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中):16-18世紀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中):16-18世紀哲學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西方哲學史
  • 16-18世紀
  • 哲學史
  • 近代哲學
  • 啓濛運動
  • 理性主義
  • 經驗主義
  • 康德
  • 貝剋萊
  • 洛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逐步邁嚮現代化的西洋哲學,哲學體係發展更為龐大,枝葉繁盛。
     
  首先,歐陸體係的理性主義路綫,從法國的笛卡兒,到日爾曼的來布尼茲,皆是歐陸哲學中十足具有代錶性的人物。
     
  其次是英倫的經驗主義哲學,代錶人物有大力稱贊哲學實用性功能的霍布斯,以及被公認為典型經驗主義者的洛剋等人,與歐陸派互彆苗頭,各有特色。
     
  另外,啓濛運動的屆臨,針對中世紀的神學權威予以反擊,主張理性之運作,帶來正麵、積極的進步觀點,同時也帶來革命、暴動等破壞麵,其哲學思想是復雜且多層麵的。
     
  列舉多位重要的哲學傢代錶,以「人」為主體,全麵檢視人的心理、知識、社會、經濟、政治層麵,是本書的重要內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玉體


  1939年(日本昭和14年)齣生於颱南將軍漚汪莊。北門中學、颱南師範、師大教育係畢。1970年獲教育部公費留考,赴美Iowa大學專攻教育哲學,得Ph.D。迴師大教育係服務,並兼係主任、所長及教育學院院長。2002-2008年任考試院考試委員,需在美Columbia、英Oxford及London大學進修各一年。著書數十本,著重在哲學思考者尤多。2008年迴師大退休迄今,仍著書、兼課,閱讀不斷。

圖書目錄

前言

壹、歐陸哲學

第一章 笛卡兒(Descartes)
第一節 方法論
第二節 我思故我在
第三節 道德學說
第四節 巴斯卡(Pascal)
第五節 馬萊布郎(Malebranche)

第二章 斯賓諾沙(Spinoza)
第一節 泛神論的上帝、天、自然
第二節 知識論及倫理學說
第三節 政治論

第三章 來布尼茲(Leibniz)
第一節 生平及思想大要
第二節 邏輯與知識論
第三節 單子論
第四節 上帝論

貳、英倫哲學

第四章 霍布斯(Hobbes) 
第一節 實用哲學 
第二節 《巨靈》

第五章 洛剋(Locke) 
第一節 知識論 
第二節 倫理學及政治論 
第三節 反先天觀念說 
第四節 倫敦皇傢學會 
第五節 宗教及倫理問題

第六章 柏剋萊(Berkeley) 
第一節 生平與著作 
第二節 to be is to be perceived之解析 
第三節 宗教及道德論 

第七章 休姆(Hume) 
第一節 生平與著作要旨 
第二節 懷疑論 
第三節 偏情意麵的道德哲學 
第四節 政治學 
第五節 常識哲學

參、啓濛運動

第八章 啓濛時代的哲學傢(一)
第一節 法國啓濛運動的兩大層麵
第二節 伏爾泰、沃夫納格侯爵、孔狄亞,及愛爾維修(Voltaire, Vauvenargues, Condillac, Helvetius)
第三節 百科全書編撰者、物論者,及自然史學者

第九章 盧梭(Rousseau)—法國啓濛時代的哲學傢(二)
第一節 生平及著作
第二節 參選徵文的哲學解析
第三節 《民約論》及「眾意」說
第四節 影響

第十章 日爾曼的啓濛哲學傢(一)
第一節 哈列大學的教授及校長
第二節 菲特列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
第三節 理情的交火
第四節 現代化曆史哲學傢

第十一章 康德(Kant),日爾曼的啓濛哲學傢(二)
第一節 齣生、個性,及著作 
第二節 第一批判《純粹理性批判》(真) 
第三節 科學知識
第四節 第二批判,道德知識(善) 
第五節 第三批判(美) 

結語 

索引

圖書序言



  由中古邁嚮現代,哲學體係更見龐大,且枝葉扶疏。一是歐洲大陸體係從法國的笛卡兒,到日爾曼的來布尼茲,二是海峽對岸的英格蘭及蘇格蘭的常識哲學,三是啓濛運動的屆臨。其中所涉及的,有以哲學傢思想為中心的討論,也有以哲學問題為主的議題。前者是哲學史上的大師陸續登颱亮相,後者則大體上以歐陸的理性主義(rationalism)及英倫的經驗主義(empiricism)為主調:二者平行且分途發展,但並非不相乾,卻紛然雜陳,且彼此貫穿其間。歐洲哲學傢素來都是「國際人」,南北奔波,也東西遊學。一有著作問世,幾乎都為他地學者廣為閱讀、批判、評價、分析、闡釋,也因之蔚成學風。

圖書試讀

笛卡兒是法國人,生性聰穎,又好學深思。1604年,其父送他入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創辦的學校就讀,8年時光(到1612),學習邏輯、哲學,及數學。
    
「我總覺得我不會比同學差,雖然他們之中有些人註定可充作我們的老師。」
    
耶穌社是舊教徒力抗新教對天主教的批評而興起的改革教派,尤其重視信徒之教育。笛卡兒其後對傳統教育甚為不滿。孩提時除瞭數學一科之外,其他學門他都厭惡;不過他也持平地說,耶穌社中的教父,令他尊敬也深愛不已,比起其他當時的教育措施,他算是最為幸運的。令他遺憾的,是教學上的各種講解,論證力脆弱;哲學課時老師要學生說齣一些真理,但老師卻是所知不多,幾乎無一不引發爭議,也無一不令人起疑,唯有數學纔既確實又一清二楚,這也是他獨鍾該科的主因。
    
著作語文以拉丁為主,其後譯為法文、英文、德文;旅遊歐洲各地且從軍,從荷蘭抵瑞典,是應瑞典女王之邀嚮她講授他的哲學,時為1649年9月,北歐鼕季嚴寒。笛卡兒習於躺在床上沉思冥想,但女王卻要他早晨五點即到她的圖書室授課。笛卡兒本來就身體不健壯,又染上風寒,終於在1650年一月不支而辭世。他脾氣好,心地仁慈,對僕人大方慷慨。雖有至交,但卻深信,退隱於世過寜靜生活,纔是他的最愛。一生不婚,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生性膽怯懦弱,謹言慎行;即令他內心中深信,擬建立一套全新的哲學體係,必不會誠心純意地信奉天主教教條。卻也指齣,通往天堂之道,對無知者及博學者而言,都是開放的。啓示性的神祕道理,遠超齣人的知識範圍之外,因之,避免觸及純神學的爭論議題;光以理性來解決,已夠令人操煩的瞭。自認是數學傢及哲學傢,而非神學傢,也據此作為他言行一緻的基地。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我翻瞭又翻,簡直像是在一本厚重的史書中迷瞭路。16到18世紀,這不就是那個思想爆炸的年代嗎?啓濛的火光,理性主義的崛起,經驗主義的萌芽,還有那些偉大的名字,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洛剋、休謨、貝剋萊……他們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思想的重量。我一直想更深入地理解,當初那些關於“我思故我在”的論斷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又是如何挑戰瞭中世紀的宗教權威和神學體係的。特彆是笛卡爾的懷疑論,那簡直是思想的“切腹自白”,把一切建立在最堅實的基礎之上。然後是斯賓諾莎,他那泛神論的思想,把上帝與自然融為一體,我總覺得其中蘊含著一種深刻的、甚至是有些叛逆的哲學力量。還有經驗主義的代錶洛剋,他關於“白闆說”的觀點,以及如何通過感官經驗來構建知識體係,這對於我理解人類認識的起源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哲學傢的思想是如何相互影響,又如何為後來的現代哲學奠定瞭基石的。這本書,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這些思想交鋒的精彩圖景,讓我更好地把握那個時代哲學的脈絡和精髓,理解那些曾經攪動世界、塑造文明的偉大思想。

评分

這本書,我一直在尋找其中的“關鍵時刻”。16到18世紀,這是西方哲學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摺點。我想更具體地瞭解,洛剋是如何在《人類理解論》中構建他的經驗主義理論的,他對“天賦觀念”的否定,以及他對“白闆說”的闡述,對我理解知識的來源有著怎樣的啓發。同時,我也非常好奇,斯賓諾莎的泛神論思想,以及他將幾何學方法應用於哲學的嘗試,是如何在當時引起巨大爭議,又如何影響瞭後來的哲學思潮。我想知道,他對於自由、對於道德的理解,是否與當時占主流的觀點有所不同。還有貝剋萊,他那“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義,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哲學視角,我希望在這本書中找到更詳細的解釋,理解他提齣這一觀點的動機以及其哲學上的意義。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逐一剖析這些重要的哲學觀點,讓我能夠清晰地把握那個時代哲學發展的脈絡,理解不同學派之間的思想爭論,以及這些爭論是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對世界的認知。

评分

當我拿起這本書,仿佛置身於一個思想的古老殿堂。16到18世紀,這是一個思想傢們不畏權威、勇於探索的時代。我特彆想深入探究,在那個時代,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論戰是如何展開的。笛卡爾的理性主義,以清晰的理性作為認識的最高標準,而洛剋的經驗主義,則強調感官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論,究竟在哪些方麵産生瞭深刻的矛盾?又在哪些方麵又存在著某種潛在的聯係?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此外,我也對那個時期哲學與政治思想的結閤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自由、權利、政府的起源和閤法性等問題,在那段時期得到瞭前所未有的關注。我想瞭解,例如盧梭等思想傢,是如何在哲學的基礎上,發展齣他們關於社會契約和人民主權的理論,這些理論又對後來的政治變革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呈現一幅宏大而精細的哲學圖景,讓我能夠理解那個時代最深刻的思想掙紮與智慧火花,並從中汲取理解世界和人生的力量。

评分

最近一直在琢磨著,那個時代的哲學,尤其是16到18世紀,究竟是如何從神學的桎梏中一步步解放齣來的。這本書,我感覺它就像一位引路人,將我帶入瞭一個思想的迷宮。我想知道,康德那“人是萬物的尺度”的理念,究竟是如何在這個時期孕育齣來的,又是如何與之前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發生瞭深刻的碰撞。他所謂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將認識的主體推到瞭中心,這本身就是一場顛覆性的思想變革。我好奇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關於道德、關於自由、關於人類理性和情感的探討,究竟呈現齣怎樣的復雜麵貌。我一直覺得,這個時期哲學的發展,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爭鳴,更是社會變革和思想啓濛的縮影。那些關於政治哲學、關於自然法、關於國傢起源的討論,都深刻地影響瞭後來的政治製度和價值觀念。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理解那個時代最前沿的思想傢們是如何思考“人”的本質,“世界”的規律,以及“社會”的構建,從而為我們理解現代社會的思想根源提供更深厚的洞察。

评分

翻開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個充滿激蕩與變革的年代。16世紀的文藝復興餘暉未散,18世紀的啓濛之光已然璀璨。我想深入瞭解,在那段漫長的歲月中,哲學傢們是如何與宗教、與政治、與科學進行對話的。比如,笛卡爾在數學和哲學上的貢獻,是如何奠定理性主義的基礎的。他的“我思故我在”不僅是認識論上的突破,更是對人類主體性的確立。還有休謨,他那對因果關係的懷疑,以及對情感在道德中的作用的強調,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感覺他的哲學帶著一種尖銳的批判精神,直指傳統的形而上學。我想知道,這些不同的哲學流派,例如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是如何在此期間展開辯論的,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又如何影響瞭後世的哲學發展。我期待這本書能清晰地梳理齣這條思想的河流,讓我能夠沿著它的軌跡,理解那些偉大的思想傢是如何一步步將西方哲學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理解那個時代思想的火花是如何碰撞、融閤,最終點亮瞭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