》的創作不但有其小說藝術之敘寫原則作為指導,更浸染瞭濃厚的詩歌氛圍,因此係統而全麵地探討《紅樓夢》之詩論與詩藝的相關問題,乃是十分值得進行的研究工作。《詩論紅樓夢》此書即為此而寫成。

  除瞭此書以詩歌為探論對象的論述,個人目前已完成的相關研究,尚包括〈《紅樓夢》中詩論與詩作的僞形結構─格調派與性
靈說的錶裏糾閤〉、〈論《紅樓夢》與中晚唐詩的血緣係譜與美學傳承〉、〈《紅樓夢》之詩歌美學與「性靈說」〉、〈《紅樓夢》與六朝詩〉等數個延續的課題;另外切就小說本身為研究範疇者,還有一係列有關「圓形人物」(round character)的抉發。既然人生不能永遠耽湎於自我獨白的私語,真實世界的運轉和操作更是多重混聲的復調模式,做為最偉大的世情小說的《紅樓夢》,其內部世界之構成又何以獨獨能夠例外?因此我試圖就書中重要角色的立體化錶現,提齣周延的詮釋與深細的呈顯,希望能夠在傳統的人物論之外,對「人性」之內涵提齣更精微透闢的闡發,從而也對《紅樓夢》中人們習以為常而近乎刻闆印象(stereotype)的人物,提齣有彆以往的觀看角度和理解方式,以重塑嶄新的立體形象,進而使《紅樓夢》的意義與價值更形豐富而寬廣。

  在這已然由個體自我世界跨入外在群體世界的人生階段裏,麵對眼前偌許亟待逐步落實展開的研究課題時,毋寜還是欣喜多過於惶惑、躍動遠勝於躊躇的。那告彆過去少年時代的感傷,僅僅隻是迴首前塵而「卻顧所來徑」之際,一種在所難免的微微喟息,其中既有對過去「如是我行」的曉悟,更多的卻是對未來「瞻彼淇奧」的豁朗。

  唯自始至今從事《紅樓夢》之研究,絕不敢僭望得以潛入龍宮探驪得珠,私心所願,僅僅隻盼在浪潮奔湧拍岸之際,能夠拾得天女遺落的一小顆頑石,盡己所能地勉力精心刻畫雕鏤、寓意賦形,以聊誌此數年之間我思我在的心痕影跡。

  本書自第一版於2001年麵世以來,已匆匆十六寒暑。藉由此次的重印,進行瞭若乾修訂與增補,將原有的失誤降到最低,也使相關論證更充實,應能提供符閤理想的麵貌。是為修訂序。
 

圖書試讀

第一章 緒論

「韻散相間」為中國傳統小說之特點,所謂「狀以駢麗、證以詩歌」的寫法,可以說是從唐傳奇小說開始便縱貫曆代小說的形式特徵。置身於此一淵遠流長的曆史傳統中,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時,錶麵上也承襲瞭此一特有套式,因而全書處處點染詩筆而吟詠不輟,根據統計,曹雪芹前八十迴原作,共有詩、詞、麯、賦、聯句、謎語一百九十餘首,穿插在世情變換、離閤悲歡的復雜情節中,正是遺傳自傳統小說文化的醒目印記。

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雜織這些詩詞韻文的做法,其實並不是傳統的翻版。宋代趙彥衛曾指齣,作為此一形式之肇端的唐傳奇,之所以在小說建構中形成如此「韻散相間」之體式,乃是有其曆史因素的,所謂:「唐之舉人,先藉當世顯人,以姓名達之主司,然後以所業投獻;踰數日又投,謂之『溫捲』,如〈幽怪錄〉、〈傳奇〉等皆是也。蓋此等文備眾體,可以見史纔、詩筆、議論。至進士則多以詩為贄,今有《唐詩》數百種行於世者是也。」依此可知,唐人傳奇小說體式中的「詩筆」,乃文人欲以之行捲求得功名的憑藉,齣發點即帶有現實功利的目的,所展示的也是一種工具價值;其次,唐人傳奇小說中的「詩筆」乃與「史纔」、「議論」並列,重點在於炫學逞技,以備見全纔,因此彼此之間往往各自具有獨立的性質而與整體小說結構不能全然相融,遂不免帶有割裂拼湊、可有可無的缺陷。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