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什麼樣的人值得當朋友?

友情:什麼樣的人值得當朋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般來說,我們不會把「友情」當成是一種品德, 但是要得到真正的友情,則一定需要品德。友情是一種 人際關係,也是人與人之間情誼的表現。我們會為了交 到朋友而高興,失去朋友而哀傷。能否擁有真實友情與 人生是否幸福是息息相關的。 友情,是我們人生中極其美好的寶物。快樂分享給 對方,快樂加倍了;痛苦向對方傾訴,痛苦減少了。

  每個人都想要結交知心好友,知心好友卻為何如此難尋? 世上有這麼多傳頌友情的格言與文學作品,教導我們與 朋友相處的秘訣,為何堅實的友情卻仍然如此難得到? 或許,是我們遺漏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我們衡量友情時,常常只看到屬於情感的那一面, 像是喜歡、討厭,卻忽視了友情還關係到「品德」,許 多友情的獲得與失去都跟品德有關。

  所以,在這個主題中,我們將與參與討論的學員一起思考友情與品德的相關性。我們將會發現,友情雖非品德,卻非常需要品德。 例如:信任、體貼、關懷、尊重、守時等等。 22 在思辨過程中,首先要從對案例的分析,來探討友情對人生的重要性。接著,我們要透過學員自己與朋友相處的經驗,一同去檢視友情建立與維持的過程如何跟品德有關。享受真摯的友誼並不一定需具備「所有」的 品德,但是一定需要具備「某些」品德,例如:誠實、 善良、正義、同理心、公平、尊重等等。 事實上,不同的人所在意的核心品德可能不同,所以結交的朋友也不同,但是無論如何,能夠成為長久的、 或值得結交的朋友,一定是透過某些品德的連結。最後, 我將從交友的相互性,指出我們對朋友的品德要求,同時也應該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鄭合修


  學歷:臺灣大學哲學所碩士
  研究領域:儒家哲學、道家哲學
  現職:臺灣大學哲學所博士候選人

  他在機緣巧合下踏入哲學領域,並在哲學家的思考中獲得知性的感動與感召。他既希望能夠在學術上推進哲學的研究,也希望能夠將生活化的哲學思考帶給大家,讓大家能夠一起體會到,哲學是一種生活與生命的方式。

林火旺

  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研究領域:倫理學、政治哲學
  現職: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教授是一位熱情的哲學家。他是國內研究倫理學、自由主義、社會正義、公民理論的重鎮;他不僅在高等學府的象牙塔中研究,更像傳教士一般,四處演講,有時也上電視,呼籲國人提升民主素養、寬容異見、關懷他人、智慧思辨。

圖書目錄

p.5 推薦序  林火旺
p.8  作者序  鄭合修
p.11 出版序  李賢華
p.13  part (1) 思辨之前
p.29  Part (2) 概念澄清
p.40  part (3) 帶領思辨
p.91  part (4) 延伸閱讀和補充資料

圖書序言

一、暖身活動:公德是什麼?

(一)目標:理解公德的意涵

(二)要引導出的核心概念:
第一,公德意指涉及公共事務的道德,所以公德涉及的是公共領域中的行為對象,而判定行為是否屬於公德範圍的依據是「行為是否影響到非特定他者應有的權益」。
第二,公共道德規範旨在促進、保障整體社會成員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應重視、保障每個社會成員所應具有的基本權益。然而,公共利益並非等同於多數人的私人利益,因為多數人的判斷可能出錯,其私人利益的考量也可能破壞社會大眾的公共利益。

(三)教具:電腦、投影機、投影片

(四)內容:
1 播放新聞影片〈人多垃圾多!白牆髒 馬桶堵 最美小學變樣〉。
2 提問:你認為遊客的行為算是缺乏公德心嗎?為什麼?(簡單提問,讓大家初步思考什麼是公德)
3 播放各種行為圖片,帶領者對各種行為進行描述。
4 再提問:哪些行為屬於缺乏公德心的行為?這些行為分別影響到哪些人?如何影響?(開始細緻討論哪些行為屬於公德的範圍)
5 進一步提問:你是基於什麼標準來判斷哪些行為屬於缺乏公德心?
6 帶領者解說如何判斷哪些行為屬於公德的討論範圍。
7 舉例延伸提問:設想你現在正在搭乘火車,並且火車規定車廂內不得吸菸。假如現在車廂內大多數人都同意可以吸菸,請問此時吸菸這個行為就符合公德了嗎?為什麼?
8 帶領者解說公共道德規範旨在促進、維護整體社會的公共利益。

二、個人為何要培養公德心?

(一)目標:思考個人應該培養公德心的理由

(二)要引導出的核心概念:個人應該培養、發揮公德心的理由在於,為了讓彼此生活在更美好的生活環境中,也就是遵守公共道德規範能促進彼此的利益,因為這能為彼此建立互信、合作的基礎。此外,發揮公德心也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

一、暖身活動

(一)目標:朋友在人生中,真的很重要!

(二)教具:新聞一則〈紐約上流 花錢買朋友〉

(三)內容:
1 閱讀新聞
2 提問:你喜歡這樣花錢買的朋友嗎?為什麼?
3 小結兩方意見
4 再提問:如果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為什麼還是會有這樣的「職業」?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