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誰成就了今天的我?

感恩:誰成就了今天的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帶領思辨目標:

  1. 釐清感恩的概念。
  2. 找出感恩的原因和對象。
  3. 了解如何將感恩化為具體實踐。

  思考邏輯說明:

  帶領孩子或學生思考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在於釐清感恩的概念,擺脫一般人對於感恩的刻板印象,並將自我感覺良好、小確幸等心態與感恩區分開來。首先,從生活的抱怨與失落感之「比上不足」,到我其實比其他人擁有更多之「比下有餘」,看出感恩的發端在於:對於自己已經擁有的感到滿足與感謝。但是如果永遠只看到自己擁有的,容易喪失進步的動力,陷入自我感覺良好;如果只以生活中一個動作或是一件小事作為幸福感的來源,容易忽略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與關聯,則會陷入小確幸的短暫愉悅感,兩者都不足以讓我們意識到他人的協助,也無法引發感謝之意,因此不能作為感恩的理由和正確方式。

  第二部分,從個人的自身經歷出發,找出感恩的真正原因。每個人都至少有一件感到自豪的成功經歷,若要指出過程中受到的幫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親朋好友與師長,但只有自己的努力和這些人的幫助其實並不夠,還需要更多人事物的支撐,包括未曾謀面的人與無形的社會國家環境。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各種人事物的支撐架構下活動著,這才是人必須懂得感恩的真正原因。

  第三部分,感恩不能只有心中充滿感謝之意,還必須透過實際行動來表示和回饋:對身邊的人可以直接表達感謝,無法直接面對面的人事物,則可以透過循環和傳遞的方式,讓彼此之間的善意連結越來越穩固,最終大家都能夠受惠。

  培養「感恩」品德的關鍵在於:打破過去對於此德目的刻板印象與狹隘認知,從個人經驗出發,釐清感恩相較於自我感覺良好、小確幸的不同。了解世界的每一個支撐層如何協助我們完成想做的事,藉此充分理解感恩的原因和對象,並將此感謝之意化為具體的行動,回饋每層支撐網中的人事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薏文


  學歷:北京大學傳播學博士、臺灣大學哲學所碩士
  研究領域:中國哲學、佛學
  現職:臺灣大學哲學所博士生

  她在接觸哲學之後,深深受到哲學思辨精神的吸引,也在其中獲得許多啟發和感動。目前正努力嘗試各種哲學思維與多元教學方式的結合與落實。喜歡結交朋友,希望能結識有相同志趣的夥伴,一起開拓彼此的視野,並貢獻所學。

林火旺

  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研究領域:倫理學、政治哲學
  現職: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教授是一位熱情的哲學家。他是國內研究倫理學、自由主義、社會正義、公民理論的重鎮;他不僅在高等學府的象牙塔中研究,更像傳教士一般,四處演講,有時也上電視,呼籲國人提升民主素養、寬容異見、關懷他人、智慧思辨。

圖書目錄

p.5 推薦序  林火旺
p.8  作者序  黃薏文
p.11 出版序  李賢華
p.13  part (1) 思辨之前
p.31  Part (2) 概念澄清
p.42  part (3) 帶領思辨
p.94  part (4) 延伸閱讀和補充資料

圖書序言

一、暖身活動

目標:透過經驗分享引發參與者發言與討論的意願

問題討論:
1 如果給你機會,你想改變自己的哪一個部分?你最不滿意自己什麼地方?
2 上次聽別人抱怨是什麼時候?
3 聽到別人抱怨,你的感覺是什麼?你會如何應對?

二、釐清感恩的概念

感恩雖然萌芽於我們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感到滿足與感謝,但是一旦發展成「自我感覺良好」或是「小確幸」,就不能稱為感恩。

教具:教學PPT、激勵故事短片( 例如:尼克超激勵短片)

內容:
(一) 比上不足和比下有餘
1 影片播放:尼克超激勵短片。
2 提問:「看完影片的感覺?影片中哪些話讓你印象深刻?」大家輪流發言。引導參與討論的人發現,一開始的不滿意和抱怨是「比上不足」的狀態,而看完影片後的知足與感動則是「比下有餘」。
3 再提問「不看自己沒有的,只看自己已經擁有的」這句話的意思,大家自由發言。帶領參與者了解,感恩的發端在於發現自己已經擁有足夠多而感到滿足。
(二) 自我感覺良好和小確幸都不是感恩
1 提問:「如果有人一直只看自己已經擁有的,可能會變成什麼情況?」參與者自由發言。帶領參與者了解感恩不是比下有餘的知足而已,進一步討論「只看自己已經擁有的」如何導致自我感覺良好,不能代表真正的感恩。
2 再提問:「什麼是小確幸?」並請參與者自由分享生活中的小確幸。小確幸是生活中一個動作或一件小事帶來的滿足與幸福感。
3 藉由前述參與者小確幸的事例,指出小確幸本身沒有不好,但如果只以生活小事件作為幸福感的來源,忽略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與關聯,則只是沉浸於短暫的愉悅感,不能說是懂得感恩。
4 小結:此段透過重新檢視「只看自己已經擁有的」這句話,打破感恩概念的刻板印象和狹隘認知,然後以極端的自我感覺良好與生活中常見的小確幸事件來釐清感恩的概念。

三、感恩的原因與對象

目標:了解感恩的原因並找出感恩的對象

要引導出的核心概念:
因為各種人事物的付出和支撐,我們才有機會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這是人要懂得感恩的真正原因。感恩的對象不只是身邊的親朋好友,還包括未曾謀面的人與抽象的社會、國家、環境。

教具:教學PPT、學習單「金字塔圖」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