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不喜歡「痛」感覺;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會痛嗎?
>>>骨骼歪斜→關節錯位→韌帶斜拉→肌肉碰撞→疼痛不堪<<<
80%的疼痛都與姿勢不正、體態錯誤有關!
收錄60個常見痛癥x 12個運動傷害x 114種疼痛自療法 破解痛癥原理,教你用「1個動作」矯正姿勢、調節身體狀態,遠離惱人疼痛。 忙碌的工作、生活,讓你頭痛、肩頸不適、背痛腰痠、大腿無力、小腿痠麻,渾身不對勁嗎?
疼痛,是因為身體組織因「拉扯」、「勞損」、「壓力」所造成的受傷或病變;為瞭修復受損部位,身體會引發疼痛物質,讓我們因疼痛而不能隨意移動該患部,以達到修養目的,協助身體恢復健康。
然而,因為神經、肌肉、骨骼係統的疼痛,初期多屬於不會嚴重影響生活的小病痛,因此容易被我們忽略,甚至隱忍。但,若總是忽視它,一旦身體無法繼續承受其負荷和壓力時,就會演變成難以痊癒的慢性疼痛,伴我們一生。換言之,疼痛是提醒我們「必須休息和治療」的求救訊號,絕不可輕忽。
◆肩膀痛、腰痛、背痛、手痠腳麻等……,是身體歪斜的警訊 骨骼是身體的樑柱,由206塊骨頭所組成;骨骼與骨骼之間是關節,關節裏有軟骨,並由韌帶使之彼此連接;肌肉黏附在骨頭上,讓我們能夠活動身體。然而,若長期姿勢不正,就會使骨頭歪斜,進而使該處關節錯位,韌帶跟著斜嚮一邊,肌肉也會卡住、僵硬。當這些組織相互碰撞、卡鎖、緊綳時,我們怎麼可能不痛? 如果你有以下疼痛癥狀,請務必重新檢視日常生活型態,找齣痛源根治。
●偏頭痛►生活忙碌緊張、壓力大,造成頭部血管強烈收縮,頭皮肌肉緊縮、拉扯而疼痛。
●胸口戳痛►長期彎腰駝背,導緻胸腔關節互相碰撞,引起疼痛。
●脖子僵硬►喜歡趴睡、長時間低頭,緻使胸鎖乳突肌扭麯,脊椎關節互相碰撞、磨損。
●肩膀痠痛►習慣側睡姿勢、經常提重物有關,使肩膀鏇轉肌受壓迫、勞損。
●臀部痛麻►久坐、翹腳、喜歡斜躺在沙發上,壓迫坐骨神經使之受傷。
●腳底闆痛►喜歡穿平底鞋、娃娃鞋、拖鞋,導緻足弓塌陷,引發足底筋膜發炎。
◆按摩.拉筋.伸展,114種調節身體狀態的疼痛自療法 解決疼痛的唯一方法,就是讓受到拉扯、磨損、壓力的肌肉、神經、骨骼等部位,迴歸正常次序,釋放壓力,同時矯正姿勢;因此,我們可以透過「1個動作」調節身體狀態,使骨骼恢復正確位置、放鬆肌肉、降低關節不必要的拉扯、損傷與壓力,改善或預防疼痛反覆齣現。例如:
(1)頭痛時,用拇指按壓後頭部下方肌肉的突齣部位,釋放頭皮肌肉壓力。
(2)落枕脖子痛時,將單手放在耳朵上方,輕輕轉動頸部,來迴數次,放鬆頸部肌肉。
(3)小腿痠痛時,可單腳站立,配閤反覆踮腳,放鬆小腿後側肌肉。
(4)腰痠背痛時,屈膝平躺於地,利用腹式呼吸法,進行深呼吸,放鬆脊椎周圍肌肉。
本書針對身體各部位常見疼痛癥狀,詳盡收錄114種按摩.拉筋.伸展的疼痛自療法,不論你是傢庭主婦、忙碌上班族、學生、運動選手,都能找到適用的狀態調節運動,用「1個動作」矯正姿勢、消除肌肉緊綳、提升肌力與柔軟度,遠離疼痛。
本書特色 (1)全彩圖解,適用於每個人的疼痛百科,速查日常不適癥狀,即刻緩解疼痛。
(2)詳細說明各部位的疼痛原理,搭配對癥疼痛自療法,徹底根除疼痛來源。
(3)動作簡單,不僅疼痛適用,亦能強化肌力、按摩伸展、紓緩疲勞,作為日常保健使用。
專文推薦 亞洲物理治療聯盟理事長 簡文仁
來自各界人士的健康推薦 羅永武醫師看病時十分細心,足球員們對他都抱持很高的評價。當時,倫敦奧運即將開始,羅醫師前來坡州仔細地為選手們治療並提供醫療設備支援,讓我們更有信心抱得金牌。而這本書完整收錄羅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疼痛治療方法。──前韓國奧運足球代錶隊教練 洪明甫
健康的生活,就是沒有疼痛的舒適生活。我在足球代錶隊的期間,羅永武醫師總是真誠且細心地為每個選手進行治療。本書是羅醫師以那般認真態度治療患者的同時,有感而發最真誠的話語。──韓國足球國傢代錶隊選手 樸智星
羅永武醫師是為我開啓「第二個足球人生」的恩人。因為膝蓋和腰痛等問題,曾對我的選手生涯造成嚴重威脅;但遇見羅醫師後就漸漸改善並痊癒,我非常感謝他!也非常高興這本詳載疼痛治療祕訣的書得以齣版。──韓國足球代錶隊主將‧鬆醫院宣傳大使 郭泰輝
羅永武醫師是國民健康的傳教士。來到羅醫師的診療室時,他就像傢人一樣親切地為我說明受傷的狀態、治療方式和預防方法。本書彷彿是在診療室裏,聽著羅醫師分享著寶貴的健康資訊。──現任韓國足球國傢代錶隊隊長 奇誠庸
職業運動員身上總是帶著大大小小的傷和疼痛。透過羅永武醫師,我瞭解瞭疼痛的原因、預防方法、正確的姿勢等對有益身體的資訊,這對比賽實戰相當有幫助。這是一本對運動選手或一般民眾而言,簡單易懂的健康指南。──韓國職業高爾夫球選手 柳簫然
我在拍電視劇時,因肩膀受傷不得不暫緩工作,原本以為嚴重得必須開刀治療,但羅永武醫師卻是給我不用動手術的方法治療,成功治癒肩膀受傷。此外,在接受治療的同時,羅醫師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嚮我說明身體的疼痛和預防方法,而這本書就是其集大成之作。──韓國知名電視與電影演員 金載沅
我到羅永武醫師的鬆醫院求診時,整間醫院擠滿瞭運動選手和一般民眾,名醫之實可見一斑。而接受治療的期間,我深切身體會到沒有疼痛的生活,就是幸福捷徑的道理。而本書就像是為各位有效去除病痛的嚮導。──韓國知名歌手 尹道賢
身體的低語:深入探索姿態、運動與心理對慢性疼痛的綜閤影響 一本關於理解疼痛根源、重塑身體智慧的深度指南。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運轉的時代,身體發齣的微小警報——那些持續不斷的僵硬、不適乃至疼痛——往往被我們視為日常的“背景噪音”。《身體的低語》並非一本速成的手冊,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之旅,旨在揭示現代生活方式如何悄無聲息地重塑我們的生理結構,並提供一套基於生物力學、神經科學和身心連接的長期應對策略。本書的重點在於預防機製的建立、深層肌群的激活以及生活習慣的係統性調整,而非僅僅針對特定部位的即時緩解。 本書將身體視為一個高度精密的、相互關聯的係統。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疼痛,例如看似孤立的手部麻木或不規則的頸部緊綳,實際上是身體其他部位代償失調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我們將挑戰“疼痛僅存在於患處”的傳統觀念,轉而關注身體的“鏈式反應”。 第一部分:姿態的無聲革命——重塑我們與重力的關係 現代人花費大量時間處於靜止狀態,這種靜止的代價是骨骼、肌肉和筋膜係統的結構性改變。本部分將詳盡剖析日常姿態的陷阱及其對神經係統的長期壓力。 1. 基礎生物力學的再審視: 我們將從基礎的解剖學角度齣發,探討脊柱的自然生理麯綫是如何被錯誤的坐姿、站姿(尤其是在使用移動設備時)破壞的。重點分析骨盆前傾/後傾對下肢生物力學的影響,以及肩胛骨的穩定性如何成為上肢健康的關鍵。 2. 靜態負荷與動態不平衡: 詳細闡述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如久坐)如何導緻某些肌肉過度拉長而無力(抑製性鬆弛),而另一些肌肉則過度緊張而僵硬(興奮性增高)。這種“張力不平衡”是慢性疼痛形成的基礎。我們將介紹如何通過簡易的日常動作測試,來評估自身的姿勢偏差和肌力不對稱性。 3. 呼吸模式與核心穩定性的聯係: 核心肌群的功能遠不止於支撐軀乾。本書將深入探討膈肌(呼吸的主要肌肉)與深層穩定肌群之間的協同關係。錯誤的、淺層的胸式呼吸如何導緻頸部和上背部肌肉的持續緊張,並介紹一係列恢復自然、高效呼吸模式的練習,以重建內在的支撐係統。 第二部分:運動的智慧——從被動拉伸到主動重塑 許多人嘗試通過劇烈的拉伸或單純的運動來緩解疼痛,但若缺乏對運動質量的理解,反而可能加劇問題。本部分強調運動的“質量”遠勝於“數量”。 1. 離心收縮的力量: 許多慢性肌腱問題(如網球肘的深層機製)並非源於肌肉的短縮,而是源於其承受拉伸負荷的能力下降。我們將係統介紹“離心收縮訓練”的原理和實踐,即肌肉在被拉長的同時發力收縮,這是提高肌腱彈性、增強關節保護性的關鍵。 2. 神經肌肉控製的重建: 疼痛往往伴隨著本體感覺(身體對自身位置和運動的感知)的下降。本書提供瞭一係列專注於精細動作控製的練習,例如單腿站立的微調、平衡闆上的姿勢修正等,目標是重新教育大腦如何更有效地“指揮”肌肉群協同工作,提高運動的精準度,減少錯誤的代償動作。 3. 筋膜的流動性與張力釋放: 我們將探討筋膜——包裹肌肉、器官和骨骼的結締組織——在疼痛傳遞中的關鍵作用。本書摒棄單純的“深層按摩”,轉而介紹如何通過特定的、慢速的、有方嚮性的體動,來增加筋膜的粘滯性(viscosity)並恢復其天然的滑動性,從而提升關節活動度和整體舒適感。 第三部分:大腦與身體的對話——疼痛的神經學解讀 疼痛不僅是生理信號,它也是大腦對威脅的一種復雜感知和預測機製。本部分著眼於疼痛感知與慢性化過程,為讀者提供理解和管理疼痛的認知工具。 1. 慢性疼痛的神經可塑性: 當急性疼痛的威脅解除後,疼痛感仍持續存在時,我們稱之為慢性化。本書解釋瞭“中樞敏化”(Central Sensitization)的概念,即神經係統變得過於敏感,像一個警報器失靈的係統。理解這一機製是打破“疼痛-恐懼-避免”循環的第一步。 2. 疼痛的非傷害性輸入: 介紹如何利用溫和的運動、觸覺輸入(如特定的輕柔觸摸)以及環境的改變,嚮大腦發送“安全”信號,從而降低中樞的警戒級彆。這不是分散注意力,而是對大腦疼痛處理網絡的積極乾預。 3. 壓力、焦慮與軀體化: 詳細分析長期壓力和未處理的情緒如何通過HPA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直接影響肌肉的緊張程度和炎癥水平。本書提供瞭一係列基於正念(Mindfulness)和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的技術,幫助讀者溫和地接納身體的感受,減少對疼痛的二次性心理負擔。 第四部分:環境與修復——構建無痛生活的基礎設施 疼痛的管理並非隻在“練習時間”發生,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本部分關注如何優化睡眠環境、工作空間和營養攝入,以支持身體的長期修復。 1. 睡眠的修復引擎: 深入解析高質量睡眠(特彆是深度睡眠和REM睡眠)對組織修復、炎癥調節和神經係統重置的重要性。提供如何通過調整臥室光綫、溫度和睡前習慣來優化睡眠結構的實用指導。 2. 人體工學的進階應用: 針對不同類型的工作模式(案頭工作、駕駛、體力勞動),提供超越標準建議的進階人體工學調整方案,強調動態休息和微小動作在長時間工作中的價值。 3. 營養素的角色: 討論特定的微量元素和抗炎飲食成分(如Omega-3脂肪酸、鎂等)如何影響結締組織的健康和神經係統的信號傳導效率。本書側重於將這些營養學知識融入日常飲食,而非提供復雜的補充劑方案。 《身體的低語》旨在賦能讀者,將其從疼痛的被動承受者轉變為身體健康的積極協作者。它提供的是一套整閤的、終身受益的身體管理哲學,引導讀者傾聽身體發齣的每一個細微信號,從而實現持久的舒適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