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Ⅱ:希臘文明經典

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Ⅱ:希臘文明經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世界文明
  • 希臘文明
  • 古典文學
  • 原典選讀
  • 曆史
  • 文化
  • 哲學
  • 西方文明
  • 人文社科
  • 經典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六大文明經典
古國係列|中國.希臘.印度
宗教係列|猶太教.佛教.天主教
  
  精選原典、專業註解
  遨遊人類心靈孕育的智慧天地
  探究源遠流長的文化核心
  
  《世界文明原典選讀》編有兩大係列,共六冊。「古國係列」:I中國文明經典、II希臘文明經典、III印度文明經典;「宗教係列」:IV猶太教文明經典、V佛教文明經典、VI天主教文明經典。
  
  全書由傅佩榮教授總策劃,所選六大文明皆起源於二韆年之前,源遠流常,典籍豐富,研究繁多,影響遍及古今中外。各冊皆委請該領域學者專傢主編,選擇適閤的經典以白話文重新闡釋,各章前皆有明晰導讀,除介紹著作背景,更提點瞭閱讀該書時需具備的問題意識,令讀者在閱讀時能更貼近原典的思想核心。
  
  本書最大特色,即是使用我們習慣閱讀的白話文。傅佩榮教授認為:「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在其文字載體,而在其智慧結晶。」使用白話文編撰,消弭瞭古今用語的隔閡、降低異國語言的門檻,而透過專傢的導譯,讓我們可直接與中外聖賢哲人的心靈交流,徜徉其偉大的思想係統中,不僅能豐富個人精神世界,亦深入拓展瞭文化視野。
  
  《世界文明原典選讀:古國係列》第II冊為「希臘文明經典」,由徐學庸副教授主編。欲理解西方文化,必然要從其源頭希臘文明齣發。由於希臘文明豐富多元,文獻史料捲帙浩繁,全書特彆選錄語言、史詩、曆史、戲劇、哲學等主題,以期勾勒齣希臘文明的基本樣貌。
  
  在古老歐洲語言「古希臘語」漫長發展的曆史中,持續不墜地創作齣高水準的文學作品,其中以傳統上認為由詩人荷馬所著史詩《伊裏亞德》及《奧迪賽》,以及同被譽為史詩詩人的赫希俄德之詩作最具高度藝術成就,兩者作品均反映齣希臘傳統宗教所依賴的神話基礎。
  
  在曆史主題方麵,選錄最負盛名的兩部戰爭史:希羅多德《曆史》及蘇麯迪德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戲劇方麵,選有艾斯麯婁斯的悲劇《阿加曼農》和亞裏斯多芬尼斯的喜劇《呂希絲特拉妲》;哲學則以柏拉圖與亞裏斯多德為代錶,呈現前者的形上學思想及後者的倫理學思想。此外,尚選有《伊索寓言》、提爾泰歐斯與塞歐格尼斯的輓歌韻體詩作,以及梭倫及品達的詩選,所錄作品觸及之議題含括倫理道德、政治、宗教、運動等,實為理解希臘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索引。
《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Ⅱ:希臘文明經典》圖書簡介 一捲跨越時空的智慧之梯,一部奠定西方文明基石的恢弘史詩。 本書《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Ⅱ:希臘文明經典》並非簡單地收錄古希臘的文學作品或哲學思辨,它是一部精心策劃、旨在係統梳理並深入解讀塑造瞭西方思想、政治、藝術乃至日常邏輯的核心文本集。我們力求通過原典的直接呈現,讓讀者得以繞開後世詮釋的層層迷霧,親曆古希臘文明從城邦興起到帝國黃昏之間,思想的火山噴發。 本書的核心關切: 探索“何為希臘性”——這種獨特、充滿矛盾,卻又極具生命力的精神譜係是如何在其關鍵文本中得以體現和傳承的。 --- 第一部分:起源與神話的構建——人類理解世界的最初嘗試 本部分聚焦於古希臘文明的基石性文本,這些文本不僅是文學的典範,更是古希臘人認識自然、社會和自身的最初嘗試。我們深入挖掘瞭荷馬史詩所蘊含的“英雄道德”(Arête)與“命運”(Moira)的張力,以及赫西俄德對宇宙秩序(Cosmos)的譜係化梳理。 重點選材與解讀側重: 1.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與《奧德賽》的政治哲學 超越敘事: 我們不僅僅關注阿喀琉斯的憤怒與奧德修斯的迴歸,而是著重分析在城邦製度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英雄個體意誌與城邦共同體責任之間的衝突與調和。書中對“榮譽”(Timē)概念的深度解析,揭示瞭早期希臘社會價值體係的運作邏輯。 神人的界限: 探討奧林匹斯神祇在人類事務中的乾預,如何反映瞭早期希臘人對不可控力量(如戰爭、災禍)的心理投射與文化建構。 2. 赫西俄德:《神譜》與《工作與時日》 從混沌到秩序: 詳細梳理赫西俄德對創世神話的係統化整理,這標誌著人類理性開始嘗試為無序的宇宙建立初步的“譜係學”框架。 正義(Dikē)的降臨: 對《工作與時日》中關於“正義”的論述進行剖析,將其置於早期農業社會背景下,考察其對後世法律思想的潛在影響。 --- 第二部分:理性的覺醒與城邦的誕生——從自然哲學到政治實踐 這是希臘文明最為輝煌的階段,理性思維開始掙脫神話的束縛,轉嚮對自然本源的探究,並最終在雅典城邦的實踐中,形成瞭對“人”本身的關注。 重點選材與解讀側重: 1. 前蘇格拉底哲學傢殘篇選粹(米利都學派、赫拉剋利特、巴門尼德等) 本源的追問(Archē): 係統對比泰勒斯的水、阿那剋西米尼的氣、畢達哥拉斯的數,展示瞭早期哲學傢如何試圖用單一的、可觀察的實體來解釋萬物。 對立麵的統一: 重點解讀赫拉剋利特關於“變動不居”和“鬥爭是萬物之父”的論斷,以及巴門尼德對“存在”的本體論確立,為後世形而上學的辯論埋下伏筆。 2. 希羅多德與修昔底德:曆史學的雙重範式 “曆史之父”的廣博視野(希羅多德): 關注其記錄波希戰爭的視角,分析其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與好奇,展示瞭早期人類學和地理學萌芽的狀態。 “科學史學”的奠基(修昔底德): 深入分析《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的核心方法論——對“必然性”(Necessity)和“人性”(Human Nature)的冷峻觀察。書中特彆探討瞭“梅洛斯對話”所揭示的赤裸裸的權力政治邏輯,以及它對未來國際關係理論的深遠影響。 --- 第三部分:人類精神的巔峰——戲劇、倫理與政治的交融 本部分聚焦於雅典民主鼎盛時期的文化産物,這些文本是理解西方人文主義精神源頭的關鍵鑰匙。 重點選材與解讀側重: 1. 雅典悲劇的倫理睏境(索福剋勒斯、歐裏庇得斯) 對命運與法律的拷問: 以《俄狄浦斯王》為例,探討悲劇如何通過個體在不可抗拒的力量麵前的抗爭,來界定城邦公民的道德責任與法律的局限性。 人性的深度挖掘: 分析歐裏庇得斯筆下對女性和非理性力量的關注,展現瞭希臘思想在黃金時代對自身文明內部矛盾的審視。 2. 柏拉圖的對話錄選段:理想與現實的張力 從“洞穴寓言”到“理想國”的政治哲學: 精選《理想國》中關於正義的定義、哲人王的概念,以及對教育(Paideia)的係統論述。重點解析柏拉圖對“理念世界”的建構,是如何試圖為動蕩的城邦政治提供一個永恒、不變的價值錨點。 蘇格拉底的辯證法: 通過對話片段,重現蘇格拉底在雅典廣場上對既有知識和權威的挑戰,探討“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的深刻內涵。 3. 亞裏士多德的實踐理性 政治學的實證觀察: 節選《政治學》中對不同城邦憲製的分類與比較,考察亞裏士多德如何試圖建立一門關於“共同善”(Koinonia)的科學。 倫理學的“中道”思想: 選取《尼各馬可倫理學》中關於“德性”(Virtue)的論述,強調其“中庸之道”如何在實踐層麵指導個體達到幸福(Eudaimonia)。 --- 結語:希臘文明的遺産與現代性的對話 本書的最後一章並非簡單總結,而是引導讀者反思:這些兩韆多年前的文本,如何成為我們今天理解民主、科學、藝術、乃至個體自由的起點。通過閱讀原典,我們得以把握希臘文明的內在矛盾性——它是最崇尚理性的,卻也留下最深刻的悲劇;它開創瞭民主,卻也最終敗於僭主政治。 《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Ⅱ:希臘文明經典》旨在成為一本深入的、富有啓發性的導讀工具書,它要求讀者不僅是旁觀者,更是曆史對話的參與者。通過這些不朽的文字,我們得以觸摸到西方文明自我塑造的原始衝動與不懈追求。

著者信息

主編者簡介

徐學庸


  1999年取得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9至2000年任教於東海大學哲學係,2000-2012年任教於輔仁大學哲學係,2005至2006年為牛津大學訪問學人,現任教於颱灣大學哲學係。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洋古代倫理學及政治哲學。除本書外,另著有《靈魂的奧迪賽:柏拉圖《費多篇》》、《道德與閤理:西洋古代倫理議題研究》和《古希臘正義觀:荷馬至亞裏斯多德的倫理價值及政治理想》;譯注有《《理想國篇》譯注與詮釋》、《《米諾篇》《費多篇》譯注》及西塞羅《論友誼》、《論老年》、《論義務》和《論目的》。

總策劃簡介

傅佩榮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逢其原書院院長。著有《哲學與人生》、《柏拉圖》、《儒道天論發微》、《儒傢哲學新論》、《孔門十弟子》、《不可思議的易經占蔔》、《文化的視野》、《西方哲學心靈.全三捲》、《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全三捲》等近百種,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大學.中庸》,譯有《四大聖哲》、《創造的勇氣》、《人的宗教嚮度》等書。

圖書目錄

《希臘文明經典》

總序╱傅佩榮
世界三大古文明起源圖
導言╱徐學庸

1 荷馬
伊裏亞德
奧迪賽
2 赫希俄德
神譜
工作與時日
3 提爾泰歐斯
4 塞歐格尼斯
5 梭倫
6 奧古斯丁的《懺悔錄》
導論
懺悔錄
7 伊索
8 艾斯麯婁斯
9 品達
10 希羅多德
11 蘇麯迪德斯
12 亞裏斯多芬尼斯
13 色諾芬
14 柏拉圖
理想國篇
費多篇
神話選
15 亞裏斯多德
形上學
尼科馬哥倫理學

內容簡介

圖書序言

總序/傅佩榮
  
  本書所謂「世界文明」,是指起源甚早、影響至今的六大文明:中國、希臘、印度、猶太教、佛教與天主教。這六大文明的起源,皆在二韆年之前,源遠流長而有豐富的經典,其影響則遍及今日世界大多數人。正確認識這些文明的核心觀念,是我們現代人共同的心願。
  
  在中文用語上,「文明」與「文化」可以相通,皆指人類運用智慧以因應自然、安頓自己的成果。對照西方語係,可知「文化」一詞源於「耕種」,「文明」一詞齣自「市民」,同樣與因應自然與安頓自己有關。《易經‧賁卦‧彖傳》說得恰到好處:「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為自然界的規律,今日科學已可把握其大要;人文為人類的行止,但「化成天下」一語仍遙遙無期。學習及瞭解六大文明,是當前無法迴避的道路。
  
  現在簡單說明選擇這六大文明的理由。首先,中國是文明古國,在人類曆史上,無論就器物、製度、理念的任何方麵看來,皆有領先之處與傑齣成績。更何況其人口在今日仍居世界最多,身為中國人,怎能不率先閱讀自己的經典?其次,希臘文明直接影響瞭歐洲與北美,而歐美不僅是現代化的領先國傢,同時也主導瞭世人對全球事務的關注焦點。不認識希臘的文學與哲學,將難以欣賞西方文明的後續發展。然後,印度也是文明古國,其傳統所塑造的神明觀、社會觀與人生觀,至今對廣土眾民仍有深刻的引導作用。印度本身有其繁復多樣、色彩繽紛的宗教,又能孕生佛教成為普世宗教之一,我們自然不宜錯過其經典。
  
  接著上場的是三大宗教。宗教是文明的具體成就之一,而宗教本身也可以形成體大思精的文明。首先,猶太教是猶太人的民族宗教,何以值得瞭解?原因有二。一是以其為源頭,纔有所謂的「三大」一神教,即是猶太教、基督宗教(依序包括天主教、東正教與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二是齣身猶太教背景而有全球影響力的人纔極多,如耶穌(基督宗教的奠基者)、馬剋思(共産主義的創始人)、愛因斯坦(現代物理學的標竿人物)等。在此補充一句,就是本書所論未及於伊斯蘭教,主要因為其年代太晚,在西元後第七世紀纔登上曆史舞颱。
  
  其次,佛教文明齣於印度,但成為最早的普世宗教之一。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由朝廷支持而有長期及大規模的譯經事業,使許多佛經以優美典雅的文體齣現,得以廣為傳頌而深入人心,進而與中國本土文化進行有機的融閤,發展齣大乘佛教。此時迴溯其源頭,明白其原本教義,或許可以相互參照、啓迪新解。
  
  最後,值得學習的是天主教文明。所謂基督宗教,是指相信「耶穌是救世主基督」的信徒所組成的團體。其齣現時代較晚,約在西元前後一百年間。耶穌的門徒所組成的是天主教。天主教在十一世紀分裂齣東正教,到一五一七年宗教改革時期,又分裂齣基督教(也稱新教,但其原名是抗議教,所針對者即為天主教)。這一教三係所信的是同一位耶穌、同一本聖經與同一位上帝。因此,認識天主教文明,所知者可以大體涵蓋這一教三係的原本教義,以及大約二十五億基督徒的想法。好學之人怎能錯過此一機緣?
  
  本書共有六捲,分彆介紹上述六大文明。各捲主編具備相關的學術專長,可以自負其責,選擇閤適的經典,並為各捲作序。在所選經典之前,皆有扼要說明,便於讀者理解。本書最大特色,是全部使用我們所習慣閱讀的白話文。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在其文字載體,而在其智慧結晶。文字不應構成障礙,我們的時間也無比珍貴,所以就請藉由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徜徉遨遊於人類心靈在初期階段所孕育的智慧天地中。我們相信,愈能深入理解過去,也愈能站穩現在的腳步,並以堅定信心走嚮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導言/徐學庸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後,西方文化挾科技文明的優勢,強力嚮全世界擴散;兩百餘年在政治、社會、經濟、教育、文化、道德,甚至審美等麵嚮,都對世人産生巨大深遠的影響。然而西方文明不是肇始於十八世紀,它是一段漫長發展的結果,欲理解此果,不能斷根,而應探究其源頭。瞭解希臘文明實為理解西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前者是孕育後者的搖籃。另外特彆釐清的是,雖然西方文化的根是希臘文化,但希臘文化起始之初,並非在希臘本土,而是在愛歐尼亞(Ionia),即現今土耳其西岸。

  希臘文明豐富多元,無法在導論的有限篇幅逐一詳論,僅能概述語言、史詩、曆史、戲劇、哲學等幾個主題,以期為讀者勾勒希臘文明的基本樣貌。

  一、古希臘語

  古希臘語是持續被使用的最古老的歐洲語言,它的獨特性錶現在下述意義:在它整個漫長發展的曆史中,高水準的文學作品持續不墜地被創作齣來。古希臘文是屬於印歐語係,最早的希臘文書寫記錄是約西元前一二〇〇年的綫形文B(Linear B)。約西元前九世紀希臘文採用腓尼基的字母(the Phoenician alphabet),但腓尼基的文字隻有子音,希臘文則在其中添加母音。這是在語言上的一大成就,且這套完整的字母係統衍用至今。一開始希臘文的書寫方式完全仿造腓尼基文,且是由右至左的書寫,希臘人甚至稱自己的語言是‘Phoenikeia’,以紀念他們的語言文字的源頭。

  古希臘文最早的高水準的文學作品是史詩,約西元前八世紀,從那時開始希臘文以幾種不同的方言的形式齣現。主要的方言有:一、愛歐尼亞希臘文:主要使用在希臘諸島及現今土耳其西岸,以此方式書寫的包括抑揚格韻詩、輓歌形式的詩及史傢的作品;二、多立斯希臘文(Doris):使用於大部分的希臘本土及剋裏特島(Crete)。以此方言創作的作品包括詩歌及戲劇裏的歌唱隊的歌詞;三、愛歐立亞希臘文(Aeolia):通常使用在波伊歐提亞(Boeotia),塞薩利亞(Thesssalia)及雷斯波斯(Lesbos)。以此方言寫成的作品有莎弗(Sappho)及阿爾凱歐斯(Alkaios)的詩作;四、阿提卡希臘文(Attica):此方言是愛歐尼雅方言的一支,通行於阿提卡地區,大部分的古典希臘文的名著皆以此方言著述。

  在亞曆山大大帝之後,約西元前三世紀開始,所有的方言匯集為一種名為「共通語」(Koinē)的希臘語,新約聖經及希臘化時期與帝國時期的作品皆使用此種希臘文。之後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的語言是逐漸從共通語演變形成。拜占庭的文學作品皆是使用語共通與近似的文字寫成。西元後一韆年另一支希臘語,庶民語(Demodes)形成,這個語言在隨後的幾世紀裏與代錶有學識的拜占庭語並行。現代希臘於一八三〇年獨立後,兩種希臘語同時流通,一種是稱為katharevousa(純化希臘語)的希臘語,主要是承襲拜占庭希臘語,保守而且以古代希臘語為師;另一種是沿用庶民語的Demotikē(流行語)。近當代的希臘文作品是以這兩種語言創作,至於使用哪一種端賴作者的偏好及情境的需求。在一九七四年的改革後,這兩種希臘語閤流形成為目前希臘使用的語言,名為Neohellenikē Koinē(新希臘共通語)。

  二、史詩

  上文言及,希臘最早的高水準作品是史詩,《伊裏亞德》(The Iliad)及《奧迪賽》(The Odyssey),傳統上認為這兩部作品的作者是荷馬(Homer)。荷馬的史詩大約是在西元前七〇〇年發展成我們目前所見的形式,它是關於阿凱亞(Achaea)晚期的英雄時代的記述,更早可迴溯到西元前一一〇〇年。在以文字確立記載前,這兩部史詩式以口述的方式流傳民間。關於英雄的往事之所以能傳遞後世的原因或許有二:一是人口沒有完全地四散,群聚使得故事能口耳相傳記頌下來;另一個是,大約有七百年的時間,希臘沒有文字記錄,幸賴邁錫尼(Mycenae)文字的記錄,盡管不甚精確,古代英雄事蹟得以留存。西元前十一至十二世紀這段文盲時期,口述的詩作是生活必需;從西元前七世紀以降,書寫文字對希臘人産生快速及全麵的影響,口述的傳統式微。其大緻發展週期如下:一、創始期:雖然我們無法得知這兩部史詩的口述傳統如何開始,但無論是口述或文字記述,在革創之初都須主要人物及相關情節(或許簡陋)。因此《伊裏亞德》的阿奇裏斯(Achilles)及《奧迪賽》的奧迪修斯(Odysseus)應可推論是兩部詩最早確立的主角。二、擴張期:不斷添加新的情節與人物,包括諸神,以豐富詩作的內容;此外,口述藉助的是口述者的記憶,所以這段時期的記憶術應有長足的精進,利於詩作傳頌。三、復製時期:內容逐漸確立,吟頌技術更加成熟,吟遊詩人們能以相同的方式復製詩作。四、待文字書寫的版本問世,識字率普及,口述傳統便走嚮衰退。

  除瞭荷馬之外,另一位被譽為史詩詩人的是同樣來自愛歐尼亞,後移民到波伊歐提亞的赫希俄德(Hesiod),就作品篇幅,赫希俄德的詩作難以被視為「史」詩,但就詩的形式來說算是,因為他與荷馬皆以六格韻(hexameter)寫詩。然而不同於荷馬的史詩,曆經一段漫長的口述曆程,赫希俄德的作品是直接以文字記述個人的生活經驗及敘述諸神的係譜。這兩位詩人的作品,特彆是荷馬,雖然稱不上聖經,但它們都描繪瞭希臘傳統宗教所依賴的基礎,即神話。

  三、曆史

  古希臘的曆史從西元前一一〇〇年算起至一四六年羅馬擊敗阿凱亞聯盟,橫貫近韆年的時間。一般區分為六個時期:一、黑暗時期:約從西元前一一〇〇年至七七六年,這段時期是指邁錫尼文明崩垮之後,希臘進入瞭一文明發展的停滯期。不再有宮殿式的建築、壁畫創作不復見,綫形文B失傳、城市與村落荒廢,甚至社會結構及政治製度皆不存。關於此一時期的資訊大都從齣土的墓地及陪葬品獲得。二、古代時期:指西元前七七六至四七九年之間。這段時期有下述的發展:奧林匹亞運動會首次於西元前七七六年舉行;城邦政治成形,殖民運動産生及政治結盟(synoecism)頻仍;政治上的閤縱連橫逐漸産生共通的「希臘意識」,然而城邦互動亦引發戰端;商業活動頻繁,經濟活絡。西元前四九〇年及四八〇年,希臘分彆遭到波斯王大流士(Darius)及贊爾贊剋斯(Xerxes)率軍入侵,其中馬拉鬆戰役(Battle of Marathon)結束瞭波斯第一次入侵,普拉颱亞戰役(Battle of Plataea)終結第二次波希戰爭。除瞭政治、軍事及經濟蓬勃外,這個時期的文化發展亦欣欣嚮榮。三、五十年時期:普拉颱亞戰役發生在西元前四七九年,一直到四三一年爆發伯羅奔尼薩戰爭(The Peloponnesian War),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雅典成為希臘城邦的盟主,且成為一民主製的城邦;此外由它主導的提洛聯盟(Delian league)不斷想對斯巴達動武。本時期後半葉漸漸形成雅典與斯巴達對立的形勢,最終引發伯羅奔尼薩戰爭。四、伯羅奔尼薩戰爭:這場戰役斷斷續續進行長達二十七年,直到西元前四〇四年雅典戰敗告終。五、西元前四世紀是專製僭主的年代,在西西裏有迪歐尼希烏斯一世(Dionysius I),斯巴達阿吉斯三世(Agis III),在馬其頓有菲利浦二世(Philip II)及亞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六、希臘化時期:約從西元前三二三至三十一年,馬其頓帝國形成,且建立總督製(satrapy);希臘城邦與馬其頓形成一種聯邦製。羅馬於西元前二二九年首次在軍事上東進,並於一四六年在柯林斯(Corinth)擊敗希臘聯軍,從此希臘進入羅馬時期。

  雖然古希臘沒有嚴格的「史學」傳統,但不乏曆史記述。希羅多德(Herodotus)《曆史》(Historia)及蘇麯迪德斯(Thucydides)《伯羅奔尼薩戰爭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是兩部最負盛名的戰爭史,前者記述波希戰爭,後者記載斯巴達與雅典的二十七年戰役。相關內容說明可見選文介紹。

  四、戲劇

  古希臘的戲劇主要有兩種類型:悲劇及喜劇。悲劇的産生與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的宗教儀式有密切的關係,儀式中歌唱隊圍繞祭壇歌舞。到西元前六世紀祭祀的形式大緻底定,且女性不得參加。悲劇是從酒神贊美詩(dithyramb)的錶演演變而來,贊美詩吟唱者塞斯皮斯(Thespis)賦予瞭錶演基本的戲劇形式。他讓扮演狄奧尼索斯的主角戴上麵具與其他十四位錶演者對話。西元前五三四年雅典執政者佩希斯特拉投斯(Peisistratos, c. 607-528 BC)舉辦第一屆悲劇競賽,據說塞斯皮斯獲得首奬。西元前六世紀的悲劇作品可惜無一留存下來;西元前五世紀悲劇錶演在雅典及其他希臘城邦更為風行,劇場亦具規模。此時的劇作傢包括艾斯麯婁斯(Aeschylos, 525-456 BC)、索弗剋雷斯(Sophocles, c. 496-406 BC)及尤裏皮德斯(Euripides, c. 484-406 BC)。悲劇的共同特質是藉古喻今,以古代英雄的遭遇來啓發當代的觀眾對自身所遇的政治、倫理及社會問題反思。本書選文是艾斯麯婁斯的《阿加曼農》(Agamemnon)。

  西元前五〇一年狄奧尼索斯的宗教慶典中,增加瞭一種新型的戲劇競賽,諷刺劇(Satyr plays),此名字來自狄奧尼索斯的同伴沙提爾,他是半人半獸的神話人物。這個劇種以詼諧著稱,經常齣現粗俗不雅的字句,劇中人物飲酒作樂,放蕩不羈。現存唯一一部諷刺劇,是尤裏皮德斯所著的《獨眼巨人》(Cyclops),約成書於熙元前五二〇年。後來諷刺劇漸不受重視,喜劇取而代之,或許是因為後者更貼近時事。西元前四世紀在每年的狄奧尼索斯的慶典上隻有一部諷刺劇發錶,西元前四八七年(老)喜劇正式列入狄奧尼索斯宗教慶典的戲劇競賽。喜劇的架構與悲劇相仿,但喜劇的歌唱隊通常是以非人類的角色扮演,如青蛙、蜜蜂等。此外悲劇演員的劇服端莊,但喜劇的有時衣衫襤褸,甚至衣不蔽體,喜劇的麵孔大都以誇張的方式呈現,近似現代的卡通造型;就算有時麵具的正常的臉孔,也是奇醜無比。但西元前五世紀的(老)喜劇作品,現僅有亞裏斯多芬尼斯(Aristophanes)所著者。書中選錄《呂希絲特拉妲》(Lysistrata),內容是諷刺當時民主政治運作效力不彰。
    
  五、哲學

  西元前六世紀是希臘哲學的濫觴,泰利斯(Thales, c. 625-547 BC)開啓瞭對宇宙起源(archē)的探索,隨後的哲學傢以關注此一議題,形成瞭希臘早期哲學思想的特色:研究自然。對宇宙自然的關心産生瞭兩個影響後世形上學的主題:「一與多」、「動與靜」。構成宇宙自然的元素是一還是多;這個宇宙是處於變動狀態,抑或靜止狀態。

  進入西元前五世紀,哲學傢們關切的議題從宇宙論到宇宙發生說,轉嚮人的生活。詭辯學派(The Sophists)是主要代錶之一。他們主張知識的追求為瞭實用,且知識是主觀的,不存在客觀真理判斷標準,這個立場也影響瞭他們對倫理道德的看法。判斷倫理道德有文化風俗習慣的依賴性,所以不同文化産生不一樣的道德判準。因此道德判準一如知識,亦不具普遍性。對反於此立場的是蘇格拉底,他強調道德植基於人性,有一共通的客觀標準。此外,他主張道德知識的追求與道德行為的實踐息息相關;道德知識甚至可以淨化靈魂。

  柏拉圖思想的最大特色是理型論(The theory of Forms),理型是獨立存在的形上實體,不僅提供知識的確定性,也確保人們行為具道德正當性。對柏拉圖而言,追求理型知識,可形塑和諧的人格,確保擁有幸福及理想人生。師承柏拉圖的亞裏斯多德並不贊同理型論,反而主張形式(morphē)不應獨立存在於事物之外,而應存於事物之中,故對事物本質的理解是在經驗。其目的論思想,使他認為人生的終極目的是幸福,而幸福生命的獲得需建立於德性實踐。

  亞裏斯多德於西元前三二二年去世,希臘哲學思想進入希臘化時期。這時哲學傢及學派著重人活得平靜、不受乾擾。例如伊比鳩魯(Epicurus, 341-270 BC)及其學派提齣,瞭解人死後無知無覺,無需對死亡抱持迷信的看法,如此必能有快樂的人生。斯多葛學派(The Stoics)主張活得平靜得依自然而活,依自然而活便是依德而活,這樣便能去除多餘的欲望情緒。懷疑主義強調懸置判斷(epochē),勿執著於知識真假的判斷,是生命不受乾擾的不二法門。

  這方麵的選文以柏拉圖與亞裏斯多德為代錶,呈現前者的形上學思想及後者的倫理學思想。

  六、其他

  除瞭上述五個主題外,本書尚選錄《伊索寓言》、輓歌韻體的詩作,如提爾泰歐斯(Tytaios)及塞歐格尼斯(Theognis)的作品;此外還有梭倫(Solon)及品達(Pindar)的詩選。這些作品觸及議題廣泛,包括倫理道德、政治、宗教、運動等。

  不同於導論以主題分類論述,書中的選文是以作者年代的先後次序進行編年的安排,作者及作品的選擇大體是依「正典」(canon)的標準,例如提到希臘史詩,通常直接浮現的作者是荷馬。古代文獻捲帙浩繁,讀者若想一窺全貌或延伸相關領域,可利用下述網址:www.perseus.tufts.edu搜尋有興趣的文本,相信必定獲益良多。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文明,就必須去接觸它的源頭,去閱讀那些奠定它基石的文字。這本書,從書名上看,就準確地抓住瞭這個核心。作為一名對人類思想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尤其渴望能直接品讀那些古希臘哲學傢、曆史學傢、文學傢的原著精華。《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Ⅱ:希臘文明經典》這個書名本身就給我一種沉甸甸的價值感。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通史,而是聚焦於“原典”,這說明它試圖提供最直接、最純粹的文本材料。我設想,通過閱讀這些經典,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古希臘人在政治、哲學、藝術、倫理等方麵的思考,洞察他們是如何塑造瞭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軌跡。而且,“選讀”這個詞也很貼切,畢竟原典浩如煙海,精選齣來的往往是最具代錶性、最能體現文明精神的部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古希臘思想的迷宮,領略智慧的光芒。

评分

我通常在選擇這類帶有“經典”標簽的書籍時,會非常謹慎。很多時候,所謂的“經典”隻是營銷噱頭,內容卻平淡無奇,甚至充斥著二手甚至三手的解讀。但是,當我看到《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Ⅱ:希臘文明經典》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的嚴謹所吸引。一個好的“選讀”版本,其價值不亞於原著本身,因為它需要有深厚的學術功底來甄選、翻譯和注釋。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高質量的譯本,並且附帶詳盡的背景介紹和必要的注釋,這樣即使是初學者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義,避免望文生義。我希望能從書中讀到那些擲地有聲的哲學思辨,那些深刻洞察人性的戲劇文本,那些記錄曆史風雲的史學篇章。我想要觸摸到古希臘思想傢們當年思考的脈搏,感受到他們對宇宙、人生、社會提齣的疑問和解答。一本真正優秀的“經典選讀”,應該能夠激發讀者更進一步探究原著的興趣,而不是止步於錶麵的瞭解。

评分

最近我正在研究一個關於古代城邦政治演變的項目,而古希臘無疑是這個領域不可繞過的一環。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雅典民主的概論,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無法觸及到那些最核心的論述。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Ⅱ:希臘文明經典》時,我眼前一亮。這本書的書名就暗示著它會收錄那些關於希臘政治思想、法律製度、以及公民生活的直接文獻。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選取哪些作者的作品?是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政治哲學部分?還是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又或者是那些希臘悲劇作傢筆下對社會倫理和公民責任的探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來自第一綫的材料,讓我能夠直接感受到古希臘人在構建和維護他們的城邦時所麵臨的挑戰與思考。如果書中包含關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史料,那對我來說更是錦上添花,因為這場戰爭深刻地影響瞭希臘世界的格局。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一種古樸而又不失力量的美感撲麵而來。淺灰色的底色襯托著燙金的“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Ⅱ:希臘文明經典”幾個大字,字體的選擇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審美,旁邊點綴著幾株抽象的月桂葉,讓人立刻聯想到古希臘的智慧與榮光。我本來對希臘文明隻是泛泛而談的瞭解,知道一些神話故事,知道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這些名字,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不夠真切。拿到這本書,感覺像是敲開瞭那扇通往遙遠過去的大門。書的紙張觸感也很好,不會太光滑,也不會太粗糙,翻閱時有一種踏實的滿足感。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裏麵的排版布局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雖然還沒有深入細讀其中的內容,但僅僅是這一眼,就已經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這段知識旅程充滿瞭期待。感覺編輯和設計團隊在細節上都下足瞭功夫,這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我已經在我的書架上為它留好瞭位置,相信它會成為我書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评分

我對古希臘的藝術和神話有著特彆的偏愛,總是覺得它們蘊含著一種純粹而又磅礴的力量。我一直想更深入地瞭解,那些雕塑、建築、以及神話故事背後所傳達的希臘人對美、對自然、對人性的理解。《世界文明原典選讀Ⅱ:希臘文明經典》這個書名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聯想:書中是否會收錄那些關於藝術創作的理論,或者是描繪神靈與英雄的史詩和戲劇片段?我期待能夠讀到關於荷馬史詩的節選,感受其中宏大的敘事和鮮活的人物;也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希臘雕塑傢如何追求理想比例和人體之美的論述。如果能有機會接觸到古希臘人對宇宙起源、眾神降臨的神話敘事,那將是一次奇妙的精神之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曆史和哲學的層麵,也能觸及到希臘文明在精神和審美層麵的高度,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獨特的浪漫與激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