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閒老人 獨立性易全集(上)(下)

天閒老人 獨立性易全集(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獨立性易禪師,本名戴笠,於明清鼎革之際東渡日本,
  以儒、釋、道、醫、書法家的身分在扶桑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
  本書蒐羅、整理、解讀獨立禪師散存於日本各地的史料文獻,
  不僅是「域外漢學」的重要文本,更見證十七世紀中日文化的交流史。

 
  本全集為收錄明末清初東行渡日的名醫、書法家、詩人、黃檗宗禪僧獨立性易禪師(1592-1672)之著作文集。第一部分為編著者撰寫之論文,介紹獨立的生平、渡日經過、在日發展,以及思想演進等;第二部分為獨立之詩文集史料匯編;第三部分為獨立相關官方紀錄與個人記述、年譜、印譜與鈐印解說,以及其作品之一覽全表。
 
  杭州出身的獨立性易,原名戴觀胤,後更名笠,自1653年五十八歲時東渡日本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以儒、釋、道、醫的身分,在德川社會深深烙下其縱橫八千里路的中日文化交流足印。
 
  本全集之編輯理念與架構,著重將分散在日本各處的獨立性易之詩稿翰墨做有系統的整理與解讀,從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脈絡體系中爬梳其人物圖像,考證獨立性易在不同身分、不同時空下的人物交流與事蹟,循序漸進地探究其學問形成及思想轉化,進而釐清其思想理路,呈現其歷史定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徐興慶

 
  1956年生,臺灣南投縣人。東吳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學士,日本九州大學大學院文學碩士、博士(1992)、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論文)博士(2012)。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暨日本研究所所長、日本天理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客座教授、九州大學暨關西大學訪問學人(日本交流協會招聘學者)、日本住友財團「亞洲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主任暨所長、國際日本文化中心客座研究員(2011.10-2012.9)、關西大學亞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2012.4-迄今)、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2014.6-9)、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東亞儒學研究」分項計畫主持人。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著有:《近世日中文化交流史の研究》(1992)、《我國的日本研究現況及其未來展望:兼談中國大陸及韓國之日本研究現況》(2000)、《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の研究》(2004)、《台湾における日本漢文学研究の現状と課題》(2005)、《朱舜水與東亞文化傳播的世界》(2008)、《東アジアの覚醒─近代日中知識人の自他認識》(2014)等專書。
 
  編有:《朱舜水集補遺》(1992)、《新訂朱舜水集補遺》(2004)、《德川時代日本儒學史論集》(合編,2004)、《東亞文化交流:空間‧疆界‧遷移》(合編,2008)、《現代日本政治事典》(合編,2008)、《東亞文化交流與經典詮釋》(2008)、《江戶時代日本漢學研究諸面向:思想文化篇》(合編,2009)、《東亞知識人對近代性的思考》(2009)、《朱舜水與近世日本儒學的發展》(2012)、《転換中のEUと「東アジア共同体」─台湾から世界を考える》(合編,2012)、《国際日本学研究の基層─台日相互理解の思索と実践に向けて》(合編,2013)、《近代東アジアのアポリア》(主編,2014)、《季刊 日本思想史》第81期(主編,2014)、《日本德川博物館藏品錄I 朱舜水文獻釋解》(主編,2013)、《日本德川博物館藏品錄II 德川光圀文獻釋解》(主編,2014)、《日本德川博物館藏品錄III 水戶藩內外關係文獻釋解》(主編,2015)等專書。

圖書目錄

【上冊】
 
梅影玉魂/楊儒賓
自序
編輯凡例
 
第一部分:「儒、釋、道、醫」的中日文化交流――從戴笠到獨立性易的流轉人生
 
前言
 
壹、戴笠的鄉里營生時期
一、生平傳略
二、戴笠同名異人考
三、相關先行研究
 
貳、從戴笠到獨立性易
一、尋求出路時期
二、侍僧時期
三、「幻寄山房」閉關時期
四、行醫時期
五、千秋一堆土,月照冷乾坤
 
參、夾縫中的思想轉化
 
代結語:一腳踏破虛空,乃得遺形天地

 
第二部分:獨立詩文集
 
細目
壹、文稿
貳、往來詩書
參、詩篇一
肆、詩篇二
伍、書蹟墨札
陸、抄本
 
【下冊】
 
第三部分:附錄
 
壹、獨立相關官方紀錄與個人記述
貳、印譜并鈐印解說
參、獨立年譜
肆、獨立作品一覽表
 
跋/計文淵
編著者簡介

圖書序言

梅影玉魂
楊儒賓
 
我對獨立的印象始於他的書法與文化形象。
 
在十七世紀東渡扶桑的華裔文人與僧侶中,我偏愛獨立戴笠的書法作品。獨立東渡日本後,從隱元出家,隸屬黃檗宗。但世所稱黃檗三筆,無獨立之名。三筆中的即非如一的書作清媚多姿,頗富書家氣。隱元隆琦與木菴性瑫則墨濃筆健,雄邁粗豪。後世所謂黃檗書風,大抵指的是走隱元路線的書家,他們多愛寫一行書,字體也多濃眉叱目,如猛虎當道。禪宗有「萬里一條鐵」此一偈句,每遠觀黃檗僧侶的一行書,但見墨團滾滾,直中劃下,真是萬里一條鐵。
 
佛弟子總該是同體大悲的,字跡似乎也當逼肖其人。八大、弘一、良寬的字都枯燥中帶有絲絲的閑趣與生意,方外之士的字好像都該如此才算心筆相映,黃檗書法卻剛好相反。筆者個人的書史知識相當欠缺,不知黃檗書風受何人影響。明中葉後當令的吳門、華亭書風長得不像這樣,明季福建最富聲名的書家張瑞圖的書風劍戟森嚴,黃道周的書風古拙太玄,同樣見不著黃檗味。
 
談獨立,牽涉到黃檗書風,主要是對照用。獨立的字清瘦飄逸,遊絲纏綿,墨色多淡,間見飛白。不管遠觀近觀,皆如王謝子弟,飄然不群。杜甫詩:「書貴瘦硬方通神」,杜甫對美的偏向很強,不喜豐盈,而喜硬瘦。如用其語以月旦評黃檗諸家,我相信杜甫會選獨立,而不是隱元。在渡海一代俊彥中,獨立墨跡特顯清癯軼倫。據說獨立書藝受王寵影響,是耶?非耶?恐怕也是想當然耳。
 
獨立的頂相和他的書作可以相互輝映,我們現在常見到的獨立頂相是喜多元規畫的,短筇布衫,滿頭銀絲,天生一副天外苦行頭陀貌。他常用的印章有「天外一閒人」、「天閒老人」、「遺世獨立」諸印,印文氣魄極大,顯然不是應酬而刻的,而是有自況之意。能使用這幾塊印章的人還真不多,如果不是在前現代作海外遺民,如果沒有坎坷流離的生涯,更重要的,如果沒有出家後這個孤傲的法名,印文即會落空。他有他那個時代特有的奇男子的氣概。每看到他的字,他的印,他的人,不由自己地,總會飛閃出陳寅恪的名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此獨立與彼獨立,連詞性都不同,實在沾不上邊,但我就是會將它們聚在一起,或者他們的「獨立」還真有相通之處。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