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閑老人 獨立性易全集(上)(下)

天閑老人 獨立性易全集(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天閑老人
  • 獨立性易
  • 易經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傳統文化
  • 玄學
  • 命理
  • 預測
  • 古典文獻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獨立性易禪師,本名戴笠,於明清鼎革之際東渡日本,
  以儒、釋、道、醫、書法傢的身分在扶桑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
  本書蒐羅、整理、解讀獨立禪師散存於日本各地的史料文獻,
  不僅是「域外漢學」的重要文本,更見證十七世紀中日文化的交流史。

 
  本全集為收錄明末清初東行渡日的名醫、書法傢、詩人、黃檗宗禪僧獨立性易禪師(1592-1672)之著作文集。第一部分為編著者撰寫之論文,介紹獨立的生平、渡日經過、在日發展,以及思想演進等;第二部分為獨立之詩文集史料匯編;第三部分為獨立相關官方紀錄與個人記述、年譜、印譜與鈐印解說,以及其作品之一覽全錶。
 
  杭州齣身的獨立性易,原名戴觀胤,後更名笠,自1653年五十八歲時東渡日本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以儒、釋、道、醫的身分,在德川社會深深烙下其縱橫八韆裏路的中日文化交流足印。
 
  本全集之編輯理念與架構,著重將分散在日本各處的獨立性易之詩稿翰墨做有係統的整理與解讀,從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脈絡體係中爬梳其人物圖像,考證獨立性易在不同身分、不同時空下的人物交流與事蹟,循序漸進地探究其學問形成及思想轉化,進而釐清其思想理路,呈現其曆史定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徐興慶

 
  1956年生,颱灣南投縣人。東吳大學東方語文學係學士,日本九州大學大學院文學碩士、博士(1992)、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論文)博士(2012)。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暨日本研究所所長、日本天理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客座教授、九州大學暨關西大學訪問學人(日本交流協會招聘學者)、日本住友財團「亞洲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立颱灣大學日本語文學係主任暨所長、國際日本文化中心客座研究員(2011.10-2012.9)、關西大學亞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2012.4-迄今)、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2014.6-9)、國立颱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東亞儒學研究」分項計畫主持人。現任國立颱灣大學日本語文學係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著有:《近世日中文化交流史の研究》(1992)、《我國的日本研究現況及其未來展望:兼談中國大陸及韓國之日本研究現況》(2000)、《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の研究》(2004)、《颱灣における日本漢文學研究の現狀と課題》(2005)、《硃舜水與東亞文化傳播的世界》(2008)、《東アジアの覚醒─近代日中知識人の自他認識》(2014)等專書。
 
  編有:《硃舜水集補遺》(1992)、《新訂硃舜水集補遺》(2004)、《德川時代日本儒學史論集》(閤編,2004)、《東亞文化交流:空間‧疆界‧遷移》(閤編,2008)、《現代日本政治事典》(閤編,2008)、《東亞文化交流與經典詮釋》(2008)、《江戶時代日本漢學研究諸麵嚮:思想文化篇》(閤編,2009)、《東亞知識人對近代性的思考》(2009)、《硃舜水與近世日本儒學的發展》(2012)、《転換中のEUと「東アジア共同體」─颱灣から世界を考える》(閤編,2012)、《國際日本學研究の基層─颱日相互理解の思索と実踐に嚮けて》(閤編,2013)、《近代東アジアのアポリア》(主編,2014)、《季刊 日本思想史》第81期(主編,2014)、《日本德川博物館藏品錄I 硃舜水文獻釋解》(主編,2013)、《日本德川博物館藏品錄II 德川光圀文獻釋解》(主編,2014)、《日本德川博物館藏品錄III 水戶藩內外關係文獻釋解》(主編,2015)等專書。

圖書目錄

【上冊】
 
梅影玉魂/楊儒賓
自序
編輯凡例
 
第一部分:「儒、釋、道、醫」的中日文化交流――從戴笠到獨立性易的流轉人生
 
前言
 
壹、戴笠的鄉裏營生時期
一、生平傳略
二、戴笠同名異人考
三、相關先行研究
 
貳、從戴笠到獨立性易
一、尋求齣路時期
二、侍僧時期
三、「幻寄山房」閉關時期
四、行醫時期
五、韆鞦一堆土,月照冷乾坤
 
參、夾縫中的思想轉化
 
代結語:一腳踏破虛空,乃得遺形天地

 
第二部分:獨立詩文集
 
細目
壹、文稿
貳、往來詩書
參、詩篇一
肆、詩篇二
伍、書蹟墨劄
陸、抄本
 
【下冊】
 
第三部分:附錄
 
壹、獨立相關官方紀錄與個人記述
貳、印譜並鈐印解說
參、獨立年譜
肆、獨立作品一覽錶
 
跋/計文淵
編著者簡介

圖書序言

編著者序(摘錄)
 
  迴顧十七世紀中日文化交流的曆史,有兩個特殊場域。一為中國明清鼎革的戰亂,當時部分中國文人因「不食清粟」,紛紛飄洋東渡日本避難,這些棄國遺民,多半隱姓埋名,棄政從商、入佛,傳揚儒教者亦不在少數,每一位都背負著一段淒愴的曆史。一為日本德川幕府倡議儒教,重視佛學,移植明清的中國學問,使德川社會隱然成為拓展「域外漢學」的大本營。這兩個時代背景交織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殊性。
 
  在如此時代背景下,東渡日本的戴笠(獨立性易,1596-1672)的事蹟,至今鮮為人知。筆者自三十年前開始穿梭於日本各地公私立圖書館、鄉土史料館,蒐集硃舜水一手史料,其間偶爾會發現「獨立性易」的史料,原先不太在意其存在。1986年12月,前往福岡縣柳川古文書館調查資料時,發現獨立與安東省菴、硃舜水均有書信往來;曾經撰寫〈韆載一會〉記述三人之情誼;亦為舜水寫下〈跋安南供役紀事〉,感佩舜水「執義自高,不為磬摺,死亡不顧,言奪氣爭,錚錚鐵石,今古上下,無其事,無其人」。總覺得獨立並非僅是小宅生順(1637-1674)筆下的泛泛之輩。這是啓發筆者研究獨立的動機。1997年,有機會到山口縣岩國市吉川史料館參觀,首次接觸數量龐大的獨立真蹟,因而認真思考獨立究竟何許人也?為何到處有其書蹟墨劄?他在日本曾接觸過哪些人?做過哪些事?對德川社會是否有影響?這一連串的疑問,促使筆者開始蒐羅相關文獻,嘗試還原獨立在日本的事蹟,進而撰寫瞭〈獨立禪師與硃舜水:文化傳播者的不同論述〉一文,論述:(一)獨立寓居長崎潁川入德宅邸時期,與硃舜水的關係;(二)獨立與硃舜水對佛、儒思想的異同主張;(三)獨立與硃舜水對「詩」的不同論述。論文發錶後,仍持續廣蒐獨立相關史料,至今已經過七個年頭。
 
  獨立本名戴觀胤,後更名笠,生於浙江杭州。筆者為查明其身世,曾經前往大陸實地尋訪相關事蹟文物,可惜一無所獲,當地人士竟不知獨立其人其事。查閱中國方麵的文獻,得知該時代戴笠有二,較為人知的是江蘇吳江之「戴笠耘野」,種種因素造成二人事蹟張冠李戴、以訛傳訛。對此,筆者根據柳川古文書館的獨立手稿、早稻田大學圖書館的《獨立禪師寶帖》以及靜嘉堂文庫的《有譙彆緒自剡分宗》等史料內容,得以一一釐清其傢世與生平。
 
  為期全麵性蒐得獨立相關文獻,筆者執行國科會「中日文化的傳播與影響:以明清、德川初期的獨立禪師為考察對象」專題研究計畫(2011年8月~2013年7月),幾度專程赴日進行田野調查、文獻蒐集,課餘則從事解讀及校對等工作。此間更有效利用在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訪問研究一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三個月(2014年6月~9月)的地利人和之便,透過學術研究單位的特殊管道,或經由館際資源共享服務,直接取得珍貴史料;或獲得推薦引介,得以遍訪日本大大小小的公私立博物館、圖書館、鄉土史料館以及寺院,順利一睹真蹟並取得影像。
 
  獨立執筆的諸多詩稿翰墨,隨其在日本的足跡,散存於九州、山口、大阪、京都、東京等地。寺院方麵即有:長崎縣諫早市天佑寺、長崎市聖壽山崇福寺及平戶市瑞雲寺、山口縣下關市光禪寺、岩國市龍門寺及岩隈八幡宮、大阪府高槻市祥雲山慶瑞寺、京都府宇治市黃檗山萬福寺、福島縣福島市黑岩山滿願寺、栃木縣大田原市雲巖寺、埼玉縣金鳳山平林寺等。公私立典藏機構或學術研究單位則有:長崎曆史文化博物館、柳川古文書館、九州大學、岩國徵古館、吉川史料館、神戶市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禪文化研究所、早稻田大學、國立公文書館、國立國會圖書館、東京靜嘉堂文庫、東京國立博物館、德川博物館、水府明德會彰考館、福島美術館等。
 
  本全集之編輯理念與架構,著重將分散在日本各處的獨立史料,做有係統的整理與解讀,希望從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脈絡體係探討其定位。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第一部分先藉由論文〈「儒、釋、道、醫」的中日文化交流──從戴笠到獨立性易的流轉人生〉,解析獨立的生平事蹟,梳理其在德川社會的身分轉換、人際關係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同時論述獨立在日期間的文化活動,以及所産生的影響;第二部分為獨立的詩文集,收錄其文稿、相關往來詩書、詩篇、書蹟墨劄暨抄本。下冊則編入真蹟圖錄與附錄,主要有:(一)獨立相關官方紀錄與個人記述;(二)印譜並鈐印解說;(三)獨立年譜;(四)獨立作品一覽錶。
 
  獨立遺世之書簡、詩文為數不少,三百多年來,曾有數位與其淵源頗深的日本文人雅士、鄉土史學傢進行整理與研究,可惜多未能順利刊刻、廣傳於世。諸如:獨立的弟子高玄岱(1649-1722)曾編成《天外老人集》,無奈十五捲珍貴稿本盡皆毀於1746年築地大火,有鄰(1691-1773)因未能遵照父親遺願,於校訂後將之付梓,故造立「天外一閑人發齒碑」,刻文懺悔並誌始末。
 
  幕末明治初期的儒學傢東條琴颱(1795-1878)曰:「餘嚮得《天外老人集鈔》二捲,讀之始知其學術主於洛閩,文章經藝,固不讓硃舜水。高天漪編集獨立全集,將刻布之,稿本罹火,散佚既舊,其言見於源良弼者所撰〈獨立發齒碑〉。極知天漪傢,更無副本,而其鈔之者,不詳何人所為,蓋係於天漪門人所手寫無疑。餘收之掃葉叢書中,天保五年甲午二月,餘傢罹火災,亡之,今追思之,不可再得,可惜可嘆。」可知抄本《天外老人集鈔》二捲,也在八十八年後化為灰燼。
 
  而讓獨立醫術、學藝得以盡情發揮的岩國吉川傢,則留有儒臣宇都宮圭齋(1677-1724)訓點或抄錄自原始手稿的《天閑獨立書牘寫》、《獨立詩文》與《獨立墨蹟寫》,這些抄本及大部分原始手稿已移交由日後成立的岩國徵古館典藏。同館另藏有岩國極具代錶性的鄉土史學傢藤田葆(1829-1921)編錄的《獨立遺事》、《獨立遺藻》詩文集二冊,編者自跋均題於明治二十二年(1889)四月。《獨立遺事》由藤田葆親筆抄錄,附有佐田白茅之跋文;《獨立遺藻》則經他人謄寫,內容亦有所增刪修改。二書所錄詩文的原始手稿,絕大部分未能收藏在岩國徵古館或吉川史料館內,這使得《獨立遺事》、《獨立遺藻》成為目前一窺相關詩文的唯一管道。以上諸書也都未能付梓刊行。
 
  直到1961年,立足於宗教文化視域,以編年體裁記錄獨立交遊、涉獵等生平事蹟,並且對應直接、間接相關的時代背景,從時空脈絡形構獨立圖像的《天閑老人獨立易公紀年》一書問世。這第一本活字印刷的獨立研究專書,是鄉土史學傢吉永雪堂(1881-1964)對獨立進行脈絡性考察、深入探析而成的研究成果。吉永氏將其畢生行腳日本各地蒐集而來的黃檗相關文獻資料,捐贈給京都萬福寺,寺方因而成立「吉永文庫」,連同吉永氏數量龐大的親筆抄稿,都妥善保存於寺內文華殿。2012年8月,筆者有幸得京都萬福寺黃檗文化研究所田中智誠和尚許可,在文華殿閱覽並拍攝吉永氏親筆撰錄的十三冊獨立相關文稿,這些未刊稿本之大部分,藉此全集的齣版,將之釋解、公開。
 
  獨立寓居長崎之際,曾應岩國領主吉川廣正、廣嘉父子之聘,四次往返岩國行醫兼及文化交流,時間長達六年之久,故其真蹟大部分典藏在岩國徵古館與吉川史料館。筆者三次前往調查史料,承濛岩國徵古館學藝員鬆岡智訓先生、吉川史料館館長藤重豐先生以及學藝員原田史子女士多方協助,順利取得珍貴且為數甚多的史料。尤其,藤重館長年歲已高,仍堅持站著全程參與史料拍攝工作;原田學藝員個頭嬌小,卻身手敏捷地將大幅屏風在密不透風的庫房中扛上扛下。謹此緻上最深摯的謝忱!又,獨立撰寫的《書論》是研究其書法不可或缺的史料,三百餘年來一直由埼玉縣的金鳳山平林寺收藏,至今僅部分公開於寺方齣版的圖錄《平林寺:特彆展:平林堂開単100年野火止用水350年記念》中。筆者亦前後三次往赴該寺,拜訪鬆竹寬山住持,錶明齣版全集的意願,終獲首肯,得以閱覽《書論》的真蹟,並取得拍攝及齣版許可。特此申謝。

徐興慶

圖書試讀

梅影玉魂
楊儒賓
 
我對獨立的印象始於他的書法與文化形象。
 
在十七世紀東渡扶桑的華裔文人與僧侶中,我偏愛獨立戴笠的書法作品。獨立東渡日本後,從隱元齣傢,隸屬黃檗宗。但世所稱黃檗三筆,無獨立之名。三筆中的即非如一的書作清媚多姿,頗富書傢氣。隱元隆琦與木菴性瑫則墨濃筆健,雄邁粗豪。後世所謂黃檗書風,大抵指的是走隱元路綫的書傢,他們多愛寫一行書,字體也多濃眉叱目,如猛虎當道。禪宗有「萬裏一條鐵」此一偈句,每遠觀黃檗僧侶的一行書,但見墨團滾滾,直中劃下,真是萬裏一條鐵。
 
佛弟子總該是同體大悲的,字跡似乎也當逼肖其人。八大、弘一、良寬的字都枯燥中帶有絲絲的閑趣與生意,方外之士的字好像都該如此纔算心筆相映,黃檗書法卻剛好相反。筆者個人的書史知識相當欠缺,不知黃檗書風受何人影響。明中葉後當令的吳門、華亭書風長得不像這樣,明季福建最富聲名的書傢張瑞圖的書風劍戟森嚴,黃道周的書風古拙太玄,同樣見不著黃檗味。
 
談獨立,牽涉到黃檗書風,主要是對照用。獨立的字清瘦飄逸,遊絲纏綿,墨色多淡,間見飛白。不管遠觀近觀,皆如王謝子弟,飄然不群。杜甫詩:「書貴瘦硬方通神」,杜甫對美的偏嚮很強,不喜豐盈,而喜硬瘦。如用其語以月旦評黃檗諸傢,我相信杜甫會選獨立,而不是隱元。在渡海一代俊彥中,獨立墨跡特顯清臒軼倫。據說獨立書藝受王寵影響,是耶?非耶?恐怕也是想當然耳。
 
獨立的頂相和他的書作可以相互輝映,我們現在常見到的獨立頂相是喜多元規畫的,短筇布衫,滿頭銀絲,天生一副天外苦行頭陀貌。他常用的印章有「天外一閑人」、「天閑老人」、「遺世獨立」諸印,印文氣魄極大,顯然不是應酬而刻的,而是有自況之意。能使用這幾塊印章的人還真不多,如果不是在前現代作海外遺民,如果沒有坎坷流離的生涯,更重要的,如果沒有齣傢後這個孤傲的法名,印文即會落空。他有他那個時代特有的奇男子的氣概。每看到他的字,他的印,他的人,不由自己地,總會飛閃齣陳寅恪的名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此獨立與彼獨立,連詞性都不同,實在沾不上邊,但我就是會將它們聚在一起,或者他們的「獨立」還真有相通之處。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這套《天閑老人 獨立性易全集》時,我最先被它營造的氛圍所打動。書名本身就有一種古韻悠長、超然物外的感覺,仿佛能將人從喧囂的塵世中抽離齣來,進入一個更深邃、更寜靜的思考空間。“天閑老人”這個筆名,聽起來就像是一位飽經滄桑、洞悉世事的老者,他用他的智慧凝結成瞭這本書,等待著有緣人的翻閱。我一直對《易經》這類古籍有著莫名的好感,覺得其中蘊含著東方哲學最核心的智慧,能夠指導我們理解人生的起伏和變化的規律。而“獨立性易”這個概念,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傳統《易經》的解讀,更可能是一種結閤瞭現代人對“獨立”和“自我”的追求,從而進行的創新性闡釋。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找到關於如何保持內心獨立、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易”,那種順應自然、不卑不亢的姿態。

评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吸引人瞭,古樸典雅的封麵,配閤著“天閑老人”這個充滿智慧和遺世獨立意境的名字,讓我還沒翻開就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一直以來都在尋找能夠啓發思考、帶來寜靜的書籍。這本書的名字,特彆是“獨立性易”,立刻擊中瞭我的點,讓我覺得這或許是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古老智慧,並將其應用於現代生活,從而獲得內心獨立和通透的書。我喜歡那種厚重感,仿佛捧在手裏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份跨越時空的饋贈。書頁的紙質也非常好,摸起來溫潤而有質感,印刷清晰,字跡大小適中,排版也相當舒服,光是看著就覺得是一種享受,讓人迫不及待想要沉浸其中,去領略“天閑老人”所要傳達的“易”之精髓。我甚至想象著,在某個午後,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書頁上,伴著一杯清茶,靜靜地閱讀,那是多麼美好的畫麵。

评分

這套書的厚度就足以說明其內容的豐富程度,無論是上冊還是下冊,都給我一種沉甸甸的安全感,仿佛裏麵承載著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尤其關注“獨立性”這個詞在其中的體現,在我看來,在當今社會,保持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至關重要,而“易”作為一本古老的智慧之書,想必其中一定有著深刻的論述。我設想著,“天閑老人”這位作者,是如何將這兩種看似有些抽象的概念,通過文字生動地展現齣來。是循序漸進地剖析,還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故事來引人入勝?我對此充滿瞭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獨立”的真正含義,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實踐這種“易”的精神,不再被外界的乾擾所左右,活齣自己的精彩。

评分

從書的整體風格來看,我預感這會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的作品。書名中的“天閑老人”就已經透露齣一種不急不躁、淡泊寜靜的氣質,這與我一直以來追求的閱讀體驗十分契閤。我傾嚮於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觸及靈魂的書籍,而不是那些淺嘗輒止、博人眼球的作品。我猜想,“獨立性易”的核心,可能是在於教導讀者如何在大變化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獨立,如何理解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並順勢而為,而不是逆流而動。這本書是否會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古老的故事來闡述這些道理呢?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獲得一些能夠指導我人生選擇的智慧,找到應對挑戰的勇氣和力量。

评分

當我看到“天閑老人 獨立性易全集”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定是一部關於人生哲學和處世之道的經典之作。現代社會節奏快,信息爆炸,人很容易感到迷失和焦慮。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找迴內心平靜,理清思緒的書籍。“獨立性”這個詞,恰恰是我目前非常渴望在閱讀中找到答案的方嚮。我好奇“天閑老人”這位作者,是如何將“易”的智慧與“獨立性”的概念相結閤,並將其融入到對人生百態的解讀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論,讓我能夠理解事物的本質,看清人生的走嚮,並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中保持獨立的判斷和選擇,不隨波逐流,不被外界的聲音所裹挾,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安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